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明朝政治制度——明朝中后期的那 十二 个皇帝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19 23:23:57 0


第二个阶段是明朝的中期,从建文帝起,经永乐到武宗正德年间,前后有一百二十二年之久,历经九个皇帝,我们不妨把九个皇帝在位的时间和他们的年龄排一下。

建文帝朱允 ,是朱元璋的长孙,因为朱元璋生了二十六个儿子,按照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原则,他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标就先朱元璋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一年朱元璋是六十五岁,朱标是三十八岁。接下来就有立谁为太子,让谁来当接班人的问题。诸子中不乏强悍者,如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是强悍者,依长幼次序则下面有次子秦王朱 、三子晋王朱 ,而这两人在朱元璋心目中表现都不佳。朱元璋心目中还是在他身边的朱标的次子朱允 比较孝顺听话,所以立朱允 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时,由朱允 即皇位为建文帝。朱允 在位仅四年时间便被燕王朱棣夺了王位,下落不明,有称其自焚的,有称其出家作和尚的,有称其流落海外的,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也许与寻找建文帝下落有关,现在还有人在考证建文帝的下落。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逃亡时带走了宫中所藏的唐宋名画,流落在日本宫廷的唐宋名画是当时建文帝带去的,后来他的子孙后代,便成了日本著名的画家,2014年《新民周刊》第九期还刊登了这方面的介绍文章。当然这也不失为一种说法。靖难之役,叔叔武力夺了侄儿的皇位,朱棣对建文朝臣的杀戮,如方孝孺因拒绝合作被灭十族,实在太残忍。

朱棣,即明成祖,永乐是他的年号,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封在燕京(今之北京),故称燕王。在位二十二年,终年六十五岁,他是死在出征漠北的途中。朱元璋是在南京起家的,故定都南京。朱棣是靠燕京起家的,所以迁都北京。

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便册立他为燕王的世子,朱高炽只做了一年皇帝,年号洪熙,终年四十八岁。这个人过于肥胖,可能是脑溢血走的。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的长子,永乐九年立为皇太孙,在位十年,终年三十八岁。成祖朱棣并不喜欢朱高炽,他的兄弟朱高煦几次要取兄位而代之,由于成祖偏爱皇孙,明仁宗才保住皇位。宣宗即位时二十八岁。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的长子。英宗在位,前后有两个时期,前期的年号为正统,在位十四年。由于土木堡之变被俘,其兄弟 王即位,称景泰帝,在位八年。景泰帝病危,发生夺门之变,终年仅三十岁。英宗复位,建年号天顺,在位八年,终年三十八岁。实际上英宗是八岁即皇位的,正统年间朱祁镇这个皇帝只是一个傀儡,操纵这个傀儡皇帝的是宦官王振。

明宪宗,朱见深,是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十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即皇位,那年他十八岁,次年改元成化,在位二十三年,终年四十一岁。

明孝宗,朱 樘,为宪宗的第三子,他前面两个哥哥都早死了,故其在成化十一年被立为太子,那年他六岁,即位时十八岁,在位十八年,终年三十六岁。

明武宗,朱厚照,为明孝宗的长子,四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十五岁时即皇位,在位十六年,终年三十一岁。

从建文帝到明武宗前后九个皇帝,一百二十二年,是为明代中期。这九个皇帝,除了明成祖是自己起兵抢来的,其他都是依嫡长子的次序交接王位的。这九个皇帝执政时间较长的是明成祖,在位的时间有二十二年,即位时已三十三岁,终年最长的也是他,活到了六十五岁。建文帝即位时二十二岁,在位四年,终年就难说了。其他人除了宪宗在位二十三年以外,在位时间都不太长,最短的如仁宗,只有一年时间,他们终年都只有三四十岁。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明英宗,那时他只有八岁,其次是明武宗,十五岁即帝位,都是孩子,尚未成年。宪宗与孝宗则是十八岁即帝位。这样一些年轻人怎么管理这个巨大的封建王朝呢?这是明代中期九个皇帝的状况。

明朝的后期主要是嘉靖和万历,即世宗与神宗,中间有一个穆宗,只有六年时间。孝宗只有武宗一个儿子,而武宗又没有儿子,故选了宪宗的孙子朱厚 即帝位,即明世宗。那时朱厚 只有十五岁,他在位四十五年,终年六十岁。

明世宗有八个儿子,第一个儿子生下来未满两个月便夭折了。第二个儿子载壑,曾立为太子,十四岁行冠礼后二天便夭折了。载 是第三个儿子,初封裕王,由于世宗迷信,听方士言,二龙不相见,故长期不与他谋面,其他几个儿子都早年夭折,只留下载 一人。世宗去世,载 即位,是为穆宗,其时已三十岁,在位六年,终年三十六岁。

神宗朱翊钧,是穆宗的第三个儿子。穆宗的前两个儿子都早年夭折,朱翊钧六岁时立为太子,他即位时只有十岁,在位四十八年,终年五十八岁。世宗与神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个皇帝。神宗即位前夕,高拱讲过“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这是一句老实话,高拱因此被逐出内阁首辅的地位。

从世宗嘉靖到神宗万历,前后三个帝王,共九十六年,是为明帝国的后期。世宗是十五岁即帝位,神宗是十岁即帝位,只有穆宗是成年,也就是三十岁即帝位的。

明代中后期二百一十八年间十二个皇帝,从八岁到十八岁即帝位的有六个,这些少年皇帝怎么能管理好这个国家呢?而且做皇帝可不是一个好差使,实实在在是一个辛苦活儿。按照朱元璋的规定,天子每年的正月上辛日,要亲自到南郊去祭祀天地,有一大套仪式,大祀之前三日皇帝便要斋戒,然后回宫谒皇太后,之后在奉天殿接受群臣的朝贺,第二天还要设宴款待群臣及各国的使节。正月上辛,可是天寒地冻的日子,做这一套仪式,对大家讲都是活受罪。依朱元璋的规定,君王每天天不亮就得上早朝,现场裁决各衙门的事务。朱元璋是“夙兴亲朝”,明成祖是“四鼓以兴”“人君亲朝,必以昧爽为节”。所谓“夙兴”“昧爽”都是黎明时分,冬天在如今的六点半左右,夏天在五点半左右,必须在日出以前举行早朝。为了朝仪,君臣还得在日出以前有时间做好各种仪式的准备。早朝的仪式,无论对皇帝还是文武百官都是一件苦差事,如果那一天风雨交加,那就更加困难了。上朝的时间,分别有五军都督府、六部九卿、十二卫兵马司、都察院的言官,依次奏事,那时皇帝要做出精神饱满的样子。早朝在日出以前结束,还有午朝和经筵日讲,然后皇帝审阅四方奏章,一一作出批答,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以朱元璋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这八天时间为例,内外诸司奏疏一千六百六十件,涉及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天要处理两百多件报告,四百多件事,够朱元璋辛苦的了。次年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曾经对侍臣说:

朕夙兴视朝,日高始退,至午复出,迨暮乃罢。 日间所决事务,恒默坐审思,有未当者,虽中夜不寐,筹虑得当,然后就寝。

吾岂好劳而恶安,向者天下未宁,吾饥不暇食,倦不暇寝,奖厉 将帅,平定祸乱。今天下已安,四方无事,高居宴乐,亦岂不可?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甚可畏也,安敢暇逸!(《明太祖实录》洪武十八年五月戊寅)

从朱元璋这段话可见他那个皇帝实在做得辛苦,要后代的那些青少年皇帝还能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可就难了。问题在于这不仅是一件辛苦活儿,而且四周还处处潜伏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危机。朱元璋十七岁就在皇觉寺做了游方僧,到处游历,在各地流浪。离开皇觉寺后,他参加了红巾军,投奔郭子兴,那一年他二十五岁,当了郭子兴的亲兵,娶了郭的养女马氏,那时郭子兴军中称其为朱公子,是郭子兴给他起一个官名叫元璋,字国瑞。他是在实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逐渐成为郭子兴属下带兵的军官,手下逐渐积聚了一批文臣武将。后在南京建都,有了一大块地盘,建国号吴,那一年朱元璋已四十岁了。次年才建国号大明,纪元为洪武元年,他四十一岁。有那么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练,那么多文臣武将为他拼死拼活打下这个江山,他才登上帝位,兢兢业业地做了三十一年皇帝。而他的子孙们十七八岁,甚至十岁左右便登上帝位,能做得好这个皇帝吗?对这个问题,应该说朱元璋还是有所考虑的。他在《皇明祖训》中讲:

朕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 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

他做皇帝的能力不是靠什么天赋,而是靠四十多年世事的历练,今后的子孙有这个条件吗?他是乱世中奋斗起家的,后世的君王,也就是他的子孙们是太平时期的君王,不可能有这番历练。所以他在《皇明祖训》中还说了这么一番话,告诫自己后世继承皇位的子孙,其云:

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其寻常之君,将以天下为乐,则国亡自此始。何也?帝国得国之初,天必授于有德者。 若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可不畏哉!

朱元璋这一番话,还是有远见的,但无法禁绝其后继子孙不产生怠慢之心,更无法禁绝后世帝王以天下为其寻欢作乐的场所。他们十多岁便登上皇位,青春期骚动的本能,加上周边人的诱惑,贵胄子弟们哪个不以的出身和关系作为自己寻欢作乐的资本呢?他们怎么会受皇帝在作息和朝仪上的约束呢?他们怎么会认真并正确地去处理那么多奏章呢?这是后话。在他们中间,不乏“以天下为乐”的昏君、庸君,总会出些亡国的败家子,明后期的明世宗、明神宗都是亡国的败家子。我们把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拿下来作为平常人,看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将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么沉重的主题会变得轻松起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98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