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宋朝阶级结构—— 农民的生活状况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20 15:53:44 0


宋朝乡村下户和客户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构成了宋代社会的基石,是这个农业社会中创造物质财富的主力。宋朝经济技术的进步,科学文化的昌盛,归根结底,正是由于广大乡村下户和客户的辛勤劳动,提供了物质保证。但是,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加之当时历史条件下必不可免的土地兼并,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官府的沉重赋役,严重的司法腐败,各种天灾人祸等,广大乡村下户和客户的劳动条件是艰苦的,生活状况也是困窘的。

“霜耕冰在趾,雨种泥没膝” ,“尽力泥水间,肤甲皆痏疮” ,“青巾短褐皮肤干,不避霜风与毒日,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这些诗句都是他们艰苦劳动的写照。但辛勤劳动的结果,却仍是“天下三分二分贫” 。人们常引用司马光的一段文字:“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更有可生之路。” 尽管农夫蚕妇“其勤极矣”,但在这个农业社会中,农业仍是主要的“可生之路”,其大部分不可能“舍此”而就他。

南宋陆游诗说:“鱼陂车水人竭作,麦垄翻泥牛尽力。碓舂玉粒恰输租,篮挈黄鸡还作贷。归来糠粞常不餍,终岁辛勤亦何得!” 这还是在丰年收成之后,至于青黄不接之际,正如邓柽诗中所描写的:“匍匐孩提童,伛偻百岁翁。饥妇更啾唧,黧面头蓬蓬。悲啼雨垂泪,枵腹雷转空。朝谋不及夕,戢戢鱼宋朝阶级结构—— 农民的生活状况 喁。” 在发生严重天灾之际,情况就更加悲惨。苏舜钦诗描写一次“水后旱”的情状:“老稚满田野,斲掘寻凫茈。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今乃有毒厉,肠胃生疮痍。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鸟鸢啄其皮。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此诗描写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然而在这个农业社会中,却并非罕见的例外。关于灾年的逃荒者,王禹偁诗中也曾作片断描述:“门临商於路,有客憩檐前。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茕茕一夫鳏。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唯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 读之令人酸鼻。

本编所引的大量史料表明,在宋代社会,广大乡村下户和客户的生活悲剧,每日每时都在发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却又是无可避免的。正如陆游诗说:“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

但是,我们也不应当用单纯的灰色或黑色去描绘宋代的农民。因为他们毕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生产,为灿烂的宋代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即使在宋代社会制度的范围内,他们仍然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他们的生活也并非只有痛苦,而无欢乐可言。

在现存数以万计的宋诗中,描写农村生活的数量相当可观,这些诗除了反映农民的艰辛和痛苦外,也有不少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节日的庆祝、婚嫁的欢乐等。

以下不妨引用大诗人陆游的一些诗篇为证。他在《刈获后书事》中写道:“邻里西成例少苏,贫家生业得徐图。虽非五鼎岂无食,未办复裈犹着襦。牢彘渐肥堪奉祭,耕牛已买不求租。” 这是“贫家生业”稍有改善的图景。《游山西村》诗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丰年行》诗说:“南村北村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稻陂正满绿针密,麦陇无际黄云平。前年谷与金同价,家家涕泣伐桑柘。岂知还复有今年,酒肉如山赛春社。吏不到门人昼眠,老稚安乐如登仙。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续放身丁钱。” 《岳池农家》诗说:“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起。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 又一首《农家歌》说:“村东买牛犊,舍北作牛屋。饭牛三更起,夜寐不敢熟。茫茫陂水白,纤纤稻秧绿。二月鸣抟黍,三月号布谷。为农但力作,瘠卤变衍沃。腰镰卷黄云,踏碓舂白玉。八月租税毕,社瓮酿如粥。老稚相扶携,闾里迭追逐。” 此类丰收、酿酒、婚姻以至“小姑”梳妆打扮等描写,也同样是宋代农民生活另一方面的真实写照,而不应予以忽略。

陆游诗中有不少描写农家社日、赛神等活动,也十分引人注目。“落日林间萧鼓声,村村倒社祝西成” ;“村村婚嫁花簇檐,庙庙祷祠神降语” ;“社瓮虽草草,酒味亦醇酽”,“社日取社猪,燔炙香满村。饥鸦集街树,老巫立庙门”,“饮福父老醉,嵬峨相扶持”,“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 。他的《赛神曲》更写得饶有情趣:“击鼓坎坎,吹笙呜呜。绿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乌臼烛明蜡不如,鲤鱼糁美出神厨。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愿神来享常欢娱,使我嘉谷收连车,牛羊暮归塞门闾,鸡鹜一母生百雏。岁岁赐粟,年年蠲租。蒲鞭不施,圜土空虚。束草作官但形模,刻木为吏无文书。淳风复还羲皇初,绳亦不结况其余。’神归人散醉相扶,夜深歌舞官道隅。” 农民憧憬着“嘉谷收连车”,六畜兴旺,“岁岁赐粟,年年蠲租”,没有官府的生活,自然是十足的幻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寻欢作乐。

总的说来,宋代社会尽管经历了惨重的战争等劫难,却仍是一个繁荣的,而非停滞或衰退的农业社会。作为这个社会主要成员的农民,就其多数而言,仍能维持着勉强温饱或较为温饱的生活水平,这应是社会繁荣的基本条件。前引陆游诗篇正是反映了这种基本的状况。

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自然也是比较单调的,至少不如城市中的坊郭户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在相当程度上即是被前述社日、赛神等活动所占据。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宋代农村已流行一些儿童启蒙印刷读物,与前朝相比,应是一个重要进步。

赵汝鐩诗中描写他到一农家“茅檐”中的所见:“吹炉问官人,肯吃村茶不?群儿窗下读,《千字文》、《蒙求》。” 宋高宗时,林大声上奏说:“江西州县百姓好讼,教儿童之书,有如《四言》、《杂字》之类,皆词诉语。” 陆游描写一个穷教书 的生活:“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他在诗注中说:“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他的另一首《观村童戏溪上》诗说:“三冬暂就儒生学(村人惟冬三月遣儿童入小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宋时官府摊派赋役,有大字张挂的榜帖、由子(通知单)、税钞之类,农民私人也有土地契约、地租契约、借贷契约之类,并非全无识字的必要。这是冬学和村书至少在部分农村中流行的一个基本原因。冬学和村书已成宋代农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章只是对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作了粗略的介绍,其内容事实上已涉及宋代社会生活风俗史的范畴。此处没有必要对宋代农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作全面介绍,但对其生活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对于了解宋代的农民阶级,仍有必要性,仍是不可缺略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1002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