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格物日志

大明火器战争:天下兴亡

历史大观园 格物日志 2020-06-11 13:29:10 0

清军与各路农民军由北往南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南明弘光小朝廷坐山观虎斗,朝中君臣没有打算乘机北伐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做着历史上东晋、南宋割据半壁河山的旧梦。当清朝打败李自成部,便放手来收拾南明了。


史可法(1601-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清军于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大举南下,进入江淮地区,兵骄将悍的南明军队根本没有作什么有效的抵抗,不堪一击的江北防线迅速土崩瓦解了。长驱直入的清军于4月18日迫近扬州,紧接着在24日用红衣大炮攻陷这座城池,俘杀督师史可法,并屠城,军民死者不可胜计。而在此一个月前,南明镇守武昌的左良玉集团为了避免与退入湖广的大顺军正面交锋,以“清君侧”为借口造反,带着大批水陆部队沿长江向南京进军。弘光小朝廷惶恐不安,不得不从江淮前线抽出部分兵力堵截叛军,致使本来就脆弱的江北防线呈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残局。左良玉走到九江时病死,其子左梦庚眼见南下的清军势不可当,便率领部队于5月13日向讨伐农民军而进至长江流域的清军阿济格部投降。

清军攻战扬州,意味着南明的江北防线已经瓦解。接着瓜州又于5月上旬失陷。清军顺利渡过长江,占领镇江,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南京。当时,南京城内的诸多大臣在王铎、钱谦益等人的带领下投降,弘光帝朱由崧此前已经逃出南京城,不料在芜湖被叛军挟持,重新押回南京清军营中,成为了阶下囚。在此期间,清军将领准塔带着军队以及50门红衣大炮,平定了长江沿岸的清河、淮娄、睢州等地,控制了长江与淮河之交的漕运要道。

南明大学士马士英护送皇太后逃到了杭州,拥立潞王朱常 做监国,当清军兵临杭州城下时,连潞王也投降了。后来到了1646年(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5月,清朝将送到北京的朱由崧、朱常等人按谋反的罪名予以诛杀。

清军消灭南明弘光政权后,勒令各地人民限期剃发梳辫,遵从清朝服制,结果激起了江南各阶层民众的反剃发斗争,首先举起义旗的是南直隶常州境内的江阴县,士民们拘禁了清朝知县方享,在陈明遇、阎应元等人的率领下会同20万乡兵于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6月守城抗清。清军调来了数万军队攻城,还在8月中旬运来很多红衣大炮,集中打击城墙的东北角,将那里轰开了一个大口子。数不尽的清军踏着崩塌下的砖石从缺口处冲上来,闯入城内大肆屠杀,全城死者难以估算,据说最后仅数人幸存而已。

举起抗清旗帜的还有嘉定县民众,他们赶走了清朝派来的知县,在黄淳耀、候峒曾等有名望的士绅的领导下会集10余万乡兵抗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带队前来镇压,出动大炮攻城,同时派出精兵潜至城下凿城,最终于1645年(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7月初四破城,对城内民众进行反复屠戮,前后罹难者数以万计。


清朝以前的汉族男子都束发,剃发梳辫是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清朝统治者认为,汉族人只有剃发梳辫,改从满俗,才算真心归顺,于是在入关后便下令剃发。清朝统治者实行这种民族高压政策,再次大大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了汉族民众的强烈反抗。大江南北各地人民纷纷抗清,江南民众喊出了“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开展了抗清斗争。


就在全国各地抗清斗争风起云涌之时,南明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残存地方的文臣武将以及流亡官吏、士绅等,纷纷拥立朱明后裔抗清。受到拥立的分别有在绍兴出任监国的鲁王朱以海、在福州称帝的唐王朱聿键等,朱聿键死后,他的弟弟又在广州称帝。这些政权在清军的凌厉攻势之下大多数昙花一现,唐王兄弟先后被俘杀,而鲁王则在浙东根据地被清军占领后,长期漂泊于东南沿海,与敌人周旋。

能够与清朝长期对峙的是在1646年(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0月于广东肇庆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这个政权的首脑是桂王朱由榔,主要拥立者是广西巡抚瞿式耜与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朱由榔于次年称帝)。永历政权成立之初曾经因为争正统而与广州的唐王政权发生过冲突。然而,真正对这个政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在清军挟着席卷东南各省之势向中南与西南挺进的时候,朱由榔为了避开敌人而放弃肇庆,逃到了广西。幸巧瞿式耜等军政要人的辖下兵马在聘请的澳门炮手的帮助之下,用西洋铳作战,勉强守住桂林,暂时挡住了清军前进的步伐。

清军李成栋部控制了广东,还有一路部队在孙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三顺王”的率领下由湖北杀向湖南。湖南的明军在何腾蛟的指挥之下难以抗拒,被迫撤往广西。两军在湖南与广西之间处于互相拉锯的状态。

清朝自入关以来便迅速获得了惊人的胜利,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收编了大量前朝的军队,但未能妥善处理好与明朝降将的关系,长期隐藏的矛盾一旦激发,便会引起连锁反应。1648年(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江西的金声桓、广东的李成栋都自认为劳苦功高,却没有得到实至名归的奖赏,纷纷倒戈一击,反清而归附南明。而北方山西的姜镶等降清将领也起来反正。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赶紧调兵遣将平定内乱,谭泰、尚可喜等人则平定了江西与广东,金声桓兵败自杀,李成栋则在撤退途中溺水而死。而值得一提的是清军在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的围攻广州之战中,又一次大规模使用了火器,当时主帅尚可喜为了尽快拿下城池,下令在从化这个地方铸炮准备攻坚。也就是说,清军造出的火炮应该属于“攻铳”。那时的一些大型的攻铳能够发射百斤以上的铁弹,而炮身却重达万斤以上,如果将这样的炮载在车上,仅仅动用人力或畜力,是很难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一路爬山涉水拖运到南方沿海的广州城下的。看来,尚可喜率部出发时没有携带过多的重炮,直到兵临广州城下才命令随军出发的炮匠铸造重炮。炮匠们一共铸造了46门火炮,再加上军中原有的27门火炮,总共以73门火炮于十一月初一猛烈攻击广州的城墙,次日,广州城墙西北角已被炮火轰塌了30丈,清军从缺口入城,大肆杀戮,城中军民遇难者甚众。在此期间,多尔衮已经亲自率兵平定了山西大同姜镶之乱,而济尔哈朗、孔有德等也不辱使命,在湖南击退南明军队,俘杀何腾蛟。这样一来,江西、广东、山西大同等地重新被清军控制。对南明永历政权而言,一度好转的抗清形势亦付之东流。

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1月,孔有德率部从湖南又一次卷土重来,如愿以偿地打进了广西,在桂林俘杀了瞿式耜。朱由榔退往南宁,永历政权已经奄奄一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农民军横空出世,重创了在战场上屡屡得手的孔有德部,挽救了处在危难当中的永历政权。此后,由落难贵族与流亡官员组成的南明最后一个政权,在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旧部以及郑成功军队的支持下,又苟延残喘了10多年。郑成功军队的活动范围在东南沿海,而在内陆与清军作战的主要是农民军旧部。

原来,最早主动联合南明政权抗清的是李自成旧部,他们在李锦、郝摇旗的带领下尊奉永历帝为正朔,目的是为了获得官绅地主阶级的支持。这支队伍转战湖南、广西等地,曾经于1647年(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在全州大败清军,显示出了较高的战斗能力。尽管李自成旧部立了战功,但还是一直受到南明统治者的歧视与排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后来经贵州等地转入四川北部与湖北西部的夔东山区,以此为根据地坚持抗清斗争。

显然,在广西击败孔有德的农民军并非是李自成旧部,这支及时出现于抗清前线的军队是张献忠旧部。自从张献忠在四川战死之后,大西军余部没有停止斗争,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带领下连年奋战,逐渐控制了四川东南部与云贵两省,陆续收编了一批明军以及吸收少数民族入伍,拥有的武装力量一度达到30万人之众。他们为了团结抗清力量,多次表示愿意在永历政权的旗帜下作战。朱由榔最后也接受了义军的要求,并封孙可望为“秦王”。

1652年(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春,大西军余部经过长期的精心准备,出动主力兵分数路在湘、桂、川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反击。李定国率部突入湖南,收复了靖州、武冈、宝庆等大批州县,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了广西全省,歼灭了全州与桂林等地的清军。孔有德兵败自尽,其残部退回广东。清廷急命敬谨亲王尼堪率领大批精锐将士南下湖南。从广西重新来到湖南的李定国指挥部队故意示弱,屡战屡退,将清军部分队伍引入衡州府这个预设战场,然后将其重重包围,猛攻猛打,当场击毙了有勇无谋的尼堪。清军出师不利,余部撤回长沙。李定国连续打死清朝两位名王,辟地千里,声威大振。但他没有继续留在湖南战场,而是带着部属转往广东作战。

孙可望也由贵州来到湖南前线,指挥部下在火炮的支持下攻克了辰州,可是,随后却在宝庆与清军作战失利,退回武冈。

此外,刘文秀所部四五万人在四川击败吴三桂部,夺取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占领了重庆、叙州等地,不过在其后发生的保宁之战中却遭到了意外的失败。刘文秀在攻城时将部队横向排列长达15里,排在最前面的是战象,其次分别是炮手、鸟铳手、挨牌手、扁刀手、弓箭手、长枪手等等,一层叠着一层,厚达一里有余。但是打头阵的却是由原南明军队改编而成的张先壁所部,这支部队斗志薄弱,抵抗不住冲出城外反击的清军而向后溃退,完全冲散了后面的队形。清军紧随其后,一鼓作气,击败对手,从而勉强保住了四川西南地区的一个据点。

1652年(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前后,清军在四川、湖南与广西等地吃了一连串的败仗,损失惨重,这使得满清上层统治者不得不更加倚重汉臣。这时摄政王多尔衮早已病死,亲政的顺治帝于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任命洪承畴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经略,全权负责与南明的战事,以挽回颓势。


孙可望又叫张可旺、孙朝宗,字茂堂,号莲山。乃明末清初西南一带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贵阳是他的大本营。陕西人氏,生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自小为张献忠收养。张献忠比他大13岁,与其同甘共苦、出生入死,故感情深厚、宠爱备至。献忠成气候后,常开玩笑对人讲,有朝一日我当了皇帝,可旺就是太子。所以他在大西军地位十分稳固,众皆将其看成献忠当然的接班人。张献忠牺牲后,孙可望逐渐成为大西军的头号人物,统管大西军的所有事务。与南明永历朝廷联合后,他被封为秦王,掌握南明实权。后与李定国(也是张献忠义子之一)不和,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李定国,因部将倒戈,穷蹙降清,引清兵入滇、黔,隶汉军正白旗。


李定国在这段时间里没有放弃进攻,他在1653(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1654(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这两年里攻入广东,攻击了驻守在肇庆与新会的尚可喜属下的清军。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他在两广地区前后多次与孔有德、尚可喜等“三顺王”军队作战,其积极的意义在于消耗掉了清军一批铸炮、用炮的技术人才,这对清军的整体军事实力无疑有一定的削弱。

可惜,西南抗清的大好形势最终在孙可望的个人政治野心之下破坏殆尽。跋扈的孙可望对帝位垂涎已久,他把退入贵州的永历帝迁到安龙这个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地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便进一步篡位。同时,他也容不下在前线抗清的李定国,对其多方掣肘,破坏了内部团结。

寄人篱下的朱由榔为了避免被废黜的命运,利用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矛盾,秘密派人联络李定国,封其为“晋王”,命其入卫勤王。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永历九年)2月,李定国突然从广东前线返回贵州安龙,派兵将永历帝接到云南昆明安置。阴谋破产的孙可望恼羞成怒,调动军队进攻李定国,但他内讧的行为不得人心,部属纷纷临阵倒戈,支持李定国。众叛亲离的孙可望狼狈不堪地逃往清军的驻防地长沙,投降了洪承畴。清朝由此尽知南明在西南地区防务的虚实,遂于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放胆出兵,先后调动一二十万大军分成三路从四川、湖南、广东合击西南,不久就完全占领了四川及贵州,并继续向前突进云南。南明因为刚刚经历过激烈的内讧,力量已变弱,李定国多次策划反击,均未能成功,例如他曾经在腾冲怒江岸边的磨盘山设下三道埋伏,企图阻击清军,但终因叛徒泄露军机而功亏一篑。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支撑了15年,终于走到了尽头。被迫撤离昆明的朱由榔一路向南流窜,后来进入了缅甸。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缅王在清将吴三桂施加的强大军事压力之下,将朱由榔交了出来。次年,吴三桂在云南昆明用弓弦将朱由榔绞死。

李定国撤退到云南边疆人烟稀少的地区坚持斗争,他得知永历帝朱由榔已死的噩耗后,自知复国大业已经无望,痛不欲生,于同年6月病死于景线,所部分崩离析,相继降清。

永历帝这面抗清旗帜虽然倒下了,而作为抗清中流砥柱的大西军余部从此也在国内销声匿迹,但是夔东地区的大顺军余部以及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军队仍然不屈不挠,继续斗争到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dgzy/643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