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东晋社会生活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0:07:55 0


东晋一朝,由于统治的中心由洛阳移到了建康,内外条件和时代特点与西晋不同,社会生活上与西晋也有所区别。

永嘉乱起,北方士庶大批南渡,东晋都城建康的一个重要变化,便体现在语言上。中原旧族渡江以后,自以为身份高贵而乡音不改,洛阳又长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而那里的语言在人们心目中也成为天下楷模。江东士人仰慕洛阳风尚,纷纷习说北语;另一方面,王导等有识见的南渡士人为了笼络吴人,却在刻意学说吴语。这种南北语言的交流,一般只限在上层士人阶层中进行,庶族平民则照旧使用吴语。语言上的差别,常成为区分士庶的一个标志。

东晋时人的服饰,式样的变化速度较快。孙吴统治的后期,南方人的服饰之制是上长下短,到东晋元帝时,变为上衣短小,衣带才到腋部。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指出:东晋建立以后,冠履衣服,袖袂裁制,日月改易,乍短乍长,忽宽忽狭,时高时低,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东晋士大夫阶层特别偏爱轻裘缓带宽衣,当与魏晋名士崇尚自然放任的生活方式有关。

当时的士大夫,除了穿履(单底鞋)、舄(复底鞋)和长统靴之外,还盛行穿木屐。屐有连齿屐和二齿屐多种,东晋时多为二齿屐,屐齿可以脱卸,士大夫耽爱山水,为行走方便,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足履高屐竟也成为显示身份的标志。淝水之战获胜消息传来,谢安心中极为兴奋,跨过门槛时,连屐齿折断都未觉察,可见谢安也着木屐。

东晋时,坐胡床之风也很流行。胡床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坐在胡床上,比坐簟席等坐具舒适,所以东晋的士大夫如庾亮、戴渊、谢万、桓伊等人,也都喜爱坐胡床。刘宪更是独特,出游都有门生带着胡床备用。

东晋人的饮食,也因北人南渡而与前代有所变化。饼本为北方人所食,随着北方世族南迁,也把喜食麦饼的习惯带到了江南。米粥、麦粥、豆粥等,除作为老人和幼儿的食物外,也作为救荒食品。陶侃在讨伐杜弢时,就曾以粥来礼待饥饿的蜀郡流民,借此招降纳叛。

饮茶的习俗,在东晋有所发展。史载司徒左长史王濛喜好饮茶,凡有客来访,就让客人痛饮,被人称之为遭受水灾。曾任吴兴太守的陆纳也设茶果招待过谢安。喝酒自魏晋以来更是士大夫们的普遍嗜好。周简明正史——东晋社会生活任仆射而嗜酒成癖,因终日烂醉而遭到弹劾,并使其昔日好友因饮酒过量而送命。陶渊明的嗜酒见于诗歌,名士无不以酒为乐,则自西晋已然。

由于门阀制度在东晋达到了顶峰,故当时的婚姻严格地讲求门当户对,造成了士庶不婚和身份内婚两大弊端。

士庶不婚是门阀等级婚姻高度凝固化的体现。享有特权的高门大族为了维护等级界限,极其强调血统、门第和出身,通过婚配来保持血统上的“纯化”,防止寒门庶族利用婚媾来攻破门第的等级界限,也包括排斥那些渡江较晚的北方士族,以保障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强调门当户对的必然结果,便是身份内婚制的盛行。所谓身份内婚制,以高门大族间的婚配循环,即亲上加亲为主要表现形式。择偶范围过于狭窄,导致血缘异辈婚、近亲婚配等反优生的严重后果。东晋一朝,以琅邪王氏、陈郡谢氏和陈郡袁氏三者相互间通婚最繁,尤以王谢两家嫁娶最多。如王氶兄弟均为谢氏的女婿,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也娶谢奕女为妻。王氏的女儿也有不少出嫁谢氏。两家的互婚,势必发生血缘异辈婚。如谢安兄谢尚娶袁耽妹、谢安之女嫁耽子质,而袁质子湛又娶谢安侄玄之女,袁湛之妹又嫁谢玄的从子重。又如东晋明帝娶庾冰之妹,而明帝之孙废帝娶庾冰之女;简文帝的王皇后是太原王述的堂妹,他的儿子会稽王司马道子的王妃却是王述之孙王国宝的堂妹。其他高门在婚配上也大体如此,对优生极为不利。

东晋的中下层婚姻关系则较为自由。葛洪曾站在维护名教的立场上,指斥当时男女关系方面的种种违礼行为,称中下层妇女或宿于他门,或冒夜而返;游戏佛寺,观视渔猎;登高临水,出境庆吊;开车褰帏,周章城邑;杯觞路酌,弦歌行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下层社会“男女之防”较疏。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春,还颁布过一个诏令,准许淮南所俘获的俘虏付诸作部者一概遣散,男女自相配匹。尽管这项诏令是对俘虏颁布的,但它毕竟是一道允许男女自相匹配的诏令,其效应绝不仅限于俘虏。

在丧葬礼俗方面,东晋承续西晋,倡导薄葬。晋元帝和明帝都主张葬仪从简从俭。明帝临终时在遗命中规定:敛以时服,一遵先度,务从简约。成帝司马衍葬其妻杜皇后,也下诏从俭。康帝司马岳的陵墓中所用器物稍有侈费,被视作有违祖法而引以为戒。后来孝武帝的王皇后死,又下诏重申丧事从俭。据记载,东晋诸陵多无坟封,只有穆帝永平陵起了坟,周围四十步,高十六尺,规模也不大。考古资料也证明东晋确实是实行了薄葬。一向重厚葬的南方大族的葬制也发生变化,薄葬风俗开始流行。如贺循担任武康令时,禁止民间厚葬的习俗,并得到邻近地区的仿效。

当时重要的游戏活动是围棋,早在春秋时期,已有围棋的文字记载,到了东晋,弈棋之风相当普遍。上自皇帝大臣,下至州官郡守,莫不以弈棋为乐。东晋与前秦决战于淝水之时,丞相谢安镇定自若,为稳定军心,有意在墅舍与客人对弈,可为例证。

樗蒲之风也盛行于东晋。樗蒲是流传久远的博戏之一,此法以掷骰决胜负,骰有五枚,上黑下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若骰全黑为“卢”,得采十六;二雉三黑为“雉”,得采十四;二犊三白为“犊”,得采十;全白为“白”,得采八。其余各等亦有差。王献之年少时曾观看众人樗蒲,因年幼而遭轻视,拂袖而去。桓温也喜好樗蒲,一次输掉数百斛米,只得向袁耽求援。袁耽爽快地应允,为桓温翻本。袁耽不愧为樗蒲高手,所掷必为卢、雉,顷刻间就扳回数百万。樗蒲的赌博色彩太浓,故庾翼为整齐风俗,下令除围棋外,包括樗蒲在内的其他博戏一律禁断。但这种禁令并不能遏制门阀世族们寻求刺激的心理,为时不久,博戏之风反而愈演愈烈了。

<meta charset="UTF-8"> 二十五史 简明读本(全15册) <link href="../styles/0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34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