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陶渊明 葛洪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0:05:59 0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早死,不知名。

陶渊明虽然祖辈世代为官,但由于不是门阀世族,因而遭到贵族官僚的轻视。陶渊明父亲早死,家境更是日见衰落。少年时代的陶渊明经常断炊挨饿,穿着葛布单衣过冬,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奔走。但他志趣高尚,博学擅文,颖脱不拘,天真自得,很为乡邻和有识之士所钦重。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任江州祭酒,这是一个级别低微的小官吏。陶渊明不堪忍受作小官的种种束缚和折磨,没干多久就主动辞职,回家闲居。后来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也被他辞谢了。陶渊明赋闲在家六七年,直到晋安帝隆安四年(400),才来到荆州,在荆州刺史桓玄的手下充当幕僚,不到一年,他又因母亲去世而辞职回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冬天,桓玄在建康篡夺了帝位,把安帝迁徙幽禁在陶渊明的家乡浔阳。辞官在家的陶渊明依然过着躬耕陇田的生活。第二年,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等人联合起兵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晋安帝也带到了江陵。陶渊明沿江东下,来到镇军将军刘裕的幕府担任了参军。时隔不久,他又转入建威将军刘敬宣的手下担任参军。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被任命为彭泽(今属江西)县令。陶渊明到任以后,命属吏在公田里全部种上糯稻,以便收获后用来酿酒。可是他的妻子却坚持要种粳稻。陶渊明便一顷五十亩种糯谷,五十亩种粳谷。但他没有等到糯稻或粳稻的收割,到官仅八十多天,就弃官不干了。原因是郡里的督邮(郡太守的属吏,时常代表太守督察县乡)要到县衙视察,按照惯例,陶渊明必须整装迎候,他愤懑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去巴结乡里小人!”就以妹妹在武昌病死为借口,自动辞职归田。临行时,他写了一篇《归去来辞》表露自己的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以沉痛的自责,宣告与官场诀别。不久虽被征为著作郎,也坚辞不就。

从彭泽辞官以后,陶渊明度过了二十三年的隐居生涯。在此期间,每逢农忙季节,陶渊明总要亲自参加一些农家劳动,从中体味田园乐趣。而在农闲之时,他除了吟诗作赋,抚琴赏花之外,或与四邻共话桑麻,或与隐居文人交往,还和当时居住在庐山东林寺的佛教名僧慧远一度结成了方外之交。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到一场大火,房屋被夷为平地,一家人被迫寄身船舱,直到秋天才移居南村。两年以后,陶渊明的家乡又成了卢循领导的义军与东晋官军激战的战场。战火延续了半年。动荡的政局和连年的饥荒,使陶渊明的生计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贫困面前,他以节操自勉,毫无喜愠之色。他嗜酒成癖,遇酒则饮,无酒亦吟咏诗篇不辍。

陶渊明的晚年,已由东晋转入了刘宋。宋文帝元嘉三年(426),檀道济就任江州刺史,特地到陶渊明家中,劝他出仕。陶渊明毫不犹豫地回绝了。临别时,檀道济准备送给他一些肉和粮食,尽管这时陶渊明已经饿得只能躺在床上,还是挥手拒绝了这种嗟来之食。

元嘉四年的秋天,陶渊明患了重病。病中,他给自己写下了《挽歌诗》三首和《自祭文》一篇,总结了自己艰难困苦的一生,用洒脱达观的态度,坦然面对死亡。这年十一月,陶渊明在贫病交困中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陶渊明给后世留下了一百二十多首诗歌和十多篇辞赋、散文。他以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独创了田园诗的新形式,把平凡的田园劳动生活引入诗歌的艺术园圃,开拓了诗歌的新天地,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诗平淡之中有华采,质朴之中含有无穷韵味。

陶渊明的诗,既有平和冲淡的一面,也有慷慨愤懑的一面。他的《饮酒》诗第五首就隐约透露出对刘宋政权的鄙夷不屑,既有讽谕现实人生的高洁之志,也借古抒志,讴歌了精卫、刑天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陶渊明的诗歌、辞赋和散文千余年来脍炙人口,其影响当推六朝时期的第一人。

葛 洪(284—364)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祖父葛系,三国时曾任孙吴吏部尚书、大鸿胪;父亲葛悌,初为孙吴中书郎、中护军,吴亡后曾任西晋邵陵太守。葛洪幼年,家境已经衰落,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更加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时常白天上山砍柴,用卖柴的钱买来纸和笔,晚上就用柴火照明,读书至深夜,他用的纸来之不易,总是先写正面,再用反面,别人很难看懂。葛洪从小寡欲,不喜玩耍,下棋、赌博一概不会,又不善言辞,不贪名利,很少交往。然而他却酷爱读书,有时为了找一本书,竟不惜几千里崎岖跋涉,也一定要弄到手。因此穷究典籍,特别对道教、炼丹术、医学、史学等都钻研极深。

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张昌率流民起事于江夏(今湖北安陆),派部将石冰进占扬州各郡。葛洪接受吴兴太守顾秘的邀请,担任了将兵都尉,随同出讨石冰。石冰被平定以后,葛洪被任命为伏波将军。但葛洪不愿接受封赏,却去了洛阳,想广泛搜求书籍来增长自己的学识。不久,葛洪又应新任广州刺史嵇含之邀,以参军身份前往广州。但嵇含被仇人暗杀,他只好滞留广州,多年后才返回故里。

晋愍帝建兴三年(315),琅邪王司马睿担任了丞相,葛洪被征辟为丞相府掾,并以讨平石冰之功,被封为关内侯。但直至成帝咸和年间,葛洪仍只是州主簿、谘议参军。干宝与葛洪交情很好,举荐他参与修撰国史,选为散骑常侍,兼任大著作。但葛洪因年事渐高,想避世炼丹,听说交阯地方出丹砂,要求为句漏县令。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遂隐居于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直至老死,享年八十一岁。

葛洪以学识渊博、文才富赡,称誉江南。一生著作宏丰,不下六十余种,内容包括了哲学、宗教、医学、化学、史学等各个方面。其中最能体现他的哲学思想和道教思想的著作,就是《抱朴子》。

《抱朴子》分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之事,属道家和方术家;而外篇则是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接近儒家。全书反映了葛洪的自然观和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

葛洪思想的主要倾向是儒道结合,以道为本,以儒为末。在政治上反对贵古贱今,主张用人惟才,奖掖寒素,反对九品官人的专重门第的任用制度。这与他在仕途上失意有关,但不失为批判魏晋以来门阀统治的进步思想。

葛洪信奉道教,在炼丹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葛洪曾在罗浮山炼丹数十年,亲身实践使他掌握了不少第一手的资料,并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述了不少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现象。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黄化合,又能还原成丹砂。他还指出,用铅白(碱性碳酸铅)可以炼得铅丹,铅丹也可以再炼成铅白。在《金丹篇》中,还有关于溶解黄金和人造黄金的记述。虽然葛洪的初衷只是为了长生不死而炼丹,客观上却丰富了传统药物学的内容,也为后世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葛洪对中国医药学亦有贡献,撰有《金匮药方》(又称《玉函方》)一百卷和《肘后卒急方》(又称《肘后要急方》)三卷,前一书是古代验方的汇编;后一书篇幅虽小,却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方书。所谓“肘后”,即可以随时挂在肘上;而“卒急”即应急之意。换言之,这是一本急症手册。《肘后卒急方》记述了各种疾病的症状、治法和药方,文字简略明了,用药力求廉便,为历代医学家所应用。其中关于天花、结核、狂犬病等急性传染病的记述和疗法,都是我国医药学史上的最早文献。

葛洪在史学和文学方面也有深湛的造诣。托名刘歆实际上是他所写的《西京杂记》,既是一部杂史体的史书,也可视为一部历史小说。书中叙述了西汉京城长安的遗闻轶事,所记述的材料,多为班固所著的《汉书》所阙,虽不全是信史,仍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西京杂记》的文笔简洁而故事性强,常为后人称引。此外所著《神仙传》、《隐逸传》等书,也颇有宗教、历史、文学诸方面的价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34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