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原始佛教的起源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1:49:56 0


理解佛教最好的方式是回到佛教起源的地方,弄清楚佛教原来的样貌。印度佛教一部分内容来自婆罗门教。早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婆罗门教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传统,婆罗门教有四部《吠陀经》作为其核心教义的经典。

古老的婆罗门教与古希腊的原始思想有类似、相通之处。他们也是假设有一个天上诸神居住的特殊领域,而诸神拥有操控、决定人的悲喜遭遇的能力。《吠陀经》的来源,据说是有人偷听到诸神的启示,偷偷传达给人间,因而《吠陀经》的第一义就叫“吠陀天启”。《吠陀经》的作用,就是让人理解天上诸神,用正确的方式讨好、影响天上诸神。

因此,婆罗门教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仪式中心”。婆罗门教有很多仪式,都被认为是有助于改善人与天上诸神关系的。这些仪式源自《吠陀经》,也都强化了《吠陀经》教导的人避免惹诸神生气,保持与诸神良好关系的用意。

诸神中最大的,就叫“天神”。由“天神”的嘴巴呵气而成的人,就是人之中等级最高的“婆罗门”。只有他们是“天神”所生的,所以他们拥有特权地位,只能由他们掌管仪式。公元前10世纪左右,随着婆罗门教的形成,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形成了。从此,印度成了一个阶级森严的“种姓社会”。

印度种姓制度主要把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他们在社会上是有上下分工的,分别是祭师阶级、帝王阶级、平民阶级和奴隶阶级。最重要的是,种姓之间是不能交往和混合的,必须保持严格的区分。

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持续了几百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印度的社会组织产生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婆罗门与刹帝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前者拥有的,是神圣的宗教权力,后者拥有的则是世俗的统治权力,而且二者互相隔绝,不能混合。虽说婆罗门的地位在名义上高于刹帝利,然而控制在刹帝利手上的权力更现实、更具体,二者之间很难不互相侵犯。

婆罗门地位最高,他们的权力是向上的,也就是服务天上诸神。他们可以聚拢财富和特权,但他们无法直接统治吠舍和首陀罗,遇到世俗事务时,他们不得不依赖刹帝利。刹帝利拥有绝大部分的世俗权力,但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婆罗门,因为诸神的终极真理是通过婆罗门传达的。

释迦牟尼出生时,婆罗门在长期享有特权的情况下严重堕落,过着极度奢华纵欲的生活。一个代表天神的阶级,在世间却如此纵欲享乐,这与超越的神圣性似乎没有半点关系。

于是,婆罗门内部发生了争议和分裂。在释迦牟尼的时代,婆罗门教分化为六个不同的门派,它们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对婆罗门的自我认知,产生了不一样的主张。这六个门派分别是:数论、胜论、正理、吠檀多、弥曼差和瑜伽。

另外一个与之相关联的变化是,刹帝利中有人开始试图突破婆罗门的解释垄断,它们开始在婆罗门的权威之外思考:人生是什么,宇宙是什么,什么又是最后的真理。于是另外两个“非正统”的派别产生了,因为它们不属于婆罗门,所以说是“非正统”。这两个派别,一个是耆那,另一个是Charaka,一般译作唯物论者。

耆那和唯物论者所提出的主张,明显都是针对既有的婆罗门正统,因而我们可以借由他们的主张,反过来了解那个时代婆罗门提出的思想出了什么问题。耆那的特色在于强调因果,即人的行为一定有因有果,恶果有恶因,恶因即恶行,恶行带来恶果,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消除恶果。而要消除恶行带来的恶果,就必须通过苦行。苦行是善因,能够带来善果,并且能消除过去恶因所积累的恶果。

他们主张并实践极端的苦行。耆那中有一派叫白衣派,另一派叫裸衣派,裸衣派意味着连衣服都不穿,忍耐极度的贫穷和贫穷、贫乏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忍耐贫乏、痛苦能够带来善,这样的信念,突显了他们对当时婆罗门奢华生活的不满,他们因此将婆罗门视为恶。

耆那是明显的苦修派,而唯物论者有时就被当作纵欲派,但这样的印象模糊了重点。唯物论者仍然是针对婆罗门现况而出现的,他们特别强调自然律,也就是在思考因果上,他们比耆那更彻底,更普遍。耆那讲的因果集中在人的行为上,恶行带来恶果是根本,但唯物论者不认为人的行为是最重要的,甚至不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决定因果,改变因果。

唯物论者看重的是自然物理的变化,那样的变化不会随着人的意志、人的行为而转移。这种思想有着强烈的宿命论、颓废色彩。后世之所以将唯物论者视为纵欲者,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主张,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影响、改变自然和物理的运作,那么,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

唯物论者会有这种极端的想法,其实也还是针对婆罗门的堕落。为什么诸神的后裔,看起来那么败德丑陋?为什么他们坏事干尽,却依然享有天神的恩宠?为什么他们做坏事却不遭受惩罚和报应?这些是当时婆罗门以外的其他人心中真实、痛苦的疑惑。唯物论者为大家提出了解释:这个世界的因果,与人的行为无关,人的行为不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在这个理论上,唯物论者与耆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唯物论者以一种犬儒、颓废的态度看待婆罗门的糜烂、腐败。

释迦牟尼就是在这些思想流行的时代诞生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2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