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元军攻宋战略的转移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05 22:48:00 0


战争性质的变化

忽必烈时期,宋元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1251年他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以来,“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罗致了一大批汉族和汉化很深的其他民族知识份子和军将,开始用汉法治理汉地。忽必烈即位及其与阿里不哥的战争,得到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一大批汉族地主和军将参与忽必烈政权,使忽必烈政权成为蒙古贵族、汉族地主阶级和其他民族上层份子的联合专政。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等人建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把它看成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继承,申称要“绍百王而纪统”,把自己看成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不久,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把国家政治中心由漠北迁到中原。因而从忽必烈开始,蒙宋战争成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更迭的战争。

刘整的建议

忽必烈时期,蒙古灭宋战略进攻的重点,改以襄樊作为突破口,实现了由川蜀向荆襄战区的转移。

1259年,忽必烈虽然采纳杜瑛,商挺的意见,认为应把战略进攻的重点从川蜀转移到荆襄战区,但他当时只是一个方面军的统帅;还无权作出实现这一转变的战略决策。促成这一转变的,是降将刘整的建议。

忽必烈即位之初,史天泽的部将郭侃曾上平宋之策,其主要内容是:“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

1267年冬,刘整入朝,向忽必烈进言:“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的意见遭到一些人反对,于是又进一步说:“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刘整本是“尽知国(南宋)事虚实”的“南宋骁将”,他的意见自然更为忽必烈所重视。而且他的建议迎合了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的宿愿,所以忽必烈?当即表示:“朕意决矣”。刘整认为“攻蜀不若攻襄,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下也”,提出“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这一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的建议。这项建议为史权所支持,史权认为攻取襄阳以后,“驻兵嘉定,耀武淮泗,事必有济”。

吕文焕降元

1272年春,元军破樊城外郭后,襄樊形势已十分危急。自1267年以来,襄樊防御战已持续了5年。吕文焕秉节守襄,“捍御应酬,备殚甚力,粮食虽可支吾,而衣装、薪萄断绝不至”,城内军民皆“撤屋为薪,缉关(会)为衣”。吕文焕多次派人告急,贾似道虽表面上“上书请行边”,却“阴使台谏上章留己”,根本不把边事放在心上。他整天在西湖葛岭过着腐朽生活,其所狎诸客戏称子他把“与群妾踞地斗蟋蟀”视为“军国重事”。吕文焕困守孤城,得不到朝廷的援助,每次巡城,皆“南望恸哭”而后下。二张冒死入援,虽曾一度鼓舞了襄阳士气,但旋亦失败。及樊城陷落,襄阳如齿之失唇,陷于内无力自守,外无兵入援的困境。

同年(1273年)二月,元军一面派唐永坚入襄阳,招,降吕文焕,一面由阿里海牙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军心摇动,诸将纷纷逾城降元。初,刘整曾骑马临城下,与吕文焕对话,为宋兵伏弩射中,幸未丧命。至是,“欲立碎其城,执文焕以快其意”。阿里海牙不赞成强攻,自率张庭珍等人至襄阳南门,对吕文焕喊话:“君以孤军城守者数年,今飞鸟路绝,主上(忽必烈)深嘉汝忠。荐降,则尊官厚禄可必得,决不杀汝也。”吕文焕颇犹疑未决,阿里海牙又折矢为誓。适其帐前将田世英,曹彪执其总管武荣降元,吕文焕更感孤绝无助,但称“得张济南(张宏)一言,吾无盟矣”。涨宏前往招谕,吕文焕遂遣黑杨都统来元军营议降。张庭珍以黑杨都统乃吕文焕心腹,怀疑其真,怕是来探听军情的,建议阿术留之为质。第二天,吕文焕举城投降。

与张顺,张贵一起入援襄阳的荆湖都统范天顺,参加襄阳守御虽不足1年,但日夜守战,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及吕文焕出降,他仰天大呼:以好汉谁肯降!便死,也做忠义鬼。”说罢,便在所守阵地,自缢殉难。

持续了5年多的襄樊战役,至是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491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