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历史解析——纸钞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4 11:30:25 0


为了缓解由于与金国的战争而引起的现钱短缺状况,1160年宋朝官员还创造了另一种纸钞,称为“会子”,以便与交子、钱引和其他纸币相区别。会子的使用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而是一种便于使用的兑换票子,它被用来继承唐代“飞钱”。飞钱是一种商人使用的现金凭证。812年,长安的政府袭用了飞钱,把它当作增加京城地方赋税和收入的一种方式。

会子于11世纪20年代时就已在四川的私人贸易和商人间流通了。理论上,这些钱票相比于交子或钱引的优势是可以全额兑换成硬通货,这从票子上所刻印的29字就能体现出来:“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图19)但实际上会子的持有者是不能按票面价值要求兑换现钱的。不久后,会子票面价值与所能兑换的现钱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大。

最初钱票的面值等于现钱1贯,但不久,印制的会子面值更小,如200钱、300钱、500钱。1169年,官府规定每批发行的会子流通期为三年、发行限额为价值1000万贯。在初期,一张钱票的现钱价值是很高的,相比于北宋时期所有能想象得到的无现钱兑付的钱票方法,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尽管对于进行商业交易的公众来说,接受钱票是很勉强的一件事,但政府还是成功让人们在数十年内对纸钞有了信任感。会子以三种颜色(红、黑、蓝)或单色用木板或铜版印制。

历史解析——纸钞

图19 印制纸钞(会子)的凸版(宋代,12世纪。10枚铜钱的图画下的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宋人对纸钞利弊的阐释,尤其是1160年后,被视为与传统的“虚”与“实”观念相违背。汉朝时,货物被视为“实”,而钱是“虚”。人们普遍担心,在经济发展中,“虚”钱币会废掉实物偿付的“实”支付。宋代,当现金货币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时,“虚”与“实”的概念转化成纸钞(“虚”)与现钱(“实”)相对。杨贯卿(1139年生)很理解他那个时代货币使用的困难,支持发行纸钞,他用旧的术语来解释纸钞反对者的观点:对他们来说,“楮虚也,其弊又不可言也;钱实也,藏而无弊也。况夫上所出之楮日至而无穷,民间之输于上,则惟铜币之为贵。吾何苦以吾之实而易彼之虚哉?故钱日乏而楮日轻”

杨贯卿这样解释铜钱的不足:“今之铜所以日乏者,正以富家巨贾利其所藏而不肯轻用耳。”他是对的,因为人们储藏铜钱,所以纸钞才被用于日常的生意往来和债务偿还。特别是在战时,有钱的商家和地方官员把钱埋到地下,以至于会有数以千计的钱从流通领域退出。在过去30年里,陕西宝鸡地区13次考古发掘发现的铁钱,加起来有28吨重。藏钱的结果是“劣”币逐“良”币,11世纪的中国就已经观察到了这个有名的“格莱兴法则”(Gresham's Law)。这个法则是16世纪时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经济顾问托马斯·格莱兴爵士(Sir Thomas Gresham,1519—1579)提出的。

据说宋孝宗在会子发行后的十年里都睡不好觉,他极力维护货币系统的稳定。1166年,他甚至回购了价值200万两银的流通会子,并将它们烧掉。此外,他还命令缴纳税费时可以用纸钞。他试图通过限制流通量来调整纸钞的市场价值。宋孝宗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取得了成效,1175年纸钞的价值得以稳定下来。一方面由于现钱的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导致市场对会子的需求不断上升,而另一方面政府试图通过限制纸钞流通期限(1171年后的流通期的变化范围从6年到30年)来控制会子的兑换价值。

人们对纸币的价值和纸币的流通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了解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1178年,黄畴若(1154—1222)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说:“物少则贵,多则贱。”与金国开战前的1186年,会子发行量上升到2000多万贯,而之后的1209年更升到了1.1亿多贯。如刘克庄(1187—1269)所说,会子变得毫不值钱,而停止发行了。长途贩运的商人不能用会子兑换钱,而用纸钞来购买商品也不被接受。1168年,一张面值1贯的钱票值770枚铜钱,但到了1208年,其价值只有600枚。

1209年之后,李燔很恰当地描述了当时的货币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的办法:“钱荒楮涌,子母不足以相权,不能行楮者,由钱不能权之也。楮不行而抑民藏之,是弃物也。诚能节用,先谷粟之实务,而不取必于楮币,则楮币为实用矣。”他的看法是深刻而全面的。

到1224年为止,流通的会子价值为2.4亿贯。宋代国内的会子兑换价下降幅度很大,1236年后兑换率为每贯换240枚铜钱,甚至还更少。1246年,市场上的会子已经达到天文数字般的6.5亿贯。人们意识到,再也不能忽视这种情况对宋朝经济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了,但改革货币体系要比印制更多钱票要难得多。此时,政府也没法把伪币驱逐出流通领域。存留至今的纸币印刷版中,几乎都是造伪者制作的,而这更促使纸币伪造之风在13世纪蔓延开来。

1264年,钱票——以及所有在地方上用来作为支付手段而创造的纸币的地方代用品——突然间一文不值,以至于整个纸币工程轰然倒塌。尽管在1287年第一次货币改革前,蒙元还试图用彻底抛弃传统的现钱货币,即依靠纸钞作为交易中介的方式,来解决货币问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801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