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历史解析——自然资源的开采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4 11:30:20 0


社会对采矿和冶金技术的掌握足以证明当时的经济发展是多么迅猛。在宋代,用铜和铁铸造硬币、冶炼金锭和银锭使以货币为基础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也促进了全国性贸易的增长和扩张,更促进了政治上的统一。但金属硬币只是冰山一角。11世纪铁的产量支撑起了兵器、盔甲、马蹄铁、车轴、刀、凿子、铁钉、锁、锅、短柄斧、锄、铲、犁铧、斧、锤及其他对工匠和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的工具制造行业。

最有利可图的矿产资源都由政府控制。国家对铁矿和铜矿征收10%的赋税,对金银矿征收20%的赋税,而矿主必须将矿产品卖给政府。1065年左右,在中国271个金属加工基地中,有123个地方或说44%的地方是进行熔铸铁、铜的,84个地方是熔炼银的。每年课税的铁产量在5000吨至1万吨之间,在高峰时期的1078年左右,更是达到了1.7万至2万吨。

由于产量高,铁的市场价格就一直维持在低位,这也导致铁的制成品更加有利可图。1080年,铁价对米价的比值在四川是177,而在陕西是100。铁制品价格处在下降之中。因为冶铁的鼓风炉需要大量的燃料,附近的森林都被砍光了,以至于土地遭到雨水冲刷而被侵蚀。由于11世纪森林的减少,冶铸业开始用焦炭来取代木炭。

中国很早就开始采挖金和铜,但在宋朝由于采用了更为高效的采矿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私人行业和北宋政府对铜的需求致使铜的生产量猛增。每年的税收额增长超过了5倍,从997年的2460吨增长到1070年的12982吨。这远远超过了1800年的全球铜产量,也超过了1952年的中国铜产量。1078年后及变法的末期,铜产量迅速下降,对铜矿的开采也严重不足。宋廷南迁之后,铜的生产几乎完全停止。1162年,铜产量只有157吨,产量很不稳定,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在工匠成功从深藏于地下的含银硫化矿中分离出银后,银成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由于生产上的技术难度,使银相比于金成为一种相对稀少的商品。9世纪中期每年的银产量达到了14吨,在中国历史上银第一次成为在经济上比金更为重要的金属。宋代每年的银产量大约在15吨到60吨之间。这时期有些银可能还是从海外进口的。几个世纪后,银的输入成为一笔很大的生意。

金的输入是通过来自西伯利亚和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地区的易货贸易。根据白居易(772—846)在9世纪的记述,许多农民抛下土地投入到淘金和银矿开采的行业中去。如他所述,银主要产于楚地山区,而金主要产自江西的鄱河。他说,矿工们一年到头在矿洞里清除碎石,开凿岩石,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只是想挖到金银获利。他批评道,金银不能吃不能穿,对于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一点帮助也没有。除了少数几位采矿行家,在采矿和冶炼行业干活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贫穷、无地,只是在农闲时来打工以赚取些额外收入。矿工职业地位低下、贫穷、没有前途。

总的来说,有几个原因导致了宋代经济表现优异。首先是提供赋税且登记在册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从959年占国家领土面积的2.5%增加到1021年的13%——这对宋代的繁荣起到了保障作用。土地登记和同步进行的税制改革使自耕农(占1078年农户总数的66%)成为宋代农业的支柱。农业经济的兴盛对技术进步特别是新工具产生了需求。而技术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需要有高效的采矿方法,这就促进了铜、铁产量的提高。当这些金属的产量迅速提高时,就会被大规模地铸造成钱币——钱币是快速发展的全国性市场进行交换的重要媒介。

<meta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0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801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