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古代生活史——饮食习俗及烹饪技艺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15 00:41:39 0


众所周知,各个民族和时代的饮食习俗及烹饪技艺有很大差别。宋人较普遍的是一日三餐,陈淳说,乡村贫苦客户“不能营三餐之饱,有镇日只一饭,或达暮不粒食者”,穷人还不可能保证一日三餐。方回说,“诸寺观不耕而食”,“披剃之余,二粥一饭”,这大致上是指东南一带的僧道饮食习俗。他又说:“近世东南省斗学粮养士,一餐破七合半,上等白米也。人家常食百合斗,一餐人五合可也。多止两餐,日午别有点心。”虽然同是一日三餐,但正餐又各不相同。僧道的正餐是在一饭,而学生的正餐应是早晚两顿。按宋时沿用唐代的饮食习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这又与学生“日午别有点心”不同。点心相当于今人点饥之意。

今人食用果品,往往是在饭后,而宋人却是在饭前。《武林旧事》卷9记载宋高宗亲幸大将张俊府中的御筵“节次”,最初是“进奉”干果,“雕花蜜煎”和“砌香咸酸”瓜果、“脯腊”,“切时果”,“时新果子”等,然后再进菜“下酒”。这种习俗在《水浒》中也有所反映,设酒筵待客,都要铺陈果品。

此外,宋代的饮食习俗也有很多地区、民族等差别。如时称“南食多盐,北食多酸,四夷及村落人食甘,中州及城市人食淡”。古时寒食节不用热食,而“寒食火禁”,尤“盛于河东”,“太原本寒食一月,遂谓寒食为一月节”,“而陕右亦不举爨者三日”,开封却并不严格。古时席地饮食的习俗,到宋时已完全改变。但至少部分僧人仍保留了古俗,史绳祖“曾观成都华严阁下饭万僧”,“席地而坐,不设椅桌,即古之设筵敷席也”,“终食之间,寂然无声”。北宋时,开封“相国寺饭僧”,也是类似情形。至于僧人吃素,自不待言。

广南“桂州妇人产男者,取其胞衣,净濯细切,五味煎调之。召至亲者合宴,置酒而啖。若不与者,必致怒争”。广州人“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钦州人“亲死,不食鱼肉,而食螃蟹、车螯、蚝、螺之属,谓之斋素,以其无血也。海南黎人亲死,不食粥饭,唯饮酒,食生牛肉,以为至孝在是”。广南汉人和一些少数民族,“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他们的食品包括鼠、蝗虫、蜂房等,有些少数民族还有“鼻饮”,即用“小管”插入鼻中饮水的习惯。南方的秇人则“以舟楫为家,采海物为生,且生食之”。瑶族“种禾、黍、粟、豆、山芋,杂以为粮,截竹筒而炊,暇则猎食山兽以续食”。他们“岁首祭盘瓠”时,“杂揉鱼肉酒饭于木槽,扣槽群号为礼”。壮族人喜欢“抟饭掬水以食”。凡此种种,都成为宋代丰富多彩的饮食文明的组成部分。

中华的烹饪技艺源远流长。宋代实际上按照色、香、味、形、名五者兼全的原则,烹制了很多美馔佳肴。但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社会条件,烹饪技艺只能归社会上层的很少数人享用。前述《武林旧事》卷9记录宋高宗亲幸大将张俊府的御筵,提供了中国今存最早的御筵清单。其中光是“下酒十五盏”,就有三十道菜,如“第一盏”是“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第二盏”是“奶房签、三脆羹”,“第三盏”是“羊舌签、萌芽肚胘”。此外,还有炒白腰子、炙鹌子脯、润鸡、润兔等“插食”,“砌香果子”、“雕花蜜煎”等“劝酒果子库十番”,煨牡蛎、蝤蛑签等“厨劝酒十味”,莲花鸭签、三珍脍、南炒鳝等“对食十盏二十分”,真可谓是山珍海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宋人得皇帝“每日赐太子玉食批数纸”,由“司膳内人所书”,如有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湖鱼糊、炒田鸡等,共计约二十种。

宋代豪华宴会的排场,有所谓“四司六局”。帐设司掌管各种陈设;茶酒司掌管茶汤、热酒,安排座次,迎送等;厨司掌管烹饪;台盘司掌管杯盏碗碟的传送之类。果子局、蜜煎局和菜蔬局负责三种食品的供送,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负责灯烛、香料以及打扫等事。

南宋后期某知府雇一“京都厨娘”,须以“回轿接取”。她置办“羊头签五分,合用羊头十个”,只“剔留脸肉,余悉掷之地”,说:“此皆非贵人之所食矣。”五斤葱则仅“取条心之似韭黄者,以淡酒、醯浸喷,余弃置了不惜”。其他仆人捡起剩下的羊头,则被她讥笑说:“若辈真狗子也!”宋代的“签”即是羹,厨娘做出的羊头签等菜肴固然“馨香脆美,济楚细腻,难以尽其形容,食者举箸无赢余,相顾称好”。但厨娘却要按惯例索取重金“支赐”,这个官员不得不感到“事力单薄”,认为“此等厨娘不宜常用,不两月,托以他事,善遣以还”。临安“最为下色”的厨娘,连一个知府也无力雇佣,足见统治者的豪侈,高级烹饪的昂贵。

从今存宋代史料,包括《山家清供》所提供的食谱看,宋人使用水、油以及各种作料的烹饪,如煮、蒸、炒、煎、炸、脍、炙等,大体已与今人相似。宋时喜欢对各种食肴取以美名,在前已引证不少,如《山家清供》中有黄金鸡、玉灌肺、神仙富贵饼、脆琅秈、东坡豆腐等,豆腐以文豪苏轼的号命名,也独具特色。相沿至今,对食肴取以美名,已成为中华饮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卷2,《汤饼》;程大昌:《演繁露》卷15,《不托》;续集卷6,《蒸饼》;何鑅:《春渚纪闻》卷4,《宗威愍政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5,《辨汤饼》、《煮汤饼》;高承:《事物纪原》卷9,《汤饼》。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马行街铺席》;卷4,《食店》、《饼店》;吴自牧:《梦粱录》卷16,《面食店》;《事物纪原》卷9,《胡饼》;庄绰:《鸡肋编》卷上;周密:《武林旧事》卷6,《蒸作从食》;《西湖老人繁胜录》;凌万顷:《玉峰志》卷下,《土产·食物》。

《演繁露》卷9,《馄饨》;戴埴:《鼠璞》卷上,《馄饨》。

袁醁:《枫窗小牍》卷下;林洪:《山家清供》卷上、卷下,《梦粱录》卷16,《酒肆》、《荤素从食店》。

岳珂:《玉楮集》卷3;王祑:《燕翼诒谋录》卷3。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9;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6,《缕葱丝》。

《圣济总录》卷189,《食治妇人血气》;夔明:《古代生活史——饮食习俗及烹饪技艺 祍考》(《中国烹饪》1988年第7期)。

《武林旧事》卷6,《粥》;《梦粱录》卷13,《天晓诸人出市》。

《东京梦华录》卷10,《十二月》;《梦粱录》卷6,《十二月》。

范成大:《石湖诗集》卷30,《口数粥行》。

苏轼:《东坡后集》卷4,《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一首》;周煇:《清波别志》卷1。

《梦粱录》卷13,《诸色杂货》;《武林旧事》卷6,《糕》;《山家清供》卷下;陶宗仪:《说郛》古代生活史——饮食习俗及烹饪技艺 106,《蔬食谱》。

高似孙:《纬略》卷4,《穓》;谢枋得:《叠山集》卷3,《谢人惠米线》。

《事物纪原》卷9,《粽》。

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48,《乞省览农民封事札子》。

岳珂:《鄂国金佗祔编》卷4,《鄂王行实编年》。

王巩:《甲申杂记》;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4。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独醒杂志》卷10;《鸡肋编》卷上。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卷246。

黄震:《黄氏日抄》卷78,《咸淳七年中秋劝种麦文》。

洪迈:《夷坚丙志》卷8,《谢七嫂》;洪适:《盘洲文集》卷46,《奏旱灾札子》。

张祕:《云谷杂记》补编卷2,《刀耕火种》。

《东坡后集》卷6,《闻子由瘦》;《东坡续集》卷3,《和劝农》;李光:《庄简集》卷2,和苏轼诗。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3,《莕人》。本节叙事参见朱瑞熙:《宋代的北食和南食》,载《中国烹饪》1985年第11期,《米线考》,载《中国烹饪》1994年第11期。

罗愿:《新安志》卷2,《蔬茹》;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58,《物产》;《梦粱录》卷18,《物产》。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1,《菜蓏》;《说郛》卷70,《菌谱》。

《东坡集》卷9,《春菜》;卷13,《元修菜》;《东京梦华录》卷9,《立冬》。

《东京梦华录》卷2,《州桥夜市》;《武林旧事》卷6,《菜蔬》。

吕希哲:《吕氏杂记》卷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7。

《山家清供》卷上、卷下。《说郛》卷22的文字有所出入。

周煇:《清波杂志》卷1;陈师道:《后山谈丛》卷2;陶毂:《清异录》。

《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宋会要》)职官21之3、10,方域4之10。

《甲申杂记》;《宋会要》后妃2之21;《夷坚丁志》卷17,《三鸦镇》。

《欧阳文忠公全集》卷6,《初食车螯》;《东坡后集》卷6,《闻子由瘦》。

《东京梦华录》卷2,《朱雀门外街巷》;卷3,《天晓渚人入市》;《梦粱录》卷16,《肉铺》。

《宋会要》食货17之23,63之165-166,刑法2之7、12。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2,《戒食牛肉》。

《东京梦华录》卷2,《州桥夜市》、《东角楼街巷》、《饮食果子》;卷4,《鱼行》。

《清波杂志》卷12;《清波别志》卷下。

《东坡后集》卷6,《闻子由瘦》;《东坡续集》卷1,《雷州》。

朱祣:《萍洲可谈》卷2。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12。

《梦粱录》卷13,《铺席》;卷16,《鲞捕》;《武林旧事》卷6,《禿禸》,卷9。

《岭外代答》卷6,《老禸》。

周叙:《洛阳花木记》(《说郛》卷26)。

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36;《淳熙三山志》卷41,《果实》。

《梦粱录》卷18,《物产》;《武林旧事》卷6,《果子》。

顾文荐:《负暄杂录》(《说郛》卷18);刘敞:《公是集》卷7,《葡萄》;文彦博:《文潞公集》卷17,《蒙惠咸阳水梨极佳快太原凤栖梨少许纳上非报也欲校其味耳》。

《淳熙三山志》卷41,《果实》;《岭外代答》卷8,《荔枝圆眼》。

黄庭坚:《山谷内集诗注》卷13,《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

《武林旧事》卷9;《东京梦华录》卷2,《饮食果子》。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蔡襄:《茶录》(《说郛》卷81)。

《宋史》卷183、184,《食货志》。

刘挚:《忠肃集》卷15,《煎茶》、《石生煎茶》;陆游:《剑南诗稿》卷14,《夜汲井水煮茶》;卷31,《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卷80,《雪后煎茶》。

袁文:《瓮牖闲评》卷6;《鹤林玉露》丙编卷3,《茶瓶汤侯》。

苏轼:《东坡忘林》卷10。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31,《议茶法》;李荐:《济南集》卷3,《田舍女》;朱熹:《朱子语类》卷123;《剑南诗稿》卷31,《春耕》。

关于宋人饮茶,参见漆侠:《宋代经济史》第22章;贾大泉、陈一石:《四川茶业史》第3章第3节。

《宋史》卷185,《食货志》。

《宋会要》食货20之4、6,职官21之3;赵彦卫:《云麓漫钞》卷3。

《老学庵笔记》卷7;《武林旧事》卷6,《诸色酒名》。

关于宋代的酒,参见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载《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3期《宋代酿酒业简述》;朱瑞熙:《宋代的酒瓶和瓶酒》,载《中国烹饪》1991年第8期。

《西湖老人繁胜录》。

《梦粱录》卷16,《鲞铺》;《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1,《俗谑试题》。

《清异录》;魏了翁、方回:《古今考》卷34;沈括:《梦溪笔谈》卷24。

《演繁露》卷4,《饴饧》。

《老学庵笔记》卷6;史绳祖:《学斋占毕》卷4,《煎糖始于汉不始于唐》。

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梦粱录》卷13,《诸色杂货》。

《鸡肋编》卷下。

张方平:《乐全集》卷26,《论率钱募役事》;杨时:《龟山集》卷1,《上渊圣皇帝》。

《东京梦华录》卷2,《州桥夜市》、《酒楼》、《饮食果子》;卷3,《相国寺内万姓交易》、《马行街铺席》、《天晓诸人入市》;卷4,《食店》。关于开封饮食业,参见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第7章商业(二)。

《梦粱录》卷13,《铺席》、《天晓诸人出市》、《夜市》;卷16,《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荤索从食店》;《武林旧事》卷6,《酒楼》。关于临安饮食业,参见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第8章,《都市的经济(二)》,“商业”。

《梦粱录》卷16,《面食店》;《武林旧事》卷6,《作坊》;《东京梦华录》卷3,《诸色杂卖》。

《夷坚丙志》卷11,《张二子》;《夷坚支癸》卷8,《游伯虎》、《鲁四公》。

《夷坚丁志》卷7,《荆山客邸》;《夷坚乙志》卷3,《浦城道店蝇》。

《夷坚三志壬》卷10,《汪一酒肆客》。

《剑南诗稿》卷3,《长木夜行抵金堆市》;卷6,《牛饮市中小饮呈坐客》;卷24,《立秋前四日夜泛舟至跨湖桥》;卷28,《村居》;卷80,《游山步》。

《剑南诗稿》卷6,《弥牟镇驿舍小酌》;卷8,《自广汉归宿十八里草市》。

陈淳:《北溪大全集》卷44,《上庄大卿论鬻盐》。

《古今考》卷18。

《能改斋漫录》卷2,《点心》;《鸡肋编》卷下叙述孙卖鱼给宋徽宗蒸饼,说:“可以点心。”

《萍洲可谈》卷2;《鸡肋编》卷上;《学斋占毕》卷2。

彭乘:《墨客挥犀》卷2。

《岭外代答》卷6,《食槟榔》、《异味》、《斋素》;卷10,《鼻饮》;《文献通考》卷331,引《桂海虞衡志》。

《桂海虞衡志·志蛮》。

《文献通考》卷328、卷330,引《桂海虞衡志》。

陈世崇:《随隐漫录》卷2;《说郛》古代生活史——饮食习俗及烹饪技艺 95,《玉食批》。

《都城纪胜·四司六局》;《梦粱录》卷19,《四司六局筵会假赁》。

参见朱瑞熙:《中国古代的“签”》,载《中国烹饪》1993年第6期。

洪巽:《畅谷漫录》(《说郛》卷73)。

本章参见陈伟明:《唐宋饮食文化初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526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