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史话——元朝的政治与特种文学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14 16:41:41 0


元朝以异族入临中国,它对于别的部族都起了一种同情而予以种种优遇,独于中国故土的百姓,却很施过不平等的压迫。所以当时政治上的措设,到处给中国人以很大的刺激。譬如衙署官僚、首长必用蒙古人或色目人,汉人、南人便只能做到副贰之职。 1 又如元仁宗既于1313(皇庆二)年参酌中国旧制而仿行科举,似乎那时的应举出仕,总该比从前公平些了;然而分挂两榜,—蒙古、色目为右榜,汉人、南人为左榜,—待遇显有高低, 2 而且汉人、南人更须于考试诸艺之外别通蒙古字学及伊斯兰教,才得赐给出身。那么,这时候的中国人,在政治上的活动能力也就可想而知是很有限的了。

但这还是用人行政上的大体策略,还是客帝不能忘怀遗民的应有态度,并没什么了不得的稀罕。此外元政府的设施,更有直接而且普遍的损害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那真是无形的锁栲了。这锁栲是什么?便是纵容外来番僧的胡闹和防遏中土百姓的活动。

原来元朝自世祖尊信八思巴为帝师,封大宝法王之后,喇嘛僧 3 的势力便突然增盛。后来掌管寺院僧徒的“宣政院”渐渐扩张起来,竟变做最有权力的统辖军民机关。 4 于是他们更有极稳固的靠山,益发纵恣了。那时帝师的尊宠, 5 固然不消说得;而散在外面的番僧,更是无所不为。有发掘陵墓,委弃骸骨的; 6 有强占民房,肆行凶虐的; 7 甚至竟有殴禁职官辱骂王妃的。 8 百姓正苦投诉无门,而宣政院里倒先奉有圣旨,定下“殴西僧者断其手,詈西僧者截其舌”的新刑条了。这新刑条虽没实现, 9 而当时番僧的骚扰,不很可想见吗!

番僧的骄横如此,百姓已不堪苛扰了。而元朝却因汉人和南人都是被它征服的民族,又到处自抬身份,横施种种不平等的待遇,务使百姓不能出头露面,公然与政府为难。譬如汉人、南人是尊师重儒的,他们偏是装做轻蔑瞧不起的样子。而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谣。其实他们的心里,又何尝不怕百姓的读书明理,何尝不怕南人的希图恢复呢!所以他们对于中土的百姓,在在防遏,而待南人尤酷。不但把江南人不准挟藏兵器的特例勒为禁令,而且每聚十家必设一甲长驻在那里监视一切。因此,甲长便有唯心所欲地侮虐百姓。在这样的政治状态之下,百姓真是摇手触禁,很难挣扎了。

元朝那种设施,在中国政治史上确要算是很糟的一个时代了。但是社会上的优秀分子终于在那里活动,总得找到一个可以展布的地方来安顿自己的身心的。政治方面既打不通,自然会转向他方面,别寻一条出路。所以在这乌烟瘴气弥漫着的社会里竟得爆出一星熊熊的火光,自然蔚成一种别开生面的、平民式的特种文学—曲子—来。我们在这沉闷晦塞的时代里,料不到马致远、关汉卿等作家竟有这样的成绩遗留给文学界,似乎有些奇突。其实也只是时代的环境把他酝酿成功的,自有他积渐而来的缘由,初非忽然骤现的事实。所以致此之由,我们可以找出下列的三大原因:

(一)白话的流行 自隋、唐以来,佛教的大师每因公开讲经的关系,多用口语撰语录,于是白话体的文词便稍稍流行了。后来宋儒论学,也多仿佛家说法,以语录来传习。至于诗词里用白话,本是常见的事;中唐以后,作者更多。两宋的诗人、词人也多常作白话的。 10 元朝起于漠北,风气质直,不嫌鄙俚, 11 白话的势力,更进一步。那时贵族式的文学既不见珍于新朝,这平民式的文学便借着向来潜伏的势力应运而起了。

(二)仕路的沮塞 元朝以异族入帝中国,一般自好之士,大都穷处民间,不屑出来干禄。又兼元初曾废止科举好几十年,即使要出来也无从投进。后来开科取士了,大多数的人还是沉浮下僚, 12 不得展布。照这样看来,不问他是自动的还是被迫的,总之在仕途上的希望是微弱极了。所以他们只索绝意进取,专以游戏笔墨来寄趣;一方面借着描写社会的情状,可以发舒平日郁勃之气;一方面又得自远祸害而取给一己的娱乐。于是这种作品便云蒸霞蔚地盛行了。

(三)风气的豪奢 元人来自荒寒瘠苦之乡。一朝得志中原,自然要放情声色;何况他们又向来没有什么虚伪的礼教拘束着呢!因此,他们便玩弄文人,使一般为微禄颠倒的人不得不乖乖地想些方法来供他们娱乐。人家多说元朝以填词作曲取士, 13 这便是玩弄取乐的表现。虽这事在《元史·选举志》上找不出曾否举行的确证,然元人献曲进身的风说, 14 很可在那些传说里坐实了。

综此三因,元朝的特种文学便盛极一时。不但马致远、关汉卿、乔孟符、白仁甫、郑德辉、杨显之 15 等的曲子为当世所称道,而罗贯中 16 等的平话小说也风靡一代,很感动了不少的读者。后来这两系的流布,更发生了绝大的影响:曲子一系,由高则诚的《琵琶记》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为南北曲开宗后,蔚兴了明清两朝的传奇;小说一系则更是繁衍,直到现在,它的势力竟占住了平民社会的中心,仿佛是一般平民的思想之源泉了。

注释

1 元官多用蒙古人为长,汉人、南人,副之而已。所以终元之世,位至丞相的,只有哈散(回人)、史天泽、贺惟一三人不是蒙古人。至1353(元顺帝至正一三)年,江淮大乱,始下诏说,“南人有才学者,依世祖旧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皆用之”。可见久不用南人,到此才想借以收拾人心罢了。

2 蒙古、色目人只考两场,汉人、南人要考三场。难易已是不平;而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的,中选后得加一等注授。则登庸之途,更显有抑扬了。

3 喇嘛僧本即唐时的真言宗,极流行于吐蕃。自八思巴得元朝尊信后,其徒益盛,遂开红教(教徒都穿红衣)之宗。于是喇嘛便于佛教中别树一派,而后人因叫它做喇嘛教。

4 宣政院初立,正使以下,用僧为副。后来僧势日张,帅臣以下,也僧俗并用。于是军民悉归宣政院统辖,而宣命所至直与诏敕并行了。

5 八思巴既得宠信之后,京师位号,代有承袭。每遇帝师死,必遣中书大臣驰往西域迎取一人为嗣。将来中国,中书大臣又必先期驰驿前往接候。及到京,则勅大府假法驾半仗为前导,百官郊迎。虽帝后、妃、主,皆膜拜。朝会班列,帝师独专席。敬礼如此,真是无比的尊宠了。

6 世祖时,嘉木扬喇智勒为江南释教总统,贪酷残暴,无所不至。以宋朝殡宫金玉必多,便发掘绍兴诸陵,焚其胔,杂以牛马枯骼,建镇南塔于杭州故宫。又掘绍兴、钱塘一带的大臣冢墓一百一所。掠民间美女珍宝无算。籍江南民为佃户至五十万人。

7 泰定帝时(1324—1327),御史李昌上言:“尝经平凉(甘肃)、奉元(陕西)间,见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路。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迫逐男子,奸污妇女。驿户无所控诉,台察莫得谁何,乞加限制!”可见番僧的骚扰,真是无恶不作。

8 武宗时(1308—1311),上都(热河)开元寺西僧强市民薪,民诉诸留守李璧。璧方询问情由,僧已率党持梃,汹汹而来,把他痛殴一顿。殴后,又拖归寺中,幽闭空屋内,久始得脱。未几,僧徒又与王妃争道,拉妃殴打,致堕车下。又肆意辱骂,言词且侵及皇帝。然两事俱得不问,番僧之势益盛。

9 宣政院定新刑条,也在武宗时。那时仁宗方为太子,居东宫,知此,便亟奏罢其令。由是未得实施。

10 宋时诗词,如邵雍的白话诗,柳永、黄庭坚、朱敦儒的白话词等,竟体流利,为时传诵,可见当时韵文上白话势力的一斑。

11 元朝诏令,多用俗语,史官载笔,也多有以鸡儿、狗儿、猪儿纪年的。如《天宝宫圣旨碑文》《元秘史》等,都可引作例证。

12 元曲魁首马致远,只做到江浙行省务官(务官是榷税的小吏,像现在厘卡上的司事),其余许多有名的曲家,也没见怎样的大用。所以他们在《元史》上竟找不出传来。

13 元朝以曲取士,不见正史。然明臧懋循说:“元取士有填词科,如今之帖括然。”沈德符说:“元人未灭南宋以前,以杂剧取士。”吴伟业也说:“当时取士,皆传粉墨而践排场。”则此事似乎不为无因。

14 士子进身既要傅粉墨而践排场,当然有甘心自贱的人出来以倡优自居。我们只看当时流行的无名作品(或者不好意思署名),尽有许多专写怪力乱神、骄奢淫逸之事的,便可知这些作品的主人,大部分是那时奔走权门,奉迎献媚的贱丈夫了。

15 马致远等以势位不彰,很不容易遍考出处。而他们的作品,大抵具见于明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最著的,有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望江亭》《窦娥冤》,乔孟符的《扬州梦》《金钱记》,白仁甫的《梧桐雨》,郑德辉的《倩女离魂》,杨显之的《潇湘雨》《酷寒亭》等。

16 罗贯中,杭州人,据王圻《续文献通考》,则作罗贯字本中。相传他做有十七史演义,最著名的《三国志演义》,便是他的杰作。不过他的作品多经后人窜乱,很难考见真本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493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