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细说历史——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的爆发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14 00:56:50 0


金之灭亡绝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宋、蒙之间的冲突必不可免,至于始于何时,则难以猜度,任何一方的不慎举动,就可能立即点燃战火。但一味退让,又绝不是正确的对蒙战略。临安对此后两国关系的走势捉摸不定,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收回部分失地,似是当时仅有的增强自身实力的方式。但如何付诸实施,却颇费踌躇,关键在于,蒙古对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土地,如何看待。是愿意通过和约出让给宋呢,还是会毫不让步?或者是,蒙军尚未进驻之地,先到先得?当时宋廷很多大臣都持保守态度,但有武将跃跃欲试。曾于扬州城下击杀李全的赵范兄弟,尤有进取之心。而朝廷的气氛,也较此前活泼。取代史弥远的,是一位有强硬倾向的宰相——理宗的老师郑清之。而理宗从史弥远时代的沉闷气氛中摆脱出来,受了灭金之事的鼓舞,同样意气风发,帝相意见一致,很快定议,作一次认真的尝试,举兵“据关守河”。

用兵之初,赵范等人从京西、淮西、淮东三路西北行,出乎意料的顺利。蒙古主力北缩,任命的河南官吏,大部分是旧金之臣,他们不愿为蒙古效命,宋军入境,河南诸州纷纷归顺,并没有遇到有力的阻碍。北上仅两月,即已进入开封、洛阳,兵不血刃地占领河南大部分府、州。此即所谓“端平入洛”。

细说历史——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的爆发

端平入洛之战示意图

在临安一片欢腾之际,北上的宋军却因给养不足而困窘。蒙古灭金战争极其残酷,中原赤地千里,连汴京都已是废墟一片,这是最彻底的清野。宋师出境,饩食不继。又因蒙军决开黄河南岸寸金堤,赴汴之路,水深及腰,行军至为困难。宋军急于建功,将运粮队远远抛在后面,仅仅是行军到河南腹地,就已饥疲交加。据守汴京的是降蒙的金军,宋军尚未抵城下,立即迎降。宋军驻汴半月,复以万余人携五日粮往洛阳,欲实现“据守关河”的目标。入城次日,军粮已尽。三日后与蒙军遭遇,激战于洛水畔,杀伤蒙军甚众。但此时宋军已四日不食,无力再战,遂夺路南还,为蒙军衔尾痛击,十死八九。一群疲饿之众且行且战,才得以避免全军覆没。驻汴宋军一听到洛阳战讯,即刻退师,“端平入洛”就此告终。

早在嘉定十五年,附宋的李全即曾与蒙古的附庸军作战。嘉定十七年至宝庆元年的彭义斌北伐军,也曾与蒙军对垒。至于宋的正规军与蒙军作战,也已在嘉定十五年发生。宝庆三年、正大八年,蒙军又曾三次攻入宋境,造成严重破坏。但对蒙军来说,这是灭金过程中的插曲。只有在端平元年宋军北上之后,宋蒙之间的全面、连续对抗,才真正开始。蒙古以灭宋为既定目标,自此不移。

端平二年,蒙军忙于将华北各地的汉军,全面向南线移动。当年秋,即分兵两路,侵入宋四川、京湖。宋军已在入洛之师败退之后,于北境全线戒严,此次是戮力以赴。虽然关外入川的通道被打开,但西路蒙军甫入四川,即被阻击于大安军。中路蒙军攻克了边境要地枣阳军,却在襄阳城下受挫,无功而返。端平二年蒙军南下,权当是一次全面入侵的预演。

端平三年,蒙军再次南攻。该年战事,宋方遭受重创。除了两淮守得比较坚牢,中、西两路,蒙军差不多就是沿着上一年的路线进入,去年没有攻克的重镇,经过连月剧战,先后得手,然后一路打进四川与京湖腹地,烧杀之后退去。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大部残破,以襄阳为中心的京湖北部,沃壤丘墟,城防尽毁。尤其是四川,从关外入川之沿途,以及四川盆地诸州,残毁甚为彻底,此后一直难以恢复元气。在此前百余年的宋金对峙中,除了南渡之初,金军从未能如此深入宋境。而宋、蒙全面冲突刚开始,仅端平三年的战争,便使北境一半土地,几成废墟,开局极为不利。所幸者,自金末大乱以来,宋便一直极力经营东线,希望由两淮、山东一路往北,能有所得。这一企图虽然落空,但南宋初相对较弱的两淮防线,已变为较为强固的一段,所以蒙军欲从东线突破,重重碰壁,故而宋一时不至陷入濒临亡国的窘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471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