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蒙古拼图——萨斯迦班智达劝诫藏地僧俗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06 22:46:46 0


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大体相当于今阿里地区,纳里即阿里,速古鲁孙包括古格、卜郎、芒域三部,元置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这三个地区。

蒙古军队进入藏地,是在窝阔台汗时期。窝阔台之子阔端,分镇凉州(今甘肃武威),奉命经四川进攻南宋。为了保证侧翼安全,他派大将先取藏地。1240年,阔端派遣一支小部队,深入吐蕃本部,一直进攻到前藏的热振寺和杰拉康寺,杀死了企图抵抗的五百名僧人。这场屠杀震惊了整个吐蕃。蒙古人的目的所在,是迎请一位在藏地有名望的实力人物,作为与蒙古人的谈判代表,因为那时藏地没有这么一个总头目,蒙古人不知道该找谁谈判。

蒙古拼图——萨斯迦班智达劝诫藏地僧俗

萨斯迦班智达

藏传佛教有许多势力很大的教派集团。噶当派,由阿底峡的弟子宗喀巴所传,热振寺属于此派,在前藏拥有众多僧众。萨斯迦派的住持之地在后藏的萨斯迦(今萨迦)。帕木古鲁派、搽里八派、葛哩麻巴派,因其祖寺所在地而得名。葛哩麻巴派又称黑帽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教派。噶举派衣承印度密宗,注重口耳相传的传习方法,“噶举”藏语意为“口传”。帕木古鲁、搽里八、葛哩麻巴教派都是由噶举派分离出来的。帕木古鲁又有若干分支,如止贡派、思答笼派、牙不藏派。阿里不哥分别供奉搽里八派和帕木古鲁的思答笼派,旭烈兀供奉宁玛派和帕木古鲁的牙不藏派,阔端供奉萨迦派。宁玛派法服为红色,俗称红帽派、红教,这一派宣称自己的教义为8世纪入藏的印度高僧莲花生所授。

在这个时期,藏地中心拉萨最有势力的人物是止贡寺的住持扎巴迥乃。但他和前藏的其他法王都对面觐阔端心存畏惧。蒙古人为了逼迫扎巴迥乃去阔端营地,还逮捕了止贡寺的总管,以此要挟。扎巴迥乃还是不敢去,就极力推托自己年迈体衰,不敷路途颠簸,向蒙古人推荐后藏萨斯迦派的法王萨斯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于是在1244年,阔端向西藏佛教的一支萨斯迦派首领萨斯迦班智达发出一封邀请信。

这封邀请信,与其说是“邀请”,不如说是“教训”和“恐吓”,信中用的是这样的语气:“若是汝以年迈,那么,住昔佛陀为众生而舍身无数,此又如何?汝是否欲与汝所通晓之教法之誓言相违?吾今已将各地大权在握,如果我指挥大军,伤害众生,汝岂不惧乎?故今汝体念佛教和众生,尽快前来!吾将令汝管领西方众僧。”

扎巴迥乃曾以年迈推托,这次蒙古人不允许贡嘎坚赞再找类似理由拒绝前往,否则大军所指,众生涂炭。1244年末,萨斯迦班智达带着他的两个侄子,十岁的卓贡帕巴(八思巴)和六岁的恰那多吉,从雪山北域的萨斯迦寺前往阔端的分镇地凉州。这一年他六十二岁。

藏语“班智达”是指博学之人、智慧之人,能够带领众人趋利避害,危难时能够逢凶化吉。贡嘎坚赞就是这样一位班智达,他在《萨斯迦格言》里写道:“弱小者如把伟人依靠,乃是获得成功的诀窍。”“请看由于攀附于大树,藤蔓也到树尖高处。”

萨斯迦班智达一行长途跋涉了将近两年,于1246年8月到达凉州。那时正逢大汗窝阔台去世,阔端返回蒙古本部参加推举新可汗的忽里台大会。他们见面的时间是在1247年。阔端邀约萨斯迦班智达前来会谈的目的,是以他作为藏地各教团的代表,讨论藏地以何种方式归顺蒙古。对这次会谈的结果,萨斯迦班智达在写给藏地僧俗领袖的一封信里,向他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转达阔端的保证,只要藏地不进行武装抵抗而全面归附,仍然授予他们管领藏地的各种权力。萨斯迦班智达劝诫他们说:“与蒙古交兵者,欲想以其地险、人勇、兵众、甲坚和娴熟箭法等而能获胜,终遭覆亡。”这封信有个很长的题名:《萨斯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致乌思藏善知识大德及诸施主的信》。

1249年,萨班与阔端议定了藏地降附纳贡、维持原来地方官员职权等条件,并转达给藏区僧俗官员,规劝他们接受,从而使藏区各地避免了蒙古军队的破坏性入侵。

元朝灭宋以后,将乌思藏、朵甘(今昌都、那曲、阿坝地区)等地纳入大元帝国的疆域,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廷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地军政。元朝在藏地设置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宣慰使司,均直属宣政院管理。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归乌思藏宣慰司管辖,包括今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乌思藏宣慰司设在萨斯迦,下设十三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

蒙古人的宗教政策是,在皇权之下,选择一个具有政治势力的宗教领袖,由他来负责属地的宗教事务。这在成吉思汗时代开始形成的政策,阔端使之明确而不容置疑,即蒙古人用治世法进行统治,教派领袖用出世法加以护持,教权不允许干预甚至威胁皇权。阔端奠定了蒙古中央政府与萨班的关系。这就是西藏的政治历史,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不管朝代更替和教派的兴衰。

1251年,萨班在凉州幻化寺圆寂,萨班临终前将法王之位传给十七岁的八思巴。阔端死于同一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982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