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中国简史——澶渊之盟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28 23:04:42 0

关键词:亲征

1004年

澶渊之盟是宋、辽在战略相持、双方均无进行决战意图的情况下,谋求休战与战后和平共处的产物。对宋朝而言,这份承诺年年捐助饷银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还让宋朝统治者从此醉心于以妥协方式达成和议;对辽国而言,在此后加快了认同与融入中原文明的进程。两国君主相约以兄弟相称、平等共处的澶渊之盟,让宋、辽之间维持了百年的和平,促进了经贸的往来和民族的融合,有其积极意义,与宋、金之间的屈辱性和议有所不同。

辽军南下

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之后,凭借着后周建立起来的雄厚国力,开始了他统一天下的步伐。可是赵匡胤对于当时北方强大的辽国非常忌惮,不敢首先进行北伐,而是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企图统一南方以后再收复辽国所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当时的辽穆宗耶律璟是一个少有的昏君,在历史上有“睡王”的称号,他当政的时候是辽国的力量最为衰弱的时期,因此后周世宗大胆北伐,夺得三关等燕南的全部土地。辽国君臣畏惧后周军,将守幽州的辽兵后撤,眼见幽州指日可下,可惜后周世宗突发疾病,不得不撤军,以至于功败垂成。

中国简史——澶渊之盟

宋代攻城使用的军事器械——云梯(模型)

云梯是中国古代战争中一种用以攀登城墙的攻城器械。

中国简史——澶渊之盟

《历代帝王像》之宋真宗像·清·姚文瀚

澶渊之盟后,为了粉饰太平,宋真宗进行了封禅泰山等一系列的祭祀活动,还耗费七年时间和大量财富修建了玉清昭应宫,以存放所谓的“天书”,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赵匡胤白白断送了攻辽的大好时机。等北宋南征结束后,辽国的统治者早已换成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杰萧太后,此时辽国经过了萧太后1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早已恢复,实力强劲。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继位,此时北宋已经统一了南方,开始谋划北伐。由于大好时机已经丧失,两次北伐都只落得丢盔弃甲、仓皇而逃的结局。从此宋朝畏辽如虎,再不敢轻言北伐。而不收复幽、云十六州,宋朝就没有北方有利地形和长城的掩护,整个华北平原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无险可守。

宋太宗死后,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当年宋太宗趁着辽国萧太后当政的时候北伐,企图“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现在辽国也如法炮制,宋太宗刚刚去世,辽国就频频发兵入侵。经过了多次试探性的战斗后,辽国于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闰九月,由辽承天太后(即萧太后)、辽圣宗亲领大兵南下,号称20万大军,经保、定二州,直取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开封。

辽军大举攻宋,震动了宋廷。宋真宗也在边臣不断告急声中感到形势严峻,遂诏令调兵遣将,加强战备。为此,宋真宗还准备“亲征决胜”,召集群臣为其亲征日期出谋划策。但是除了寇准和少数主战派大臣,其他重臣都不同意皇帝立刻前往第一线,而真宗也并没有下定亲征的决心,因此亲征一事就耽搁了下来。

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十二日,辽圣宗与萧太后进驻固安(今属河北),任命南京统军使、兰陵郡王萧挞凛、奚部大王萧观音奴为先锋,向宋境发起了进攻。十五日,辽分兵攻略威鲁军、顺安军(今河北高阳东之旧高阳城),打败了顺安的宋军。十六日,辽军再攻威鲁军,又打败了宋军。然后,辽军转兵西攻北平寨,被宋守将田敏率部击退;再东趋保州,攻城亦不克。于是辽先锋将遂与圣宗、萧太后会兵于望都(今属河北),准备继续南进。

面对辽军大举进攻,宋真宗再次召集大臣讨论亲征之事。然而此时的朝廷大臣们却大多畏惧辽军,更有人为了一己之利鼓动宋真宗迁都。如参知政事王钦若为江南人,密请真宗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签枢密院事陈尧史为蜀人,又请迁都成都。这种名为迁都,实则是趁国家危难之时给自己捞取政治上的利益,这样的建议自然被寇准所反对,宋真宗只好停止了迁都之议,决意亲征,以振奋军心,鼓舞士气,后来的历史发展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历史断面

《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兵书。康定元年(1040),宋仁宗命翰林学士曾公亮、丁度等通晓军事者编撰,当年成书。全书共40卷,分前后两集,前集20卷,其中制度15卷、边防5卷,分别论述了军队建设和用兵作战的基本理论、制度和军事常识,内容涉及选将科兵、教育训练、军队编制、行军宿营、古今阵法、侦查联络、地形地物、城邑攻守、水战火攻、步骑应用、武器装备以及边防各州的方位四至、地理沿革、山川河流、关隘道路、军事要点等,并配有大量插图。该书图文并茂,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百科全书,对于研究中国军事学术史、兵器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真宗亲征

景德元年(1004)十一月二十日,辽将萧巴雅尔、萧观音奴率渤海兵攻陷了德清军(今河南清丰西北)。两日后,辽圣宗与萧太后率主力进抵澶州城之北。辽军主力到达澶州城外后,立即从东北西三面将澶州围住。宋朝澶州守将李继隆等紧急埋伏劲弩,控扼要害,组织守城防御;辽军亦做攻城准备。就在这时,辽统军使萧挞凛恃其勇敢,在率轻骑观察地形时,被宋掌床子弩的威虎军头张环从暗处发弩而射中。由于正射中萧挞凛的额头,萧挞凛立即从马上坠地。辽兵众竞相前往扶救,但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对于萧挞凛之死,萧太后极为悲痛,辽军士气大受损伤,但仍以主力围困澶州,并分兵继续南进。同月二十五日,辽军又攻下了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东北),大有越过澶州,进逼开封之势。

随着辽军步步紧逼,宋真宗的“亲征”计划被迫逐渐付诸实施,终于在十一月末,真宗到达澶州北城,宋军士气大振。萧太后知道辽国不可能一举灭宋,辽军先锋又临阵丧命,有心求和。宋真宗派大臣曹利用去辽营谈和。十二月,辽派使臣韩杞来,扬言要索还周世宗时收复的关南地。真宗不敢再战,但是也不愿答应割让土地,于是派曹利用再去辽营,密告可予银绢许和。不久,约定两国君主以兄弟相称;宋辽立誓书,签订和议,宋向辽每年助饷银10万两、绢20万匹;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两朝城池依旧修缮,不得增筑城堡、改移河道。

和平的意义与代价

曹利用再度出使前,问真宗许给辽的银绢数。真宗说:“如果实在不得已百万也行!”寇准却私下召曹利用到营帐说:“虽然皇帝说可以许百万,但若过30万,我就杀了你!”和议成后,内侍误传为300万,真宗虽然大惊,但接着就说:“能就此了事也行啊!”等到曹利用入奏说是许银绢30万,真宗大喜,特予厚赏。

中国简史——澶渊之盟

影青刻花注子注碗·北宋

这是一件做工精美的酒器,下半部分是用于温酒的注碗,上半部分是盛酒的注子(酒壶),前端有倒酒的细颈小口,将温酒、注酒的功能融为一体,是宋代酒具中的精品。

辽军岁得银绢,班师回朝。宋朝以妥协退了敌兵。真宗自作《回銮诗》与群臣唱和,来庆祝所谓“了事”的“胜利”。从军事上来看,宋军在战略上其实是占据优势的。当时辽军前进方向层层受阻,兵力损失很大,而自身后方却有数个宋朝军事重镇未能拔除,时时威胁着辽军的退路。如果宋军下定决心与辽军进行大决战,胜负尚未可知。可宋、辽双方都缺乏决战的决心,最终还是以和议给这场大战画上了一个句号。对宋朝来说,澶渊之盟与此后宋金和议不同,宋辽君主相约以兄弟相称,平等共处,不是屈辱性的。

“澶渊之盟”后,辽国一方面由于内部统治不稳,另一方面也感到难以打败宋朝,所以不再举兵南下,宋辽两国的战事基本结束。辽国专心内政,大大加快了认同与融入中原文明的步伐。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宋辽大体上维持着和平分立状态。这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及相互交际都是利好。不过,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宋朝统治者却有消极影响,就是由此醉心于以妥协方式谋求和平而忽视整修武备,加强国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572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