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中国简史——诗仙与诗圣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6-28 22:56:37 0

关键词:唐诗

701年~770年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仅《全唐诗》一书就收录了诗作四万余首,诗人两千多人,唐诗也成了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中,李白和杜甫是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他的诗豪迈瑰丽、气势磅礴,既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杜甫也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后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成年之后,轻财重施、任侠好客,名闻川中。开元十三年(725)之后,李白出蜀,顺江而下,到达江陵。此后数年之间,李白与洛阳、太原、东鲁等地的道士、隐士交游,远近闻名。在这期间,李白也与当时的一般宦游士子一样,想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他曾经多次投书长吏,干谒求仕,但均未获回应。

天宝元年(742),李白得到玉真公主和大臣贺知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在翰林院中待诏供奉,李白结束了漫游生涯,开始了宫廷侍从的生活。当时的唐玄宗一味贪图享乐,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白不满于宫廷诗人的无聊生活,经常沉醉酒乡。一次,唐玄宗找他入宫侍奉,李白趁着酒性,让玄宗最为宠信的宦官高力士为之脱靴。高力士怀恨在心,便找机会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李白见再留在朝廷也是无所作为,就上疏求去。天宝三载(744),李白又离京远游。在此期间,李白与大诗人贺知章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这位年长李白四十多岁的诗坛领袖,在读到李白的《蜀道难》之时,还没有读完,就连声赞叹不已,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贺知章惊呼李白为“谪仙人”。

中国简史——诗仙与诗圣

桃形龟纹银盘·唐

在随后的游历中,李白还结识了杜甫和高适,三人曾经结伴周游梁(今河南开封)、宋(今河南商丘)。这一阶段的李白可谓命运多舛,先是前妻亡故,又再婚许氏;许氏亡后,又娶宗氏。身家多故,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试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他仍然颇多关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这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盛情邀请李白入幕为宾。出于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良好心愿,李白参加了李璘的军队。这里李白所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内中有名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以谢安自命,想通过追随李璘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求得一番大作为。不料,为了争夺帝位,永王和唐肃宗兄弟反目,兵戎相见,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获罪下狱。后得御史中丞宋若恩、宣抚大使崔涣救助,李白方才被免予治罪,而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中途遇到大赦,李白才得以放还。上元二年(761),61岁的李白听说名将李光弼正在乘胜率兵追击叛将史朝义,就决定再度投军,但行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逝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62岁。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自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革新作用,对唐代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他的诗流传下来近千首,其中不少都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成为唐诗中的奇葩。

中国简史——诗仙与诗圣

太白醉酒图·清·苏六朋

此画为清代画家苏六朋于道光年间所绘的名画,描绘了诗圣李白醉酒于宫殿之内,内侍二人搀扶侍应的情景。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的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县令,后居住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也出生于此。杜甫出生于唐王朝如日中天的“开元盛世”,为了增长自己的见闻,他南游吴越,北至齐赵。在此期间,他以《望岳》诗中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气魄震惊文坛。其后,杜甫在东都洛阳结识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大诗人李白。两人同游梁(今河南开封)、宋(今河南商丘),还与边塞派诗人高适多有接触。

天宝五载(746),杜甫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掌权的正是奸相李林甫。不学无术的李林甫最忌恨有才学的人,生怕他们议论朝政,对自己不利。李林甫暗做手脚,结果这一年的科试中,布衣之士竟然没有一人及第。为了掩盖自己的恶劣行径,李林甫竟然大拍唐玄宗的马屁,说因为皇帝的圣明,天下人尽其用,野无遗贤。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当然不可能入仕朝廷。困居长安的杜甫生活日渐贫困。迫于饥寒,杜甫不得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通过向一些达官贵人投诗,以求温饱。在此期间,杜甫虽然备受饥寒疾病的折磨,却不忘用自己的如椽巨笔记录历史、针砭时弊。针对杨氏兄妹的奢侈荒淫、专权误国,他撰写了《丽人行》,讽刺了其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曲折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针对穷兵黩武的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撰写了《兵车行》,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生活深深的同情。杜甫以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到了唐朝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局,为开元盛世唱响了挽歌。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匆忙逃亡蜀地。刚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杜甫,正带着妻子儿女从奉先(今陕西蒲城)赶往鄜州(今陕西富县)。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他匆匆安顿了家属,随即上路前往灵武。途中杜甫被叛军抓获,掠至长安。至德二载(757),杜甫逃出长安,奔向朝廷所在的凤翔(今属陕西)。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赞赏,授他为左拾遗。杜甫认为自己致天子于尧舜的时机到来了,积极上疏谏言。结果不到一月,他就遭到贬斥,被贬为华州(今陕西渭南华州区)司功参军。途中,他目睹了各级官吏不顾百姓身家生死,无论男女老幼征兵拉丁;见闻了妇孺老弱无助的倾诉与悲啼,同时杜甫也看到了众多百姓为了国家社稷,积极支援官军平叛的场面。其间,他写成了6首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这6首诗不仅反映了人民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和安史之乱对国家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惨状,而且也讴歌了人民奋不顾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不久,杜甫好友严武出任两川节度使,杜甫投奔入蜀。大历五年(770),国家形势稍有安定,杜甫依然为生计奔波着,长期的辛劳使得杜甫贫病交加。同年冬天,杜甫在湘水上的一条小船上病逝,结束了苦难的一生。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为后世勾勒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长卷,堪称“诗史”。他的诗被奉为典范,“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杜甫也被尊为一代“诗圣”。

中国简史——诗仙与诗圣

杜甫像·现代·蒋兆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157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