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中国简史——黄巢起义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6-28 22:57:02 0

关键词:平均/“流寇主义”

874年~884年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是晚唐政治的三大弊病,它们彼此交织在一起,让唐王朝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空前激化。与此同时,政治上的腐败又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危机,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农民极其穷困,除了铤而走险推翻唐王朝外,已经没有别的出路。唐大中十三年(859),浙东农民裘甫在象山(今浙江象山)发动起义;咸通九年(868),军官庞勋率领桂州士兵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都被唐朝镇压下去,但它们都猛烈冲击了唐朝的统治。接下来规模更大的黄巢起义最终使唐朝名存实亡。

翻却曹州天下反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贩卖私盐的家庭,少读经书,能言善辩,又善于骑射,负气仗义。黄巢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在长安应试期间,他深刻洞悉到了唐王朝的腐朽黑暗,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表达了黄巢推翻唐朝腐朽统治的雄心壮志。

黄巢所处的时代正值唐朝末期,宦官在中央掌权,藩镇在地方割据,社会更加黑暗。统治阶级腐朽透顶、骄奢淫逸,为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搜刮盘剥,苛捐杂税越来越重。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特别是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中原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只能以草根、树叶充饥,而官府不但不及时赈灾,反而催赋日紧。黄河下游开始流传“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民谣,一场起义风暴即将到来。

中国简史——黄巢起义

鎏金双蜂团花纹银香囊·唐

香囊是极为精巧的实用艺术品,由上下两个半球扣合而成,球面布满精细的双蜂团花图案。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濮州(今山东鄄城北)私盐贩王仙芝与尚君长兄弟聚众数千人,于长垣(今河南长垣县)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第二年,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曹州(今山东曹县),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这时,黄巢与族中兄弟子侄以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在曹州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也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间,起义群众就达到了数万之多。

中国简史——黄巢起义

彩绘贴金武官俑·唐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会合之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转战于黄河、淮河流域,屡败官军,连克州县,声势日大。唐王朝见镇压无望,就采取政治诱降的手段,在起义军攻到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之时,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职来引诱王仙芝。王仙芝一度为之动摇。黄巢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斥责王仙芝说:“当初大家共立誓言打天下,现在你却要独自出去做官,对得起五千多个兄弟吗?”在黄巢等人的坚决反对下,唐朝的诱降活动最终失败。但起义军内部也出现了裂痕,怒不可遏的黄巢在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之后,自率两千人马北上,与王仙芝分道扬镳。随后,王仙芝战死黄梅(今湖北黄冈),众将公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初步建立了农民军政权机构。此后,起义军纵横中原、转战南北,在广州,攻杀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在扬州,淮南节度使高骈谎称中风,躲进城中不敢应战。起义军顺利渡过江淮,向沿途官军发出檄文说:“你们各守各自地界,不要触犯义军锋芒。我们要进击洛阳,直取长安,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之事!”诸藩镇只顾自保,不敢反抗,起义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投降。起义军乘胜西进,直扑潼关。唐朝上下慌作一团,吓得唐僖宗整日以泪洗面。

冲天香阵透长安

广明元年(880)十一月,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取东都洛阳后,旋即攻取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虢州(今河南灵宝),向戍守潼关的唐军发出檄文,要其不要抗拒义军。起义军巧妙地从一条官军忘记设防的小道进入关内,里外夹攻,迅速占领潼关。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所率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

随后,黄巢大军兵不血刃,进入长安,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迎接黄巢入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黄巢坐着金色肩舆,在众将的簇拥下,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义军将领尚君长抚慰百姓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会像李唐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尽管安居乐业吧!”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国号大齐,建元金统。起义军历时六年的流动作战,终于迎来了这场反唐农民战争的全盛阶段,黄巢也终于实现了自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

黄巢起义军虽然顺利地夺取了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建立了农民政权,但却没有出台任何改革措施,稳定人心,在沿途要地均未派兵驻守,更未能及时追歼唐室残余,歼灭关中溃散的禁军,却忙于分官封爵,享受富贵,这就给了唐军以喘息的机会。唐僖宗也得以从容地组织力量,进而组织反扑,使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

中国简史——黄巢起义

褐彩云纹镂空瓷熏炉·唐

这件熏炉出土于浙江临安水邱氏墓,是唐朝末期南方越窑瓷器的代表作。熏炉由炉盖、炉身、炉座三部分组成,盖部釉色青黄,炉身和炉座上有褐彩如意云纹,是罕见的越窑釉下彩瓷器。

中和二年(882)四月,唐朝宰相、充诸道行营都统王铎统率大小十多路官军,四面包围长安,致使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出现了严重困难。同年九月,义军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举州降唐,唐朝又召来了沙陀族的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4万骑兵进攻长安,15万起义军在梁田陂(今陕西渭南华州区西)大败,损兵数万。黄巢见起义军节节败退,粮食也将吃光,只好撤出长安。

次年,起义军大将孟楷攻破蔡州,却被唐军袭杀于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为报孟楷被害之仇,誓拔陈州。坚城之下,义军连攻近300天不克,实力受到极大消耗。中和四年(884)二月,李克用率沙陀兵5万,南渡黄河驰援陈州。在藩镇武装及沙陀兵的联合攻击下,黄巢被迫解陈州之围北撤。义军撤退途中,在中牟(今属河南)北又遭沙陀军袭击,义军大败,尚君长、葛从周等人投降唐军。黄巢率义军北渡汴水(今河南汴渠),东奔兖州(今属山东)。六月中旬,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被叛将尚君长追及,自刎而死,唐末农民起义至此彻底失败。

这场农民起义给后人留下的历史教训弥足珍贵,总结起来,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在于:第一,起义军虽然打出了“平均”的旗号,却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实现这一口号。第二,起义军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流寇主义”思想。他们曾经长期采取单纯的流动战术,常以招降纳叛的手段去扩大军力,并热衷于城市的物质财富,不重视根据地和地方政权的建设,因此当唐军围攻长安时,起义军兵粮来源断绝,致使自己处于被动困境。第三,起义军占领长安后,农民领袖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黄巢忙于做皇帝,未能及时消灭唐朝残余势力,致使唐军得以重新集结,迅速反扑。第四,黄巢起义后期,军事盲动主义表现得十分严重。长安失守后,黄巢率军转战河南,这时他本应避实击虚以保存实力,而他却放弃了以往常用的游击战术,长期屯兵于陈州坚城之下,与唐军进行硬拼消耗的阵地战,结果屡战失利,丧尽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

黄巢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各地的农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对后世的农民战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断面

盛世之都长安城

长安城前身是隋的大兴城,自隋开皇二年(582)开始营建,至唐达到极盛。在唐代将近300年的峥嵘岁月里,它以特有的宏伟壮丽和强大帝国的豪迈气概而著称于世。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面积84平方千米,城内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与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内有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把全城划分为108个排列整齐的坊里,作为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城街道的布局泾渭分明,整齐有序,人称“长安大道横九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1572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