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隋唐大繁荣——宇文恺创建历史名城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14:19:33 0


唐代都城长安,以及东都洛阳,都是在隋代建造的,创建这两座历史名城的第一功臣是杰出的建筑学家宇文恺。

宇文恺,字安乐,鲜卑人,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生于长安,出自北朝后期的一个显赫的豪门。

宇文恺的父亲宇文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后来从军,屡建军功,地位也扶摇直上。北魏时,即爵封革融县侯,官拜武卫将军,阁内大都督。西魏时,晋爵化政郡公,先后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兴州刺史,大都督,小司徒,益州刺史。北周时,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封许国公,历大司空、大司徒、太保等重要官职。北周天和二年(567年)故去,赠太傅,谥曰穆。

宇文恺的长兄宇文善,西魏和北周时历位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柱国,洛州刺史,上柱国。

二兄宇文忻,十七岁时即以军功被北周政权赐爵兴国县公,拜仪同三司,后又因战功进位开府、骠骑将军,晋爵化政郡公,北周末位至上柱国,晋爵英国公。

宇文恺一反常规,出生在这样一个武功将门的家庭,不好弓马,却偏偏喜好读书。宇文恺二岁时,就被赠爵双泉县伯;六岁时,袭祖爵安平郡公,但是“恺少有器局。家世武将,诸兄并以弓马自达,恺独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多伎艺,号为名父公子。”

北周末,宇文恺累迁右侍上士、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大象二年(580年),杨坚任北周宰相后,宇文恺又被任命为上开府、匠师中大夫。

杨坚建立隋朝时,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大肆诛杀北周宗室宇文氏,以清除北周残余势力。宇文恺原也难逃诛杀之列,但因宇文恺的二兄宇文忻拥戴隋文帝,并有战功,再加上宇文恺本人才华出众,深得隋文帝的赏识,便幸免一死。隋文帝“修宗庙”,宇文恺被起用,任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负责宗庙的兴修事务。宗庙建成后,被加封为甑山县公,邑千户,随后将投入隋代都城大兴城,即世界第一城的营建工程。那是581年的事情了。隋朝建立时,仍以长安城为京都。那时的长安城,按照当朝通直散骑常侍庾季才的奏曰:“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自汉代以来,长安城已近800年了,已显得狭小和朽蠹,供水污染,排污聚浊,供、排水严重不畅,已经置于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之后。隋文帝嫌弃长安城之“制度狭小,又宫内多妖异”,于是决定另建新都。

开皇二年(582年)六月,隋文帝为建新都下诏:“此城从汉,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又非谋筮从龟,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众所聚”,“今区宇宁一,阴阳顺序,安安以迁,勿怀胥怨。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公私府宅,规模远近,营构资费,随事条奏。”于是“诏左仆射高颎、将作大匠刘龙、巨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尚龙义等创造新都”。“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恺有巧思,领营新都副监”。由于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公,故此新都就命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的营建,“制度多出于颎”,“高颎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宋代《长安志》中也指出:在隋大兴城兴建时,“命左仆射高颎总领其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创制规模,将作大匠刘龙、工部尚书巨鹿郡公贺楼(娄)子于、大(太)府少卿尚龙义并充使营建”。由此可见,高颎为建新都城,提出了总的制度,负责总的施建方针,并要完成具体的规划、设计,至于施工和材料管理等事务则由副使协助完成。

大兴城的兴建,是要在短时间内,按周密的规划,完完全全地兴建成一个崭新的城市。新城需要先建宫城,再建皇城,最后建郭城,工程浩大。开皇二年(582年)六月开土兴建,12月基本竣工,次年三月即正式迁入使用,总共9个月的时间,其建设速度,确实令人惊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和管理都应是相当严谨细致的。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中,包括地形、水源、交通、军事防御、环境美化、城市管理、市场供需等的配套,以及都城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都要统统纳入和解决,可谓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兴城的兴建,完全可以显示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超高水平。仅就世界古代10座城市的面积而言,由大至小排列,隋大兴城(唐长安城),583年建,面积84.1平方公里,为最大;第二为北魏洛阳城,493年建,面积约73平方公里;第三为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公里。再顺序下去,则元大都,1267年建,面积50平方公里;隋唐东京(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公里;明南京,1366年建,面积43平方公里;汉长安(内城),建于公元前202年,面积35平方公里;巴格达,800年建,面积30.44平方公里;罗马,300年建,面积13.68平方公里;拜占庭,447年建,面积11.99平方公里。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都市的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大兴城应堪称世界第一城。

大兴城的规划传承吸取了曹魏邺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邺镇东)、北魏洛阳城的优势,在方整对称的原则下,沿着南北中轴线,将宫城和皇城置于全城的主要地位,郭城则围绕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北宋吕大防曾在《隋都城图》的题记中,赞其布局,“隋氏设都,虽不能尽循先王之法,然畦分棋布,间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居民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清代徐松也说:“自两汉以后,至于晋、齐、梁、陈,并有人家在宫阙之间。隋文帝以为不便于事,于是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居,公私有辨,风俗齐整,实隋文之新意也。”

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之思想,不但对中国后世的都市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借鉴,而且对日本、朝鲜的都市建设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就是仿效大兴城的布局特点而建造的。

开皇四年(584年)六月,宇文恺又受命开凿广通渠工程。

开皇六年闰八月,宇文恺的二兄宇文忻,位上柱国、杞国公,因谋反被诛,宇文恺受株连,“除名于家,久不得调”。

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隋文帝令杨素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北营造仁寿宫。杨素知宇文恺的才干,“奏前莱州刺史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负责仁寿宫工程的筹划和设计。“于是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整个宫殿区“制度壮丽”,营造了整个宫殿群,宏观雄伟。3年后,仁寿宫建成,宇文恺被任命为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接着又被任命为将作少监。

仁寿二年(602年)八月,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卒,杨素和宇文恺受命于闰十月,营造皇陵太陵。此后,宇文恺复爵安平郡公,邑千户。

仁寿四年七月,杨广继位,鉴于大兴城位置偏西,又水陆交通不便,也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河北、山东以及江淮地区的控制,决定在洛阳故都附近建造新城,作为东京。大业二年春正月辛酉,“东京成”,其营建过程前后仅10个月,是一座继大兴城后,在短时间内,同样周密规划、设计、建造而成的大型城市,也是宇文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另一重大成就。

宇文恺在营建东京时,“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博得隋炀帝的欢心,因此被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其间,宇文恺还受命在河南郡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营造显仁宫,“南接皁涧,北跨洛滨”,为此,曾“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

宇文恺于晚年,大业三年(607年)六到八月,跟随隋炀帝北巡。在此期间,他奉命修筑长城,创制了三项活动性的建筑物。

宇文恺创制的三项活动性建筑物,反映了他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活动性建筑物,一为“大帐”。“时帝北巡,欲夸戎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又“帝欲夸示突厥,令宇文恺为大帐,其下可坐千人。甲寅(十五日)帝于城东御大帐,备仪卫,宴启民及其部落,作散乐。诸胡骇悦,争献牛羊驼马数千万头。”“甲寅,上于郡城东御大帐,其下备仪卫,建旌旗,宴启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戏之乐。”大帐当是大型帐篷。

活动性建筑物,二为“观风行殿”。“又造观风行殿,上容待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又载“令宇文恺等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推移。”观风行殿应是一种活动性木构建筑,上面为宫殿式建筑,可拆卸可拼装;下面设置轮轴机械,可推移,具体形制、结构不详。观风行殿是否即是大业三年宇文恺所造的,抑或是重造,也录以备考。

活动性建筑物,三为“行城”,“又作行城,周二千步,以板为干,衣之以布,饰以丹青,楼橹悉备。胡人惊以为神。”行城应是一种板装并附有布屏的围城,亦是宇文恺负责制作的。

隋文帝平陈之后,也把建立明堂制度提上了议事日程。

开皇十三年(593年),诏命礼部尚书牛弘等议定明堂制度,当时任检校将作大匠的宇文恺曾献上明堂本样。宇文恺“依《月令》文,造明堂木样,重檐复庙,五房四达,丈尺规矩,皆有准凭”。此明堂木样,虽受隋文帝的赞赏,但诸儒异议,日久作罢。隋炀帝继立后,约大业六年底至七年初之间,宇文恺又上《明堂议》及明堂木样,此已引经据典。考证明堂制度,并附建筑设计图和立体木制建筑模型。宇文恺“远寻经传,傍求子史,研究众说,总撰今图。其样以木为之,下为方堂,堂有五室,上为圆观,观有四门”。当时,宇文恺所绘制的建筑图和据此制作的木制立体模型,可以推断他已经使用了比例尺,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是一大创举。《明堂议》同样是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建筑考古学文献。

大业八年三月,隋炀帝征伐辽东(今辽宁辽阳)时,宇文恺随行。为了渡过辽水(今辽宁大凌河),“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既成,引桥趣东岸,桥短不及岸丈余。……更命少府监何稠接桥,二日而成”。宇文恺所造浮桥虽因测量河宽不准确而未能成功,但却为何稠的接桥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因此“以渡辽之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

宇文恺的建筑学著述有《东都图记》20卷,《明堂图议》2卷,《释疑》1卷,其中《明堂图议》的部分内容保存在《隋书·宇文恺传》《北史·宇文贵传》和《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其余部分后都亡佚。

大业八年(612年)十月,57岁的宇文恺卒于工部尚书之位,谥曰康。

杨广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因高丽王不肯来朝,于612年、613年、614年,三次派兵进攻高丽。为此,他动员了全国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早在杨广开始进攻高丽以前,人民已在酝酿着大规模的反抗。当时全国有几百万农民被征集去当兵和服徭役。在东莱海口修造战船的工匠,被迫昼夜赶工,因长时间站在水中干活,腰以下都生了蛆,累死的达到十分之三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3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