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古典时期

文明启示录——基督教

历史大观园 古典时期 2020-07-01 11:41:32 0


基督教由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创建,后来在地中海东部说希腊语的民族中传播。从这一中心开始,基督教迅速传至四面八方,东沿亚洲商队路线,南至印度和埃塞俄比亚,西贯罗马帝国。公元600年后,基督教已在旧罗马边界以北牢牢站稳脚跟。公元600年至1000年间,北欧几乎所有地区都信奉基督教。尽管有此佳绩,基督教和佛教一样最终被挤出发祥地。公元634年起,穆罕默德的信仰从阿拉伯沙漠异军突起。基督教只得去北欧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中布道传教,眼睁睁看着伊斯兰教征服了自己诞生的摇篮——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把中东和北非所有地区变成穆斯林的疆土。

犹太背景

基督教建立在犹太教基础上。后来,希伯来先知宣称将有一位弥赛亚复兴大卫王国,匡扶正义。到基督时代时,虔诚的犹太教徒之间对如何阐释先知话语产生了分歧。他们中一些人期待超自然世界末日,天空开启,光彩四射,上帝显现,弥赛亚从上帝右手边而下,褒善惩恶。另一些人则认为,弥赛亚和大卫王一样,是上帝派来匡扶正义、捍卫真正宗教的人。

当时,巴勒斯坦生活维艰,犹太人愈发渴望弥赛亚临世。统治者奸诈不义,税吏凶狠残暴,似乎都在考验着上帝的忍耐,让他惩凶除恶。在基督时代以前的近两个世纪里,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四世(在位时间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64年)曾让犹太人尊他为神,但犹太人不愿崇拜偶像,并掀起叛乱。在犹大·马加比的领导下,犹太军队取胜。这似乎是上帝扶助的明证。但令虔诚的犹太人沮丧的是,犹大·马加比建立的王国很快落入另外一群统治者手中。这些人对异教希腊文化更感兴趣,跟罗马人站在一道,不遵守上帝法律,不秉公执政。

公元前64年,罗马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保护国,扶持新王登基。大希律王(在位时间公元前37年—公元前4年)是罗马摄政下最后一位拥有广阔疆土的君主。他死后,国土由三子分割。公元6年,长子去世,希律王国的两个中心行省——犹太和撒玛利亚受罗马直接管理。公元30年,罗马小吏本丢·彼拉多成两省总督。身为提比略皇帝代表、犹太财政长官的彼拉多下令将拿撒勒的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原因是,追随耶稣的人认为他就是那个人们期待已久的救世主,是上帝之子,被上帝派来救赎人世。人群聚集在耶路撒冷,将耶稣呼为“犹太王”。

多数犹太人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耶稣的凡世所行与他们的期望不符。因此,犹太人继续等待观望。公元66年,很多犹太人认为弥赛亚临世的时间最终到来,所以一涌而起反抗罗马统治。斗争一直持续到公元70年。罗马包围并攻陷耶路撒冷,毁掉圣殿,从此再未重建。战争之后,原本留在耶路撒冷的一小群基督徒四散开来。从那时起,基督教离犹太起源越行越远。132年,巴勒斯坦叛乱又起,基督徒没有受到直接影响,但这一次罗马采取了极端措施。他们将叛乱地区完全摧毁,把耶路撒冷和犹地亚两地的几乎所有犹太人杀死。只有生活在其他地区、和陌生人住在城市里的犹太人幸免于难。犹太人仍对弥赛亚满怀热望,但自犹大·马加比时代起频发的军事暴动已销声匿迹。

基督教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180年,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去世。罗马帝国国运维艰。内战不断,蛮族入侵,动荡不安。由于瘟疫肆虐,罗马帝国大部分地方人口减少。税赋越来越难收取。而没有税收维持,难以强军戍边。许多基督徒相信这些灾难证明了世界末日即将临头。越来越多的异教徒接受了基督教义。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基督徒才是祸事之源。因此,罗马有几位皇帝大范围迫害基督徒。284年至305年戴克里先统治期间,迫害运动达到高潮。此前,罗马曾经历五十年动乱。是戴克里先再次统一罗马。他认为,基督徒密谋引发动乱,因此决意铲除基督教。然而,最终的结局是基督教胜出。

胜出的原因是君士坦丁(即君士坦丁一世,又称君士坦丁大帝)于新内战后走上皇位。312年,君士坦丁率军向罗马进发时,看到天空中出现了十字形亮光,拼成了基督名字的前两个字母。君士坦丁由此断定,基督与他同行,并将罗马城外米尔维安大桥战功归于基督相助。走上帝位后,君士坦丁不再迫害基督徒,反而对他们礼遇有加。礼遇很快变成了扶持。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绝一切异教崇拜,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但这一伟大胜利很快制造了一个新问题。在基督徒还是被迫害的少数时,不论出现何种教义分歧,他们都能和平相处。当然,即便在基督教早期,也必须把极端行为和信条排除在外。圣保罗写的一些信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但总有日常事务需要决断。比如,怎么确定会议流程;怎样为穷人分发礼物,等等。起初,十二使徒在这些事务上拥有决定权。他们去世后,主教承担了管理基督徒事务的责任。早期,每一城市的基督徒群体或教会都有主教。城市越大,基督徒越富裕、受教育程度越高,主教自然有更大威望。因此,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君士坦丁堡先后对广阔疆域行使宗教领导权。而由十二使徒亲自建立的教堂宣称自己起源纯正,了解真正教义。在这两种因素的叠加下,罗马教会享有特殊声望。首先,罗马是罗马帝国的传统首都。再者,罗马教会是十二使徒之首圣彼得建立的。

虽有这些称号宣示,却并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观点不同的神学家开始互相谴责对方误传教义。地方主教经常会面,共同商议解决纷争。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召集所有基督主教赴尼西亚参加大公会议,以期对真正教义做出界定。会上通过了《尼西亚信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经是基督徒解决日常礼拜仪式,尤其是举办新入会洗礼仪式的依据。但从根本上来讲,《尼西亚信经》第一次以官方形式明确界定了圣父和圣子的关系,于简短扼要中见权威要义。

但尼西亚大公会议未能结束争吵。基督徒发现,根本不可能对三位一体的确切关系达成一致意见。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苦辩后,说叙利亚语和科普特语的叙利亚、埃及基督徒不接受希腊语基督徒定下的信经,转而自立教会。

拉丁语和希腊语信徒也出现分歧。但不是神学教义方面上的问题,而是基督教会应该如何管理。圣彼得继任者——罗马主教宣称自己有权管理所有基督教会,但罗马以东说希腊语的主教与罗马有教义教规争议,拒不认同罗马权威。他们认为,全体主教均有权继承基督授予十二使徒的权威。

我们即将看到,378年后,蛮族入侵摧毁了罗马帝国拉丁语地区的地方政府。这意味着,虽然罗马皇帝仍然能从君士坦丁堡发号施令,但多数拉丁语基督徒不再受其有效控制。在拉丁西区,每一个基督徒群体遇有不确定情况时,可自主便宜行事。这使得主教权力范围更大,能够行使地方总督和法官原有职权。比如,罗马主教,也就是“教皇”,变成了罗马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但蛮族入侵后,时局动乱,教皇很难在罗马城之外行使权力,就是在罗马城内也常面临诸多挑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yfowm/1688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