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古典时期

文明启示录——印度教

历史大观园 古典时期 2020-07-01 11:41:30 0


大乘佛教在印度西北端最为兴盛。出该地区不远,有翻山道与丝绸之路交会。但在大乘佛教欣欣向荣的同时,另一项重要的宗教发展也在印度南部进行——婆罗门教发展为印度教。婆罗门教因规则仪式由婆罗门祭司制订而得名。教义来源于两部分:古老的吠陀和当地多种宗教习俗。演变之后的印度教仍尊奉吠陀,认同婆罗门祭司制订的所有规则仪式。但二者区别在于,印度教主要信仰毗湿奴和湿婆两位主神。普通的印度教徒只向其中一位主神献祭,相信神祇会让虔诚信徒投胎托生到高一阶的灵魂之梯。印度教认为,如果信徒至虔至诚,毗湿奴和湿婆甚至可能会与信徒灵魂合一。

由此可见,救世主神的思想也是印度教的核心。但在印度教神话中,毗湿奴和湿婆一次又一次投胎转世。印度教认为,两位主神可在任一时刻、任一地方转世成几乎任一种形式,可以是体型庞大的动物,也可以是天真无邪的牧童,还可以是一束耀眼夺目的光华。虔诚的信徒或许能看见他行于闹市,或在神秘恍惚中发现他的踪影,或根本看不到神祇。看见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任毗湿奴和湿婆。神和崇拜者本来就是一对爱侣,因为出生而分离。通过私人敬奉和公共仪式表达爱意,就能得到救赎。

印度教和佛教平衡关系的改变

围绕一尊神像而建造的宏伟寺庙是印度教徒的崇拜中心。和大乘佛教不同,印度教艺术没有受到希腊艺术的影响。另外,关于毗湿奴和湿婆的历险故事似乎更贴近农民生活,而离商人的城市生活较远。这些商人从埃及出发经海路到达印度南部。印度教远比大乘佛教更具泥土气息。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印度教最终比佛教更流行。

我们很难追根溯源,确定两种宗教在印度发生平衡关系改变的时间。公元前250年左右,阿育王统治印度几乎所有地区,佛教大有成为国教之势。阿育王虔心礼佛,试图将佛教传至印度全境,并远播他域。为此,他在帝国边远地区立柱铭刻佛经,供人观瞻记诵。一些柱子至今尚存,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阿育王统治的所有确切信息。但在他逝世后,信息再次湮灭。帝国瓦解,印度生活继续。

印度教不是传教型宗教。虽然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的君主信奉印度教,或者推崇印度教形式的印度文化,但对“印度文化圈”中信徒人数最多的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崇拜,很可能是建立在当地原有崇拜的基础上,在印度宫廷文明传播到爪哇、柬埔寨以及其他地区前就已经存在。

笈多王朝的文化交融

印度南北再次统一历时五百年。新帝国的创造者是笈多王朝,存续时间为约公元320年至550年。笈多帝王信奉印度教。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信息是,他们并不热衷宗教。笈多宫廷典雅堂皇,生活奢华。梵语“诗圣”迦梨陀娑曾在笈多宫廷生活。他的剧作和抒情诗表现了笈多宫廷生活的华美精致。

在同一时期,印度两大史诗巨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成书,和现存形式相近。跟《伊利亚特》一样,《摩诃婆罗多》讲述了战车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但后世祭司又添加了不少材料,原有故事情节几乎湮没不见。民间故事、宗教教义、符咒巫术、哲学论断混杂其间,使得《摩诃婆罗多》比《圣经》还要长。之所以做这样的比较,是因为《摩诃婆罗多》就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宗教经典。《罗摩衍那》篇幅较短,语篇组织更紧凑有致。这部史诗讲述了罗摩的奇妙历险故事,但中心思想也是宗教。因为,主人公罗摩是印度教两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化身。

在笈多王朝以前,这两部印度史诗历经长时间演变,有一些段落可能是后来添加上去的。但在笈多王朝时代,印度人不再口述传文,而是将文学作品记录成文。这一点是从希腊借鉴而来,因为这两部史诗中与书籍相关的术语源于希腊语。书面文学作品要流行传播,需要职业抄手机械重复工作,不太可能像口述者那样添加新材料,更改原段落。因此,书籍创作和抄写是在笈多王朝时代传到现在的。从那时起,《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以及迦梨陀娑笔下复杂深刻的文字开始具备持久稳定的形式。

笈多王朝时代被认为是印度古典巅峰。因为其留存下来的艺术多与佛教相关,我们几乎都是从文学中了解那个时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和平相处,就像佛教各宗一样。在当时的印度,没有人觉得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迫害压制有什么意义。因此,从佛教到印度教的转变几乎没有留下痕迹。佛教寺庙继续存在,直到公元1000年后,外来侵略者将之损毁,但没有人想去修复。人们为救赎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佛教寺庙变得无关紧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yfowm/1688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