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中东史——游牧民人数的下降和变迁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7-27 10:07:24 0


在牧区,主要变化是游牧民人数的迅速下降和部落的逐渐解体。在半岛地区,游牧民一直在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沙特人口中游牧民的比例最多。据福阿德·哈姆扎在1933年出版的《在阿拉伯半岛的腹地》一书中所载,沙特全国人口中有58%为游牧民,其余为定居人口。

战后,延续了几千年的游牧制开始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首先,游牧业的环境恶化。市场对游牧民传统的畜牧业产品需求减少。一些产油国从国外大量进口活牲畜、肉乳制品并为其提供可观补贴,对牧民饲养的牛羊构成冲击,而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推广使对骆驼的需求下降,在沙特还沉重打击了游牧民从事的朝觐者运输业。在一些地区,过度放牧造成了牧场退化,干旱和沙漠化也影响了游牧民的生存能力,而始于战前的国家边界的确定,则限制了游牧民的迁移。

其次,城市、油田和政府的准军事力量(像沙特的国民卫队)的发展为游牧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及良好的入学和医疗条件。同时,一些地方如油田的固定水源也促使牧民在周边定居,以方便畜群饮用,尤其是在夏天。90年代中期,沙特国民卫队现役人员达到7.7万,且装备精良。

最后,政府的有关政策。各国政府始终视拥有军事力量的游牧部落(尤其是属于少数民族的部落)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及落后的生产方式,因而继续战前的促进其定居的政策,为其提供土地和教育医疗设施。

早在1925年,沙特政府宣布废除作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的部落的土地占有制,但允许它们继续使用习惯上属于自己的牧场,这一举措旨在防止各部落之间的土地纠纷。另外,各国政府也努力迫使部落成员纳税、服兵役,鼓励部落酋长进城定居,并委以官职。

其结果是游牧民人数的迅速下降。1977年,沙特游牧民仅占全国普查人口的25%。根据一般规律,游牧民定居首先是务农,但在海湾国家,他们有许多人直接进城,跳过了务农阶段。不过,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他们中不少人成为出租车司机、花工、门卫、向导、国民卫队士兵、建筑工人等。大批移民造成了牧区劳动力的短缺,沙特甚至得从较落后的约旦、伊拉克等邻国输入牧民。同时,大批向外移民削弱了部落家族关系,尽管在城市里居住的酋长往往与原部落仍然保持着频繁的来往。

另一方面,部落仍然保持强大的影响,在城市中同一部落的人往往住在一起,部落家族联系帮助了进城的新移民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新的部落继续在形成中。

留在农牧区的游牧民和半游牧民,其生活方式也出现变化。他们从政府那里领取补助金,获得牲畜、良种、饲料补贴和购置汽车的补贴,购买了水泵、拖拉机和汽车,汽车成为游牧民不可或缺的东西,可以帮助他们运送水、牲畜,并看管骆驼,一些大牧主还添置了长途放牧所需的运水车。因此,牧民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延长了,而迁移的速度提高了。当然,从政府政策中获益的主要是大牧主和酋长。此外,各国也出现了一批利用外籍劳动力的现代化养殖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2830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