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玛雅——被遗弃的蒂卡尔遗址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6-28 22:06:58 0

关键词:蒂卡尔遗址/陶器彩绘/神庙

公元3世纪公元9世纪

蒂卡尔是玛雅文明遗弃的城市中最大的一个,也一度是玛雅最大的城邦。蒂卡尔拥有漫长的历史,这里3000座以上的建筑是在长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中不断累积修建而成的,呈现出建筑布局复杂错落的情况。然而,正是这种复杂错落,正是这种风格杂陈,给学者研究玛雅的历史发展与文明变迁提供了最好的样本。

漫长的发掘

蒂卡尔位于危地马拉的热带丛林,被丛林覆盖了约1000年,直到18世纪才被人们发现。1853年,在柏林的出版物中首次出现了关于蒂卡尔古城的介绍。1877年,瑞士旅行家古斯塔夫·伯劳里从蒂卡尔带回装饰华丽的木雕横楣。1881年以后,阿尔弗雷德·茅兹朗、泰尔伯特·马勒、阿尔弗雷德·托瑟、西尔瓦奴斯·莫利等人考察了蒂卡尔。1956年至196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在对蒂卡尔的长期考察和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建筑和纪念性雕刻。现在,蒂卡尔城已成为危地马拉政府的保护地,在这里修建了巨大的围墙,以防止它像许多玛雅古城那样因为热带丛林的蔓延而损坏。这片围地总面积有500平方千米,其中心地区有16平方千米,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

曲折的发展

蒂卡尔城的建造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它始建于公元3世纪,衰落于公元9世纪。在这700年中,城市不断扩大。但在公元6世纪时,由于受到来自北部墨西哥移民大迁徙浪潮的冲击,蒂卡尔曾发生过大的政治动荡,城市建设曾一度停止,纪年石碑雕刻也中断了。到公元7世纪,蒂卡尔才再度繁荣,公元8世纪达到顶峰,建成了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这些建筑都是覆盖在以前的旧建筑之上的。到公元9世纪末,由于一次更大的原因不明的变动,蒂卡尔城从此衰败,最后完全被废弃,成为荒无人烟的废墟。

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蒂卡尔城的建筑呈现出特别复杂的面貌,整个城市建筑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统一的安排。在中心仪式区的建筑群中,成组的建筑有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地基平面。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蒂卡尔的建筑也不断地改变着它的用途,每个建筑群都有其实用的目的,但它们与整体的联系却不十分紧密。

高耸挺拔的金字塔

蒂卡尔城的建筑大致沿着一根南北走向的中轴线而建,金字塔往往成双、对面而立。蒂卡尔城建筑的主要成就在于金字塔,它们高耸挺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字塔通常都以远远超出热带丛林的高度遥遥相对。它们的台阶斜度超过了70°,其外轮廓像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一样奇峭,从而使它们赢得了“丛林大教堂”之称。其中最高的是4号金字塔,它近70米高。与惊人的高度相比,金字塔的占地面积却非常小,如1号神庙基座高47米,占地面积却只有900多平方米。顶部的神庙高16米,占地面积仅80平方米。金字塔建筑总体积为16000立方米,与神庙内部空间之比为140∶1。这样的比例给金字塔造成了拔地而起、巍然耸立的气势,沿着这样陡峭险峻的台阶向上攀缘,令人感到晕眩。

玛雅——被遗弃的蒂卡尔遗址

坐落于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乌斯玛尔城是玛雅文明的一个重要古址。玛雅人于公元4世纪前后迁徙到尤卡坦半岛,公元8世纪~10世纪,这里曾经相当繁荣。从这座术士金字塔即可看出当年的盛况。

玛雅——被遗弃的蒂卡尔遗址

位于今天危地马拉繁茂的热带森林中的蒂卡尔古城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玛雅古城之一,公元6世纪~10世纪这里一直有人居住,人口达5万。这座三层金字塔是蒂卡尔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金字塔由基座、神殿和通往神殿的台阶组成。基座是一个渐次缩小的平台系列,层次多少不等,如1号金字塔有九级,2号金字塔仅三级。这种台基的边沿棱角清晰,从轮廓线上看有稍稍倾斜的效果。金字塔的正面有一条宽阔的阶梯直通顶部。顶部有神庙,神庙的地面稍低于最上面一级台基。神庙的规模很小,容纳不了众多的信徒,仅供高级祭司与首领敬神使用。神庙通常有2到3个房间,房间前后排列,由于没有窗户,后面的房间很黑暗。

神庙内部有雕刻精美的木横楣,神庙虽小,它的顶部却有一个高耸的屋顶装饰。它垂直于神庙本身,矗立在屋顶的后上方,上面堆积着繁缛的石浮雕。这种高耸的顶冠使本来就极为峭拔的蒂卡尔金字塔轮廓更显得优美。正是在这种高出地面60多米的伸向天空的神庙中,玛雅祭司与众神进行沟通,并获得力量。他们也在这里观察天体运行,用以制定历法。这种历法的精确性使得现代科学家也不得不叹服。1号神庙金字塔又叫大美洲虎金字塔,它同时又是一个玛雅王的墓葬所在地。考古学家在采用钻孔测定金字塔结构的过程中,在第一层的台阶下发现了这一墓葬。这里埋葬着一个祭司王,在他的身边有成千上万件陪葬品,包括花瓶、贝壳、骨器等。经过测定,墓室建于700年。由此可见,玛雅金字塔有时也具有陵墓的功能。

玛雅建筑师的构造技术比起他们的平面和立体造型设计技术要落后得多,他们始终未能创造出拱顶。玛雅人的屋顶通常为带梁托的假拱,即用灰浆来黏合石砖,砌成倒V字形屋顶,内部有两个倾斜的平面在中央汇合,这样的结构使建筑从内部看就像是草棚的棚顶。为承受沉重的实心屋顶,建筑的墙必须特别厚重,并且不能开窗户,仅仅靠门来采光。厚墙重屋顶使建筑内部空间显得狭窄而黑暗,建筑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建筑的外部装饰上,所有的玛雅建筑都是外表豪华壮丽而内部却极为朴素简单。

石碑浮雕与陶器彩绘

在1号和2号金字塔之间的蒂卡尔大广场上,竖立着几十块石碑,它们大多有纪年,其中最早的刻于290年,最晚的刻于869年。

石碑记载了当时的自然现象、政治事件和重大的宗教仪式,在广场上排成一行行队列,被考古学家称为石碑仪仗。蒂卡尔的石碑雕刻以浮雕为主。石碑正面是一个身着王者服装的人物,他的周围及石碑的背面刻满了象形文字和时间符号。具有勾线一般清晰效果的浅浮雕表现了盛装的玛雅王侧面或正面的形象,人物头戴硕大的羽毛王冠或头饰,手握权杖庄严直立。头饰华丽高耸,有时与人等高,使人物的面部处在整个人物轮廓的中部。

蒂卡尔的石碑仍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刻得较浅,保留了石碑原有的长方形的直线,浅浮雕的线刻在蒂卡尔的一些作品中,达到了极为精致、娴熟和缜密的程度。如1877年发现于蒂卡尔4号神庙内的一块木雕横楣,可以看到,艺术家采用了类似中国工笔画那样精细的线条刻画出一个人物的正面形象,他衣着华丽,珠光宝气,他的头上方有一条巨大的双头蛇盘旋,形成一个对称的弯曲构图,其余的画面空间填满了方形的象形文字。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从人物的脸部到服饰,羽蛇的毛发与卷曲的舌头都刻画得精妙细微,连那填满画面空间的上百个方形的象形文字都是由清晰的图像组成的。不仅如此,在处理手法上也各有变化,人物身体与象形文字刻得很浅,而双头蛇的头部、身体的外轮廓线和人物的面部却刻得很深,强调了主体部分,使细致缜密的画面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此外,线刻的表现也并非完全写实,直线、涡纹、圆角构成浑厚、饱满、方正的造型,使画面具有浓厚的装饰感。

蒂卡尔陶器上的彩绘具有明显的写实倾向。在陶器上,艺术家常用简练而活泼的勾线记录玛雅贵族的生活细节,具有随意而即兴的效果,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勾勒出人物不同的情绪和性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1564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