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0:03:20 0


刘 隗(273—333) 字大连,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父亲刘砥曾任东光县令。

刘隗少年时就颇有文才,入仕为秘书郎,逐渐升迁至冠军将军、彭城内史。西晋末年,刘隗避乱渡江,来到建康,被司马睿任用为从事中郎。刘隗不仅熟悉文史,而且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因而深得司马睿的器重,不久就被提拔为丞相司直,专管刑罚法令,纠察官吏。刘隗做事非常尽责,凡官吏有违背礼仪的行为,不论职位高低,刘隗都一概严加纠劾。南中郎将王含是王敦的哥哥,自恃宗族强盛显贵,非常骄傲恣肆,有一次一下子就荐任官吏二十多人,而且大多是没有才能的庸人。刘隗当即予以严词劾责。这件事虽然不了了之,但却因此而触犯了王氏,遭到了王敦兄弟的忌恨。

建兴四年(316),当时担任丞相的司马睿得知西晋灭亡,准备出兵北征。由于漕运误期,司马睿一怒之下杀了督运令史淳于伯。行刑时,鲜血逆柱而上,高达二丈多,围观的百姓都为淳于伯叫冤。刘隗上奏说:“人死不能复生,所以贤明的君王对用刑都很谨慎。淳于伯督运的军粮是供戍卒用的,并非用于出征,现在却以延误出征论处,于理不直。四年之中,供给漕运常有延误,都不以妨碍出征论处,为什么唯独淳于伯例外?这表明从事中郎周莚、法曹参军刘胤的部属李匡不能胜任本职,应该罢免他们的官职。”刘隗的奏章激起了强烈反响,连王导等人都相继上疏引咎辞职。司马睿息事宁人,说:“政刑失当,都是由于我没有明察所致。”于是王导等人一概不予追究。刘隗生性强硬,喜欢攻击别人,当时的名士大多被他弹劾过,而司马睿则一味容忍姑息,于是众人的怨恨都集中到刘隗的身上。

太兴元年(318),司马睿称帝。为抑损日见强盛的王氏家族,他把刘隗和刁协引为心腹。于是,刘隗担任了御史中丞、长兼侍中,不久又取代薛兼成为丹杨尹,与尚书令刁协同受元帝恩宠。此时的诸项苛严琐碎之政,据说都是刘隗、刁协二人提出的。

太兴三年,深知元帝忌恶王氏之心的刘隗,为元帝出谋划策,提议让心腹亲信出镇各地要害,名义上防备北方民族侵扰,实际上则暗中牵制和对付王敦。恰在此时,王敦上表提出让自己的党羽沈充出任湘州刺史,元帝便根据刘隗的谋划,改派自己的叔父、谯王司马氶为湘州刺史。接着,元帝又在太兴四年委派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合肥;刘隗则被委派为镇北将军、都督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出镇泗口(今江苏清江北)。王敦知道元帝的这些举措都是刘隗的谋划,对刘隗更加恨之入骨。

刘隗虽然出镇在外,但朝廷的机密大事、官员的进退等等,元帝都要与他密谋,听取他的意见。王敦派人送了一封讽刺挖苦的信给刘隗,信中说到:“足下可谓深得圣上的宠信。如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愿与足下努力效忠王室,共同平定天下。如果平安,帝业就可以昌隆;如若不然,则天下就永无希望了。”刘隗也不含糊,针锋相对地回敬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竭尽全力,贡献忠贞,就是我的志向。”王敦接到回信,怒不可遏,更把刘隗视为必先除掉的仇敌。

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在武昌起兵,打出的旗号就是声讨刘隗。他在讨伐刘隗的上疏中称:“刘隗奸邪佞谗,擅作威福,妄兴事役,困扰黎民,赋役繁重,怨声载道。臣既为宰辅,就不能坐视不管,今日进军就是要声讨刘隗。只要早上杀了刘隗,晚上就立即退兵。”

元帝紧急把刘隗召回京师,以便抗拒王敦。到达建康的时候,尽管形势危急,但刘隗却夸夸其谈,神色自若。他进见元帝,就与刁协一起劝说元帝尽杀王氏家族。向来对刘隗、刁协言听计从的元帝,这一次却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王敦占领石头城以后,刘隗奉命与刁协、戴渊率军反攻,企图夺回石头城,结果惨败而归。刘隗与刁协一同去见元帝。元帝握着二人的手,流着眼泪劝他们出城避祸。刘隗也只得与元帝洒泪告别。

刘隗本想逃到淮阴暂避,不想刚到淮阴,就遭到刘遐的袭击,狼狈不堪的刘隗只得带着妻子和亲信二百多人投奔了后赵石勒。在石勒的手下,刘隗先后担任了从事中郎、太子太傅等官职。卒年六十一岁。一说是咸和八年(333)刘隗随石虎出征,战死在潼关。

刁 协(?—322) 字玄亮,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祖父刁恭曾任曹魏齐郡太守,父亲刁攸在晋武帝时官至御史中丞。

刁协自幼爱好经籍,博闻强记,踏上仕途后,最初担任濮阳王文学,后逐渐升迁至太常博士、本郡大中正。此后,刁协又相继成为成都王司马颖、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的部属。永嘉初年,刁协转入东瀛公司马腾手下担任长史,不久又调任颍川太守。此时,中原已陷入战乱,当他被委任为河南尹时,不去赴任而渡江到了建康。永嘉五年(311),司马睿采纳王导的建议,从渡江南下的中原士大夫中选拔了一百多人为掾属,刁协也是其中之一,被任命为镇东将军府军谘祭酒,不久又任长史。

建武元年(317),司马睿称晋王,刁协被拜为尚书左仆射。其时东晋朝廷尚处在草创阶段,宪章制度都未建立,而朝臣中又没有熟习礼仪之人。只有刁协多年任职于前朝,谙熟旧事,因此各项制度的设置,均由刁协定夺,由此而深得朝廷上下的赞赏。

太兴元年(318),司马睿称帝,刁协和刘隗又成为元帝用来抑损王氏权势的依靠力量。于是,刁协升任为尚书令,与刘隗一起成了元帝最信赖的大臣,朝廷的一切机密大事,都由二人参与决断。

与刘隗一样,刁协也是一个生性强蛮的人,总是触犯别人,而且时常捧上压下,因此成为琅邪王氏的眼中钉。再加上刁协嗜好饮酒,酒后放肆,无所顾忌地诋毁王公大臣,见到他的人无不侧目。刁协当政以后,提议实行一系列措施,诸如释放扬州地区沦落为奴客的北方流民,把他们组成军队;征取将吏役使的僮客,令他们担负转运任务,等等,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因此也激起了许多人对他的怨恨。但是,尽管刁协人缘很差,但他对元帝却是尽心尽力,所以很受元帝的信任,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

永昌元年(322),王敦起兵,在进抵芜湖以后,即上表声讨刁协的罪状。元帝下令征召领兵在外的刘隗、戴渊火速返京。并派刁协率军抵抗王敦,同时又作了一系列军事部署。但结果均惨败而归。

刁协与刘隗入宫去见元帝,元帝劝他们出城躲避。刁协慷慨地说道:“臣决心坚守而死,不敢有其他奢望。”元帝叹息说:“如今事情已经非常紧急,不走怎么行呢?”命人为刁协、刘隗准备了人马,让他们各自逃生。

刁协和刘隗与元帝挥泪告别,踏上逃生之路。刁协已经年老,受不了骑马的劳累,加上他向来没有恩德,招募来的随从不愿跟他一起出走,还未跑出多远,就纷纷丢下他不管了。刁协出了建康,刚刚逃到长江下游的渡口江乘(今江苏句容北),就被人杀死,首级也被割下,送给了王敦。

元帝获悉以后,深为刁协未能幸免而痛惜,秘密派人捕杀了那个把刁协的首级送给王敦的邀功者,算是为刁协报了仇。

 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269—322) 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南)人。父亲周浚在晋武帝时官至安东将军。

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年轻的时候就有盛名,而且神采优雅,与他同辈的人虽然跟他很亲近,却不敢对他有丝毫不恭敬的表示。广陵人戴渊的才德誉满东南,被辟举秀才到达洛阳以后,前去拜访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竟自始至终不敢表现自己的才辩。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堂弟周穆也有美誉,不甘屈居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之下,企图折辱他。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却怡然不加计较,反使他的名声更加增高了。州郡几次慕名征召他当官,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都推辞不去。直到二十岁前后,他才继承了父亲武城侯的爵位,担任了秘书郎,并逐渐升迁至尚书吏部郎。

永嘉五年(311),洛阳沦陷,晋怀帝被俘。一些西晋的大臣拥立秦王司马邺,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也成了司马邺的部属。不久,司马邺迁往长安,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不愿西行,中途离去,投奔了江南的琅邪王司马睿。

司马睿对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来归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军谘祭酒。第二年,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又被任命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但他刚刚到达荆州,就遭到了杜弢部将的袭击,多亏武昌太守陶侃派兵救援,才得以幸免。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在荆州难以立足,只得到豫章(今江西南昌)投奔王敦。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虽然受到挫折,但司马睿并不责怪他,又把他召回建康,仍然担任军谘祭酒,不久又调任右长史。

建武元年(317),司马睿称晋王,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不久,接连发生的两件事便使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仕途再次受到打击。

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嗜酒狂放,当了吏部尚书以后也不知收敛,好几次喝得烂醉,结果遭到了纠劾。又因他弟弟周嵩的女儿出嫁时,手下人竟然阻断道路,拆房伤人,赶往现场的建康地方官也被砍伤。此事发生后,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受到舆论的指责和刘隗的弹劾,被罢了官。

太兴元年(318),司马睿称帝,重新恢复了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吏部尚书职务,并兼任太子少傅。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受宠若惊,再三谦让之后,才接受了任命。不久,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又调任尚书左仆射,仍兼管吏部职务。

倍受元帝恩宠的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依然改不掉嗜酒的旧习。位居尚书左仆射后,几乎没有一天不醉,被当时人称为“三日仆射”。以前在洛阳时,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一次能喝酒一石。到了建康,总是说没有喝酒的对手。一日,从北方来了一位昔日喝酒的朋友,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非常兴奋,马上取出二石酒,两人共饮,不一会都酩酊大醉。等到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酒醒,派人去看望客人,却发现客人已经因醉酒而死。

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不仅因喝酒送了朋友的命,还差点掉了自己的脑袋。一次,元帝设宴款待群臣。元帝喝得兴起,颇有几分得意地说道:“今日名臣聚集一堂,不就像当年尧舜在位时一样吗?”别的大臣要么附和,要么不响,只有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突然十分严厉地反驳说:“虽然同样是人主,怎么能跟圣世相比?”顶撞得元帝大怒而起,喝令把醉醺醺的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逮捕下狱,准备将他处死。过了好几天气消后,才赦免了他。同僚们前去探望慰问,他竟然若无其事地说:“我早就知道自己虽然有罪,但还不至于被处死。”

经过这一番周折,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还是不知检点。不久,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取代戴渊担任护军将军。尚书纪瞻备了酒,宴请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和王导等人。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又喝得烂醉失态,再次遭到了劾奏。元帝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指责了几句,依然不加惩处。

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虽然屡因饮酒误事而受到纠劾,但他性情宽厚,友爱过人,深受王导推重。王导曾枕着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膝,指着他的腹部问道:“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答道:“里面空洞无物,但却容得下几百个像你这样的人。”话说得很尖刻,可是王导听了却一点都不生气。

而王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一向惧怕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一见到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就脸上发热,即使是寒冬腊月,也要不停地扇扇子,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永昌元年(322),王敦在武昌起兵的消息传到建康,温峤对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说:“王敦举兵似乎是有所指的,或许不会滥杀无辜吧?”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却不以为然地说:“你还年轻,经历的事情太少。天子不是尧舜,不可能没有过失,做臣子的岂可举兵威胁圣上!共同拥戴圣上还没有几年,就做出如此举动,怎么能说不是作乱呢?王敦刚愎残忍,目无圣上,他的意图哪会有限度呢?”

王敦攻入建康后,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奉元帝之命去见王敦。王敦一见到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就指责说:“伯仁,你有负于我。”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当然明白王敦指的是他当年曾在被杜弢围攻时救助过自己,但依然义正辞严地回敬道:“你率军冒犯朝廷,我不能阻止你,导致王师败北,所以才有负于你。”王敦忌惮他的严正,竟然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同僚们知道王敦忌恨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纷纷劝他躲避一下。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却说:“我位居大臣,如今朝廷丧败,我怎么能逃避求生呢?”

时隔不久,王敦果然抓了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将他与戴渊一起押往南门外处决。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毫无惧色,在途经太庙时大声喊道:“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颠覆社稷,枉杀忠臣,肆虐天下。神寔如果有灵,应该立即杀了王敦,不要让他继续荼毒黎民,倾覆王室。”押解人赶忙用手中的戟猛戮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嘴,不让他再说下去。鲜血从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嘴里往外流,一直流到脚上,他依然面不改色,镇定自若,路边观看的人无不流泪。

王敦在杀死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戴渊之前,曾征询过王导的意见。他问道:“周、戴二人名冠一时,无疑可以位居三司(指太尉、司徒、司空)。”王导不吭声。王敦再问:“如果不能位居三司,那也许可以担任尚书令或左右仆射吧?”王导还是不吭声。王敦就说:“如果都不行,那就只有杀了他们。”王导依然不吭声。王导本来与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私交很好,他是应该而且能够救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他之所以死活不吭声,是有缘故的。

原来,王敦起兵以后,刘隗等建议元帝尽杀王氏。王导十分惶恐,带着子弟宗族二十多人,一大早就赶去请罪。正巧见到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走来,连忙招呼说:“伯仁,我一家百口都拜托你了。”不料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竟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往里走。等到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在宫中喝了酒出来,王导还在那里,再一次招呼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可是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还是不理睬他。其实,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已在元帝面前竭力为王导辩解,说服元帝赦免了王导。可是王导不知道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在暗中搭救自己的内情,误以为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不理自己,因而心中非常怨恨。所以当王敦征询他的意见时不置可否。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的文件时,发现了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为搭救自己而写的表章,不由得痛哭流涕,悔恨地说:“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冥冥之中,对不起这样的好友。”

评:刘隗、刁协都是元帝信赖的心腹,实际上只是元帝利用来与王敦斗争的工具。二人都喜欢攻击别人,因而积怨甚多。王敦抓住这一点,以声讨二人为幌子,掩盖自己起兵的真正目的。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与刘、刁二人有所不同,他的被杀,大抵由于刚直。可是,周简明正史——刘隗 刁协 周的被杀,让人们看到了王氏兄弟的另一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3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