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王敦 苏峻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0:03:17 0


王 敦(266—324) 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的堂兄。

出身名门的王敦生性简慢轻脱,善于观察和衡量他人的才性,精通《左氏春秋》,年轻时雅好清谈,口不言财色。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多少名声,却娶了晋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凭借着这一身份,他与王恺、石崇交往很密切。王恺有一次设宴请客,令女伎吹笛助兴。有个女伎吹笛时稍有闪失,竟被王恺当场打死,满座宾客都大惊失色,只有王敦无动于衷。过了几天,王敦和王导又去拜访王恺,王恺命美女斟酒,如果有客人不把酒喝尽,立即杀死美女。轮到王敦、王导时,王敦竟故意不肯喝酒,斟酒的美女吓得脸色大变。向来不善饮酒的王导唯恐美女因此得罪,连忙勉强把酒喝干。告辞之后,王导感叹地说:“处仲如果当权,心怀过于残忍,不会有善终。”

与王恺斗富的石崇,也在家中大摆阔气。厕所中经常有十多个漂亮的婢女侍候,客人如厕后,都换了新衣再出来。其他客人大都羞于脱衣,可是王敦却当着婢女的面若无其事地更换新衣,连婢女们都说:“这个客人必定能够作贼!”

永康元年(300),贾后诬陷、迫害太子,将太子逐至许昌幽禁,并且下令在太子离京时,东宫的官属不得辞送。可是,当时担任太子舍人的王敦以及太子洗马江统等人,却冒犯禁取罪之险,勇敢地到路边拜送,得到了当时舆论的赞扬。

永宁元年(301),齐王司马冏等起兵讨伐篡位的赵王司马伦。王敦劝说自己的叔父王彦起兵响应,由此立下了功勋。惠帝重新登上帝位以后,王敦被提拔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侍中,不久又出任青州刺史。

王敦在青州任上数年,于永嘉元年(307)被征召为中书监。王敦把襄城公主原来的一百多个侍婢全部配给将士,金银财宝也都散发给众人,自己则单车回到了洛阳。其时天下已经大乱,王敦眼见西晋的衰亡已经难以挽回,便有意另谋发展。所以当东海王司马越在永嘉三年任命他为扬州刺史时,王敦毫不犹豫,立即离开了洛阳。

与王导一样,王敦也看好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朝廷征召他回洛阳为尚书,他不肯去。可是当司马睿召他为安东军谘祭酒时,他却欣然允诺。永嘉四年,王敦来到建康,与王导一起全力拥戴司马睿,成了司马睿的主要谋臣。

永嘉五年,王敦出任扬州刺史,不久又加都督征讨诸军事,在征讨华轶、杜弢、王机、杜曾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立下了战功,声望、权力和地位不断上升。他与王导兄弟二人,一个拥兵在外,一个执政在朝,王氏子弟分列显要,因此而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而王敦更自恃有功,加上宗族强盛,日益骄横恣肆,显露出专权的迹象。凡此种种,不能不使司马睿感到恐惧和不安。

建武二年(318),司马睿称帝,不久就任命刁协为尚书令,把他和侍中刘隗引为心腹,开始逐渐削减王氏的权势,王导也逐渐遭到疏远和冷落。统兵驻扎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的王敦自然不能容忍王氏遭到侵削,每次酒后都愤恨不平地手持玉如意,边击唾盂边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在太兴三年(320)上疏为王导鸣冤,指责元帝不讲信用而导致远近失望,并认为此举将会引起人心浮动和疑惑。奏疏送到建康,被王导退了回来。王敦不甘罢休,又命人再次送往建康。

元帝见了奏疏,把谯王司马氶召来,忧心忡忡地说:“王敦历年来屡立战功,给他现在的权位已达极点。可是他仍然不满足,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应该怎么办呢?”司马氶答道:“陛下不及早采取措施,以至到了今日这样的地步,看来王敦肯定会祸害国家。”这时,刘隗为元帝谋划,提议让心腹将领出镇各地以加强防范。于是,戴渊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合肥;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守泗口(今江苏清江北)。

元帝的举措更加激怒了王敦。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在武昌起兵,上疏声讨刘隗的罪状,称元帝自从宠信刘隗以来,百姓嗟怨,已如东吴一样即将败亡,自己是为了社稷而进军讨伐奸孽。不久,王敦率军顺江而下,很快到达了芜湖,又上表声讨刁协的罪状。王敦的行动激怒了元帝,他一面决定亲率军队迎战,一面又急召戴渊、刘隗火速赶回建康。

这年三月,王敦的军队抵达石头城。驻守石头城的周札开门迎接,王敦毫不费力地进占了石头城。奉元帝之命前去攻打的政府军先后战败,官员们四散逃命,元帝身边只剩下两个侍中。狼狈不堪的元帝环顾四周,伤感地说:“想要夺我的位置,只须早点说明,我自会回琅邪去,何必如此困扰百姓呢?”

王敦入城以后,放纵士兵在城内大肆劫掠,又捕杀了周简明正史——王敦 苏峻、戴渊。但他进一步篡权的企图,遭到了王导的坚决反对,只得率军返回武昌。

元帝病死以后,晋明帝即位。王敦更不把他放在眼里,讽示明帝征召自己进京。明帝下诏后,又给予他入朝不拜、剑履上殿的特殊礼遇。可是王敦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借口有病,不见明帝派来的使者,只让主簿出面接受诏书。与此同时,王敦又以沈充、钱凤为谋主,把自己的亲党大批委任为文武朝官和地方官吏,还杀害了一些元帝时的心腹,积极准备再次进攻建康。

王敦咄咄逼人的气势,令明帝感到很大的威胁,决心抢先出兵讨伐。太宁二年(324)六月,以司徒王导为大都督兼扬州刺史,率军水陆并进,同时又向王敦发出了声讨罪恶的诏书。

王敦见到诏书,怒不可遏。然而他此时已经病重,无法亲自率军作战,只得以其兄王含为元帅,统领水陆兵卒五万进抵江宁南岸。但立足未稳,就遭到政府军的袭击,被打得一败涂地。王敦得到报告,气急败坏地大骂王含:“我的兄长真是个无用的老婢,门户衰败,大势已去了。”但他仍不甘心,挣扎着想亲自带兵出征,无奈病势沉重,不久就带着遗憾和失望死去。他的党羽沈充、钱凤等人虽然继续进军攻打建康,但很快就被一一剿平。王敦被掘墓戮尸,首级割下,悬挂在朱雀桥上示众。

苏 峻(?—328) 字子高,长广掖县(今属山东)人。父亲苏模,在西晋时曾任安乐相。

苏峻年轻时是个书生,颇有才学,担任过本郡主簿。永嘉之乱时,苏峻纠合流人数千家结垒自守,是本县最强的一支力量。琅邪王司马睿得知以后,就给他以安集将军的名义。当时摄领青州刺史的曹嶷表荐苏峻为掖县令,可是苏峻却借口有病而拒绝接受。此举惹恼了曹嶷,他担心很有人缘的苏峻终将危及自己的地位,准备讨伐苏峻。苏峻得到消息以后,为了避祸而率领数百家部众渡海南下,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司马睿对他率众远来的举动大加赞赏,任命他为鹰扬将军。太兴二年(319),苏峻协助刘遐征讨起兵反晋的周坚有功,被委任为淮陵内史(职如太守),不久又晋升为兰陵相。

永昌元年(322),王敦在武昌起兵进攻建康,形势危急。元帝下诏,令苏峻领兵参加讨伐。但在交战双方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苏峻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迟迟不肯进兵。朝廷的军队失败以后,苏峻就退往盱眙,后来又重新担任了淮陵内史。一年后,苏峻又调任为临淮内史。

太宁二年(324),晋明帝决定征讨王敦。尚书令郗鉴建议征召苏峻和刘遐前来加强京师的防卫。此时的苏峻已拥有精兵万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王敦得到消息后,为了阻止苏峻赶赴建康,派苏峻的哥哥去劝说苏峻道:“富贵唾手可得,何必前去送死?”可是苏峻看到形势已与王敦首次攻打建康时大不相同,因而根本不听劝说,毅然率兵奔赴京师,驻扎在司徒旧府。王敦的党羽沈充、钱凤以为苏峻远道而来,兵马疲困,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发起攻击,不料苏峻早有防备,对沈充、钱凤的夜袭进行了有效的拦截,大获全胜。随后,苏峻又随庾亮追击沈充,为讨平王敦及其党羽的叛乱立下了大功。事平之后,苏峻被晋升为冠军将军、历阳内史。

苏峻本在永嘉之乱中聚众自保,归顺元帝后屡立军功,威望逐渐提高。平定了王敦之乱以后,苏峻凭借着兵精器良,日益滋生了骄溢和非分之心,开始大肆招兵买马,甚至连有罪逃亡之徒也都加以收留和藏匿。随着兵力日益强盛,苏峻更加盛气凌人,稍有不如意,就口出怨言。此时,明帝已死,年幼的成帝即位,中书令庾亮以外戚掌朝政。庾亮对苏峻颇有疑忌,任命温峤为江州刺史,坐镇武昌(今湖北鄂城);王舒为会稽内史,以相互支援。

尽管如此,庾亮仍然感到苏峻统兵驻守历阳,迟早是个祸患,就想征召苏峻入朝,解除他手中的兵权。咸和二年(327)十月,他就此事征求司徒王导的意见。王导认为:“苏峻为人猜疑险恶,必定不肯奉诏入朝,不如暂且容忍一下。”温峤及满朝大臣也都认为此举不妥。苏峻得知了庾亮的意图之后,派人去见庾亮说:“如果让我领兵征讨或在外任职,无论远近都唯命是从,可是入朝任职却实在不能从命。”庾亮不听,一面召郭默和自己的弟弟庾冰率军防备苏峻,一面又下诏征召苏峻入朝为大司农。

苏峻又上表提出:“昔日明帝曾亲自拉着我的手,命我北讨胡寇。如今中原尚未平定,我怎么敢偷安呢?请求拨给我青州界的一个荒郡,让我为朝廷效鹰犬之力。”庾亮还是不同意。苏峻无奈,准备收拾行装而犹疑未决,此时,部下任让劝告说:“将军想留处荒郡的请求都得不到批准,事情到了这一步,只怕是没有生路了。不如拥兵自守。”阜陵县令匡术也劝他反抗。苏峻于是决定拒不服从朝廷的命令。面对朝廷派来的使者,苏峻明确表示:“当朝执政说我企图谋反,我岂有活命之理!过去国家危如累卵,缺了我不行;现在狡兔已死,猎犬应该被烹了。我只有以死来报答造谋者了。”

苏峻知道祖约也怨恨朝廷,就派人去约请他一同起兵讨伐庾亮。祖约,字士少,北伐名将祖逖的弟弟。祖逖死后,他接替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统领祖逖原先的部众。因参与平定王敦有功,晋升为镇西将军,屯守寿阳。祖约也受到庾亮的疑忌,因而也对庾亮心怀怨恨。他见苏峻推崇自己,十分高兴,当即答应一同起兵,并派侄子祖涣和女婿许柳率军与苏峻会合。苏峻先派部将韩晃、张健等人袭占了姑孰,随即又亲自率领部众二万人,与祖涣、许柳一起从和县渡过长江,驻扎在陵口(今安徽当涂北)。

庾亮得知苏峻领兵前来,立即下令京城戒严,亲自担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企图依仗石头城来进行防守。但是,苏峻精锐部队迂回进攻,从南面攻入建康,又借着风势,一把大火烧毁了京师的官署衙门。溃不成军的庾亮只得带着诸弟逃奔浔阳,与温峤会合。

苏峻进城以后,以成帝的名义颁布诏书,实行大赦,只有庾亮兄弟不在大赦之列。苏峻自任骠骑将军、录尚书事,祖约被任命为太尉、尚书令,许柳为丹杨尹,祖涣为骁骑将军。

不久,逃往浔阳的庾亮与温峤合谋,说服了驻守荆州的陶侃,共同率军四万奔赴建康。与此同时,会稽、吴兴、义兴等地也都纷纷起兵响应。苏峻的军队骁勇善战,虽然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又受东西夹击的压力,仍然与陶侃、温峤的军队相持不下。

咸和三年十月,苏峻因屯聚在句容、湖孰的粮食被温峤的部将毛宝烧毁,军粮供应匮乏,士气大为受挫。接着,陶侃、庾亮、温峤、赵胤等人又从水陆两路向苏峻发起了攻击。苏峻一面派儿子苏硕和部将匡孝分兵先迎击赵胤,一面设酒宴犒劳将士。当他喝得醉醺醺的时候,见到赵胤败逃,兴奋地说:“匡孝能够破贼,我难道不如他吗?”立即带着几个骑兵北上,准备突入敌阵,但未能如愿。在他想返回的时候,所骑战马突然被绊倒,苏峻从马上摔了下来,陶侃手下的将士乘机投掷长矛,苏峻身负重伤,被砍下了脑袋。

苏峻一死,部众立刻溃散。虽然部将又推举苏峻的弟弟苏逸为主,毕竟大势已去。不久,苏逸、苏硕相继兵败被杀。祖约逃奔后赵,后来也被石勒所杀。

评:王敦、苏峻二人,历来被认为是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而被打入另册。确实,他们的相继起兵,对立国未久的东晋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王敦、苏峻都是颇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对东晋王朝都作出过贡献。他们的起兵,与当政者的措置失当和猜忌也有着直接关系。一味地贬斥王、苏二人,显然也有失偏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32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