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28 23:07:05 0

关键词:开河变钞/红巾军

1351年~1368年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去世,已故太子真金的儿子铁穆耳登基,是为成宗,他在位13年,尚能力守成宪,政权还算巩固。成宗死后,元朝统治者为了争夺帝位,互相残杀,在短短26年中(1307~1333)连续换了8个皇帝,大大削弱了元王朝的统治能力。最后一个皇帝妥欢贴睦尔于至顺四年(1333)嗣位,年仅13岁,是为元顺帝。他面临一个政治腐败、财政枯竭、民不聊生的困难局面,再也无力回天。由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而成的红巾军起义,于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吹响了元朝灭亡的号角。

开河变钞引民变

至顺四年(1333)六月,13岁的妥欢贴睦尔即帝位,是为元顺帝。这位元朝最后一个皇帝面对的是一个权臣当道、吏治腐败、财政崩溃、民怨沸腾的政治局面,为了延续王朝统治,元顺帝决定先铲除权臣伯颜。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元

伯颜在顺帝登基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受封中书右丞相、太师、秦王。然而大权在握后,伯颜日益骄狂,对顺帝也是颐指气使,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得恶劣。伯颜怀有狭隘的蒙古贵族独尊的意识,对汉人、南人充满鄙视和猜忌。他曾下令停止科举考试,还提出要杀尽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深深激化了民族矛盾。此外,伯颜在统治阶层内部大肆排除异己,在经济上滥发纸币,收敛钱财,已经成为统治阶层必须抛出的“弃子”。至元六年(1340)年初,伯颜率领亲卫出城打猎,顺帝联合伯颜的侄儿脱脱发动政变,将大都城内伯颜的亲信一网打尽,然后一纸诏书将伯颜发配到南恩州阳春县(今属广东),伯颜走到江西,病死于驿馆内。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人马图·元·赵雍

赵雍,字仲穆,元代书画家赵孟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的次子,其人擅长山水、人物鞍马画,这幅《人马图》描绘了元代西域长髯奚官双手牵着一匹白马,画面生动,人物栩栩如生。

伯颜死后,元顺帝起用了脱脱当政,改元至正,宣布“更化”,历史上称为“脱脱更化”。脱脱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有:第一,恢复伯颜废黜的科举制;第二,置宣文阁,恢复太庙四时祭;第三,平反昭雪一批冤狱;第四,开马禁、为农民减负,放宽政策;第五,主持编写宋、辽、金三国史书;第六,整顿吏治。脱脱上台以后,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种税收,放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间禁止养马,脱脱上台废除了这一禁令。

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绩。至正四年(1344),脱脱因病辞位。五年后,即至正九年(1349),脱脱再被起用。此时,灾荒频繁,国库吃紧,为解救危机,脱脱更改钞法,印行至正交钞,以替换百姓手中日益贬值的至元宝钞。然而由于新钞发行额度过大,造成了空前的通货膨胀,国家财政没有任何好转,政府的信誉却一落千丈。同时,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开始,黄河连年泛滥,灾民遍野,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负责开挖和疏通河道。贾鲁征发15万民工日夜劳作,而监工们经常扣发口粮,修河所用的物资,也就近摊派到遭受水灾的灾民头上。治理黄河,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反倒因此弄得天怒人怨,民间宗教团体白莲教趁机组织河工起义,掀起了一场燎原烈火。

红巾军起义

白莲教的基础是佛教净土宗的分支“弥勒宗”,又掺杂了明教的部分信仰,宣扬世道混乱到极点后,将有“明王出世”,拯救万民。白莲教主要在江淮一代传播,信徒很多,主要的传教者,淮东有韩山童,淮西有彭和尚。

贾鲁开河后,韩山童及其信徒刘福通等人开始筹划起义。他们首先散播流言,说明王即将出世,然后刻了一个石头人,只凿了一只眼睛,背上还刻字说“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悄悄埋在黄河河道中。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河工们在疏通河道时,果然挖出了此物,一时间人心惶惶。韩山童等人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聚集了3000余人于颍州颍上县(今安徽阜阳颍上县),杀黑牛白马,祭告上天。刘福通等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而刘福通则自称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裔,众人共推韩山童为“明王”,待时起义。不想消息泄露,元朝派兵镇压,韩山童被捕身亡。刘福通等人冲出重围,率众攻占了颍州,正式树立了反元的旗帜。他们发布文告,指出当时社会极端不公,要以“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因为起义军头裹红巾,所以得名“红巾军”。颍州起义成功后,北方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芝麻李在徐州起义,郭子兴在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起义,各路义军皆以红巾为号,四处打击元军。就在北方红巾军发动大起义的同时,南方的白莲教教主彭和尚也在淮西发动徐寿辉、陈友谅等人起义,南方各地的白莲教徒纷纷响应。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建国称帝,国号“天完”,其意是想要盖倒“大元”,这也是元末农民起义中建立最早的农民政权。

面对红巾军大起义的浪潮,元朝政府不断派出大军进行血腥镇压。然而由于元军腐败无能,屡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至正十二年(1352),元相脱脱亲率大军南征,联合各地主武装,首先攻克徐州,芝麻李被俘后遇害。次年十一月,彭和尚战死在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天完政权的都城蕲水(今湖北浠水)也被元军占领。就在红巾军起义处于低谷之时,盐贩张士诚在泰州(今属江苏)起义,相继攻占了泰州、高邮(今属江苏)等地,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为了消灭张士诚部,元相脱脱率领蒙古诸王的部属、各地元军,号称百万,围攻高邮。眼见高邮就要被攻破,元顺帝听信了宠臣哈麻的诬陷,下诏削去脱脱的兵权,贬往云南。这个突然的变故让高邮城下的百万元军士气全无,一时四散溃逃,元朝再也没有力量纠集如此数量的军队镇压起义军,今后只能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影青透雕人物纹瓷枕·元

这件长方形瓷枕的枕体雕出三开间殿堂建筑的形状,还塑贴有各种人物像18个,姿态各异,堪称元代瓷枕中的艺术精品。

北伐与失败

高邮之战后,元末农民起义军迎来了一个转折点。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把在砀山(今安徽砀山)避难的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了政权。因为他们号召要恢复宋朝,所以政权的名字为宋,年号龙凤,韩林儿被拥立为皇帝,号“小明王”。至正十七年(1357)夏天,刘福通派出三路大军同时北伐,进攻大都,试图一举推翻元朝。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二马图·元·任仁发

整幅图画面很简单,画幅前边是一匹壮实、膘肥肉厚的花马,昂首,踏着轻快的碎步,尾巴扬起飘动。跟在它身后的则是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条条肋骨清晰可见,低着头,步履蹒跚,显出吃力的疲态。画家以其写实的手段,采用勾勒的笔法,线条极富表现力。

西路军是最早出发的一支部队。先由李武、崔德率领,后来又增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他们经过河南到达陕西,被地主武装察罕帖木儿打败,李武、崔德向元朝军阀李思齐投降。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人率领。他们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原来的计划是从山西配合东路军毛贵进攻大都,由于元军的堵截,只得转战攻克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接着中路军又攻克辽阳,并以之为基地,进入高丽,后关先生等人在高丽战死,破头潘等人战败被俘,中路军也归于失败。东路军主将毛贵夺取元朝的海船,从海路攻下胶州(今属山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至正十八年(1358)二月,毛贵继续北伐,红巾军的前锋一度抵达柳林(今北京市通州区南),直逼大都。然而由于毛贵孤军深入,元军四方来援,毛贵军败于元将刘哈剌不花,退回济南。不久,毛贵被部将赵均用杀害。至正二十一年(1361),地主武装察罕帖木儿所部开始进攻山东红巾军。第二年六月,一度投降元军的红巾军将领田丰、王士成发动兵变,杀死察罕帖木儿。但后者的义子扩廓帖木儿很快接手军队,最终将山东红巾军全部镇压了下去。

在发动三路北伐的同时,刘福通部攻克了中原重镇汴梁,将其改为宋的都城。然而由于三路北伐皆归失败,元军一步一步地缩小对汴梁的包围圈,刘福通只好孤军奋战,冲破敌人重围,保护韩林儿逃到安丰(今安徽寿县南)。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张士诚趁安丰空虚的机会,派大将吕珍来攻。刘福通一面派人向朱元璋求救,一面坚持抵抗。朱元璋亲率大军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把小明王和刘福通安置于滁州。至此,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江苏南京),途经瓜步时,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

削平群雄

就在北方红巾军起义遭到沉重打击的同时,南方的朱元璋部起义军却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朱元璋(1328—1398)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给大户人家佣耕放牧,也曾出家做过和尚。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投奔了濠州的郭子兴部义军,在其帐下担任亲兵。郭子兴见朱元璋有胆略又有见地,就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从此,朱元璋的地位更加稳固,也是在这时他正式起名元璋,字国瑞。之后,朱元璋回到家乡濠州钟离招兵买马,少年时的伙伴和同乡徐达、周德兴、郭兴等人都纷纷前来投效,朱元璋很快募兵七百多人。此后,通过不断地招抚和收编,朱元璋的队伍迅速壮大。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郭子兴病死,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掌握其部属。不久,郭天叙战死,朱元璋接管了郭子兴的旧部。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所部攻占集庆,破城后改名应天之后,朱元璋采纳了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缓称王”上,自觉力量尚弱的朱元璋遥奉韩林儿为“大宋皇帝”,接受江南行省左丞相、吴国公的封赏。这种始终寄名于宋政权之下的做法,为朱元璋获取庇护、增强个人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都起到了作用。而在“高筑墙”和“广积粮”方面,朱元璋一面大修应天城墙,加强自己地盘的防御;一面兴兵屯田,大修水利,全力发展生产,营建出了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为日后削平群雄奠定了基础。

至正二十年(1360),天完政权建立者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杀死,陈友谅自行称帝,立国号为大汉。随后,陈友谅率军东下,攻打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但被朱元璋击败,悻悻而退。后经两年的准备,陈友谅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五月,再次率领60万大军、战舰五百余艘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起全军来救,以火攻之策大败陈友谅的舰队,战斗中陈友谅被流箭射中而死。次年,朱元璋率大军进攻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大汉政权灭亡。消灭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又陆续消灭了淮东、浙西的张士诚,浙东的方国珍,以及福建的陈友定等割据势力,除了四川、云南外,长江以南地区基本为朱元璋所统一。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瓷质火蒺藜·元

火蒺藜作为火器的一种,在宋代出现以来,在军队中得到广泛使用,辽金两朝在当时多有仿制。到了元代,火蒺藜的材质变化更大,从铜制品变成了成本更低的瓷制品,造型大小也变化丰富,足以大量装备军队。

明军北伐

就在朱元璋南征北伐之时,困居北方的元朝政府并没有采取措施挽救其统治。元顺帝沉溺于声色之中,不理朝政,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和皇后奇氏谋夺皇位,地方上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大军阀集团争抢地盘,宫廷斗争和军阀争斗完全交织在了一起。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因察罕无子,后收其为义子。至正二十二年(1362),察罕帖木儿在围攻山东红巾军时被降将田丰刺杀,扩廓帖木儿统领其父所部兵马。在镇压了山东的红巾军后,元朝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其中最显著的代表就是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之间的斗争。早在至正十七年(1357)十二月,孛罗帖木儿的父亲和察罕帖木儿同为元末大将的答失八都鲁病死,孛罗帖木儿继承了其父的军队和职务。此后,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为了争夺山西、河北等地,多次爆发战斗,后经元廷调解,这才罢兵休战。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孛罗帖木儿率军争夺河北、山西地盘,双方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其间元顺帝多次下诏劝解,但双方的矛盾却越来越深。

中国简史——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朱元璋铸大中通宝钱·元

朱元璋称吴王时所铸。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市)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以四文为一钱,四十文为一两、四百文为一贯。钱分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等钱均有光背、背字两种。背字记京城及各行省简称。当十钱除记地外,注明“十”字,表“当十”之意。“京”字当十钱较各行省当十钱微大。

就在地方军阀之间争斗不断的同时,元廷中枢也爆发了权力斗争。元顺帝的舅舅、御史大夫老的沙和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得罪了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皇太子想要处死两人,两人就逃奔到大同,为孛罗帖木儿所收留。丞相搠思监、宦官朴不花等人依附太子,依靠扩廓帖木儿为外援,多次向孛罗帖木儿索要老的沙,双方闹得不可开交。至正二十四年(1364),搠思监、朴不花诬陷孛罗帖木儿、老的沙图谋造反,元顺帝下诏撤销了孛罗帖木儿的兵权和职务。孛罗帖木儿拒不从命,反而率军进逼京师。七月,孛罗帖木儿率军攻入京师,皇太子逃奔太原。元顺帝一面虚与委蛇地封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兵马,一面催促扩廓帖木儿讨伐孛罗帖木儿。不久,孛罗帖木儿在大都被元顺帝招募的杀手刺死,顺帝下诏命令皇太子回京,扩廓帖木儿护卫皇太子入朝。这时候,奇皇后又要扩廓帖木儿出面逼顺帝让位,扩廓帖木儿不肯,皇太子母子就怀恨在心,在元顺帝身边诋毁扩廓帖木儿,后者只好请求带兵前往外地。元顺帝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统率天下兵马,命其南下与朱元璋作战,不久又罢削了扩廓帖木儿的兵权。

元朝内部的混乱正好给朱元璋创造了机会,他在成功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两股割据势力后,积极准备北伐。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开始北伐;同时又分出一部分兵力继续南征,消灭浙江的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以及湖广地方的割据势力。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席卷河南、河北。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闰七月,明军会集德州,从水陆两路沿运河北上,占领长芦(今河北沧州),攻克清州(今河北青县),到达直沽(今天津市),进逼大都。七月二十八日夜间,元顺帝放弃大都,逃奔上都。八月初二,徐达率明军进入大都。元朝灭亡。元顺帝于至正三十年(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死在应昌(今内蒙古赤峰市),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为昭宗,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在爱猷识理达腊之后,皇位又传了6次,延续了34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575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