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简明正史——安禄山 史思明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23 10:35:20 0


安禄山(703—757) 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本无姓氏,名轧荦山。其母阿史德氏,是突厥巫师,以卜为业。他的父早死,母亲又嫁突厥人安延偃,故以安为姓,后改名禄山。

开元(713—741)初,安禄山所在部落破散,与延偃兄子安思顺投靠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张守珪以禄山为捉生将,禄山每与数骑出去,必擒获契丹数十人。因其勇敢、狡猾,善揣测人意,故得张守珪喜爱,收为养子。

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为平卢将军,因对契丹作战失利,张守珪奏请将其斩首,但玄宗惜其勇锐,仅令免官而已。

开元二十九年(741),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到平卢(今辽宁朝阳)。安禄山对其百般谄媚奉承,还不惜大量金帛对其左右进行贿赂。张利贞回到长安,对安禄山大加称赞。于是,玄宗以安禄山为营州(今辽宁朝阳)都督,充平卢军使,两番、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从此,玄宗开始信任安禄山。

安禄山为了取宠于玄宗,他千方百计地揣测玄宗的心意,探听玄宗的动静,极力投其所好。在一次宫中宴会上,他乘玄宗兴奋之机,向玄宗表示忠心道:“臣是番戎贱臣,受主宠荣过甚,臣无甚特殊才能效忠陛下,愿以此身为陛下而死。”当时玄宗虽未答话,但却对其甚为怜爱。后来,玄宗特命太子与安禄山见面,安禄山故意伪装无知,见太子不拜。左右问他为何不拜,他说:“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说:“是预备君主,朕百岁之后,就传位于太子。”安禄山更以愚忠的态度表示:“臣愚,只知道陛下,不知太子,臣罪该万死。”然后才拜太子。这样一来,玄宗更感到他纯朴诚实,可以信赖。安禄山则得寸进尺,不放松任何争宠发展势力的机会。当他知道杨贵妃最受玄宗宠爱时,他就请求为杨贵妃养子。他不顾自己还比杨贵妃年长十多岁的年龄差别,每逢拜见玄宗与杨贵妃时,他总是先拜杨贵妃,后拜玄宗。当玄宗问他这是何故时,他答曰:“蕃人是先母而后父。”这样取得杨贵妃的欢心,当然也是向玄宗邀宠的手段。

安禄山争宠的手段,颇见成效。本来,安禄山在长安道政坊已有住宅,玄宗认为该宅狭小简陋,故而又出御库钱为其在亲仁坊另建住宅。新宅穷极华丽,高台曲池,宛若天造,帏帐幔幕,充牣其中。安禄山移住新宅,又请求玄宗命宰相到宅赴宴,也得到玄宗的允准。

天宝十载(751)正月一日,是安禄山生日,玄宗赐各种器物衣服,杨贵妃也有大量的赠送。第三天,禄山又被召入内,杨贵妃独出心裁,以锦绣做一大襁褓,把禄山裹在其中,使宫人抬起,在宫中耍笑。玄宗高兴,又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并厚赐禄山。从此以后,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安禄山进出后宫更加方便,甚至通宵不出。

由于玄宗的宠信,安禄山职位急遽上升,到天宝十载,他就成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强藩重臣了。其母、祖母皆赐称国夫人,其十一个儿子皆由玄宗赐名,其中安庆绪得以娶荣义郡主,真可谓荣宠一时。

安禄山野心勃勃,取得玄宗信任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取唐而代之。所以,他于范阳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同时还养同罗、奚、契丹健儿八千余人为假子,还有家僮善用弓箭者百余人,作为自己的亲兵。安禄山为了收买人心,遂以所部讨奚、契丹立功甚多为由,请求玄宗不拘常格,对其部下超资赏官。于是,安禄山部下有将军五百余人,中郎将二千余人。

安禄山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初是拉拢户部郎中吉温对付李林甫。他与吉温约为兄弟,并竭力向玄宗推荐吉温为相,吉温又大肆向玄宗吹捧安禄山堪当大任。李林甫死后,他又与杨国忠勾结,诬陷李林甫与阿布思阴谋造反。后来,他又感到杨国忠没有李林甫那样狡猾,不必担心,故又歧视杨国忠。杨国忠看到安禄山地位日益提高,怕影响自己受宠,故而又极力遏制安禄山势力的发展。

天宝十三载(754)正月,杨国忠又说安禄山必反。同时向玄宗建议道:“陛下若召安禄山,他必然不敢前来。”玄宗使人召安禄山,安禄山立即就到。在华清宫见玄宗时他哭诉道:“臣是胡人,受陛下所宠如此,为杨国忠所忌妒,常陷害于我,臣死期不远了。”玄宗为安禄山哭泣所动,遂赏赐巨万,以示慰抚。自此以后,玄宗更加相信安禄山,杨国忠再告发安禄山造反也无济于事了。在安禄山返回范阳时,玄宗还解御衣赐之,并由高力士饯行于长安东的长乐坡。安禄山离京,惊喜交加,昼夜兼行,日数百里,很快赶回范阳,从此不再入京朝见。

天宝十四载(755)五月,安禄山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宰相杨国忠、韦见素认为这是安禄山欲反的信号,玄宗左右为难。杨国忠建议道:“臣献一策,可解这一难题。可命安禄山进京为相,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分散其势力。”玄宗为了弄清真相,命宦官辅璆琳赴范阳,名为去赐珍果,实是观察动静。安禄山厚贿辅璆琳,辅璆琳回到长安,大肆称赞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玄宗遂对安禄山坚信不疑。

六月以后,接连发生的问题,渐渐使玄宗有所醒悟,玄宗以其子成婚,手诏禄山观礼,他称病不到。安禄山上表欲献马三千匹,每匹执控夫二人,遣蕃将二十二人护送来洛阳。玄宗听从河南尹达奚珣的分析,防止可能发生事变,遂命其等冬季再行献马,并由官府提供伕役,无须烦劳本军。不久,辅璆琳受贿事也被发觉;宦官冯神威至范阳时,安禄山态度非常傲慢。如此等等,一系列的事实,都促使玄宗不得不改变对安禄山的看法。

安禄山的谋叛行迹连连暴露,使他感到箭在弦上,非发不可了。于是,他和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以及安庆绪等少数亲信密谋,立即起兵反唐。安禄山宣称,奉密旨入京,讨伐杨国忠,部众虽然感到愕然,但不敢表示异议。

十一月,安禄山发部众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十五万众,号称二十万,从范阳举兵南下。在河北安禄山统辖范围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地方官员有的开门出迎,有的弃城逃匿,还有被擒杀者,均未遭抗拒。安禄山从灵昌(今河南延津东北)渡河,兵向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到陈留才数日,守军均未经过战阵,叛军一到,士气不振,太守郭纳投降。这时,安禄山听说其子安庆宗已在长安被杀,遂产生报复之心。他将陈留投降的将士近万人全部杀死,张介然也被斩首。

接着,安禄山又西攻荥阳(今河南荥阳),荥阳太守崔无诐率众守城,由于兵少且士气低落,荥阳很快陷入安禄山之手,崔无诐被杀。叛军声势益张,威胁东京(今河南洛阳)。这时东京的守将是玄宗临时派遣的原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封常清临时到东京就地募集六万人,拆断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县),加强东京守备。

叛军继续西进,在武牢(即虎牢,在今河南荥阳西汜水)大败封常清守军。封常清所募唐兵,未经训练,战斗力很差,东京很快被攻陷,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封常清率余众退至陕县(今河南三门峡西),与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所统东征军会合。封常清与高仙芝商议,西撤至潼关,以加强潼关守备。安禄山部将崔乾祐屯兵陕县,双方暂时处于相持状态。本来,安禄山欲亲自西进潼关,但由于郭子仪、颜真卿等不断取得胜利,威胁其后方,仅至新安(今河南新安)而还。

至德元年(756)正月,安禄山于东京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封其子庆绪为王,以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五月,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与史思明叛军于恒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大战,叛军被杀四万余人,被俘一千余人,史思明落荒而逃。安禄山大惧,欲弃洛阳,走归范阳。正值玄宗迫使哥舒翰出潼关,与叛军战于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唐军大败,叛军很快攻入长安。安禄山才又稳定下来。

安禄山命搜捕长安百官、宦官、宫女等数百人送至洛阳,并大肆杀戮王、侯、将、相家属,杨国忠及高力士的党羽全都被杀。安禄山以为大功告成,专以声色宝贿为事,不再有什么长远打算了。

安禄山自叛唐以来,目疾日益严重,视力下降近至失明。他本来性情暴躁严酷,遇事稍不如意,即随意箠挞左右,原来的亲信,都对他敬而远之,他宠爱段氏,常欲以段氏所生庆恩取代长子庆绪为继承人。于是,严庄与庆绪、宦者李猪儿密谋策划,杀死安禄山。至德二年(757)正月五日,严庄、安庆绪执兵器立于帐外,李猪儿执大刀直入帐内,以刀砍安禄山腹,须臾之间,腹中出血数斗而死。安禄山死,年五十五岁。

史思明(703—761) 本名窣干,与安禄山同是营州人,先安禄山一日生,两人要好,都以勇敢著称。窣干因负官债逃入奚中,奚人欲杀他,他伪称唐使道:“我是唐和亲使,你们杀我,会祸及你国。”他见了奚王,长揖不拜,奚王虽怒,因畏唐而未敢杀他,并以客礼相待。奚王命琐高等三百人随窣干入朝,将到平卢时,窣干先派人到军城对军使裴休子道:“奚使琐高率众而来,名为入朝,实欲袭军城,望早作准备。”裴休子把琐高迎入馆舍,全部坑杀其部下,又将琐高送至幽州,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窣干有功,任为果毅,随即又任将军,后被玄宗赐名思明。天宝十一载(752)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

安禄山叛唐,举兵南下,史思明留在范阳。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先顺从安禄山,后又归唐。至德元年(756)正月,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等,率叛军攻陷常山,俘获颜杲卿,迫使响应颜杲卿进行抵抗的州县复又顺从叛军。饶阳(今河北饶阳)太守卢全诚坚持抗击叛军,史思明兵围饶阳,双方相持二十九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兵出井陉(在今河北井陉西北),直取常山。史思明闻常山已为唐军所有,率二万余骑撤饶阳之围,西向常山。史思明进攻常山,唐军射中史思明,叛军被迫后撤。史思明又从饶阳调来五千步兵增援,李光弼遣步骑兵各二千人在逢壁(今河北正定东)埋伏,乘叛军援兵进食之机,纵兵掩击,杀之无遗。李光弼与史思明又相持四十余日,史思明断绝常山粮道,李光弼告急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郭子仪兵出井陉,四月到达常山,与李光弼会合,共有十余万人。不久,双方大战于九门(今河北正定东)城南,史思明大败。史思明收集余众投奔赵郡(今河北赵县),又退走到博陵(今河北定县)。李光弼进军围博陵,攻城不下,又还军常山。史思明率军尾随而来,安禄山又调洛阳、范阳两地五万余人增援史思明。五月,嘉山(今河北正定东)会战,史思明大败,四万余人被杀,史思明徒步逃往博陵。

不久,郭子仪撤兵回朔方(今宁夏灵武),李光弼回师河东(今山西太原),史思明又据有常山一带。

至德二载(757)正月,史思明、蔡希德等引兵十万围攻太原(今山西太原)。李光弼精锐之师已赴朔方,在太原的兵力不强,但李光弼加强防御工事,整顿士气,大大提高了守军的战斗力。史思明攻城月余不下,反而损失万人,适值安禄山被杀,安庆绪命史思明回守范阳,太原之战暂告一段落。

十月,安庆绪退出洛阳,北走邺郡(今河南安阳北)。安庆绪忌史思明势力强大,遣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名为向史思明征调兵马,实欲兼并其力量。史思明看到唐已恢复两京,安庆绪一再失败,遂遣部将窦子昂上表,以所部范阳等十三郡八万之众向唐投降。肃宗就以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让他统兵讨伐安庆绪,但是,不久史思明又叛唐助安庆绪。

乾元元年(758)九月,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军围攻安庆绪。安庆绪求救于史思明,且表示以位相让。史思明发兵十三万救援邺城,但仅虚张声势,实际上观望不进。

正当安庆绪渴盼援军的时候,史思明却于乾元二年(759)正月在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北)城北筑坛,自称大圣燕王,显然有与安庆绪分庭抗礼之势。另一方面,史思明又断绝唐军南自江、淮,西自并、汾的粮道,准备与唐军决战。三月,唐军六十万布阵于滏水以北,史思明亲率五万精兵迎战。唐军见叛军不多,不甚介意。不料,史思明突然发动攻击,双方互有伤亡。郭子仪军正欲参战,忽然刮起大风,飞沙拔木,天地昏暗,咫尺不辨敌我,双方都大为吃惊,唐军向南,叛军向北,相背溃退。史思明至沙河(今河北邢台南)整顿士众,还屯邺城南。

安庆绪感到自己势穷力竭,已到末路,遂对史思明上表称臣。史思明表示愿为兄弟之国,互相援助,诱骗安庆绪至其营中,然后突然袭击,杀安庆绪及其四弟,又兵进邺城,兼并其众。史思明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改范阳为燕京。

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兵分四路,南渡黄河,会于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继又西进郑州(治所在今河南郑州),直逼洛阳。李光弼将洛阳守军转移至河阳(今河南孟县),洛阳为史思明所有。史思明进攻河阳,遭李光弼迎头痛击。史思明也曾派军西进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南进淮西(今河南汝南),均无甚进展。

史思明残忍好杀,手下小不如意,常遭族诛,故而人人自危。其长子史朝义则颇谦谨,爱士卒,受人尊重,但无宠于思明。史思明爱其少子史朝清,常想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史朝义为了先发制人,遂于上元二年(761)三月在鹿桥驿(在今河南洛宁西)杀死史思明,回到洛阳,做了皇帝。史思明与安禄山同年生,这年他应是五十九岁。

接着,史朝义又派人至范阳,杀了史朝清母子,引起范阳内部互相攻杀,数月之间,死数千人,大大削弱了叛军的力量。宝应元年(762)十月,史朝义退出洛阳,在唐军的节节进逼下,于十二月在石城(今河北唐山东北)东北的温泉栅自缢于林中。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评: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将领中的野心家。玄宗的骄奢淫逸,朝廷的太平观念,李林甫、杨国忠的相继专权,为他们叛乱提供了可乘之机;唐军久不习战,士气不高,战斗力很差,为他们长驱南下,攻取两京,提供了条件。但由于他们鼠目寸光,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而且军纪涣散,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能争取民心,故而最终失败。安、史发动叛乱,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他们是历史的罪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75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