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王朝解读——暗杀行动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10 13:38:51 0


暗杀行动仇士良就是这样,权欲膨胀时,只要有人阻碍他的“进取”道路,都要想方设法搬掉,不管是皇帝还是宰相。李石就是仇士良想要搬开的一块石头。公元836年,文宗升坐紫宸殿,李石因奏事上前拜谢。不久,外面风言风语就传开了:“天子欲令宰相掌禁兵,已经谢过恩了。”一下子搞得朝廷内外关系紧张,京城百姓人心惶惶,不知会发生什么事,一连几夜都不敢解衣就寝,许多人打算出城外逃。李石不得不奏请皇上召见仇士良,向他当面解释此事,说这纯属谣传。仇士良见挑不出李石的过失,便派人准备暗杀他。

公元838年春的一天早晨,李石慢悠悠地骑着马去上朝,嘴里哼着小曲儿。当他走到石坊门附近时,只听“嗖”地一声,他大叫“不好”,身子向左侧一闪,可已来不及,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右臂,他带着箭赶紧拍马往家飞奔。经过五垛口小巷时,不料又有人设伏,寒光一闪,挥刀向他砍来,因为他有所准备,人躲过,但马尾被连血带肉砍下。李石料定这必是仇士良派人干的。李石一连几天在家养伤,思前想后,自己忘身为国,却总是遭人暗算,不如告老回家,还可颐养天年。文宗接到他的辞呈,深知其故,也无可奈何,但也舍不得这个人才,命他挂相衔出任荆南节度使。

一个月都运不完的家产文宗驾崩后,武宗即位,他表面上对仇士良尊宠,实际上对他专权干政厌恶至极。仇士良觉察后很是懊恼,他没想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在疏远自己,他想扭转这种局面,但阴谋无法得逞,暗想如不再退避,不仅会丢掉荣华富贵,就是身家性命恐怕也难保全。公元843年,仇士良以年迈精力不济告退,武宗同意。当他的门生故吏簇拥着把他送回家时,仇士良感谢他们说:“你们要好好侍奉天子,不可让天子有空闲,天天以鞠毯、打猎、五声和美女来迷惑天子,极尽奢侈铺张,使他天天玩得高兴,玩得不知疲倦,那么他就会不谈经术,不知道外面的事情,这样,国家大事小事都由我们来处理,什么恩泽呀权力呀又能跑到哪里去呢?”众人听了,如获金箴,感动得一拜再拜。他死的第二年,有人在他家里发现兵器有几千件,皇上立即下诏削了他的官爵,没收了他的财产,据说他家的财物用三十辆车子运了一个月还没运完。唐宣宗当和尚唐宣宗李忱在位13年,明察慎断,执法无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具有贞现之风。

口吃皇帝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国家安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据记载,大中十三年,国库充足,各种货物堆积如山,户部的钱币多得几乎无法计算。各州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州积钱甚至多达三百万缗。

值得一提的是,李忱本来是唐宪宗的妃子郑氏所生,自幼口吃,很少开口说话,人称“痴儿”。宪宗本来是想立李忱为太子,但却被李昂抢先做了,是为唐文宗。李昂死后不久,其弟李炎即位,是为唐武宗。武宗封李忱为光王,但却经常欺负自己的叔叔李忱。不管侄儿武宗怎么取笑和耍弄他,他也毫无表示。

与高僧的渊源据说,武宗曾经逼害李忱,导致他不能居住在长安,只好潜逃为僧。传说光王李忱为僧时最初的落脚点是浙江海宁的镇国海昌院,原名庆善寺,俗称北寺,初建于粱。当家方丈齐安原系唐室宗亲落发为僧的,李忱就在此地当了一名小沙弥,取法名为琼俊。齐安发现他举止不凡,便另眼相看,倍加礼遇。

登基以后的李忱,几次派使者来迎齐安,都被婉言谢绝了。不久,齐安圆寂,李忱为此十分伤心。特地写了悼诗,还大兴土木,扩充寺院,建造舍利塔,并令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卢简术书写塔碑,表达自己报答恩师的心情。

李忱与齐安为师徒的故事流传极广,所以北宋时苏轼游海宁,特地撰写七绝《悟空塔》:“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此中是指齐安早就辨识落难时的人即是光王李忱。

据说李忱还与唐末高僧黄檗禅师希运相从。他在海宁当沙弥时,有次正逢黄檗来海昌院说法,两人还曾当面谈论佛法。传称黄檗有天眼,早就看出李忱的帝王之相,就邀请他同游,就此,李忱离开了海宁,先后赴江西、湖南诸地,又随黄檗隐居安徽。

古代人物节俭的美德武宗病重时,因五个儿子年幼,未立太子,但继承皇位怎么也不会轮到李忱。大宦官马元贽趁机矫使诏命,特立李忱为皇太子,全权处理国事。他以为弄个呆子当皇帝,自己将来好控制朝政,哪里想到,李忱即位以后,待人处事有规有矩,一反痴呆性格,这才知道李忱的痴是假装的。马元贽虽然因拥主有功,受到宠信,但他也不能不佩服李忱这个有心计的人,再也不敢小看他了。

登基以后李忱的节俭表露无疑。首先是他对自己的衣食住行用度方面严格要求。在衣着服饰方面,他一反历代帝王追求奢华的风气,不讲究穿戴。平时在宫中,他经常穿着洗过的衣服。待上朝召见文武大臣时,才换上信义服。有时上朝也穿着洗过的衣服,看似旧了些,他也不以为耻。在饮食方面,李忱也不铺张浪费,每日三餐的饭菜也比较简单,从不挑剔。他的出行也不讲究排场,他曾下诏废除出行前先用龙脑、郁金香铺撒地面的陋习,认为这样做太奢侈浪费,根本没有必要。大臣们见皇帝如此节俭,都上行下效,也注意节俭起来。因此,在官场中形成了一种崇尚节俭的风气,都以节俭为荣。

李忱对自己的子女们也严格要求。他曾下诏说:“我要用俭朴来教育天下,应当从我的家属开始。”李忱的长女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官郑颢。按照宫中常例,公主出嫁时,乘坐的车子应该用白银装饰,可是李忱却打破常规,下诏令改银为铜,他还亲笔给女儿写了一个诏令:“假如违背了我的告诫,将招致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那样的灾祸。”他的告诫是什么呢?谨守妇道,以俭朴为德,不要轻视丈夫和丈夫的家族,不要干预政事。可谓言简意赅,语重心长。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患了重病,李忱派人前去探望。使臣回宫后,李忱问万寿公主在哪里,回说在慈恩寺看戏。李忱听了非常生气,叹气说:“我曾经责怪士大夫家不愿和我结亲,现在才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立即把万寿公主召进宫来,严厉地责备她道:“哪有小叔子生病,不去探望问候,竟然去看戏的呢!”公主站在石阶下,不得不认了错,李忱这才让她回去。官员们见皇亲国戚都安分守法,都不敢骄横妄为了。

平易近人另外,李忱还有平易近人的美德。在上朝时,他听大臣们奏事,当然摆出了一副威严的架势,但却没有烦躁和怠惰的神情。下朝后,他和朝臣们说说笑笑,谈家常,说趣闻,总是和颜悦色,无所顾忌,气氛非常融洽。对身边的重臣,在平时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很尊重对方,总是客客气气的。甚至对宫中的侍从,他也不歧视。他能够叫得出每个侍役的名字,知道其干什么差事,谁要是生了病,他还亲自前去探望。有时还私下里赏给病人一些物品作为安慰。他的平易近人,使人尊敬他,他的威严又使人怕他。当这样皇帝的臣子只有兢兢业业了。

难能可贵的皇帝鉴于唐武宗与寺庵争夺劳动力和财富,几次下令灭寺,勒令僧尼还俗,而宣宗又相当崇信佛教,兴建寺庵,所以有人从这里推断,也许宣宗曾经出家为僧的说法是某些僧尼或文人捏造的。不管宣宗曾经是否出家,仅从唐代中后期几位皇帝来看,有的荒淫,有的奢侈,有的骄横,有的昏庸。而李忱能做到恭谨节俭,以礼待人,也算是难能可贵了。唐懿宗奢侈无度李漼在位14年,只活了32岁,死后留下的是万世洗不掉的骂名。

九破八苦唐懿宗李漼即位时,国势衰败,时称“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九破”是指: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八苦”是指:官吏苛刻;私债争夺;赋税繁多;所由乞敛;替逃人差科;冤屈不得申理;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南诏也不断派兵侵扰。后来,在初步平定了内乱和外患之后,昏庸的李漼却看不到老百姓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以为天下太平,连天下都是他家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于是他的心思就大都用在吃喝玩乐上了。

把心思用在吃喝玩乐上李漼的宴游是出了名的,那种挥霍无度、奢侈腐败,实在令人咋舌。他酷好音乐,殿前常年供奉的乐工多到五百人,每月举行大型的宴会不下十余次,山珍海味无不收集,美酒歌女,八方贡献。据说有一个叫李可及的乐工,善于作新曲,深得李漼宠爱,竟被封为左威卫将军。大臣刘蜕见此事如此荒唐,一再进谏,李漼不但不听,反而将刘蜕黜为华阴令。

李漼又不惜兴师动众,出游长安附近的名胜古迹和离宫。出游的时候,警卫和内外诸司随从前呼后拥,多达十万人,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耗费钱财无法统计。这还不算,他每次出游大多是临时灵机一动,事先并不通知当地官员。因此,京师周围的州郡,只得常年花费巨资养着一批仪卫、歌女,并准备车马、粮草、服装等物资,以免皇帝突然驾到而无法供应,遭至贬官甚至丧命的下场。

上梁不正下梁歪李漼如此荒淫,官僚们也竟相效仿,于是贪污成风,专以害民为能事。宰相路岩及其下属生活奢靡,弄权纳贿,他的心腹亲信边成的家产可供全国军队两年的军饷。至德令陈蟠叟上书奏报边成的种种恶行,李漼不但没有惩办边成,反而是非不分,把陈蟠叟流放到边远地区。李漼的昏庸简直到了黑白不分的程度。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皇帝身边的禁军将士中一些刁钻之徒,以成倍的利息向京都长安的富室贷款,然后贿赂皇室的亲信宦官,打通关节,可以买到节度使的职位。当就职以后,便疯狂搜刮民财,除了偿还高利贷之外,还积蓄了大量钱财。

据说,定边的节度使李师望搜刮的财富以百万计,手下士卒特别痛恨他,恨不得生吃了他。后来,李漼以窦谤代替李师望,而窦谤的贪残又甚干李师望。还有一个小小长葛县令严郜,罢任之后,在当地建造豪宅,里面有林泉花木,简直是个大花园,他还兼并良田万顷,大置庄园,而百姓被榨干了血汗,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真是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朝廷这样腐败,统治怎能继续下去?百姓无法生活只有起来反抗了。

忍无可忍的人民成通九年,终于再次爆发农民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戍兵起义。起义不久,队伍便发展到20万人,动摇了朝廷的统治。后来,虽然朝廷派重兵镇压了这场起义,但李濯并未从中接受教训,奢侈无度的恶习仍没有改变,并且愈演愈烈。

留下万世骂名李漼的女儿同昌公主下嫁韦保衡时,他陪送的妆奁里有好几斛用金子制成的麦粒和用银子制作的米粒。公主的家里,井栏和药臼等用具都是金银制品,门窗栊扇和壁上全部装饰着珍宝。至于衣饰、陈设等,更是穷奢极侈,耗费约五百万缗。所行婚仪的豪华程度超过唐朝以前的任何一个公主。一年之后,同昌公主病死,李漼自制挽歌,饬群臣奉和、令宰相以下所有官员都去吊祭。李漼还诬陷给公主治病的医官用药不当,把二十多个医官处死,把医官家属三百多人投入狱中。一些大臣见事不公,劝谏李漼别滥杀无辜,竟被李漼贬为地方官。同昌公主的葬礼也非同一般,仅护丧仪仗就长达数十里。乐工李可及作叹百年曲,率几百人为地衣舞。殉葬的物品全用珠玉制成,大臣们也都以金贝、车马和华服等致祭,每种祭品都是120车。这么多的贵重物品,在墓地上却一把火烧掉了。后来人们把灰烬收集起来,用水冲洗,竟淘出许多金银珠宝来。

李漼在位14年,只活了32岁,就一命呜呼到阴曹地府宴游去了,死后留下的是万世洗不掉的骂名。唐僖宗听命于宦官由于僖宗的昏庸无能,导致宦官猖獗,预示着唐朝正在走向灭亡。

贪玩的小皇帝宦官原本是宫中地位低下的奴仆,但是在唐朝中后期,宦官开始得势,甚至连天子的废立也常常由他们来决定。可以说,唐朝后期八十余年的国君都是被宦官所掌握。

懿宗共有八个儿子,唐僖宗是懿宗的第五个儿子,受封为晋王,十二岁时即位。据记载,当时懿宗病危,下诏立其为太子,还称赞他温顺谦和。宽厚孝敬,有天子的风范,仿佛他继承天子之位是由于人才出众而被父皇赏识。其实,僖宗是在懿宗驾崩之后,由宦官神策军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所立,僖宗即位当天就封两人为国公,负责处理一切军国政务。

少年继位的僖宗多少有点贪玩,不安心呆在皇宫之中,常常到兄弟们的王府里玩耍、斗鹅,使得鹅价上涨到五十万钱一只。僖宗还与宫中的小太监们打得火热,使得他们侍宠而骄、横行霸道。对于跟他一起玩的伙伴,高兴起来就大肆赏赐,几乎每天都要支出上万两。

从中渔利的宦官同僖宗最亲近的宦官是田令孜。田令孜是四川人,本姓陈,唐懿宗时跟随义父田某进入内侍省当了宦官。由于他读书识字、且有谋略,还在僖宗当晋王时就负责侍奉僖宗,两人关系十分亲密,经常同床共眠。僖宗即位后,任用田令孜为左神策军中尉,把政事都委托给他处理。田令孜知道僖宗十分昏庸,因此对其玩乐不但不加劝阻,反而大肆助长。例如僖宗赏赐无度、国用匮乏时,田令孜让僖宗身边的小太监们劝僖宗没收长安的中亚商人和国内商人的宝货,如有反抗者,送到京兆府打死。得来的钱财,又用于僖宗的玩耍享乐。

田令孜摸清了僖宗的性格,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国家大事全由田令孜代办,因此他卖官鬻爵、胡作非为,根本不同僖宗交代,直接打着僖宗的名义,下发诏旨。当时朝中几乎没有人敢提出反对,连当朝宰相也对田令孜阿谀奉承,什么事情都顺着田令孜的主意行事。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后,田令孜和官员们竟然瞒着僖宗,使他依然沉迷于享乐。左拾遗侯昌蒙嫉恨这样的朝政,于是上书痛斥宦官专权,结果被赐死在内侍省。

逃出京城后来,黄巢率领大齐军进入长安,唐僖宗仓惶出逃,有几十个天真的军士不让僖宗离去,说黄巢是帮助皇帝清除田令孜这些奸臣的,结果田令孜立即将这伙人全都杀死,带着僖宗逃往四川。当年玄宗在安史之乱时避难于蜀中,没想到僖宗步此后尘,也来到四川避难。除了四川地理条件优越,还因为田令孜本是四川人,他的兄弟陈敬碹担任四川节度使。这样,僖宗来到四川,就便于他们兄弟二人的控制。

僖宗逃到四川,田令孜由于保驾有功,晋升为左金吾卫上将军、晋国公。田令孜下令犒赏从驾诸军,却不给当地的“黄斗军”(因戴黄帽而得名)任何好处,导致黄斗军叛乱。田令孜下令将其首领毒杀,以为这样就可以平定了事,结果激起黄斗军更加强烈的不满和反叛。这时,田令孜下令关闭宫门,禁止百官出入。后来,黄斗军失败,左拾遗孟昭图上书说,从长安出发时,不带百官,只带宦官,这是不合祖制的,皇帝是九州天子,不只是宦官天子,希望皇帝罢黜宦官,重用百官。结果,田令孜根本不把奏折交给僖宗,而是假传圣旨,贬斥孟昭图为嘉州司户参军,又派人在路上把他害死。

由于成都驻跸之处比长安狭小很多,僖宗十分不高兴,每日都与嫔侍喝酒赌钱来麻醉自己,有时回想起在长安的生活,不禁泪流满面。每到这时,田令孜就说些宽慰的话,赞美皇帝的圣明,一定可以很快将黄巢小贼消灭掉。僖宗也真是昏庸,听到赞美的话,居然信以为真,又接着玩耍起来。

后来,黄巢起义被镇压,唐僖宗又回到长安,田令孜以为全靠他运筹帷幄才取得胜利,于是更加恣意放肆,根本不听从僖宗的命令。说起这种情形,僖宗自己也流泪不止。但是,此时田令孜已经担任左右神策十军使,指挥的军队有新军54部,总数在10万人以上。

由于长安官员众多、兵士繁杂,财用经常不足,田令孜为了增加财源,准备在安邑、解县的盐税上打主意。原来这两处归盐铁使管辖,黄巢起义时唐朝把它交给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代管,由壬重荣向中央交一部分食盐。田令孜派义子匡佑来到河中,由于他态度傲慢,引起河中军士的不满。匡佑回到长安,劝说田令孜削除王重荣的盐铁利权,于是田令孜将河中盐利收归中央,以便用盐税补养他的军队和打击王重荣。王重荣满腹愤怒,他既不愿意放弃利益,也为了向田令孜表示抗议,于是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沙陀部,起兵反叛。田令孜亲自率领左右神策军反击,结果溃败长安,只好带着唐僖宗再度出逃,到了凤翔,又要逃往兴元,僖宗不愿再走,田令孜派兵挟持强迫僖宗前行。

后来僖宗回到长安,内外文武官员纷纷上奏请求赐死田令孜,但僖宗不忍心,只是任命他为剑南监军使,仍然留在身边。后来田令孜内外交困,不得人心,只好称病回乡,后被下令流放到儋州(今广东儋县),但他却依靠兄弟陈敬碹并不前往流放地。由于僖宗的昏庸无能,导致田令孜这样的宦官在唐朝后期无比猖狂,这也预示着唐朝正在走向灭亡。黄巢起义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接续十几年。

官逼民反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极点。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剥削,税收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有的忍受不了苦难,只有走上了反抗之路。

唐懿宗即位那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100人发展到3万,坚持斗争八个月,震动了整个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过了八年,驻守在桂林的800名兵士(大多是徐州一带的农民),因为驻防期满,上司一再延期不让他们换防。于是,他们杀了军官,推庞勋为首领,发动起义。兵士们从桂林向北进攻,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20万人。这两次起义都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新的起义的规模也更大了。

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有些贫苦农民,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要有一些伙伴一起干,日子一久,就结成一支支贩私盐的队伍,在他们中闻,涌现出一些首领,有的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对起义军束手无策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范县)地方有个盐贩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今河南)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这个号召很快得到贫苦农民的响应。不久,冤句(今山东曹县北)地方的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

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黄巢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军。但是各地藩镇都害怕跟义军交锋,互相观望,唐王朝束手无策。

招安失败唐王朝见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法。在起义军攻下蕲州(今湖北蕲春)的时候,他们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封他“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王仙芝听到有官做,迷了心窍,表示愿意接受任命。黄巢得知这个消息,气极了。他带了一群起义将士,到王仙芝那里,狠狠地责备王仙芝说:“当初大家起过誓,要同心协力,平定天下,现在你想去当官,叫我们弟兄往哪里去?”王仙芝还想搪塞,黄巢抡起拳头,朝王仙芝劈头盖脑地打了过去,打得王仙芝满脸是血。旁边起义将士也你一言,我一语骂王仙芝。王仙芝自己知道理亏,只好认错,把唐朝派来的宦官赶跑。

经过这番波折,黄巢决定跟王仙芝分两路进军。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不久,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今湖北境内)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重新会合,大家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

起义军势如破竹当时,官军在中原地区力量比较强,起义军进攻河南的时候,唐王朝在洛阳附近集中大批兵力准备围攻。黄巢看出官军企图,决定选择官军兵力薄弱的地区,带兵南下。他们顺利渡过长江,打进浙东。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今浙江衢县);接着,又劈山开路,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长征,一直打到广州。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以后,岭南地区发生瘟疫。黄巢决定带兵北上。唐王朝命令荆南节度使王锋、淮南节度使高骈集合大批官军沿路拦击,被黄巢起义军一个个击破。起义大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吓得高骈推说得了中风症,躲进扬州城不敢应战。

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将领发出檄文,说:“我们进攻京城,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的事。你们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的锋芒!”各地将领接到檄文,害怕起义军,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唐王朝卖命。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吓得大哭。

起义取得胜利公元880年,黄巢带领6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潼关。潼关周围满山遍野,飘扬着起义军洁白的大旗,一眼望不到边。守潼关的官军还想顽抗。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将士们见了,一齐欢呼,声音在山谷间回响,震天动地。唐军将士听了心惊胆战,哪敢抵抗,纷纷烧掉营寨,四下逃命。起义军攻下潼关,唐王朝惊慌失措,唐僖宗带着妃子和宦官头目田令孜,逃到了成都,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当天下午,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在将士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说:“黄王起兵,本来是为了百姓,不会像姓李的(指唐朝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兵士们看到人群里的贫苦百姓,就把自己得到的财物散发给他们。过了几天,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皇帝,国号叫大齐。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十万起义军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有多久,唐王朝调集各路兵马,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是在起义军最困难的时候,朱温竟投降了唐朝,做了叛徒。唐王朝又召来了沙陀(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15万迎战,结果大败,只好撒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公元88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准阳)失败之后,受到官军紧紧追赶,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牺牲。

黄巢起义摧毁了魏晋以来腐朽的士族势力,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唐王朝的灭亡当一个王朝历经了太久的衰落以后,也就再也找不回历史的合理性了。

朱温投靠唐王朝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本是黄巢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很受黄巢的重用。可正当起义军危急的关头,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为唐王朝帮了大忙。唐僖宗给他高官厚禄,还赏他一个名字叫“金贯”,派他镇压起义军。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在庆功宴上想害死李克用,李克用拼命逃出才保住性命,从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唐昭宗即位后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但却失败了,反而被宦官软禁起来,另立新皇帝。朱温利用这个机会,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兵力敌不过朱温,连连打败仗。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

朱温自立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时候,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13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

有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朱温就是梁太祖。于是,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王朝到此就寿终正寝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16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