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晚明史—— “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3 15:22:22 0


三月十六日夜晚,李自成指挥部队从沙河挺进,直插平则门,火光烛天。兵临城下,京城内部原先看上去似乎上下一心的官僚群体,立时分化瓦解,有如大厦将倾飞鸟各投林。一些投机分子秘密策划应变措施,以迎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改朝换代。兵部官员魏提塘遇见一名高级官僚的长班(听差),看见他从袖子抽出一张传单,上面写着太监及文武大臣“公约开门应贼”事宜,领头的是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兵部尚书张缙彦。《流寇长编》记录了这一重要信息:“京官凡有公事,必长班传单,以一纸列衔姓,单到写‘知’字。兵部魏提塘杭州人,是日遇一所识长班亟行,叩其故,于袖出所传单。乃中官及文武大臣公约开门迎贼,皆有‘知’字。首名中官则曹化淳,大臣则(张)缙彦。此事万斯同面问魏提塘所说。”可见确有所据,几天后的事态证实了这点。

这是一条令人震惊的独家新闻,而且是历史学家万斯同亲自向魏提塘证实的。万斯同(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生于崇祯十一年,明亡时还是个儿童,此事应当是清初他编《明史》时听魏提塘说的。查万斯同《明史·宦官传》,曹化淳之流暗中策划“公约开门迎贼”确有其事。曹化淳颇得皇帝信任,用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东厂,京师有警,会同太监沈良佐等提督九门,总管京营戎政。李自成兵临城下,皇帝任命曹化淳监督京师城防,全权掌握北京防守事宜。万斯同说:“盖是时诸内臣已有邪谋。”这个邪谋就是“开门迎贼”。刘坊写道:“十九日,贼攻益急,御史王章欲登城举炮,内臣沮之。语未毕,俄诸门尽开,(王)章被杀,内城随陷。(李)自成自承天门与伪丞相、尚书、都督等数十骑入大内。太监曹化淳、王德化、杜之秩率监局百余人为前导。自成曰:‘汝曹背主献城,罪当斩。’叱之去。”大明王朝的都城,竟然断送在皇帝最信任的太监手中——“背主献城”,令人唏嘘不已。

三月十七日,造反大军东路进至高碑店,西路进至西直门外,大炮不断轰击城墙。皇帝照例上朝,大家相对哭泣,惘然无措,胡乱说些空话,有的说“冯铨当起”,有的说“杨维垣当用”,有的说“奉刘泽清为东安伯”。皇帝不予理睬,在御案上写了十二个字,其中六个字是“文臣个个可杀”,密示司礼监太监王之心,随即抹去。

中午时分,造反大军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守城的三大营(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士兵一触即溃。这也难怪,守城的都是老弱残兵以及宫内太监,毫无战斗力,何况没有人烧饭,个个都饥饿不堪,岂能抵挡排山倒海般的攻势!阵地上布满了火车、巨炮,还有蒺藜、鹿角等障碍物,阻挡不住潮水一样涌来的人浪,城墙外面全是身穿黄色衣甲的造反大军,人们形容为“四面如黄云蔽野”,把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

十八日,大顺军继续猛攻,守城士兵既忧且惧,一味向外放空炮,没有铅子,只有硝烟和空响,仿佛在那里放爆竹烟火,敷衍塞责拖延时辰而已。这是有原因的,据陈济生说:“杜监(太监杜勋)尽以我情输贼,贼势愈张,声言:‘大炮击死一人,即当屠城。’将卒惧甚,故炮声竟夜,无所伤,干响而已。”程源也说“城上炮发皆虚器”:“朝廷发三大营兵,出营齐化门外。枢臣张缙彦但坐衙门以俟,营督襄城伯李国祯往城楼,惟以点军太监王相尧统之。兵无大帅,上下不习战。以十八日午逼城下,与我兵遇,叙寒温若平日。数万兵卒一时奔降,遂攻西直门不克,转攻彰义门。城上炮发皆虚器,贼乘势用大炮急击。”看来放空炮是双方私下达成的协议。

李自成在彰义门外向城上喊话,双方和平谈判。襄城伯李国祯在城头大声回话:我入你营为人质,你当遣人与圣上面讲。李自成回答:不用人质。随即派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传话。杜勋进城后,奔向大内,对皇帝说:“贼人马强众,锋不可当,皇上当自为计。”内阁首辅魏藻德等人也在场,他们一起听了杜勋转述李自成的谈判条件——割地讲和,具体内容是:割让西北一带分国而王,犒赏银一百万两;此后可为朝廷内遏群寇,帮助守卫辽东,但不奉朝觐。朱由检问魏藻德:“此议如何?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老奸巨猾的魏藻德害怕承担责任,一声不吭,一味鞠躬俯首。焦躁不安的朱由检靠立在龙椅背后,再三征求魏藻德意见,魏藻德始终一言不发。朱由检只得命杜勋出城向李自成回话:“朕定计,另有旨。”

谈判不能达成协议,除了顽抗别无他法。朱由检亲笔写了一道“亲征诏书”,讲了一些自己也不相信的大话,诸如“朕今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云云。随即紧急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要他率领家丁护送太子南行。巩永固告诉他,从不敢私蓄家丁,即使有家丁,现在也无法冲出重围。于是他叫来太监王承恩,要他召集内员,准备守卫宫城。

李自成见谈判没有结果,下令全线攻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按照“开门迎贼”的公约,首先打开彰义门投降。德胜门、平则门也随即开启,北京外城全部陷落。朱由检在大内问阁臣,是否知道外城已经攻破?阁臣回答不知道。朱由检再问有何对策?阁臣回答:陛下之福自当无虑,如其不测,臣等巷战,誓不负国。这当然是自欺欺人的空话,不久守卫宣武门的太监王相尧,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守卫齐化门的成国公朱纯臣等,不约而同地打开城门投降。整个过程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巷战”。三月十八日夜间,北京的内城各门全部打开,炮声停息,造反大军已经完全控制京城。

京城上空烟火弥漫,微雨不绝,细雨中夹杂着雪花,在烟雾迷蒙中洒向全城。百姓在惶恐不安中度过。陈济生写道:“民心滋惑,时黄沙障天,忽而凄风苦雨,愁惨异常。前门货铺悉车载归私寓。而老幼妇女从西而东者,匍匐泥泞中,肩摩不绝。”许重熙写道:“时黄沙障天,忽而凄风苦雨,良久,冰雹雷电交至,人情愈加惶惑。”

焦躁不安的朱由检不停地在殿陛间徘徊,得到太监报告内城陷落的消息,连忙问:大营兵安在?李国祯安在?得到的回答是:京营总督李国祯早已自顾逃命,大营兵已作鸟兽散。侍从们劝皇上赶快躲避,他似乎将信将疑,带了心腹太监王承恩登高瞭望,但见烽火烛天,内城确已陷落,才返回乾清宫,布置应急善后事宜。

他对结发妻子周皇后说:“大事去矣,尔为天下母,宜死。”

周皇后伤心地恸哭:“妾随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

朱由检听了,凄凉悲怆得不能抬头仰视,连饮十几杯酒,命令内侍立即传旨给后宫嫔妃以及懿安太后(熹宗皇后),要她们自尽。

接着要内侍传唤他的儿子——太子、定王、永王。他们匆忙赶来,朱由检吩咐他们改装,亲自为他们穿上旧衣,告诫道:“尔等今日是太子,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恋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尔等切要谨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当呼老爷,幼者呼为相公;若遇平民,老者呼为老爹,幼者呼为老兄,或称为兄长,呼文人为先生,呼为户长,或称曰长官。”又叮嘱道:“万一得全,来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诫也。”临别时,他哭着说:“尔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也?”呜咽得不能出声,左右侍从被生离死别的场景感动得失声痛哭。

朱由检看着太监带着三个儿子出宫,便来到坤宁宫,周皇后已经上吊自尽,连声说:好,好!十六岁的女儿长平公主在一旁痛哭不已。对她说了一句:尔为何生我家!随即拔剑向她砍去。公主用手臂抵挡,被砍掉了一条手臂,立即昏厥过去。朱由检以为她已经气绝死亡,匆匆离去。第二天李自成进宫后,派人把长平公主的“尸体”送到外公周奎家。五天以后,公主宛转复生。次年清朝定鼎后,公主向清帝请求,允许她出家为尼。清帝不许,命他与崇祯帝生前选定的驸马周世显(太仆公之子)完婚。次年,长平公主因思念父母,泣血而死,年仅十八岁。明朝遗老松江人张宸写《长平公主诔》为之哀悼,文字十分古奥典雅:

……乘晚明史—— “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帷,神伤辇路,重云笔墨,何心金榜之门;飞霖谷林,岂意玉箫之馆。弱不胜悲,溘然薨逝……

回头说朱由检从坤宁宫来到南宫(仁寿殿),命宫女逼懿安太后张氏自缢,仓促离去。懿安太后并不知道外间消息,没有立即自缢。次日清晨望见火光,张氏知道大势已去,欲拔剑自刎,无力下手,就悬梁自缢,被宫女救下。过了几个时辰,张氏在侧室自缢。李自成的先头部队进入宫内营救,张氏逐渐苏醒。忽闻有人大喊张太后娘娘安在?此人正是李自成手下大将李岩,深感张太后素有圣德,不可使她受辱,要宫女扶坐,受他九拜。这天晚上,张氏从容自缢。十月间,清帝把她合葬于熹宗的德陵。

朱由检从张太后处出来,在司礼监太监王承恩陪同下,来到煤山(即景山),在寿星亭附近一个大树下上吊自杀,王承恩随之也上吊陪殉。时间是十八日后半夜,亦即十九日凌晨(子刻)。这一行动极为秘密,除了死者二人,无人知晓。所以几天之内宫内宫外都不知道皇帝下落,一直到二十二日才被发现。后人根据发现尸体的太监口耳相传,写入史书,朱由检殉国的情况得以流传,细节略有出入,大同小异。

文秉写道:“逆闯入宫,问帝所在,大索宫中不得。伪尚玺卿黎志陞进曰:‘此必匿民间,非重赏严诛不可得。今日大事,不可忽也。’乃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至二十二日庚戌,得先帝遗魄于后苑山亭中,与王承恩对面缢焉。先帝以发覆面,白袷蓝袍白绸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红方舄。袖中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于天上,不敢终于正寝。’又一行云:‘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赵士锦写道:“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躬于煤山松树下,与内监王承恩对面缢焉。左手书‘天子’二字,身穿蓝绸道袍红裤,一足穿靴,一足靴脱,发俱乱。内相目睹,为予言也。”

陈济生写道:“二十日,以先帝无耗,传言将大索,人情危惧。俄有伪诏云:‘因献城甚速,免尔民屠戮之苦,尔民各安生理,不得罢市。大兵扰害者,治以军法。’至日将午,始闻先帝凶闻,同秉笔司礼王之心缢于后宰门煤山之红阁。红阁系先帝于二月间命勋卫诸臣演习弓马,亲自御览之地也。所御玄色镶边白绵绸背心,上有御笔血诏,略云:‘诸臣误朕,朕无颜见先帝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体,决勿伤我百姓一人。’”

冯梦龙写道:“传闻先帝与圣母诀时,先勒自裁,所宠袁妃悬绝不死,先帝手刃之,并杀长公主。潜走煤山,望见贼势甚盛,乃缢,提督京营太监王之俊从之。所缢山亭,乃先帝为内操特建者。吁嗟乎!内操何益之有哉?先帝披发,衣白绵绸袷,蓝纱道袍,下体白绵绸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及红方舄。于衣带得血诏云:‘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至虏陷内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

戴笠、吴乔写道:“内侍告大行皇帝所在,闯贼遣人视之。奔于煤山养心亭,司礼太监王承恩从死。帝披发掩面跣足,胸前书数行云:‘朕不德,以致失国,羞着衮冕见祖宗于地下。’又有‘满朝贪官污吏皆可杀,百姓无罪不可杀’等语。又闻,宫中御衣上有血书遗诏云:‘朕自登极十七载,三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行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各书所写大体相似,惟随殉太监王承恩,被陈济生误写为王之心,被冯梦龙误写为王之俊;至于遗诏血书文字略有差异,意思并无多大出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815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