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古典时期

亚历山大的征服——永不磨灭的荣誉与亚历山大的神话

历史大观园 古典时期 2020-06-30 22:56:34 0


荣誉即一切

正如对英雄的憧憬所展现的那样,亚历山大的精神世界基本上和《荷马史诗》描绘的英雄世界相同。在荷马所描绘的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荣誉,人们为追求永不磨灭的荣誉、名声而生存,为了能获得出类拔萃的荣誉而竞争。这种追求荣誉、崇尚竞争的精神,是鼓舞英雄们勇往直前的原动力。亚历山大与英雄们竞争,立志超越他们,就是想要留下永不磨灭的荣誉。为此,他必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的卓越。他不允许半途而废,他要踏遍前人所未曾涉足的世界尽头,要远远超越人类所能达到的高度,要永不停歇地前进。正是这种英雄式的心性推动他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亚历山大的荣誉心有多强烈,从他在自身的荣誉和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做出的反应便可得知。

据普鲁塔克的记载,亚历山大在占领腓尼基各城市后,给他少年时代的家庭教师李奥尼达斯送去大量香料,其中有五百塔兰特的乳香和一百塔兰特的没药。那是因为在一次献祭时,李奥尼达斯看到他两手抓着香料往火里扔,便告诫他说:“请在占领了香料的产地后再用这么多吧,现在应节约使用。”占领了腓尼基后,他在给李奥尼达斯的信中写道:“现在送给你大量的乳香和没药,向神灵献祭之时,请不要太吝啬!”可以说这是一种报复,从中也可以看出对于伤害了他自尊心的人,他会一直铭记在心。

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在印度的希法西斯河畔被迫班师还朝,是他遭受的第一次挫折。在那之前,一切都如他所愿顺利推进。然而他却遭到了自己颇为信赖的军队的抗拒,并首次向士兵们屈服。此事给亚历山大的内心带来深深的伤害,也引发了之后一系列非理性的反应。

其一发生在沿印度河南下的途中。在与马利亚人的战斗中,亚历山大只身跳入敌人城内,身受重伤,几近死亡。身为指挥官却做出如此鲁莽的举动,这无非是为了治愈内心的伤痛。在他看来,自己应是超越人类的英雄,然而在希法西斯河畔却如凡人一般无法继续前进。为了挽回被伤害的荣誉,他需要再次展现自己的英雄气魄,因此才会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一幕。阿里安也如此评价他:“反正也是必须要冒险的,不如轰轰烈烈地去战斗,即使战死也能留下传颂后世的赫赫战功。”(第六卷第九章)如果平安生还就可以证明自己是英雄,如果不幸战死也会留下不朽的名声。这一次,他不是指挥官,而是为了荣誉赌上性命的战士。这正是荷马式的英雄。

其二发生在从印度归来,穿越格德罗西亚和莫克兰两大沙漠的途中。这在某方面体现了亚历山大对前人的挑战意识。据阿里安记载,亚述传说中的女王塞米拉米斯和波斯的开国之父居鲁士二世都曾经横穿这片沙漠。然而历时两个月的死亡穿越,与其说体现了亚历山大的挑战意识,倒不如说是他对拒绝继续远征的士兵们的报复——违背命令者将受到惩罚。这也可认为是他挽回自己名誉的一个表现。

荣誉与礼节

追求荣誉的亚历山大同样重视别人的名誉。对于重名誉的人,即便是敌人也会以礼相待。下面介绍两个事例。

其一是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镇压底比斯叛乱并占领底比斯时的事情。一名担任色雷斯部队队长的马其顿人闯入了一个名为泰摩克利的高贵女性的家中,这名队长借着酒劲玷污了泰摩克利并逼迫她交出财宝。泰摩克利回答说财宝都投进了院子的空井中。于是队长让她立刻带路,自己一个人下到井底寻宝。随后,泰摩克利与用人一起向井里投了很多石头,杀死了他。得知此事的马其顿士兵们逮捕了泰摩克利,并把她押到了亚历山大的面前。泰摩克利毫无畏惧,不卑不亢。通过她的举止和容貌,亚历山大判断出这位女性出身高贵,于是询问她的出身。她说自己是在喀罗尼亚战役中为希腊人民的自由而战死的将领瑟吉尼斯的妹妹。亚历山大被泰摩克利的勇气和语言折服,于是给了她和她的孩子自由之身。

这是普鲁塔克所记述的、亚历山大对敌方女性展示征服者宽大态度的第一个事例。

还有一个事例是有关进攻印度时遇到的波罗斯王的。在希达斯皮斯河会战中,波罗斯王眼见己方军队不断败退,并没有像大流士三世那样逃走,而是顽强地战斗到了最后。他右肩负伤,不得已改变了战象的朝向,向后退却。亚历山大看到他英勇战斗的身姿,甚至想帮助他,于是派遣他的某位印度朋友去把他唤回来。在波罗斯王回来的时候,亚历山大只带少量亲信赶往阵前迎接他。亚历山大惊叹于波罗斯王超过两米的伟岸身躯及英俊的容貌,赞赏他的勇武,询问了他的期望。波罗斯王只答了一句:“我想得到王应有的待遇。”亚历山大听到后很高兴,不仅确保了他王国的安宁,还另外赐给他一些土地。就这样,波罗斯王成了亚历山大值得信赖的朋友。

亚历山大的征服——永不磨灭的荣誉与亚历山大的神话

法塞里斯的港口遗迹

 地中海东部繁荣的希腊殖民城市法塞里斯,受惠于优良的港口。笔者拍摄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对那些到最后也没有丢掉声誉的王者,亚历山大给他们与王者身份相称的待遇。

亚历山大神话的创新

亚历山大追求荣誉的另一个表现是创造关于自己的神话、传说。将自己神话化,这是他人格的一部分,有时也与远征军的现实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远征第一年(公元前334年)的冬天,马其顿军经过小亚细亚南岸的法塞里斯。其附近山势迫近岸边,在南风强烈的日子,波涛汹涌,冲击狭窄的海岸,行人无法通过。但亚历山大来到这里的时候,偶遇北风天,马其顿军没有受到波涛的阻碍,就顺利通过了。随军的历史学家卡利斯钦斯认为这是神意的体现,亚历山大受上天保佑,所以波涛匍匐在亚历山大脚下,行波斯的跪拜礼。也就是说,亚洲之海把亚历山大当作主人来迎接。

亚历山大的征服——永不磨灭的荣誉与亚历山大的神话

小亚细亚的交通路线与亚历山大的行军路线

从这一事例中也可窥见亚历山大神话诞生的实况。奉承亚历山大的人,常将他视作半神半人的英雄,无论亚历山大的任何言行都被赋予了英雄色彩。亚历山大对于自己被传说化、神话化,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他十分在意周围这样的目光,容许自己的言行被润色、传播,有时甚至会催促别人这样做。这是为了使自己的荣誉以神话的形式固定下来,永不磨灭。另外,亚历山大公开发表演说面对的对象绝不是后世之人,而是当时和他一起征战的马其顿将士。将士们时常从亚历山大的言行中读取出一些信息,并按照他们的理解加以解释。这样的解释又会产生新的亚历山大神话。因此,可以说亚历山大的神话传说是亚历山大本人与马其顿将士及从军历史学家(记录者)合作的产物,也可以说是适应远征不同时期状况的政治信息。最具备这些特征的亚历山大神话是著名的戈尔迪乌姆之结传说。

戈尔迪乌姆之结的传说

公元前333年初夏,亚历山大在离开小亚细亚中部弗里吉亚地区的首府戈尔迪乌姆之前,拜访了宙斯神殿,一说是拜访了王宫所在的城堡。在那里有戈尔迪(另一传说中是他的儿子米达斯)在继承王位之时献纳的大车。在大车的车辕上,用灯台树树皮制成的绳子牢牢地打了一个结,因看不到绳结的两端,所以无法解开。有传说称,能解开此绳结的人将成为亚洲的统治者。亚历山大立即接受了挑战,因不知道解开绳结的方法,于是用剑将绳结斩断,绳子散落一地。在另一个版本中,说他拔掉了固定绳结的钉子,轻松地解开了绳结。

关于亚历山大解开绳结的方法,各种目击证言相互矛盾,想要复原当时的情景已经不可能。其中大车的传说,可以看出是在原有传说的基础上,根据亚历山大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改编。

关于戈尔迪,现存最古老的传说保存在查士丁努斯的亚历山大传中。据其记载,贫穷的农民戈尔迪在耕作时,突然发现所有的鸟儿都开始围着他飞。于是他去找附近的占卜师咨询。途中,他在城门处遇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向少女说明了此事。少女懂得占卜,告诉他这预示着他将成为国王。于是,在少女的请求下,两人结婚了。此后,在弗里吉亚人陷入内乱之时,有神谕称,最先见到大车进入宙斯神殿的人,就是国王。那正是戈尔迪。成为国王的戈尔迪把大车献纳给神殿。在他之后,儿子米达斯又继承王位。

亚历山大的征服——永不磨灭的荣誉与亚历山大的神话

弗里吉亚的大地之母库柏勒像

 雕像左手抱鸟,站在建筑物入口处。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藏。笔者拍摄

亚历山大的征服——永不磨灭的荣誉与亚历山大的神话

耸立在“米达斯城”小山上的纪念建筑物

 墙面上刻有米达斯王的名字。在它中央下方的入口处,曾经置有库柏勒的像。全高20米。笔者拍摄

这则故事充满了浓郁的弗里吉亚地方色彩。第一,给戈尔迪带来前兆的鸟,是弗里吉亚地区所信仰的大地之母库柏勒的手持之物。在雕刻中就有库柏勒左手托举猛禽类的形象。第二,戈尔迪在城门处与少女邂逅,也与库柏勒相关。女神库柏勒的立像就是被刻画在建筑的入口处的。第三,参考希腊、罗马的库柏勒崇拜,在祭祀的队列中,大车就是用来运送女神像的。第四,依据希腊、罗马文献的记载,米达斯被视为库柏勒女神崇拜的创造者。此外,在“米达斯城”(今天土耳其的雅兹勒卡亚),仍保存有向其献祭的纪念建筑物,入口的壁龛上就雕刻有库柏勒女神的立像。

总之,大车传说是以弗里吉亚地区流传甚广的大地之母库柏勒崇拜为基础,并依据米达斯王与库柏勒女神的密切联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可以得知,这个传说中预言的王,只是弗里吉亚王,最多不过是小亚细亚之王。

传说的改动与再创作

与上述传说相对比,在阿里安的亚历山大传中,大车传说的记述如下:

戈尔迪在耕作之时,一只鹰落在了大车车辕上,一直停留到傍晚。于是他去太米萨斯人占卜师家咨询,在村边遇见一位打水的少女。这个少女也懂些占卜,劝他回到原地向宙斯献祭。戈尔迪向少女请教了做法。此后,戈尔迪与少女结婚并生下了米达斯。米达斯成年之时,弗里吉亚人陷入内乱,神谕告知人们,会有大车载着国王来。米达斯与父母乘着大车来到人们聚集的地方。于是人们便拥戴米达斯登上王位。米达斯平定了内乱,并将父亲的大车献给了宙斯。

这个故事中有几处改动的痕迹。

第一,带来前兆的鸟被设定为鹰。因为鹰是宙斯的象征,与继承了宙斯血统的亚历山大形象相符。

第二,继承王位的人由戈尔迪变为其子米达斯。米达斯是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弗里吉亚国王。然而,在马其顿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弗里吉亚人曾经居住在马其顿,是米达斯王带领他们迁徙到亚洲去的。而且马其顿王国的发祥地被称作米达斯之园。因此米达斯之名为马其顿人所熟知。

第三,阿里安也描述了解开绳结的人会统治亚洲这一预言。在远征东方之时,亚洲一词几乎与波斯帝国同义。因此,这个预言预示着亚历山大的王权将远远超出小亚细亚的范围,覆盖整个亚洲地区。

第四,戈尔迪访问的地方被特定为太米萨斯。这个城市是追随亚历山大远征并深受亚历山大信赖的预言家阿瑞斯坦德的出生地。

笔者认为上述这些改动,是历史学家卡利斯钦斯所为。他作为亚历山大正史的编纂者,会根据亚历山大的需要对弗里吉亚的固有传说进行一定的改编。而且,他的记述被认为是经过亚历山大本人确认、得到正式认可的。那么,亚历山大解开绳结,以及卡利斯钦斯改编的大车传说,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呢?实际上,这与当时远征军所面临的状况相关。

亚历山大从戈尔迪乌姆出发是在公元前333年的初夏。远征的前途可以说并不乐观,因为爱琴海东部的制海权被波斯控制,希腊各国会不会勾结波斯海军在背后叛乱,令人堪忧。在波斯首都巴比伦,大流士三世正不断集结部队,为决战做准备。面对艰难的境况,亚历山大当然没有后退的选择,只能继续向东前进。但这样的决定多少需要给将士们一个说法,于是就有了大车传说,即解开绳结者就是众神承认的亚洲之王。因此,解开的方法不是问题,只要能把车辕从轭上面卸下来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对于马其顿士兵来说,献纳大车的弗里吉亚国王米达斯与马其顿传说中的米达斯是一体的。如果从戈尔迪乌姆出发向东前进,不仅能凌驾于米达斯之上,还可能达成神谕所显示的成就亚洲之王的伟业。于是,米达斯与亚历山大重叠,神话传说与现实也融合在一起。亚历山大的目的是激励将士们,鼓舞他们继续东进。

如上所述,戈尔迪乌姆之结传说是亚历山大、从军历史学家、一般将士三者合力创作并传播的。可以说亚历山大神话的形成,是亚历山大自身对固有神话传说进行再诠释和再创作的结果。像这样,将自己神话化,与自己对不朽荣誉的追求相结合,形成了亚历山大人格的本质部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yfowm/166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