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古典时期

亚历山大的征服——动摇的帝国与新航路

历史大观园 古典时期 2020-06-30 22:51:04 0


波斯总督的更替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最早任命波斯人马扎亚斯担任巴比伦尼亚总督。此后正式开创了与原波斯统治阶级的合作路线。在他统治期间,担任过总督的波斯人或伊朗系人共十六人,不过他们不断地被替换、解任或处死,在亚历山大逝世时仍担任总督的只有三人。

纵观总督更换的理由,因逝世或者本人申请辞职的有三人(包括马扎亚斯),原因不明的有四人。因政治原因被免职或者处刑的,到公元前326年为止有四人,公元前325年成为大清洗对象的有四人。其中,波西斯总督欧克西尼斯因掠夺神殿及非法对待波斯人而被处以绞刑,卡曼尼亚总督阿斯帕斯特则被怀疑趁亚历山大远征印度期间策划阴谋而被处刑,而苏西安那总督阿布莱提斯与儿子欧克萨斯瑞斯二人因实行暴虐统治而被处刑。

至亚历山大逝世仍在位的波斯人或伊朗系人总督仅有三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亚历山大忠心耿耿,这其中包括了亚历山大妻子罗克珊娜的父亲——时任为帕洛帕米萨达总督的奥克夏特斯。

总而言之,因政治原因被免职或被告发的波斯人总督共计八人,其中至少有五人被处刑。为什么亚历山大要实行如此大规模的肃清呢?

根据亚历山大传记载,这些总督都深信远征印度的亚历山大不可能再回来,即使回来也不可能平安无事地穿越格德罗西亚沙漠,这些预测助长了他们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对亚历山大而言,相比他们的违法行为,更罪不可恕的是他们竟然认为自己不可能再回来。因此对于告发,亚历山大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态度对待,就算他们犯下的只是轻罪也会严惩,以此杀鸡儆猴。

大清洗的背景

现存的亚历山大传毕竟出自希腊人、罗马人之手,书中记录对波斯总督有偏见也实属正常。但是我们也有必要从另一个侧面来仔细审视他们所处的状况,我们应思考,为什么亚历山大无法令波斯总督们对他保持忠诚呢?

原本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总督们在各自的行省内总揽行政、军事、财政等大权。只有各行省首府的城池守卫队是例外,其队长由国王直接任命,只效忠于国王。与此相比,亚历山大只赋予波斯总督行政权,把军事和财政权分离出来委任给马其顿人或者任命马其顿人的监督官。

例如,巴比伦尼亚的总督是马扎亚斯,而巴比伦的城池守卫队队长、驻留军指挥官、贡租征收官分别由马其顿人担任;苏西安那的总督是阿布莱提斯,而苏萨的城池守卫队队长、驻留军指挥官、宝物管理均由马其顿人担任。帕提亚·希尔卡尼亚的总督是阿明那斯皮斯,帕洛帕米萨达的总督是普罗阿克瑟斯,但在两地分别设置了监督官。虽然现存史料没有记载全部行省的情况,但是不难发现整体上有这样的倾向:相较于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时代的总督在权限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必然引起他们的不满。那位被定为掠夺神殿罪的波斯总督,可能正是因为征税权被剥夺,为了获取新的收入来源所以才把手伸向了神殿。因为统治权限的问题,他们甚至还可能与马其顿军指挥官和监督官发生过冲突。

还有一点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不同的是,国王与总督间的个人纽带断裂了,两者间的政治平衡崩溃。总督们或是王族,或通过姻亲关系与王室联结在一起,他们与波斯国王间的个人纽带保证了他们在统治阶级中的地位。他们向波斯国王进贡以表忠诚,波斯国王也会赏赐他们礼物。这些赏赐便是波斯国王对他们信赖的证明,同时也会提高他们的威信。这种授受关系通过宫廷仪式确定下来并且每年反复上演,实现相互间纽带的再次确认。另外,总督们在各自行省的首府拥有自己的宫殿和狩猎庭园,他们与下属间也建立了这种与波斯国王之间相同的关系。

因亚历山大率领远征军不断向东推进,所以不可能像波斯国王一样巡视首都,也不可能在每年例行的帝国仪式中现身。正如第五章所述,亚历山大确实继承了波斯式的宫廷礼仪和王权视觉化的表现,但说到底,他只把这些形式保留在宫廷范围内而已。随着东征的推进,他的身姿也在总督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由此可知,不仅波斯总督们的权限受到严重的限制,他们与国王间传统的授受关系甚至也被切断,因此也就不可能忠于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在统治原波斯所属地域时,虽意识到与波斯贵族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但没能在自己与他们之间构筑起稳定的统治体系。说到底,波斯贵族只不过是马其顿统治者暂时的同盟。而对于波斯总督们而言,亚历山大只是军事的征服者,不可能成为自己效忠的国王。因此可以说,大清洗是亚历山大自己种下的恶果。

集体婚礼

公元前324年,波斯帝国的旧都苏萨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自己迎娶了两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公主,并把波斯、米底显贵们的千金嫁给了自己的八十名亲信。除此之外,他还承认了约一万名士兵与亚洲女性的婚姻,并赐给他们礼金。这场集体婚礼对帝国的统治体制有着怎样的意义?亚历山大自身的婚礼留待第八章分析,此处仅分析亲信和士兵。

亲信们的集体婚礼一直以来被解释为民族融合政策的一环,这实际上是不得要领的。

第一,对于胜利者马其顿人而言,被征服的原波斯帝国的女性是他们的战利品,因此这场婚礼的性质相当于战利品的分发。

第二,新人的组合都是男性为马其顿人,女性为伊朗系人,而没有相反的组合。如果打算从民族平等的角度实现两个民族融合的话,理应有马其顿女性与波斯男性的组合。所以不难看出,马其顿贵族有通过迎娶身份高贵的伊朗系女性为妻从而成为东方新的统治集团的意图,婚礼按波斯礼仪进行也暗示了这一点。

第三,据阿里安所述,事实上亲信们自身未必喜欢这场婚礼。对新郎而言,这场婚礼只不过是晋升和前途所必需的交换条件罢了。实际上,亚历山大也在通过这种方法来试探他们的忠诚度。

第四,这些新人大半最后以离婚收场。也许是因为亲信们无法抹除对伊朗系女性的厌恶感和差别意识。但也有例外,比如说后来建立叙利亚王国塞琉古王朝的塞琉古,他与妻子阿帕玛就共度了一生。另外,还有对波斯有深刻理解并成为波西斯总督的朴塞斯塔斯。关于他的婚姻状况没有详细记载,但史料上记载他努力学习波斯语,穿波斯风格的衣服,深获当地居民的信任。然而,他的这些行为却招致了马其顿同伴的不满。他愿意去真心理解异文化,可谓是马其顿人中的特例。

那么一般的士兵的情况又如何呢?亚历山大要求上报与亚洲女性结婚的士兵名字,结果人数达到一万人左右。这真的是民族融合政策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士兵在远征到达各地后,与当地的女性建立了关系,而这些女性也跟随士兵们来到苏萨。亚历山大只不过是承认他们成为正式的夫妻罢了。换句话说,只是追认士兵们娶了“当地妻”而已。由此来看,很难把这看成是亚历山大有意图的民族融合政策。对帝国而言,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关于这一点将在最后探讨。

亚洲人的军队

在亚历山大统治的后期,军队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其顿人的比重下降,东方出身的士兵比重大增,原因在于兵员的补充。在远征期间,被征服地需要派军驻扎,加之战场上的死伤,前线的兵员势必不断减少。在远征初期,每年本国会派遣增援部队来弥补兵员不足,但是在公元前330年以后这种增援就中断了。虽然希腊雇佣兵在此之后陆续到达,但他们不是被分配到各地驻扎,就是被编入行省总督的部队,远征军的主力部队渐渐陷入兵员不足的状况。于是亚历山大决定从当地招兵。

史料中能确认的最早的亚洲人部队是公元前328年冬在索格底亚那的冬营地组建的由巴克特里亚人和索格底亚那人组成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也参加了次年春进攻印度的作战。在希达斯皮斯河畔与波罗斯王的战斗中,阿拉考西亚人、帕洛帕米萨达人、巴克特里亚人,索格底亚那人、斯基泰人的骑兵部队,以及斯基泰系达海人的骑马弓兵部队也来参战。在开始沿印度河南下时,当地的印度士兵也加入其中。这样,包括非战斗成员在内,总人数达到了十二万人。

公元前327年从巴克特里亚出发时,亚历山大向东方的行省总督们下达了一项指令,命他们选拔年轻人进行军事训练,担任训练教官的是留在各城市的马其顿老兵们。公元前324年,长达三年的马其顿式军事训练结束,三万名年轻步兵抵达苏萨。他们身着马其顿式服装,装备和训练也是马其顿式的。亚历山大满意地观看了他们的阅兵仪式,称他们为“后继者”,这个称呼也表明接替马其顿步兵的就是这些东方的年轻人。当时马其顿老兵已呈现出疲态,士气也大不如前。亚历山大经常通过展示对东方人的信赖,从而压制马其顿人的不满。对亚历山大来说,让他们相互对抗、牵制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他并没有将二者混合,而是维持不同民族的军队。另一方面,因为大量东方人离开故乡,也断绝了他们叛乱的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东方人也是人质。次年,波西斯总督朴塞斯塔斯召集的两万波斯步兵也抵达巴比伦。大量新兵加入,也导致马其顿步兵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士气上都被压倒。

在苏萨,亚历山大重新整编了骑兵部队。首先,从东方出身的骑兵及波斯人中选拔优秀者编入马其顿骑兵部队。其次,编成第五支骑兵部队。当时马其顿骑兵因兵员不足,只剩下四支部队。最后,挑选出九名伊朗系贵族编入亚历山大直属的亲卫骑兵队中。这其中有五人是总督的儿子,一人是原阿契美尼德王室的亲戚,还有一人是亚历山大的妻子罗克珊娜的兄弟。他们被赐予马其顿式长枪以取代原来的波斯式长枪。

军队的结构变化显示了亚历山大从马其顿国王到亚洲之王的转变。

一个人的帝国

成为亚洲之王的亚历山大又是如何描绘他的帝国蓝图的?关于这一点,有以下几个线索。

接任大清洗中被清除的波斯总督们的,全部都是马其顿人,不过继任者中大多数身份并不显赫。亚历山大之所以起用这些无名之辈,是为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这也与波斯人总督中只有对亚历山大忠诚的人才能继续担任官职的事实相印证。

说到忠诚,事实上,埃及总督克利欧米尼斯的例子具有启发性。公元前324年,挚友赫菲斯提昂死后,亚历山大曾写信给克利欧米尼斯,命令他把赫菲斯提昂当英雄来供奉,为此需要在亚历山大城建造一座规模空前的灵庙。尽管当时克利欧米尼斯因行为不端而遭到各种恶评,但亚历山大在信中提出,只要克利欧米尼斯能顺利完成他要求的英雄庙的建设,克利欧米尼斯过去及日后的过失可以一概不咎。由此可知,对亚历山大而言,只要誓死效忠于他替他办事,一切过错皆可勾销。

当一万名马其顿老兵从欧皮斯归国时,亚历山大曾承诺把他们与亚洲女性生的孩子培养成马其顿式的士兵。如果这个承诺成为现实,这些孩子将成长为在欧洲无根、在亚洲也无特定故乡的士兵。因此一般认为,亚历山大是想把他们培养成只效忠于自己、听令于自己的精英部队。

“忠诚”是理解亚历山大的关键词。亚历山大在最高点上治理天下,那些只效忠于他的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作为统治民族,担负起帝国统治的重任。维系新统治制度的纽带是对亚历山大的忠诚而非民族身份,仅靠这一纽带能支撑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在某种意义上,将这个帝国称为亚历山大一个人的帝国更为确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yfowm/166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