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中东史——中东和平进程的第一阶段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7-27 10:06:39 0


这是埃及与以色列单独媾和及阿拉伯国家探索全面和平的阶段(1973年12月—1991年10月)。

1973年12月,经联合国邀请,美、苏、埃、约、以五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会后,基辛格在埃以和叙以之间进行穿梭外交,促使各方分别于1974年1月和5月签署了埃以和叙以军事脱离接触协议;8月,埃以之间达成第二次军事脱离接触协议。

根据上述协议,以色列放弃了部分西奈和叙利亚的领土,埃以承诺互不使用武力,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民用船只开放。因此,埃以军事脱离接触协议具有一定的和约性质。

作为阿拉伯国家中最主要的交战国,埃及在阿以冲突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不堪重负,政局不稳,民众不满,萨达特决心迈出和平的第一步。

1977年11月,萨达特对以色列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在美国的主持下,1978年9月,萨达特和贝京在戴维营经过艰苦的谈判,签署了“戴维营协议”。根据协议:①埃以双方承认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是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基础,中东各国有权在安全和公认的边界内和平地生活;②以军分阶段撤出西奈半岛;③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向各国开放;④以色列船只有权在苏伊士运河航行;⑤埃以和约签订和以色列完成从西奈第一阶段撤军后,两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1979年3月26日,萨达特和贝京在白宫签署埃以和约。1980年2月,埃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戴维营协议结束了阿以之间的全面交战和对峙状态,大大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戴维营协议中还包含了进行有关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谈判的条款,但双方的谈判最终陷入僵局。同时,萨达特本人也于1981年10月为伊斯兰极端组织所刺杀。1982年4月,以色列交还了除塔巴以外的全部西奈领土。1989年3月5日,塔巴最后归还埃及。

埃以和约违反了“三不”原则,使阿拉伯国家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及巴解组织等成立了“拒绝阵线”,坚决反对戴维营协议;苏丹、阿曼和索马里等国则支持埃及。最终,阿盟开除了埃及的成员国资格,将总部迁出开罗。

这一时期,巴解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1974年10月的拉巴特阿盟首脑会议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从而在事实上剥夺了约旦对西岸的代表权。同年11月,巴解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接纳巴解为正式成员,同年9月,阿盟接纳其为正式成员。

但是,巴解的武装斗争空间却日益缩小。1970年9月,巴解与约旦爆发武装冲突,即“黑九月事件”。此后,巴勒斯坦游击队被迫撤离约旦,黎巴嫩成为巴解组织袭击以色列的最后基地。1982年6月,以色列军队大举入侵黎巴嫩,迫使1.2万名巴解战士撤离贝鲁特,分散到8个阿拉伯国家。

黎巴嫩战争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全面解决阿以冲突的迫切性,开始提出各种和平计划:

(1)美国的“里根方案”。主要内容是: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治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同约旦相联系的自治机构;耶路撒冷的地位待谈判确定,反对以色列并吞西岸、加沙;反对巴勒斯坦建国,不承认巴解组织。该方案遭到多数中东国家和苏联的反对。

(2)阿拉伯首脑会议提出的“非斯计划”。要求以色列撤出它在1967年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人民在其唯一合法代表巴解组织领导下享有自决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联合国安理会保证本地区各国的和平。

(3)“勃列日涅夫方案”。要求以色列完全撤出1967年后占领的阿拉伯领土;阿拉伯人有权在西岸和加沙建国;阿以之间结束战争状态并实现和平;确立和平解决冲突的国际保障。

以色列对三个方案一概拒绝。在巴解内部,阿拉法特的主流派认为应通过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寻找出路,“非斯计划”可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受到叙利亚等国支持的巴人阵(总部)、巴民阵、闪电等激进派则反对和谈。因此,1983年2月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十六届会议完全否决了“里根方案”,认为“非斯计划”是谈判底线。

在埃及等国的推动下,1985年2月,约旦国王侯赛因与阿拉法特达成协议。协议规定:①以色列应撤出1967年占领的全部阿拉伯土地;②约巴建立邦联;③举行由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与冲突有关的各方参加的国际会议,进行和平谈判,巴解组织与约旦联合组团与会。

协议遭到以色列、阿拉伯激进国家和苏联的反对。1986年2月,约旦宣布中止同巴解的对话。

1986年12月,第41届联大通过决议支持召开中东问题国际和会。然而,由于以色列的抵制和美国的冷漠,有关计划无法实现。

国际社会和平努力的一再受挫和被占领土反以情绪的逐渐增长,终于导致了1987年的巴勒斯坦起义(英蒂法达)。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罢市,各地还建立了各级起义领导机构。起义使以色列的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而以色列的残暴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同时,激进的伊斯兰组织哈马斯从起义中崛起为一支重要力量。

1988年7月,约旦宣布断绝与西岸的“法律和行政联系”,实际上放弃了对西岸的主权。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尔召开特别会议,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首都为耶路撒冷;同时宣布接受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作为中东和会的基础。巴勒斯坦国的建立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欢迎。

1988年12月,巴解宣布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从而满足了美国的条件;美国放弃以往拒不承认巴解的立场,宣布同其进行对话。

面临巨大压力的以色列利库德政府提出一项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的选举计划,但以停止巴勒斯坦起义为先决条件,并拒绝同巴解谈判。加上巴解内部的分歧,中东和会的召开仍然存在巨大障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28271.html

  • 猜你喜欢
  • 热门推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