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中东史——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地区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7-27 10:06:29 0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委任统治在西亚的建立,尤其是20年代一批委任统治地(伊拉克、巴勒斯坦、外约旦、黎巴嫩等)逐渐取得形式上的独立和个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也门、沙特阿拉伯),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日益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想,以委任统治地和已独立国家边界为基础的国家民族主义则相应地发展起来,这必然削弱对统一的追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处于阿拉伯世界边缘的国家,存在着人数众多的非阿拉伯民族,如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占伊人口的20%)和苏丹的黑人,他们反对阿拉伯民族主义,因为后者意味着阿拉伯人统治地位的加强(有的学者由此质疑如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是否还是“阿拉伯国家”)。

随着国家的独立,民族利益的考虑也日益突出,各国在水资源、石油资源、领土、教派、领袖个人恩怨、地区霸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尤其证明了这一点。

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王室矛盾,如二次大战期间埃及赫迪夫与伊拉克的哈希姆王室、伊拉克和外约旦的哈希姆王室与沙特王室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由于资源和发展基础的不同而出现差距,尤其表现在产油国与非产油国的鸿沟上,这引起了新的矛盾。

宗教和教派构成另一个问题。黎巴嫩的许多基督徒主张建立独立于叙利亚的基督教国家,否认自己是阿拉伯人,从而与穆斯林发生冲突(这一矛盾直到黎巴嫩国家建立之时才得到解决,基督教政党承认黎为阿拉伯国家);伊拉克的半数以上人口为什叶派,而主张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多为逊尼派,什叶派因此反对这一思想;信仰原始宗教和基督教的苏丹黑人同样质疑阿拉伯穆斯林在国家生活中的主宰作用。因此,在许多人眼中,阿拉伯民族主义似乎是阿拉伯穆斯林,尤其是阿拉伯逊尼派的思想。

地区民族主义为一些阿拉伯人提供了另一条出路。在“大叙利亚”(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马格里布、尼罗河流域(埃及、苏丹)和海湾地区的国家中,历来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这就为建立国家联盟,甚至统一国家提供了借口。

在苏丹,独立前民族主义者分为拥护和反对与埃及合并的两派,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从起源上看,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于大叙利亚和埃及,这里是阿拉伯世界的心脏,而作为边缘地区的阿拉伯半岛和马格里布对这一思想显然没有多大兴趣。

因此,除了内政外交方面的深刻分歧外,主张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还受到了国家民族主义、地区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的挑战。这是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德国、意大利的文化民族主义的重大区别之一。其结果是,两次大战间的几度努力归于无效,最后只能建立作为国家联盟的阿盟。

60年代初,埃及与叙利亚建立阿联,再次唤起了人们的希望。但是曾几何时,希望转变为失望,其他国家的联合也都成为过眼烟云。

70年代以后,甚至竭力主张统一的阿拉伯复兴主义也降低了调门,同为复兴党掌权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成为冤家仇人,其思想倾向也向国家民族主义发展。

在伊拉克,复兴党政府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的辉煌过去寻求灵感,在1970年新命名的8个省中,摩苏尔省和希拉省分别更名为“尼尼微省”和“巴比伦省”;在一幅名为“从尼布甲尼撒到萨达姆:巴比伦重新崛起”的宣传画中,新巴比伦皇帝尼布甲尼撒二世向站在巴比伦城头的萨达姆招手致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2826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