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东南亚发现——在东南亚大陆地区的传教活动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7-01 09:23:02 0


传教与居民期待的背离——福音的信号

基督教在东南亚的传教活动,始于16世纪中期左右。传教士们一到当地,便立即以传教活动为媒介,开展各种地区性文化活动。他们开设诊疗所,建造学校、职业介绍所、孤儿院等,传播当时最新的各种技术与医学等。他们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同时也学习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并承担起将之介绍给外国的责任。此外,传教士通过各种活动,努力实现同当地居民的融合与对话。在传教的过程中,传教士期待的是获得信徒,而当地居民则对期求的异国物品怀有茫然的憧憬,两者之间频繁出现巨大的差异与分歧。纠纷与反基督教行动不时出现。

尤其是在东南亚,对于传教士投放的福音信号,当地已有的宗教体系和该宗教立足的社会组织是如何应对、在接受或排斥基督教时又进行了怎样的理论武装?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深入考察。

对于各地区或者各民族社会的接受和排斥粗略把握的话,则当时既有向异质文化表示好感的人,也有为了利益而部分接受的人,还有以呆板的方式应对并对其抱有高压态度的人以及诉诸武力的人等。本章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考察近世的东南亚,明确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当地相互联系的历史。

向传统村落传教的困难——在上座部佛教四国的初期传教

要探讨上座部佛教四国与基督教关系史,我们会发现在初期传教之际,以下特征显著:

一、传教初期有许多改宗者,但都是居住在山地高原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群,以及从其他地区迁移到都市的亚洲人或混血者。换句话说,初期的多数改宗者并不是居住于平原等地区并占大多数的缅甸人、泰人、柬埔寨人和老挝人。

二、传教士和牧师为建立地区性、民族性的教会,在这些上座部佛教圈创办教会学校,但在此学习的学生还是以少数民族或从其他地区而来的亚洲人为主。

三、伟大的文人传教士或文人牧师为了有利于传教,深刻理解当地的语言、社会和文化。例如,为越南语的拉丁字母化做出贡献的词典编写者亚历山大·陆德神父(Alexandre de Rhodes,1591—1660)、为之后越南阮朝的成立组建志愿兵并进行战斗的皮诺代牧(Pierre Joseph Georges Pigneau,1744—1799)、在暹罗拉玛四世(1851—1868年在位)的允许下撰写泰语语法书等的帕尔戈瓦司教(Jean-Baptiste Pallegoix,1795—1861)、将一生都奉献给缅甸并编纂词典的贾徳森牧师(Adoniram Judson,1788—1850),以及出于爱国而利用熟练的柬埔寨语劝说柬埔寨国王签订与法国的保护条约的米歇尔主教等。他们能够流畅地使用当地语言,在传教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著述即便现在也得到高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当时“活生生”的资料。

四、自初期开始,传教活动依靠外国传教士之手经行,但在对社会阶层和出身敏感的东南亚世界,属于少数民族出身的神父和牧师的活动范围有限。而今,许多外国神父留在泰国,过着司教的生活,但其他三个国家则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外国神父的传教活动,其入境时会受到限制。

五、在东南亚的村落社会里,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上座部佛教使僧侣照料村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各种宗教事宜,他们宣扬此生功德决定来世,展示以涅槃为目标的出家人修行场景。也就是说,他们向村民明确指出了如何“救赎”。加上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从初期时就受到政治上的禁止,因此长期没能进入传统的村落,自始至终都是在周边区域和城市地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67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