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东南亚发现——明晰的日常生活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7-01 09:02:59 0


村民们食用淡水鱼

洞里萨湖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淡水鱼宝库,提供了大量的蛋白源。柬埔寨人食用烤鱼、鱼干、鱼汤以及腌制发酵而成的柬埔寨咸鱼(prahok,一种腌酵食品)。

巴戎寺的浮雕回廊上雕刻有撒网捕鱼的场景以及在店门口给鱼开膛的女性。在吴哥窟、巴戎寺浮雕中的“搅拌乳海”以及巴戎寺、班迭奇马寺的水上作战的场景中,出现了柬埔寨的鱼类。周达观也说洞里萨湖的鱼类名称不胜枚举,并且提到湖内有巨大的虾。然而,碑文却没有提及渔业的内容,只偶尔提到作为确定土地边界的标记之一的“渔场”。

根据983年的碑文,寺院中祭祀神佛的贡品原则上都是素食。寺院的帮工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鱼。圣剑寺碑文中列举了每年向寺院供给的家畜,“四百二十三头山羊,三百六十只鸡和同等数目的孔雀、雄黄鸽(命名可能源自佛教经典)”,但是完全没有提及鱼类。

高价的犀牛角

根据周达观的记述,柬埔寨山丘地区可以采集到小豆蔻(采于豆蔻山脉,用作药物)、沉香、橡胶和大风子油(对麻风病有疗效),而且是翠鸟羽毛、犀牛角和象牙等贵重物产的天然宝库。碑文中,每年向塔普伦寺缴纳物产的清单中必然会有作为照明使用的从巨大乔木中采集的含油树脂(oleoresin)。

东南亚发现——明晰的日常生活

投网捕鱼的人们

 巴戎寺浮雕中描绘的洞里萨湖渔夫

象牙在买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利润。犀牛作为森林中的大型动物,同时也是印度教中阿耆尼(火神)的坐骑,在浮雕的装饰中也有出现。犀牛角在中药中作为催情药剂广为人知,但在刻写药剂、药品清单的义诊机构碑文中,却没有找到关于犀牛角的记载。

采集蜂蜡是集体进行。根据11世纪的碑文,湄公河附近的蔺草平原的村落奉命专门生产蜂蜡。村民们被免除兵役等赋役任务,而且不受州长管理,享有特殊待遇。他们在“蜂蜡长”的监督下劳动。另外两处碑文(被认为是8世纪)记载了他们担负有缴纳蜂蜡的义务,从中可以看出蜂蜡是这一地区的特产。这种物品还发挥着商品货币的功能。小豆蔻和蜂蜡是代表性的商品货币。

盐长缴纳税金

周达观指出柬埔寨有两种盐,应该分别是蒸煮海水获得的海盐和“味胜于盐(海盐)”的矿物盐(岩盐)。

碑文中提到当时有“盐长”一职、煮盐被课以税金、作为特产的盐在整个时代充当一种商品货币。其他的碑文也指出,当时要将一定量的盐送到船舶停靠处。这大概由盐长负责生产管理,从产地将盐装进小船,运到各地的寺院。

调查铁的出产地

根据考古学调查,我们清楚知道高棉人使用大量的铁器(武器、工具、建筑所用的细丝和铰钉)、铜器、“青铜”制品(青铜像、餐具、工具、车辇的部件等)和铅(特定建筑的屋顶、插口处配件)。根据圣剑寺碑文记载,该寺院在建造时消耗了大量金银。它们不仅作为装饰品和宗教仪式用品,还被用作点缀雕像和建筑物的金泥和金箔。那么,产地在何处呢?

吴哥地区东北部发现的梵语碑文(948)中提到了“有丰富的银、宝石和铜”的土地。

柬埔寨的矿山方面,中部磅同省的普龙达尔库山脉有铁矿脉。直到19世纪,附近的少数民族库伊族一直在挖掘该矿山。中世的《王朝年代记》记录了库伊族向国王进献铁铸块(ingot)。制铁用的是古代印度传来的技术。当地人在普龙达尔库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在19世纪也有关于该地的报告和实地调查的记录。这一地区应该是吴哥时代制铁的中心。2009年3月,吴哥遗迹国际调查团获得柬埔寨政府允许,调查了普龙达尔库地区。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成正式的报告书,但通过对零散分布的铁矿渣或其他矿渣地区的探查,确认了该地过去冶铁的可能性。

东南亚发现——明晰的日常生活

铁矿渣块

 2009年3月发现于柏威夏省罗文县。笔者摄

银餐具与陶瓷器

塔普伦寺的捐赠物碑文提及了高棉的手艺人和生产大量纺织品的织工。从捐赠物清单来看,因为要进献银餐具和其他贵重金属餐具,所以有许多制作餐具的手艺人。还有一些人则制作各个神佛配套的、使其庄严肃穆的珠宝饰品。这时似乎是有许多的法器制作师或者工艺品师。

1995年8月15日,上智大学吴哥遗迹国际调查团最早在吴哥窟附近的塔尼村发现了大型窑址(发掘负责人为上智大学的青柳洋治名誉教授)。众多窑址证明了之前此地繁盛的瓦以及陶瓷器的制造。荔枝山上也发现了窑址。这些陶瓷器在技术上受到中国陶瓷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675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