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曾国藩——发愤努力是度过困境的不二之选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5 22:56:49 0


曾国藩一生经历的困厄实在不少,但他从来没有被困厄打倒过。虽然起起伏伏,有荣有辱,也曾扶摇直上九霄,也曾失足一落千丈,甚至徘徊在生死的边缘,然而他却从来没有一蹶不振过,也很少耀武扬威过。这不仅因为曾国藩这个人一生稳慎,不喜张扬,更因为他坚忍有恒、懂得自强。

不管多么荣耀之时,他都有一种警惕之心,“盛时常作衰时想”,提醒自己不可自傲自狂,而是谦虚谨慎;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境,他都会咬牙坚持,徐图自强。因而他习惯了在自己人生的高潮时自警自励,削去波峰,在低潮时发愤努力,填平谷底。

所以,虽然他的一生与大多数人一样起起落落,却绝少大起大落,在人生的险滩急流和波峰浪谷中,曾国藩享受了难得的平稳。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每当他身处困境时,他不是消沉,不是绝望,而是发愤,是努力,是自强自励,超越过去,超越自己。

1854年,曾国藩遭遇靖港大败之后,忍辱回到长沙,不意却受到长沙众多官员的参劾。虽说当时他也曾悲观到了极点,甚至密令弟弟曾国葆买来棺材,准备自杀以谢丧师败北之罪。但塔齐布的湘潭大捷迅速扭转了湘军的不利局面,使得咸丰皇帝对湘军刮目相看,救了曾国藩一命。

曾国藩带着残兵败将困守长沙,但曾国藩不再消沉,而是总结了战败的经验,开始了湘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整顿,以图再起。长沙整军,他将在战斗中溃散的营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不勇敢、不拼命的也一律遣散,仅留下敢战、勇猛之士,连他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裁撤之列。然后重新添募新勇、扎实操练,又修补战船,补充给养,经过一系列的休整、补充后的湘军,战斗力大大提高,蔚然有了一支劲旅的模样。

不久之后,湘军重新发动攻势,经岳州城陵矶和武昌两次大战,给太平军水师以毁灭性打击并夺得上游重镇武汉,使咸丰帝高兴异常,把剿灭太平军的希望放在了湘军身上。接着湘军继续向下游进攻。田家镇一战,再次取得大捷,湘军再给太平军水师以重创,使其基本瓦解。湘军陆师乘胜连陷湖北广济、黄梅,兵临江西九江城下。从此全面奠定了湘军作为太平军克星的重要地位。

他的这种越是困境之中越是砥砺自强、发愤努力的倔强性格,不仅表现在他自己的人生境遇中,更表现在他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处理上。

毋庸讳言,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和民族内忧外患、岌岌可危之时。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第一次受到自己版图以外的强烈冲击,天朝上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岛夷”英国。接着就划分通商口岸,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所有的耻辱一下子全降在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清王朝头上。

政治腐败,内外交逼之下,民不聊生,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使大清国这艘旧船飘摇不定。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更把它推到了覆亡边缘……这是清王朝所面临的空前困局。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作为一个心怀“澄清海内之志”、忧国忧民的国家栋梁,曾国藩自然而然把他自己这套自立、自强的应对困境的方法和经验施展出来,应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

1840年,外国列强靠洋枪洋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但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有识之士洞开了一扇强兵富国的大门。曾国藩作为当时最具远见卓识的人物很早就看到了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的重要性。

其实湘军的对手太平军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咸丰三年,太平军就已经与洋人联系,购置了大量新式武器。特别是年轻的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都以务实的态度与洋人加强交往。忠王李秀成手下有近百个洋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后来写成《太天国亲历记》的呤唎,他专门从事为太平军采购武器的事务,后来还以一艘非常先进、火力很强的战舰“飞去归来号”为核心组建了太平军舰队,对湘军水师构成了很大威胁。

这让曾国藩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先进的战舰对海军来说必不可少,也是能否战胜太平军的关键。除了向洋人购买先进的武器之外,曾国藩还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筹划自己生产先进的武器。

在咸丰十一年秋,湘军攻下安庆。三个月后,同治元年,曾国藩就在安庆设立军械所,这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第一次尝试。

曾国藩将注意力放在了制造轮船上面。当安庆军械所刚一创办,他就任命幕客徐寿、华蘅芳试造轮船。当徐、华终造出一艘还不怎么完整的轮船“黄鹄号”时,曾国藩欣喜异常,在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主,彼不能傲我有所不知矣!”

后来,他又大胆任命留美博士容闳负责购买机器,设立上海机器局。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李鸿章、左宗棠、沈葆祯等人加入了兴办洋务的行列,洋务运动开始了。虽然它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中国内忧外患的危局,但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之旅。

所以容闳后来说:“自器归国以来,中国国家已筹备千百万现金,专储此厂,鸠工制造,冀其为好望角以东之第一良好机器厂。故此厂实乃一永久之碑,可以纪念文正之高识远见。世无文则中国今日,正不知能有一西式之机器厂否耶?”

除了制造局,曾国藩还设立了翻译局、同文馆、科技局,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以使积弱积贫的中国能迅速振兴。曾国藩为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还专门聘请外国工程师和工匠指导中国人,又派专人编译图书,翻译有关制浩机械船炮的外文书。

同时,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他力倡派遣留学生出国,首开中国留学之风潮。后来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很多风云人物都是留学归来的精英。

可以说,如果没有留学制度,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还会延迟许多年,而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无疑将会越来越大,中国的自强自立还会多走许多的弯路。可见,曾国藩这种越是在困境之中越是要砥砺自强、发愤努力的精神,不仅仅是个人对待困境最应该怀抱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出困境的法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330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