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宋代七巧板式的币制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5-27 21:24:33 0

如果宋仁宗早期的一位商人要在全国做生意,会由于政府设置的种种障碍,面临许多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新鲜事。

比如,如果一个住在成都的盐商想去陕西卖盐,再把收入带到京师汴州去购买房产。那么他应该怎么做?按照现代人想法,他可以直接从成都批发盐,送到陕西卖掉,再把钱带到京城。但是在宋代,他却要经历无数的折腾。

为了做这个貌似简单的生意,他必须耐心地完成如下几步:

第一,宋代政府规定,食盐不得跨界销售,虽然四川也产盐,但是四川的盐严禁进入陕西地区。这位商人只能带上钱,到陕西所在的盐区去批发盐。

第二,宋代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钱币。四川是铁钱使用区,只准使用铁钱。铁钱相对于铜钱要沉重得多,四川铁钱在其他地方也不被接受。他不能直接带上钱出发,而是必须持巨量的铁钱到成都的钱商铺子,换取钱商的汇款凭证。再拿着凭证前往长安,从当地钱商手中拿到陕西的钱。

第三,即便拿到了陕西的钱,他还是无法直接去批发盐,因为盐是由官方垄断销售的。由于宋仁宗早期还没有推行范祥的盐业改革,所以,这个商人必须拿着钱先去购买粮食等军需物资,再把粮食送到边关,让边关守将给他开一张凭证,证明他对帝国国防的贡献。

北宋政府之所以要这么折腾盐商,是因为政府运力不足,希望商人都有爱国精神,帮助政府把粮草送到边关。所幸北宋的疆域是有限的,边关地区距离长安也不远,只需走几百里。

第四,离开边关后,商人得到了这张凭证,但这只是生意的开始,他还得越过陕西,前往伟大的帝国首都(京师汴州),把凭证兑换成盐票,这些盐票相当于计划经济的配额指标,注明他能够购买多少盐。

第五,商人带着盐票,去往盐产地提盐。北方的盐产地主要在山西解州,这里生产的盐叫解盐。于是商人离开首都后,又马不停蹄赶往山西去领盐。

第六,当商人从解州领了盐之后,还只能在指定地区销售。陕西属于指定地区之一,他带着盐从山西再回到陕西。

第七,假设他这次足够幸运,顺利地卖掉了手中的盐。当他卖掉了盐,拿到了陕西的货币之后,会发现钱币里既有铜钱,也有铁钱。陕西是铁钱和铜钱混用的地区,但是,京师汴州却只使用铜钱。如果他把陕西的铁钱带到了汴州,不仅毫无用处,还可能违法。他只好再找一次汇钱商,把手里的铜钱和铁钱都交给汇钱商,领取凭证,到汴州取钱。

第八,当商人带着汇兑凭证,从陕西再次到达首都,他的旅行才告一段落。整个过程是三过长安(陕西),两到京师汴州,一进山西,一到边关,才完成了这貌似简单的生意。当他取了钱,买了房子,躺在首都舒服的宅子里时,回想起一路的艰辛,其中的感慨或许能让他“词兴大发”,填几首词出来。

上面的例子足以描绘出北宋围绕着金融、国防、盐业等垄断行业所产生的复杂的贸易体系。北宋是中国金融体系最复杂的朝代之一。

在北宋之前,一个统一的帝国只有一种金融制度,但是北宋的金融制度却是七巧板式的,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如果不去追究更多的细节,北宋可以划分成三大区域,在四川地区是铁钱使用区,而陕西等地是混合使用区,剩下的地区是铜钱使用区。

为什么要划成三块,而不使用统一的金融制度呢?这要从历史和政治继承性说起。

唐朝灭亡之后,国家散裂成为五代十国的各个地方政权。这些地方政权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由于战争不断,它们大都财政窘迫,铜钱不足,为了应付局面,有的地区发行了铁钱。

中国发行铁钱的历史也很悠久。东汉开国时,四川地区曾经被一个叫作公孙述的军阀占领,他发行了大量的铁钱来解决金融问题。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再次大规模发行铁钱,货币堆积如山,物价腾贵,人们拉着整车的钱去买东西,有时候甚至连具体的数目都不算,只看有多少串。

由于铁不是稀缺金属,与铜的比值相差很大,所以在同样购买力的情况下,铁币的重量要大得多。对于任何一个发行铁钱的统治者,这都只是穷于应付,不得不采取的办法罢了。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位于四川的后蜀由于货币不足,也发行了铁钱。

后蜀的孟氏在四川发行铁钱后,规定民间须将铁钱和铜钱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也就是一吊钱中必须有铜币若干,铁币若干,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补充铜币的不足。

当北宋并吞后蜀之后,中央政府乘机对四川地区进行了金融劫掠。地方官为了上贡,将大部分的铜钱都运出了四川,四川这个原本的铜铁币混合使用区只剩下了铁币。

由于北宋初年,全国还没有统一,而铜矿大多位于境外的其他国家,铜币铸造量不足。北宋政府干脆决定,乘势将四川变成一个铁币使用区域,只在这里发行铁币,不准铜币流入,也不准四川铁币流出。这项特殊的政策制造了全世界罕见的铁币区。

陕西的情况又与四川不同。在北宋初年,陕西和北宋其他部分领土一样,都使用铜币。但随着西夏崛起,宋夏间的战争连绵不绝,而陕西则是战争的主要后方。到了宋仁宗时期,为了应付经费的不足,朝廷考虑采用四川的方法,铸造一批铁钱投向市场,将陕西从铜钱区变成铜铁钱混合使用区域。

除了铁钱的问题之外,陕西还有大小钱问题。在铸币过程中,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仅铸造和铜币一比一兑换的铁币,还铸造了所谓的大钱。大钱也分铜和铁两种,每一枚大钱可以兑换十枚正常的钱币(称为小钱)。这时,陕西就有铜钱大钱、铜钱小钱、铁钱大钱和铁钱小钱,一共四种货币。后来,河东路(山西中南部和陕西部分地区)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通行铜铁大小钱。

陕西(和河东)地区变成了铜铁钱混合区之后,立即引起了民间金融秩序的混乱。在这四种钱币中,最不值钱的是当十大铁钱,所以民间竞相私铸这种铁钱。后来,官府意识到比值是不合理的,改为一枚大钱当三枚小钱,后来改为当两枚小钱,民间才慢慢把大钱接受下来。

可民间虽然接受了大钱,对于铁钱还是很排斥。逐渐地,两枚铁钱只能当作一枚铜钱用,甚至三枚铁钱换一枚铜钱。

币制也是朝廷大臣们交锋的主要论题之一。著名大臣欧阳修曾经去河东路考察过当地的币制,回来写了封札子(《乞罢铁钱札子》)向朝廷汇报。他的结论如下:

1.河东有两个铸造铁钱的钱监,分别位于晋州和泽州。两监共铸了大铁钱四万四千八百余贯(折合小铁钱四十四万八千余贯),小铁钱十一万七千七百余贯。

2.晋州铸造大铁钱的利润(用铜钱购买铁,再铸造成铁钱,铁钱的面值与成本之比)有十五倍之余,铸造小铁钱的利润只有一倍有余。泽州铸造大钱利润二十三倍有余,小钱利润两倍。

3.铸造小铁钱并不划算,虽然看上去有一两倍的利润,但扣除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加上铸造的数量有限,实际盈利的总额是很少的,所以不值得铸造小铁钱。

4.铸造大铁钱的利润很高,但由于利润过高,人们铤而走险偷偷私铸,官府也屡禁不止,最终反而扰乱了市场。

基于上面的理由,欧阳修请求废除河东地区的铁钱。

欧阳修的结论是经过细致考察后得出的。但这个结论可以引起人们的称赞,却不会引来皇帝的实际行动。当财政吃紧时,政府几乎不可能放弃任何一笔收入。

除了这两个特殊区域之外,其余地方主要使用铜币。北宋的铜币发行量巨大,好年份可以达到汉唐的几倍至十倍。宋神宗元丰三年,曾经最高达到五百零六万贯,也就是五十亿枚钱币,表明北宋经济的发达。

但即便是这么大的发行量,政府都没有试图去减少铁钱,回归铜钱。发行量再大,政府都感到不够用。花费巨大的战争、贪食的冗官,让北宋的财政左支右绌,无力解决任何社会问题。

到这时,四川的民间力量开始苏醒,创造性地发明了纸币,来解决铁钱难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26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