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历史解析——画家、隐士和圣地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4 10:14:01 0


这种对地方的新的关注在视觉艺术方面也找到了新的表现方式。绘画中山水主题的出现与顾恺之密切相关。顾恺之是4世纪著名的人物肖像画画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归为山水派的画家。他经常参与清谈,是位知名的风趣人物、一位有抱负的诗人,被认为能比肩伟大的嵇康。残留下来的一些关于绘画的早期著述的片断也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与这些相关的是,他还通过叙述早先的道教祖师爷张道陵教导他的学生在描绘山中风景时如何谋篇布局:

中段东面,丹砂绝崿及荫,当使嵃?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悽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下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崿。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似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临东磵。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磵,为石濑,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

这些段落,与其他片断一起,将山景看作自有魅力的客体,看作为人类的活动而设置的背景,看作人的崇高秉性的折射,同样也看作野生的、传奇生物的故乡,如在溪流边饮水的白虎和在山谷上空舞动的吉祥的凤凰。将一只凤凰置于山景中意义非凡,因为在汉代的艺术作品中,这种鸟是站在城门楼上和精英府邸的屋顶与墙上的。现在,赋予人类高档居所的魔法品质转入到山脉之中。在《世说新语》的一则逸闻中,顾恺之同样探讨了如何将人置于山水画中,以此来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

乡间远足的兴起,包括抒情诗和山水画的风行,都与一种隐士般的审美观的诞生紧密相连。这种审美观重新定义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现各地的特色。自先秦到汉代,从世俗中引退去做隐士是出于道德或政治方面的考虑——或因自己年事已高,或因国家已经从根本上腐坏崩塌。与汉代这些稀少的、多少有些程式化的正直人物形成对比,南北朝时期详细记载了大量个性鲜明的隐士,他们对艺术和宗教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者们收集了这些记录,并且写了对他们的介绍,这些逐渐发展成为对隐士的详细论述。因为政治原则而出世,只是众多行为中的一种,其他的行为还包括居住在山中洞穴,与禽兽为伍;通过书写山水诗和表达自己对俗世生活的鄙夷来声明自己是“大隐隐于朝”。

在某种程度上,南朝所有的精英都把隐逸美学的元素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当花园、村庄和群山替代了猎场和都城,成为中国文学新的地理中心,乡村也被带入城市——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文学上——关于地方景观和地域特性的知识成为精英必须掌握的内容。特别是花园,被视作隐逸美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南朝的都城建康城内、城郊,还有会稽山中(今天的绍兴)的别墅里,都修建了许多花园。一些风景画画家成为花园设计的专家,在欣赏和描绘山水风景时发展出来的美学标准也被借用到花园的布局中。对一些人来说,在城内或郊外的花园中行走或与人共处,已经等同于退隐于自然了。

许多佛教隐居者(包括世俗居士和僧侣)与道教徒出世是出于宗教而非审美方面的原因。最负盛名的宗教山居隐士当属陶弘景,他于492年隐居于离建康不远的茅山。在那里,他炼制丹药,并成为梁武帝的密友和顾问。因为他的成就,其享有“山中宰相”的雅号,从帝国朝廷得到了定期的经济资助,用以进行他的学术和炼丹术的研究。还有些隐士开创了新的神圣之地,为偶尔的精神归隐提供场所,其中最著名的是慧远和尚,他在庐山建立了一个佛教俗家弟子的小圈子,一些名士经常造访。慧远和尚是在前往另一座山上的一处修行寺院时发现庐山这个地方的。很明显,4世纪末的时候,在南方的群山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寺院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道教创造出一种新的圣地地理学,它对以远游、郊外花园和山庄为主题的文学与政治地理学进行了强化。在南北朝,群山不再仅仅是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创作诗歌、塑造精英生活方式的隐逸之所,同时也是高门士族与王朝君主们汲取精神力量的神圣之所。与这些地点紧密相关的是新的经文,最著名的是在江南旧族中出现的上清派和灵宝派的道教神启。从山居隐士手中获取教义,或是从任何不在朝堂的人手中获取,以及朝廷对设立在各个地方的宗教权威的依赖,从他们身上获取统治万物的力量之源的种种行为,都颠覆了过去那种优待城市中心而忽视乡村边缘的层级秩序。

一种更加激进的地理上的转变与佛教在印度的兴盛息息相关。印度是遥远而陌生的一片土地,法显和尚(他曾经在399年至414年间到印度朝圣)称之为“天竺”。经过几个世纪,中国自己也转变成了佛教圣地,在各地的佛教寺庙或僧侣隐居之所形成一系列不断扩张的宗教圣所。帝国统治者试图通过公开刊行宗教教义和在洛阳与建康修建大量的寺庙,将这些新的信仰体系纳入到帝国体制中。但是他们无法控制那些分散在中国丘陵和山区中、刚刚获得新的精神力量的圣地。(地图1)同样的,诗歌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世界,这也是朝廷所无法掌控的。一旦某个地方在诗歌或故事中被提及、被纪念,它便拥有了自己的文化生命。后世的诗人造访这些地点,将其又一次地复兴,或者将之作为典故借以阐发个人体验。

北方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发展进程,但它在地理上有个显著特征,就是与游牧民族相邻的边境,那里有荒凉的自然景观、严酷的气候以及迥异的习俗。尽管最为著名的“边塞诗”都出自唐朝,大都叙述了军旅生活的经历,但这一传统早在汉唐之间的北朝各代统治时就已经形成了。

历史解析——画家、隐士和圣地

地图1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87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