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朝简史——南朝的政治变迁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00:40:53 0


南北朝的名称从“南北史”得来。李延寿作“南北史”,《南史》起永初元年(四二〇年)至陈祯明三年(五八九年),《北史》起魏登国元年(三八六年)至隋义宁二年(六一八年);以前有八《书》,如《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南朝称北朝为索虏,北朝称南朝为岛夷。

“南北史”和八《书》最不同的特点,是南北朝本是世族政治,有父子并传可明查其世系,但是由八《书》的很多材料是被删削掉了。“南北史”成于唐代,是南北两朝并重,并无显著正统的观念。正统观念自东晋时习凿齿《汉晋春秋》时已有,但亦并非有严格的界限。严格的正统观念一直要等到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注一)。

刘裕祖先为彭城人,流亡到京口,从谢玄教练的北府兵出身,对内平桓玄、卢循,对外灭南燕、后秦,完成了东晋最大的版图。但国家势力在世族手中,尤其侨寄到南方的世族,名册户籍不属当地政府,所有庄田是属侨郡及侨县来管,世族逃税很厉害,他们有许多部曲农奴,成为国家行政重要的妨害。所以刘裕当时除去用兵之外,对内实行“土断”(即户口归所住的地方),成为一件极重要的事。

刘裕入长安,为他事业的顶点。及将还,三秦父老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刘裕为汉同族),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刘裕亦不见得不感动,只是他的根据地在南方,他的朋友刘穆之、他的兄弟刘道规在他北伐时均在南方死亡,后方无人,不得不回,留其子刘义真在长安居守。不幸大将沈田子、王镇恶不和,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又杀沈田子,刘义真又杀王修,人才一时俱尽。赫连勃勃向南进攻,刘义真逃回,长安失守。刘裕登建康城北望,流涕而已。他为镇压起见,便行篡位,后三年死去。

刘裕当政时期,颇整饬纲纪。《南史》云:“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帝诛亮。”所以在他的时期,豪强慑伏。

刘裕很能节俭。刘氏俭素,移东晋奢侈之风。《宋书·武帝本纪》:“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宁州(云南)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台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注:东西堂即今之耳房,原在正厅之左右,南朝发展到很大,可会议重要大事。再到唐时,便成为东西中三个大殿;到明清的太和、文华、武英,三殿东西并列,仍是这种的规模。)

又云:“诸主(公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性尤简易,常着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孝武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麻绳拂,侍中袁凯盛称上俭素之德。孝武不答,独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这种刻苦的生活,在帝王家是无法继续下去的。

宋武帝太子义符(少帝)不肖,接近小人,在宫中街道开店,令宫女做店员,为徐羡之等所废,后被害死。其次子义真好文学,与名士颜延之、谢灵运等人往来,亦遭忌嫉,被害。

迎立义隆,是为文帝。他把徐羡之、傅亮杀掉;谢晦在江陵作乱,他自将兵讨平;用王弘、王昙,任以政事,但对北方军事,并无发展。檀道济有功,亦遭忌被杀。惟对于南方,略有开展。交州、日南(今西贡附近),本为汉领土的最南端,南接林邑。林邑在晋时势力很大,可以控制海上的势力,包括南洋群岛。宋文帝派檀和之及宗悫直捣林邑,摧毁他的国都,使林邑的力量大减。他在宋世,总算贤君,只是气度不宏,不免过分猜忌。宋文帝的儿子,长刘劭,次刘濬;劭好武,濬好文学。东阳公主婢王鹦鹉为巫蛊,以玉人为上形像,埋于含章殿,事连于劭。文帝知道,欲杀劭,反被劭、濬所弑。武陵王骏起兵讨杀劭,是为孝武帝,但骏亦不肖,因此刘宋上轨道的政治逐渐被破坏了。

宋时最盛为武帝及文帝,《良吏传》所记,大部在此。文帝除对儿子不善教养以外,对内政还留意。到孝武时,政治就衰败了。此后,前废帝、明帝、后废帝,无一贤君;后废帝时更坏,被中领军萧道成所篡。

萧道成,东海兰陵人,《南齐书》谓是萧何及萧望之之后裔。但萧望之是兰陵人,而萧何不是兰陵人,可能与萧望之为同族,而与萧何的关系,就出于攀附了。萧氏在南渡以后虽为世族,但却是次等的世族。所以后来他的遗诏说:“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因借时来,遂隆大业。”虽然多少有些谦逊,不过萧家不是头等世族,也看得出来。

当时的皇室和世族的关系是处于对立地位的,所谓佞幸便得志了。这时的佞幸,和汉代的佞幸还有些不同。这些佞幸,大都是出自寒门的事务人才。因为当时的高门望族多雍容风雅,好尚清谈,不亲事务。皇帝要做事的时候,他们嫌琐碎不做。再加上皇帝也不愿世族太得志,因此出身寒门的“佞幸”,就成为国家重要分子了。这一类的人,从晋元帝到梁武帝都用过的。南齐时代纪僧真、刘系宗,都是其中的代表。纪僧真是一个谨慎的人,刘系宗长于吏事。齐明帝曾说过:“学士不堪治国,惟大读书耳!一刘系宗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可见寒门的重要了。

萧道成即位后的作风与刘宋皆同,亦知节俭。萧道成之子萧赜,即位以后,成为“永明之治”,亦可与宋文帝“元嘉之治”相比。而太子弟豫章文献王嶷,尤长文学,几有夺太子位之可能。武帝为太子时曾失上旨,高帝几次欲废太子,后卒未废,但其后豫章王与武帝间的感情并未破裂,豫章王以功名终,后来其子萧子显、子雲都是有名的学者。

齐武帝时虽称郅治,但后宫有一万多人,仍然十分奢侈,并且永明时期只有十一年,不如元嘉有三十年的长期。齐武帝的太子为文惠太子长懋,少时养于豫章王妃所。豫章王长于文学,因此文惠太子亦长于文学,死时年已三十八,已得参与政事,内外百司咸谓旦暮继体,竟中年疾卒。既死,武帝痛悼,仍舍负名望的竟陵王子良而立文惠太子之子废帝昭业,竟以昏暴为齐明帝萧鸾所篡。

明帝即位以后,因始安王遥光建议杀高帝及武帝之后人,屡起家族中的大狱,幸而明帝萧鸾夭死,高武子孙,尚有存者。明帝死,东昏侯嗣立,宠爱潘淑妃,公开贿赂,滥杀大臣,朝廷空虚。此时萧衍做雍州刺史,在襄阳叛变,萧颖胄在江陵(荆州)叛变。萧衍立和帝宝融,不久篡位,和帝被逼而死。萧衍本齐之宗室,但不称齐而称梁,因其与齐宗支已远,并且齐世只有二十四年,无甚积功累仁。萧衍改号,自居革命,不必再假借前朝名义了。

梁武帝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很可注意的时代,在位有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为最长的君统,也是南朝最盛时代。

在他当政时,前半期很好,后半期便败坏。自然,在位年代久的帝王,往往晚年便不健全的。武帝前期用周舍、徐勉而治,后期用朱异谄媚而乱。并且武帝之政治过于宽大,失去纪律,以致豪强擅权,军风败坏,表面上是宽政,实际上只方便了世家大族。

梁武帝在萧齐时,已很有文名,其学问渊博,为历代天子学问最好者。据说他很勤俭,粗食布衣,木棉帽,四更起身,便阅公文,冬天写字以至于手被冻伤,平时不好听音乐。同时他也不是汉代以来相承法家的习惯,虽得到太平四十八年,终是消极的作风,文人的性格。在梁武帝晚年的时候,有散骑常侍贺琛陈政事疏,谈到当时的四大问题,可惜武帝不能用。

其第一疏为平民逃税,投靠成为贵族部曲的问题:

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凋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更相呼扰,莫得治其政术,惟以应赴征敛为事。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盖不获已而窜亡,非乐之也。……东境户口空虚,皆由使命繁数。夫犬不夜吠,故民得安居。今大邦大县,舟舸衔命者,非惟十数;复穷幽之乡,极远之邑,亦皆必至。……驽困邑宰,则拱手听其渔猎;桀黠长吏,又因之而为贪残。

其第二疏为官吏的廉隅及风纪的问题:

今天下宰守,所以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良由风俗侈靡,使之然也。淫奢之弊,其事多端,粗举二条,言其尤者。夫食方丈于前,所甘一味。今之燕喜,相竞夸豪,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绮绣。露台之产,不周一燕之资;而宾主之间,裁取满腹,未及下堂,已同臭腐。又歌姬舞女,本有品制,二八之锡,良待和戎。今畜妓之夫,无有等秩,虽复庶贱微人,皆盛姬姜,务在贪污,争饰罗绮。故为吏牧民者,竞为剥削,虽致赀巨亿,罢归之日,不支数年,便已消散。

其第三疏为皇帝左右的小人问题,第四疏为冗官、冗署及多余法律的问题。书奏,武帝大怒,要他一一详举出来,贺琛不敢再奏。《梁书》将他的奏文全载出来,并载有梁武帝的敕书,是由他亲自口授主书的人,记录出来的,文辞甚好。其中有许多是他自辩之词。大致看来,梁武帝确自能俭素,只是在那时阶级政治之下,他却没有改革的魄力。

梁朝的佛教甚为流行。原来在魏晋时有天师道,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并且受佛教的影响。但此教浅薄,不能满足人的欲望,因此又回到佛教的信仰上。不仅胡人大致都信仰佛教,并且汉人也受到佛教的传播。梁武帝大通元年修同泰寺(用双声叠韵,大通为同,通大为泰)。此时和尚及尼姑奴隶为全国户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经济用于宗教上甚多,武帝有三次舍身同泰寺,表示作寺中的奴隶,要臣民来赎。但是他是“舍身”,不是“剃度”,还是一种作伪的态度。

梁代太子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来昭明太子萧统早死,梁武帝有鉴于齐代立孙的失败,他改换了方式,立太子之弟做太子(萧纲),因此另外的问题发生了。他为对付太子诸子及太子诸弟,便大量的封王,给以军队和封地,到了后来许多王叛变,如豫章王综、邵陵王纶等的叛变,都是从这样原因出来的。

但是梁武帝的直接失败原因,还是由于想经营北方。当尔朱荣叛变之时,梁武帝立北海王元颢为魏皇帝,并给陈庆之兵力,使援元颢。陈庆之攻入洛阳,却为尔朱荣击败,而元颢亦在临沂被杀。于是梁武帝又想别的办法。适侯景降梁,又给梁朝一番激动。侯景原为尔朱荣部下,为高欢的助手;高欢讨尔朱兆时,侯景亦曾立功。后来为高欢的南道大行台,专制河南。高欢知道侯景是人才,在他疾笃之时,谓子澄曰:“侯景狡猾多计,反覆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乃以书召侯景,景即投梁,并以所管之地来降。梁武帝使兄子渊明往援,为魏所败,渊明被擒。侯景逃入梁境,袭据寿阳,扩张军队,梁人不能控制。后来梁武帝两次战败,欲与东魏谋和,侯景闻之,大惧,驰书固谏,梁武帝不从,景乃曰:“吴儿薄心肠。”于是决定造反。

此时梁武帝弟子临贺王正德欲做天子,与侯景勾结。侯景的军队渡江南下,直至建康城下。邵陵王纶及柳仲礼力战,均被击破。湘东王绎则顿兵不战。景遂攻破朱雀航,直围台城,城中疾疫,死者大半。原有羊侃守台城,后来羊侃亦死。遂与侯景议和。侯景听谋臣王伟之劝,复背盟攻城,城陷。梁武帝让位与简文帝,武帝之饮食也被景所节制,忧愤而卒,简文帝亦被景所害。

景遂称帝,国号为汉,改元太始。王伟请立七庙。景曰:“何谓为七庙?”伟曰:“天子祭七世祖考,故置七庙。”并请七世之讳,敕太常具祭祀之礼。景曰:“前世吾不复忆,惟阿爷名标。”景党有知景祖名周者,余者王伟制其名。(按:此见《梁书·侯景传》。《梁书》讥诮侯景无所不至,独不言其为胡人,可见侯景虽家世微贱,但并非胡人。高欢身世亦当相同。他许多地方表示鲜卑化,也是一种攀附。他何尝是“阴山贵种”呢?)侯景既称帝,湘东王绎即位于江陵,王僧辩自江陵东下,陈霸先亦自广州起兵,遂诛侯景。

但湘东王绎(是为梁元帝)亦不能收拾残局,西魏立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南侵,元帝被杀。此时江南七万多卷书,竟被梁元帝一怒而烧掉,自称“文武之道,今日尽矣”。从此在中国文籍上,成一不可挽救的损失(注二)。

梁元帝被俘而死,即等于梁之灭亡;萧詧的后梁,实际上是西魏及北周的附庸,不再有以前的规模了。(后为隋所灭)。又王僧辩到南京之时,军队纪律较侯景更坏,不得人心,于是陈霸先攻入建康,拥立了梁敬帝,再行篡位。

陈霸先与以前晋宋齐梁不同,以前做帝王者皆北方人,陈完全为南方之王朝。陈霸先吴兴人,据说为颍州陈实(太邱长)之后,这是难以征实的。他的局面,以及他所用的人,都显然是南方色彩,周弘正、徐陵、江总都很占势力。王谢诸家,却不再出人物了。

此时北齐占有北方,但高洋即位后,行为酷暴,不得人心。他带兵到历阳来伐陈,即遭失败,陈之势力始稳固起来。

陈武帝死,侄陈蒨立,是为陈文帝。文帝死后由安成王顼辅政,立太子伯宗,因不肖,被废为临海王,文帝弟安成王顼自立,是为宣帝。此时周灭北齐,陈亦收复徐州,但后来陈沿江一带又失掉了。

陈世的武、文、宣帝皆为盛世。宣帝之子为陈叔宝,好尚奢侈,政治萎靡不振,大将中萧摩诃本不是无用的人,但当隋师灭陈时,萧摩诃却指挥失败了。江总善文学,常至宫中,与后主相游,称为狎客,其人虽非坏宰相,但在南朝积习之下,所有将相,都无用了。

当陈宣帝病重之时,始兴王叔陵阴有异志,用刀刺后主,被其弟长沙王叔坚所救。及后主即位,大权交与叔坚,叔坚又为左道巫蛊之术。后主因念前功,未予杀戮。可见后主为人,还相当忠厚,只是不能振作。当时宫中修临春、结绮、望仙诸楼,穷奢极侈。贵妃张丽华(但皇后未废)最得宠,长于手腕,颇得一般后宫的人心。张家权势也就隆盛起来。隋师入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及沈后,却把张丽华杀了。

隋文帝开皇八年(五八八年)遣晋王广(即炀帝)率领贺若弼、韩擒虎攻陈。后主兵力不足,不能邀击,只能沿江而守,因此贺若与韩并渡江,陈将萧摩诃在白土岗战败,韩擒虎先入,攻入宫中俘后主,陈亡。六朝经营的建康,也在此时被毁。唐朝建康虽然渐渐兴复,已不是旧日的规模了。

南北朝简史——南朝的政治变迁

金陵沿革图

来源:台湾大学印行《简明中国沿革地图》

南北朝简史——南朝的政治变迁

建康附近要地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74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