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朝简史——魏国的篡汉与司马氏的得势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00:40:34 0


曹操自从专政之后,势力一步一步的扩张,位置也一步一步的进展。建安十三年(西元二〇八年)罢三公官,曹操由司空进为丞相;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为魏王。魏国既建,汉官多兼魏国职官,于是汉庭逐渐成为空的形式。

但是曹操还未来得及自称皇帝,就于建安二十五年(西元二二〇年)春正月死了。魏国太子曹丕嗣为魏王,到十月,魏王称皇帝,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注一)。这个被废的皇帝到曹丕的儿子明帝时,在青龙二年(西元二三四年)三月,寂寞的病死邸中。

魏文帝为人风流儒雅,但是文人的气味浓厚,政治家的气味不够,并且在曹操生时,因为偏爱其弟曹植,曹丕多少受到了精神上的压迫。曹丕后来虽然被立为后,但他许多年不正常的心理,仍成为他猜忌宗室心理的渊源。曹丕也有心学汉文帝,要做一个太平圣主,可惜他在位不长。

魏自文帝(曹丕)即位以后,其对外活动力量比曹操时期要弱些。这当然因为文帝才能不如曹操,而且为防止内变,并不能一贯的宽厚。《魏志·武文世王公传》陈寿评语:

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又裴松之注引袁子曰:

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始。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既违宗国藩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

这一种对待诸王刻薄的制度,就形成了魏代一股刻薄的风气,而司马氏就在魏代互不相信风气之下得势起来。司马氏并且在西晋时期,重用宗室,形成了八王之乱的祸端。这一种对待宗室的问题,本来是曹丕个人的事,不料竟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命的一件大事。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但曹丕的亲弟,只有任城王彰、陈思王植及萧怀王熊。萧怀王熊早薨,任城王彰及陈思王植都成为著名的人物。

任城王彰勇武,在曹操平定乌桓时,曾有显著的功绩。直至后世,仍被称为“邺下黄须儿”。陈思王植则以文才著名,其器识曾为曹操所赏识,有意立为后嗣。

但是在这时候,群臣却不主张废长立幼的。据《魏志·崔琰传》称:“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曹操)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时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

又《贾诩传》云:“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袁绍和刘表立少子而失败的例证,对于曹操太熟识了,这是对曹丕一个最有力的帮助。

除此以外,对于曹植的失败,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在曹操伐吴之时,本留曹植镇邺(按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本为太子之事)。后来植宠日衰,植党杨修亦被杀。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操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事。将行,太子饯行,逼而醉之。操呼植,不能受命,悔而罢去,由是植不能再用了。按此饯行之事,当然可以说有阴谋,但是倘若一个不好酒的人,能够“逼而醉之”,也不太尽情理,则曹植本有若干名士积习,以致失败,恐亦不容讳言。

后来曹操在洛阳病死,当时曹丕镇邺,而彰留在长安。长安道近,曹彰先至,彰欲拥立植,植不肯,丕乃得立(注二)。黄初四年,曹彰被毒死,曹植虽未被毒死,但形同拘禁,为魏晋以来文士所慨叹。

当曹丕黄初六年,他自领舟师伐吴,临江而返。次年五月便卒。子明帝叡立。在明帝之时,有几个现象。第一,近臣中书令刘放、中书监孙资在文帝时已揽权,到明帝时权力更大,成为魏晋以来中书当政的开始(注三)。第二,因为诸葛亮北伐,靠司马懿抵御,此后司马氏便渐次得势起来。第三,魏明帝好治宫室,不论在洛阳,在许昌,都曾经营造过大量的宫室,尤其治洛阳宫室之时,动员更为广泛。第四,明帝曾亲自立庙,号为烈祖。这是庙制上的一个创举,此例一开,便使得凡是皇帝,都除去谥法,还有庙号了。

明帝无子,及崩,养子齐王芳嗣立。据说是曹彰之孙,为明帝所收养的。齐王立后改元正始,由司马懿及曹爽辅政。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曹爽当政,任用名士,崇尚清谈,后世称为“正始玄风”,并且改任司马懿为太傅,夺掉他的权柄。司马懿虽在表面上表示退让,暗中却还是勾结军人,想乘着有机会时打击曹爽。

到了正始十年,齐王出谒明帝的高平陵,曹爽随帝谒陵,司马懿乘机部勒兵马,先据武库,出屯洛水,上书弹劾曹爽。大司农桓范夺门而出,奔就曹爽,建议奉皇帝幸许昌,召外兵平乱。爽不能用,向司马懿请罪。于是司马懿杀曹爽,并大杀其党羽,政权从此归于司马氏。改元为嘉平。

嘉平三年,司马懿死;六年,司马师废齐王芳,立高贵乡公曹髦(文帝孙东海王霖之子);次年司马师死,弟司马昭辅政。再过四年,高贵乡公感觉到司马昭过于跋扈,给左右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率僮仆数百,鼓噪而出。中护军贾充迎战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充谓众曰:“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于是太子舍人成济抽刃刺帝而死。司马昭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奂。改元景元(注四)。

从此魏帝真成为司马氏的傀儡。景元四年,钟会和邓艾灭蜀。次年,魏改元为咸熙;咸熙二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篡魏,是为晋武帝。

魏武帝和文帝,都好尚文辞,明帝尤甚,共称为魏氏三祖,而曹植之文学,似名声尤在三祖之上。当曹植被宠之时,似乎魏群臣尚不尽同情于曹植,及曹植废弃,屡求自试,亦未曾被理会过。到文帝及明帝即位,他们的才能,都不很高,人心又转向于曹植。据称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之时,帝行幸长安,谣传帝已崩,从驾群臣欲迎立曹植,京师尽惧。及帝还,或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这一点虽然表示明帝还有容量,但当时归心曹植,已可想见了。

曹魏时代虽然是清谈的盛行时代,但清谈的风习,也是从汉末传来。在东汉的晚期,太学游谈,已成积习(注五)。蔡邕到会稽,看见王充《论衡》,便私藏枕中,从此谈论益广。魏时曹丕《典论》,也是清谈的先导。到了正始的何晏、王弼,虽以清谈著称,但其来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73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