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历史解析——新儒学与佛教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4 11:09:56 0


许多儒家士大夫,特别是11世纪的史学家欧阳修,对佛教教义进行了批判。欧阳修认为佛教的教理愚蠢、虚妄,对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有害。一千多年来,这些士大夫视佛教为祸乱之源。石介指责佛教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他断定:“天地间必然无者有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佛。”许多儒家学者指责佛教教义荒唐,他们坚决反对和尚剃发、穿戴深色的衣袍、与家庭断绝关系等行为。批判者认为,佛教哲学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建设不起作用,无视古人之道,且僧尼不事稼穑的寄生生活对国家财富毫无帮助。

另一些儒学思想家,如程颐和朱熹,对佛教的批判直指其本。在他们看来,佛教否定现世的实在性和真实性,因此会导向虚无主义。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儒学家拜倒在佛教的救赎思想之下。声名最盛的朱熹,甚至主张禁止佛教、道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根据经验他也知道这样的政策绝不可能实现。因此他同意可以进行老子道家哲学的教育,但要接受朝廷宗教主管官员的监督管理。

禅宗法师们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同源的观点。在金朝,道教全真派的创建者王重阳提出了三教合一的观念。他向其弟子传授道家的《道德经》、佛教的《心经》和儒家的《孝经》。在实践三教合一的过程中,佛教和道教代表了个人内在信仰的修为,而儒学则代表了其外在的修为。符合儒家实践的外在修为就是其礼仪特性,特别是祭祖、婚丧之礼,这些礼仪完全没有僧道的参与,不在寺观举行,不奉佛道的礼拜仪式。

宋代佛教奉行的教义坚信,现象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一个幻象。儒学家们对强调现象即幻象的看法表示反对,他们以理和气的概念来取代世界为空的佛教教理。11世纪,张载解释说,创世之初气就已经存在了,其后气凝聚为物;万物皆源自气,万物也融化为气,然后再聚生为万物。根据这个观点,物质世界并非终结于无,这一点和佛教的说法相类似。张载认为无处不在的气对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也非常擅长向人们宣传他的这套理论。他得出结论说,世上之人皆为兄弟,不论他是生老病死,还是鳏寡孤独。在张载看来,根据儒家的济世思想,人应当推己及人,乃至万物,每位儒者都应肩负起一定的社会担当,以提升众生福祉为己任。这就与佛教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佛教主张以出家的方式摆脱尘世的烦扰。张载一方面攻击佛教,但另一方面,他又从佛学理论以及佛教的博爱观中吸取了许多东西。

尽管宋儒对佛教有诸多异议,但是他们又同时生活在一个充斥佛教文化的社会中:佛理、寺庙和宝塔、僧尼,无一不是贴上佛教标签的事物,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成为佛教在民间兴盛的见证者。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无法装作视而不见,因而只得寻求共存之道。他们将佛教中的一些概念吸收进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中,包括众生平等、怜悯、慈悲以及现实和现象的概念等。所有这些,都给予儒学一个崭新且更具人情味的外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798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