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简明正史——阿里不哥 海都 昔里吉 乃颜 阿合马 关汉卿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3 13:20:05 0


阿里不哥(?—1266) 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正妃唆鲁禾帖尼幼子,元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和伊利汗国开国之王旭烈兀的同母弟。宪宗南征时,命他统率留在蒙古的军队和斡耳朵,并有意让他继位。宪宗九年(1259)秋元宪宗在四川合州城下死去,大臣孛鲁合与阿蓝答儿向阿里不哥献计:忽必烈与旭烈兀远征在外,宜以留镇和林的有利地位抢夺帝位,以免受制于人。阿里不哥召集诸臣会议,决定立即行动起来,命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并与浑都海等人谋取关陇;令刘太平、霍鲁海等人办集粮饷,暗图秦蜀;命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事于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括兵于漠南诸州,准备以武力为后盾称帝,并遣使安抚忽必烈。宪宗妃出卑三皇后向忽必烈通报了阿里不哥的活动。忽必烈立即遣使至阿里不哥与脱里赤处,要求停止征调军队。阿里不哥知阴谋败露,为稳住局面,一面再度遣使忽必烈,称已停止括兵,另一面加紧称帝准备,召请各路宗王会集漠北。忽必烈亦会集诸王大臣,决定与之争位,为此与南宋达成和议,于同年底迅速北归。

忽必烈至燕京召见脱里赤,下令解散所集之兵。同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宣布即位。次月,阿里不哥于和林西按坦河夏营地亦召集忽里台大会,宣布称帝。拖雷家族内部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爆发了。世祖为控制西域,派出察合台之孙阿必失哈归兀鲁思即位,但行至河西时为阿里不哥的游骑所获。双方为避免冲突曾互遣使者往还,但因立场相差甚远未达成协议。入秋时分,阿里不哥的部下旭烈兀长子出木哈儿及其他宗王与世祖之先锋移相哥、也可合丹作战大败。阿里不哥闻败讯,下令处死囚系的阿必失哈及随从二百人。同年冬世祖亲征漠北,攻至和林,阿里不哥向其母后唆鲁禾帖尼的份地欠州(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溃逃。

宪宗死后,征蜀的蒙古军先由皇子阿速带统辖。阿速带至漠北奉立阿里不哥时,继由浑都海和哈剌不华统率,屯驻于六盘山区。中统元年(1260)六月,浑都海率军次灵夏,渡河,过应吉里城。转战以进,积尸蔽野。七月至甘州。阿里不哥当时尚控制着漠北—河西的交通线,其大将阿蓝答儿率部前往河西,与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汇合,但两军不久发生分裂。阿蓝答儿与浑都海合军东向进取,败世祖军,河右大震。世祖命诸王大臣进讨,获阿蓝答儿、浑都海杀之。阿蓝答儿、浑都海残卒推哈剌不华为主将,十月至肃州,与阿里不哥使者会,为避开自漠北南下的忽必烈大将扎剌亦儿人阿剌罕的兵锋,经沙州、伊州(今哈密),北行涉天山,年底至别十八里,占据畏兀儿北境。

欠州之地虽有少量农业,但土地高寒,所获有限,并不足以维持大量军队的消耗。蒙古建国后,和林以及漠北各地所需粮食、饮料以车载自汉地转运供应已数十年。阿里不哥退居欠州后,军队给养发生困难。世祖下令禁绝粮道,阿里不哥之军陷于饥馑。依靠汉地粮秣既不可能,只能转而求诸于西方。阿里不哥命令自己身边的察合台之子拜答里之子阿鲁忽归国即位,而且要他派兵沿阿母河布防,使旭烈兀不得东援忽必烈。

阿鲁忽来到阿力麻里后称察合台兀鲁思汗,迅速向阿母河以北地区发展。阿里不哥派出使团至阿鲁忽处,下令征集军资。阿鲁忽为占有金山至阿母河之间的土地,决定彻底与阿里不哥决裂,转而支持世祖,于是处死阿里不哥的使臣,把全部钱财和武器装备据为己有,并与窝阔台兀鲁思之主禾忽一起杀死阿里不哥所置镇守官唆罗海。阿鲁忽背叛的消息传到时,阿里不哥正在漠北与世祖大战,世祖进至和林近郊。中统三年(1262)二月,因山东李璮叛蒙降宋,世祖退兵,解阿里不哥后顾之扰。阿里不哥全力西向讨伐阿鲁忽,驱迫驻牧于叶密立的阿鲁忽、禾忽之军西溃一千五百里,至垂河流域。六月,阿里不哥之兵继至,再败阿鲁忽、禾忽兵于换札孙(察合台大斡耳所在地),死者“相枕”。

阿鲁忽退至亦列河(今伊犁河)流域。九月,哈剌不华率兵追至,阿鲁忽、禾忽兴师抵抗,于不剌(今新疆博尔塔拉县境)之西五里处击败阿里不哥军,杀哈剌不华及其族弟脱鲁火察儿,尽歼其众,并函其首向世祖报捷。阿鲁忽获胜后返军亦列河,不复防备。此时阿速带突以后军至,逾铁门(即《西使记》之铁木儿忏察)之群山,直指亦列河和阿力麻里。阿鲁忽仓促中携其妃及右翼未败之军退至经亦思宽(突厥语,译言“热海”,今伊塞克湖)。中统四年(1263),至可失哈儿、斡端之地。阿里不哥踵进,于亦列沐涟阿力麻里驻冬。次年阿里不哥军南下,阿鲁忽、禾忽则从可失哈儿率军东趋迎敌至浑八升(今新疆阿克苏附近),再次战败。

此时漠北之地已尽为世祖所据,西域察合台、窝阔台两系宗王亦站在世祖一边,阿里不哥的阵营逐渐瓦解。旭烈兀之子出木哈儿以欲住撒麻耳干治病为由离去归波斯。阿里不哥卓帐于亦列河流域,肆意屠戮阿鲁忽的无辜的兵民,大启衅乱,诸将皆感寒心,托词叛去者甚多。至元元年(1264)春,阿力麻里大饥。阿里不哥毫不顾惜人民,其士卒以小麦代大麦饲马,而人民竟以蒭秣为食,饿死者甚众。当地回回长老亦多饥饿而死。人民无计,群祷于天,诉兵士残暴横行,求上苍护佑。一次阿里不哥宴饮中狂风忽起,其朝会大帐之钉数千尽拔,帐柱亦折,与会者皆伤,诸大臣视为不祥之兆,以为灾祸将降于阿里不哥,相率引去。阿里不哥与阿速带势力大衰,众叛亲离,无计可施,率残存士卒留驻阿力麻里,缺粮少食,窘迫万状。

叛变之风从驻于亦列河的军队蔓延至阿里不哥留驻蒙古本土的宗王大将。蒙哥之子玉龙答失驻于阿勒台沙碛前扎卜罕沐涟之地。阿里不哥部下诸千户叛阿里不哥后行至此,使人告之。玉龙答失同意投降世祖,使阿里不哥在金山一线的防线土崩瓦解。

避居于斡端、可失哈儿之地的阿鲁忽见阿里不哥势衰,乘危攻之。阿里不哥无兵可御,不得已命原别十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大臣麻速忽别乞,护送兀鲁忽乃妃子返阿鲁忽处,谋议罢兵,但仍不能挽救败局,只得投降世祖。世祖赦免了阿里不哥及追随他的宗亲诸王,并遣使诏告西北诸藩王,但其谋臣孛鲁合、秃满、脱忽思等皆被处决。

世祖曾讯问阿里不哥有关这场内战的是非,阿里不哥并不认为自己即位为非法,只承认世祖是胜利者。埃及马木路克史家乌马里在记录元朝帝系时,把阿里不哥列为宪宗和世祖之间的皇帝,有如元天顺帝阿速吉八与文宗图帖木儿之间的关系。

海 都(1234—1301) 是元太宗乃马真后第五子合失之子。在元宪宗即位风波中,他没有参与谋叛活动。宪宗即位后,于次年得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州境)以为份地。海都对其家族皇位被夺十分不满。宪宗六年(1256),宪宗遣石天麟出使海都,被长期扣留于海押立。海都于其地逐渐聚集兵力达二三千人。

世祖、阿里不哥争位时,乃马真后少娣及贵由之子大名王禾忽正执掌窝阔台兀鲁思,他们与察合台兀鲁思汗阿鲁忽一起背叛阿里不哥,转同世祖结盟。当时海都力量尚小,加入了阿里不哥的阵营。中统年中阿里不哥率兵入西域讨伐阿鲁忽。禾忽与阿鲁忽联兵抵御失败,窝阔台汗国大斡耳朵撤出叶密立—火孛地区,汗国内部亲阿里不哥的势力占了上风,后海都成为窝阔台汗国之主。阿里不哥失败后,海都利用世祖全力灭宋,无暇西顾之际,拒不参加诸王朝会,继续与朝廷为敌,逐渐把窝阔台系宗王的力量聚集在自己周围。

原先受阿鲁忽压迫的朮赤家族的势力卷土重来,与察合台汗国在讹打剌(今哈萨克斯坦阿雷河汇入锡尔河处)发生冲突。海都趁机与阿鲁忽争夺势力范围,失败后向钦察汗别儿哥求助。别儿哥要萨满卜测凶吉,告以大吉,遂以人力和财力援助海都。海都得复与阿鲁忽作战,杀其大将。阿鲁忽以宗王率大军应战,再次击败了海都。

阿鲁忽死后不久,海都利用察合台兀鲁思汗木八剌沙初立之际,夺取其大斡耳朵驻地亦列河流域阿力麻里至忽阐河以东草原,强盛起来。至元五年(1268)与新即位的察合台兀鲁思汗八剌在忽阐河中游激烈争夺,为八剌的伏兵所败。钦察汗蒙哥帖木儿得讯后,即派出其叔别儿哥察儿率五万骑卒增援海都。海都收集溃军,举兵再战获胜。八剌被迫向西退入阿母河以北地区。为挽救败局,阻击海都和别儿哥察儿的追击,在撒麻耳干和不花剌两城大肆搜括,筹集军资。海都为保存阿母河以北地区免遭战祸,建议和谈。

次年春,海都、八剌和代表钦察汗蒙哥帖木儿的别儿哥察儿聚议于塔剌思附近的草原。到会诸王结成按答,决定共同反对占据蒙古国东西两端的拖雷家族,三方分享粟特故地的赋税收入:粟特故地的三分之二属于八剌,海都和蒙哥帖木儿分享其余。三方约定采取措施保护那里的经济:诸王的军队不得毁坏城市农田,须驻在远离农耕城郭地区的山区或草原,海都的军队驻守在八剌的牧场与中心城市之间,防止八剌的军队违约进入城市;三方均不得在固定的份额以外再滥收捐税。塔剌思大会是一次没有朝廷代表参加的、西北诸王为调停他们之间的争纷、划分势力范围而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与会诸王所表达的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同等尊荣、应各有兀鲁思的想法,表现出阿里不哥之乱结束后,立足于西域的朮赤、窝阔台、察合台三系宗王对蒙古国前途的看法,这是标志着蒙古国最终分裂的一次重要事件。

至元七年(1270)八剌发动入侵伊利汗国之战,海都派出宗王察八惕和钦察率军支援,并授意他们相机撤回。西征军攻入呼罗珊后,察八惕和钦察先后退回。八剌孤军深入,被阿八哈战败。八剌、海都之间的力量对比因之发生变化,双方虽然名义上还互称按答,但实际上八剌的军队给养均仰赖海都,海都也如主子对待附庸一样,对八剌下达指令,为他划定驻冬区域。次年初海都包围八剌的营帐,八剌因心悸发作而死去。察合台后裔诸宗王向海都表示臣服。海都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变察合台汗国为附庸。

至元五年海都举兵反元,从阿力麻里东进至按台山,进攻依附于玉龙答失的纳邻部民,受到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的迎击。那木罕获胜后,向西占据阿力麻里,并奉旨在那里卓帐。世祖不断增援那木罕,除了补给装备之外,还于至元十二年(1275)春诏丞相安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前往阿力麻里。大军出动之前,派昔班出使海都,诱使海都同意罢兵置驿,但安童违约对禾忽突袭,尽获其辎重,迫使禾忽叛乱,切断河西通达西域的道路,占领今天山以南地区。同年都哇率大军围攻火州城,因河西交通为禾忽叛军阻断,斡端和可失哈儿等地也陷于禾忽之手,元政府无法增援。

次年,驻守在阿力麻里的元军中的以失里吉为首的一些诸王,因安童分配给养不均而发动叛乱,把那木罕、安童分别送赴海都、忙哥帖木儿处囚禁起来。昔班再次出使海都,召入朝,并威胁“苟不从”,将出动“诸王蕃卫之兵”征讨。海都“辞以畏死不敢”。时世祖正忙于灭宋,没有足够的力量用兵于西北,派出铁连出使海都。铁连归来后报告:“海都兵繁而锐,不宜速战,来则坚垒待之,去则勿追,自守既固,则无虞矣。”此议得到了世祖的批准。此后元朝基本承认海都在扩张过程中获得的权益,在西北地区取守势,不主动对海都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昔里吉侵入漠北时,海都亦按兵不动,坐收渔利。至元二十一年(1284)他主动放回那木罕和安童,以表示和平的诚意。

禾忽叛乱以后,海都把天山以南诸绿洲视为必争之地,元政府也无意轻易言退,双方开始激烈争夺。至元十三年(1276)世祖重新向斡端一带派出驻军,不久为禾忽叛军驱走。元灭宋后,朝廷腾出手来对付西北叛王,数年中一批又一批的元军开入西域,进入斡端地区,并不断得到增援和补给。因为沿天山南麓的道路为海都切断,元政府将内地与斡端之间的交通线南移,改为河西西行经今罗布泊岸,溯车尔臣河行,顺今塔里木盆地南沿西行。为此元政府于至元十九年至二十三年间设罗卜、怯台等站。驻守斡端的元军与海都集团中以兀庐、玉论亦撒、八巴等人为首的军队反复作战。海都在西北地区的势力日益增长,而元政府难以在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绿洲地区维持一支大军备其入侵的形势,迫使元廷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放弃斡端。

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东道诸王之乱,是海都改变坐观漠北形势变化的契机。乃颜起兵叛乱时,海都允以十万骑兵相助,但未能实现。乃颜同党合丹再叛时,海都大将暗伯率兵越按台山,进犯叶里干脑儿(今蒙古西部艾里克湖),遭到元军将领阿里带的坚决抵抗。二十五年底(1289年初)海都军再次进攻,仍被元朝守军击退。次年昔里吉余党药木忽儿与明里铁木儿和海都联合,大举入侵漠北,攻占吉里吉斯和漠北大片土地,迫近和林。元朝和林守臣陷于惊恐之中,北安王那木罕下令弃城,至世祖亲征后方才收复和林。二十七年(1290),药木忽儿等进攻那木罕驻地,元将朵儿朵怀败绩叛变。次年,元钦察亲军投入漠北西部战场,兵锋直达吉里吉思之地。此后,海都军在杭海岭、按台山屡为伯颜所破。三十年(1293)伯颜离任前诱敌深入,再次取胜。次年元钦察亲军控制了吉里吉思地区,元军再西行进入撒剌思河、阿雷河流域,并沿此两河而下直至亦必儿·失必儿(今俄罗斯鄂毕河中游)之地。成宗即位之初,海都营垒中的药木忽儿与朵儿朵怀降元。

海都向漠北扩张之时,为其势力极盛期。在南方,海都之子撒班统辖的五万大军镇守今阿富汗之地,与印度相望。在呼罗珊方向,至元二十六年(1289)伊利汗国大臣阿儿浑之子那兀鲁思背叛伊利汗国,失败后投奔海都。在北方,当时钦察汗国东部的白帐汗国发生分裂,其国宗王古亦鲁克为争夺汗位投靠海都、都哇。白帐汗伯颜受到海都、都哇的压迫,于成宗登基之初,向元廷遣使求援。海都为避免两面受敌,派己子不颜察儿和沙等人驻守在伯颜与元朝控制地之间,切断双方的联系。

大德三年(1299)成宗下诏改组漠北元军指挥系统,命海山出镇漠北。次年,元出动大军西击海都。八月,海山与海都军战于阔别列之地,败之。元军乘胜西进,于年底至按台山。五年(1301)海都约都哇会攻按台山元军,双方于帖坚古山一带发生激战。帖坚古山会战是元朝对海都、都哇进行的一场决定性大战。元朝出动了几乎所有驻在漠北的精锐,未能击败海都、都哇。元军从帖坚古战场撤退时,海都尾追而来,元军惊慌失措,弃守和林。战后海都从前线返回,不久于也儿的石河上游因病死去。

海都死后,都哇在其诸子中选择较弱的察八儿立为汗。成宗即位后,都哇与元朝达成和议,双方共同削弱窝阔台汗国。都哇不断蚕食察八儿的土地。大德十一年(1307),元朝漠北驻军在海山的率领下击败察八儿,俘其后妃部属十余万人。察八儿不得已奔投都哇。都哇召集宗王数百人,列数察八儿罪状,宣布废之,另外择立其兄弟仰吉察儿为汗。都哇死后,察八儿图谋复国,被察合台后王怯别击败。察八儿与仰吉察儿出奔元朝。途中仰吉察儿被毒杀,元朝收容察八儿,封为汝宁王,窝阔台汗国最终灭亡,其领土为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

昔里吉 为元宪宗蒙哥第四子,其母为宪宗妃巴牙兀真氏。宪宗死后,曾支持阿里不哥称帝。中统四年(1263)年秋,阿里不哥势衰,与诸王玉龙答失、阿速带等归降,获赦免,次年受封为河间王。阿里不哥之乱平定后,诸王均表示臣服,惟海都不来参加朝会。为防患于未然,世祖以皇子北安王那木罕率领大军往西北,昔里吉从行。那木罕及其兄弟阔阔出所辖的本部属民组成中军,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子侄辈诸王等部民组成右翼。至元五年(1268),海都叛乱,举兵东进,进攻玉龙答失部民,扰乱畏兀儿地区,被那木罕北征大军击败,追至亦列河流域,卓帐于阿力麻里。

那木罕军中的北边诸王在阿里不哥失败后被迫投降世祖,阿里不哥诸子保留了封地,但怨恨并未消除,渐露出骄兵难制的态势,发生拘杀朝廷使臣事件。世祖未举师问罪,取和解态度,命畏兀儿人廉希宪前往处理,迫使肇事诸王悔过。至元十年(1273)北方诸王中已有人背叛,进攻欠州,执五部断事官刘好礼。因刘好礼善应对,方免死。

十三年(1276)秋因安童分配给养不公,那木罕部下的脱脱木儿率部叛逃,尚留在那木罕阵营中的昔里吉往讨。脱脱木儿以阿里不哥失败后所受耻辱煽动昔里吉叛元,并许诺将拥之为汗。这时叛军将领八鲁浑等拥众出逃的消息传来,正当宗王牙忽都率军追截时,昔里吉起兵叛乱,械系统帅那木罕及其弟阔阔出和丞相安童,擒获牙忽都。元朝在阿力麻里镇戍的这个重兵集团顷刻瓦解。叛乱诸王果真推举昔里吉为汗。屯驻欠州的万户晃忽坛氏伯八报知昔里吉叛乱的消息,不久叛军袭击欠州,伯八阵亡。至元十六年(1279),刘好礼被叛王召至欠州,次年率部出走,经贿赂才得逃归。昔里吉、脱脱木儿等人为争取外援,把那木罕、阔阔出送往钦察汗国之主蒙哥帖木儿处,把安童送交海都。但海都并不急于利用这个机会,而宁愿坐山观虎斗,留下安童授以官职。

至元十四年(1277),昔里吉、脱脱木儿、药木忽儿、撒里蛮等集结部众,分道东进,扬言海都、蒙哥帖木儿与之联兵而来。位于蒙古高原东部的弘吉剌部贵族折儿瓦台起兵响应,并劫掠先朝武帐,岭北为之震动。撒里蛮等将兵越杭海山,东南深入今河套北,被爱不花率领的汪古部军和土土哈率领的钦察军击败。脱脱木儿、药木忽儿等率其主力越杭海后继续东进,于和林北渡斡耳寒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抵土兀剌河(今蒙古土拉河)流域,欲与弘吉剌叛军相会。元政府调集大军很快擒获了弘吉剌部叛首折儿瓦台。以伯答儿、土土哈为首的元军于土兀剌河畔打败了药木忽儿和脱脱木儿后,与伯颜统帅的大军相会于斡耳寒河畔。元军渡河败脱脱木儿等,原先被叛军擒获的宗王牙忽都从斡耳寒河前线脱归。由于驻守陕西的安西王忙哥剌部奉调漠北平叛,后方空虚,于是同年冬,驻守陕西行省的六盘(今宁夏固原县南)的贵由之孙南平王秃鲁起兵响应昔里吉,但很快被平定。

漠北失败之后,脱脱木儿、昔里吉和撒里蛮等分别向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方向逃窜。吉里吉思处于叛王的控制之下,外剌等部、盘踞按台山以西的窝阔台系宗王脱忽等也支持昔里吉。至元十五年(1278),岭北元军继续乘胜追击。正月,土土哈军越按台山而西,擒获叛军集团的将领扎忽台。五月,别乞列迷失将兵由和林向西北,击败外剌、宽彻哥思两部联军。同年底从征宋前线调回的大批汉军,已云集和林一带,岭北地区转危为安。

至元十六年(1279)四月,脱脱木儿领兵南下,进袭杭海山东。元军大将别乞列迷失采纳刘国杰建议,趁其“全军而来,巢穴空虚”,径率大军直捣欠州,直至兀速地面(今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南部)。待脱脱木儿回军时元军以逸待劳,击败叛军,脱脱木儿所部渡河而逃,大批人马溺死在欠河之中,元军“俘获生口畜牧万计”。次年春,脱脱木儿纠合昔里吉、撒里蛮等拥众东来,元军别乞列迷失、刘国杰所部击败之,并沿唐五路(即今蒙古与俄罗斯图瓦交界处之唐麓岭)追至按台山西。别乞列迷失虑叛军有伏兵,决定撤回,不久被朝廷处死。刘国杰部迫近也儿的石河,侦知当地的窝阔台系宗王脱忽与昔里吉勾结,元军偷袭得手,又乘势进攻昔里吉,再次获胜。

屡次失败使昔里吉集团内部诸王之间互相猜忌和怨恨,最终爆发内讧。脱脱木儿在吉里吉思之战中失败,辎重遭元军刘国杰部洗劫之后,曾向昔里吉求援,未能如愿。见昔里吉实力削弱,脱脱木儿便同撒里蛮结盟,共同反对昔里吉,相约事成后汗位归于撒里蛮。此事被昔里吉的部将亦迪·不花侦知,向昔里吉报信。昔里吉征集宗王诸将的军队迫近脱脱木儿和撒里蛮等,但未能使之屈服,不得已宣布退位,诸王们如约奉撒里蛮为汗,遣使布告于朮赤兀鲁思和海都处,并派军追讨泄密的亦迪·不花,迫其自杀。

阿里不哥长子药木忽儿不同意拥立撒里蛮。脱脱木儿企图动武协迫,反被药木忽儿击败擒获。药木忽儿与昔里吉议决杀死脱脱木儿。撒里蛮自知实力不足,自愿去汗号,被昔里吉削兵夺民,其部下纷纷往投元军。昔里吉把撒里蛮送往朮赤系宗王火你赤处,路过忽阐河下游撒里蛮辖区时为撒里蛮部下所救。撒里蛮有意投降世祖,袭击了昔里吉的辎重,向元军报告。昔里吉闻讯召药木忽儿共同抵御。但诸军阵前纷纷倒戈,昔里吉和药木忽儿双双被获。在押送往元廷的途中,因遇叛王集团同党斡赤斤后裔宗王,药木忽儿逃脱。撒里蛮受到世祖的礼遇,而昔里吉则被放逐到南方,历时八年的昔里吉之乱终于平息。

乃 颜(?—1287) 是成吉思汗幼弟帖木哥·斡赤斤后裔。至元七年(1270)木华黎后裔头辇哥东征高丽时,他曾参与。乃颜即位为斡赤斤兀鲁思之主后,他与朝廷争夺今漠北、辽东地区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元政府担心治理辽东的宣慰司不足临镇一方,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将辽东的地方行政机构改为“东京等处行中书省”,其存在时间虽然不满半年,仍然引起乃颜的不满。次年四月,他联合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等,在漠北份地举兵叛乱,控制地域西达土拉河中游,东至今大兴安岭东麓洮儿河地区、松嫩流域及水达达居地、辽河流域。此时元朝正与海都、都哇在金山作战。为防止东、西道诸王连兵,镇守漠北的北安王那木罕所部钦察亲军土土哈疾驰七昼夜,在土拉河打败乃颜,沿克鲁伦河而下,破其后卫万余骑,使乃颜争取海都援助的愿望破灭。

世祖计划对叛王各个击破,决定亲征乃颜。二十四年(1287)五月,大军由上都经应昌(故城在今内蒙达来诺尔西南),沿大兴安岭西麓北上。另一支北征军由玉昔帖木儿率领分道行进。六月初,世祖抵达撒儿都鲁之地(当即今呼伦湖东南的沙尔土哈呼都克)。元军在这里先后与大批叛军相遇。世祖认为叛军见皇帝亲征必然望风而降,于是贸然乘象舆临阵。叛军集中弓手,射击世祖所乘象舆。世祖被迫换乘御马,命元军固守。当夜,汉军将领李庭突袭敌阵,叛军惊溃,局面才转安。北方草原地区从未见过象舆,因此引起轰动,穆斯林史籍和《马可波罗游记》均有记载。

战后元军进至乃颜营地失剌斡耳朵(译言黄帐)。乃颜在大军到来之前已经逃离。另一路元军玉昔帖木儿在击败叛王合丹后,也到此与世祖会师。乃颜已退至今大兴安岭西侧哈尔哈河与诺木尔金河交汇处,玉昔帖木儿派钦察大将玉哇失追踪乃颜,援军相继到达。乃颜溃败,出逃途中为元军追擒。世祖命将他捆绑后裹进毡毯,然后反复拖曳抛甩,簸震处死。死后被弃尸于今西剌木伦河。

乃颜败亡后,玉昔帖木儿领军返哈尔哈河,溯亦迷河(今伊敏河)而上,北至海剌儿河(即海拉儿河)、扎剌马秃(今海拉儿市西之扎罗本得)。此后东逾今大兴安岭北端群山,追乃颜残众至嫩江。九月,玉昔帖木儿师还。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军事行动获胜后,逃窜到今嫩江、黑龙江地区的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汗,率余部作乱。次年,世祖命皇孙铁穆耳率玉昔帖木儿再度出征,追敌至高丽境内。二十八年末(1292年初),乃颜之乱才算完全平定。

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乃颜是基督教徒。其部民中也有许多基督教信徒。

阿合马(?—1282) 元世祖时执掌财务的回回权臣,出生于忽阐河(今锡尔河)畔费纳喀忒(即明代之沙鹿海牙,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忽必烈为诸王时,他是察必妃子之父按陈的家臣,后为察必皇后斡耳朵的侍臣。中统三年(1262),始受命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专财赋之权。恰在此时,主持中书政务的王文统因与李璮有牵连而被杀,世祖决意削减汉族官僚的权力。而为了保证国用和维持蒙古贵族的奢侈生活,均需要搜括财富,这就给阿合马登台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阿合马于上任的第二年,就建议在黄河以南出铁地区鼓励冶铁,从中收取粟万石。后来他发现太原百姓煮私盐贩卖,价格低廉,官盐销量大跌,官盐年税大减,遂于至元元年(1264)正月建议增加盐税,人人均应负担,连过去一贯受到优待的僧、道、军、匠等户也要一体缴纳,以弥补损失。此议付诸实施后,盐课收入增加了三分之二。因为这些政绩,世祖当年便晋升他为中书平章政事。

至元三年(1266)正月设立了制国用使司,阿合马兼领其职。他认为辽东百姓缴纳的布质量低劣,建议用这种劣质布在当地买成羊。又提出对民间采银者加税。这些建议都得到批准。

中书右丞相安童汉化较深。至元五年(1268)阿合马同党秘密商议设立尚书省,同时建议安童宜位居三公,以架空之。此议因汉臣的激烈反对而搁置。世祖急于搜括民财,后来还是建立了尚书省,以阿合马主持。阿合马多智善辩,又为政府增加了大量岁入,深得世祖信任,言无不从。

安童对阿合马控制朝政的行为早已不满,但一直忍耐。尚书省大事不同他商量,径直向世祖禀报使他忍无可忍,于是向世祖指出这种违制行为。世祖也感到阿合马依仗自己的信任,随意违制的行为不妥,认为大事应与中书省商量。安童还向世祖汇报汉臣许衡对阿合马用人的不满,这些意见也为世祖接受。同年五月,尚书省奏括天下户口,由于御史台的反对而停止。

立尚书省之初,忽必烈曾明令规定其职官由吏部拟定资品,尚书省咨询中书省后才能上奏。但实际上阿合马用人唯亲,既不经吏部确定品级,也不向中书汇报。安童提出意见后,世祖质问阿合马。阿合马辩解说:“既然事无大小,皆委之于臣,那所用之人,也宜臣择。”世祖为贪求财富竟容忍这种言行。安童只好表示今后只管重刑及升迁上路总管以上的官员之事,其余事情均交给阿合马。九年(1272)正月,尚书省并入中书省,阿合马成为中书平章政事。两省合并后阿合马进一步控制了中书省,安童的权力渐被架空。十一年(1274)十一月,安童奏劾阿合马任用非人,财务不清。结果安童于次年七月,被排挤出了中书省,世祖命他从北平王出镇阿力麻里。安童离开中书之后,阿合马更加为所欲为。他不顾汉臣的反对,推行官方垄断铁器贸易、禁止私造铜器和民间贩卖药材、盐的作法来搜括民财。

十三年(1276),他深恐御史台揭发其奸状,奏请撤销诸道提刑按察司,因御史中丞张文谦的抵制而未能得逞,但张文谦后来却被迫离开御史台。十五年(1278)四月,中书左丞崔斌揭发阿合马任用私人,他一门子弟均任要职。世祖闻知后,只下旨罢其职,并未追究阿合马的罪状。后来崔斌被迁出京城,任江淮行省左丞。崔斌到任后把阿合马所立各项弊政统统革除,并上报世祖。阿合马竟扣押其上奏,以诬陷的办法将崔斌害死。太子真金听说此事时,正在吃饭,立即停止进食,遣使挽救,但已来不及。而原先被免官的阿合马之子忽辛、阿散等人却官复原职。

阿合马在位日久,益加贪暴。京兆等路年课税达五万四千锭,他犹以为未足额。洛阳宿卫士秦长卿,曾上书世祖揭发阿合马“禁绝异议,杜塞忠言,其情似秦赵高,私蓄逾公家资,觊觎非望,其情似汉董卓”。阿合马知道后,故意调秦长卿执掌铁冶事,然后诬以贪污罪,逮捕入狱,籍没家产,并使狱吏杀之。十七年(1280)畏兀儿人廉希宪病重,皇太子真金遣侍臣杨吉丁问疾。廉希宪表示自己所担心的是“大奸专柄,群邪蜂附,误国害民”,建议真金及早采取措施。

阿合马知政敌甚多,平日小心防范。十九年(1282)三月十七日,益都千户王著与高和尚等合谋,乘真金随从世祖在上都之机,诈称真金还大都作佛事,率八十余人,夜入京城,诱阿合马至东宫前,以铜锤击阿合马头部,阿合马当即死亡。世祖得报后,派枢密副使孛罗等人驰归,处决王著、高和尚和与之有牵连的枢密副使张易。王著临刑前大呼,自己是为“天下除害”,相信将来必青史留名。真金等在阿合马死后,纷纷揭发其罪行,世祖才了解真相,命发墓剖棺,纵犬咬其尸,又处死其子侄,籍没家产,将其妻四十、妾四百人分赐他人。世祖聚敛民财的作法并没有随着阿合马的被杀而改变,因此在阿合马之后又有虞世荣、桑哥之流的敛财之臣陆续登场,先后被杀。

关汉卿(约1220—1300) 元大都(今北京)人,号已斋(一作一斋)叟。金亡后未入仕,虽曾任太医院尹,但把自己的才华投入在剧作之中。他是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中年曾在洛阳生活过很长时间。南宋灭亡后,曾南下漫游,到过扬州、杭州等地。关汉卿多才艺,能吟诗演剧,吹弹歌舞。时人称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又形容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明初的作品说他位列“前辈名公才人所有编传奇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首。

他一生创作了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八种,有《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闺怨佳人拜月亭》、《望江亭中秋切鲙旦》等。他的公案戏和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如《窦娥冤》、《鲁斋郎》、《望江亭》、《蝴蝶梦》,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残酷和动荡不安,抨击了贪官污吏的罪行,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精神,是元代生活的镜子。

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其情节是这样:一位靠放债为生的小康人家寡妇蔡婆,过去曾借给穷苦书生窦天章二十两银子,转眼利滚利变成四十两银子的债务。窦天章无力偿还,把七岁的女儿送给蔡婆为童养媳,自己进京赶考。十年后窦娥与蔡婆之子成婚。但婚后两年丈夫就病死了,婆媳俩相依为命。一次蔡婆去向一位借她钱的赛卢医催债。赛卢医起了歹心,把蔡婆骗到僻静处企图害死她,恰张老头、张驴儿父子经过,救下蔡婆。他们听说蔡婆家只有婆媳俩人时,便要求蔡婆婆媳嫁给他们父子,否则就要再次害死蔡婆。蔡婆害怕,只得答应。但窦娥誓死不从。张驴儿从赛卢医处配来毒药,要毒死蔡婆,但被其父误服而身亡。张驴儿告窦娥毒杀其父。昏官以严刑逼供,窦娥恐怕蔡婆受刑,只得屈招。窦娥就这样被宣判死刑。在临刑前,窦娥许下三愿,说自己是冤屈而死,第一愿死后血将上涌染红丈三白练,第二愿六月天下大雪,第三愿当地三年大旱。结果皆成现实。

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描述了“为善的受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社会现实。他通过“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不告官司只告天,心中怨气口难言”,“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词句揭露了元代统治的黑暗。他还大胆地呼喊出“将滥污吏都杀坏”,“为万民除害”的口号。这种写实的笔法在中国古代剧作家中是罕见的。

关汉卿的作品中爱情戏和以妓女生活为题材的戏最多,《拜月亭》、《调风月》、《谢天香》等剧作,以深邃的洞察力揭示了妇女的恋爱婚姻自由和人身自由等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社会问题,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和娼妓制度给妇女造成的痛苦,赞扬了妇女的反抗精神。他创造的妇女形象中最突出的是一些普通人家的妇女,如穷苦人家的童养媳窦娥、烟花妓女赵盼儿、寡妇再嫁的谭记儿和婢女燕燕。以历史上英雄人物为题材的历史戏,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则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其散曲作品现存十四套,小令五十二首,多抒写离愁别恨,记叙爱情生活,描绘自然景物或都市繁华,也有述志遣兴的自我表白。

他的剧作艺术成就极高,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以致人们以他的名字来称呼其他有成就的剧作家。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后人把关汉卿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评:在汉文史料和波斯文史料中,皆以世祖为宪宗的正统继位人,把阿里不哥视为篡位者。其实蒙古旧制并无皇太子,先皇死后其兄弟、后裔中谁能即位由贵族大会推举。阿里不哥占据和林的有利位置,他的即位曾得到朮赤、察合台、窝阔台家族宗王和旭烈兀的支持。但世祖以汉地雄厚的人力物力为依靠,实力明显处于优势。阿里不哥的失败使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完成了从草原帝国到中国传统王朝的根本转变。

在元代,诸王叛乱发生过多次,从阿里不哥到昔里吉、脱脱木儿和东道诸王乃颜、合丹等,均无力对抗以汉地强大的人力物力为依靠的世祖。唯有海都领导下的窝阔台汗国与元廷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对元朝西北边疆造成极大威胁。究其原因在于他立足中亚草原,控制了察合台汗国。海都死后,形成元朝本土和西北三汗国分治的局面。

昔里吉叛乱实际上是阿里不哥之乱的继续,其参加者多系对忽必烈即位不满的蒙哥诸子及阿里不哥之子。叛王曾期待从海都处得到援助。但海都对当初蒙哥从其家族手中夺取帝位旧怨难平,一直采取不即不离的态度。叛乱初起时,平宋之战尚未结束,世祖对叛王鞭长莫及。平宋后,大批元军从江南进入漠北,致使叛王逐战失利。世祖作为拖雷家族正统继承人的地位由此确立。

阿合马出身低微,步入仕途时恰逢李璮之乱结束,世祖从依靠汉人世侯和儒士转为依靠色目商人。作为从西域入居中土的回回政治家,他只知博取世祖的欢心,不懂必须与蒙古贵族中的持反对意见者和中原汉臣建立正常的互信关系,政治上到处树敌。他虽号称善于“理财”,但只知以西域回回商贾聚财之术搜括人民,为人贪暴,最终被杀实属必然。

在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其艺术成就即使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之瓦格纳相比也毫不逊色,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更是远在他们之上。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769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