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简明正史——隋炀帝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23 08:58:16 0


隋炀帝杨广(560—610) 亦名英,小名阿简明正史——隋炀帝,为隋文帝的次子,与其兄杨勇一样,也是独孤皇后所生。杨广从小就相貌俊美、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因此甚得父母的欢心,在独孤氏所产的五个嫡子中,他是最受宠爱的一个。开皇元年(581),杨广年仅十三岁,就被立为晋王,拜柱国,出任并州总管;不久后则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

杨广年纪轻轻就获如此崇高的地位,一方面固然出于父皇文帝的荫庇,但另一方面显然也与他本身的机敏、善解人意(尤其是巧妙迎合父母之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青少年时代的杨广学习十分认真,才思敏捷,常常能写出上乘的文章,同时又不恃才傲物,显得相当谦和,这更增添了父母和朝野人士对他的好感。有一次,杨广在观赏围猎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侍卫立即递上油布衣,但杨广却推辞不穿,一本正经地说道:“如今将士们都浑身淋湿,我怎么好意思独善其身?你们快把油衣拿走吧!”此语片刻间传遍全军,众军士为之热烈欢呼。杨广诸如此类的做作很多,尽管并非出自真心,但是普通士卒和百姓却信以为真,纷纷称道,于是杨广的声誉便超过了其他弟兄。

开皇六年(586),杨广转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同年又拜雍州牧、内史令。开皇八年冬天,隋廷决定大举征伐江南陈王朝时,杨广被任命为三大行军元帅之一,并任其首,九十名总管、五十一万八千水陆军士都受他的调度。待到生擒后主,击灭陈朝之后,杨广便下令将原陈政权中五名臭名昭著的奸佞之臣(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景)斩首示众,以平江南的民愤。随后,北军又封存江南府库,对当地资财丝毫不取。此举果然大得民心,杨广因此一时间达到“天下称贤”的地步。

杨广的所有这类作为和表现,都有助于提高他的声誉,加深他在父皇与母后心目中的良好印象,从而增强他夺取杨勇太子之位的实力。在精心策划,诱令父母偏听偏信而废黜杨勇之后,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开皇二十年(600)十一月戊子日,他被立为皇太子。四年以后,杨广的伪善面目被卧病在床的文帝发现,由于其心腹同党尚书左仆射杨素采取了断然措施,隔绝文帝与一切亲信之人的接触,才使杨广免遭废黜,并在父亲暴卒之后登上皇帝的宝座。

继位的炀帝一旦大权在握,便暴露出本来面目。他在文帝崩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强逼父亲生前宠爱的陈夫人就范,当夜成为自己的枕边玩物。第二件事乃是假传文帝遗诏,将被囚禁的兄长杨勇缢杀。第三件大事则是调发大军,讨伐“叛反”的五弟汉王杨谅,并最终生擒杨谅,将他幽禁至死。

在将包括嫡亲弟兄在内的“政敌”清除之后,炀帝便开始了其规模宏大的“建设”。大业元年(605)三月,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以及将作大匠宇文恺在洛阳大兴土木,营建“东京”,每月役使的劳力多达二百万人。他的理由是:一个好的君主必须直接听取各地民众的呼声,而如今的京师长安则过于偏僻,远隔中原,不利于君皇视察民情。因此之故,应该建造东京,以便亲自治理全国百姓之事;他日后还将巡视大江南北,观察民俗,寻觅忠言,为民除害,以求“四聪以达,天下无冤”。

一旦有了“为民”的美好借口,则一切靡费铺张、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似乎都能理直气壮地进行了。为了东京的“繁荣”,炀帝下令将豫州及其他各州的数万户居民和富商大贾迁来洛阳;又征集大江之南、五岭之北的奇材异石,运至洛阳,建造宫舍;更求天下各方的奇草异木、珍禽怪兽,充实东京皇宫的园苑。

与此同时,又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征发河南、淮北诸郡的百姓一百多万,开凿通济渠。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达黄河;从板渚引黄河与汴水相通;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连接淮河。又征发淮南民间十余万人开凿邗沟,从山阳到扬子,入长江。所开的水道宽四十步,岸旁筑有御道,道边种植柳树。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到江都(今江苏扬州)的一路之上,建立离宫四十余所。为了炀帝的赴江南“观省风俗”,制造的龙舟和其他杂船就达数万艘。由于工程浩大,限期紧迫,督工的官员又严厉残暴,因此服劳役者十有四五死于非命。这就是炀帝登基后的第一项“业绩”。

当年的八月,炀帝前赴江都。他所乘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间房,全都以金玉装饰。皇后、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以及域外宾客等各有专门舟船,因此,挽船的纤夫达八万余人,船队首尾相接,延绵二百余里,船队所到之处五百里内的百姓都必须供献上佳酒食、水陆珍品。耗用的财物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大业三年(607),炀帝又想“安辑河北,巡省赵魏”,于是再次调集天下无数劳力,凿道筑城、搜奇献珍。由于突厥启民可汗奴颜婢膝地“朝见”炀帝,西域诸国胡商也纷至沓来,炀帝得意非凡,不惜动辄赏赐巨额丝帛,以换取“万国来朝”的宏伟场面。

炀帝一心要成为“威震天下”的雄主,故而对高丽王不来朝见一事,耿耿于怀,于大业七年(611)正式下诏讨伐高丽。于是,造舟车、制兵器、征粮草、召军士,立即天下骚动。翌年,调发二十四支军队,共计一百数十万人马,御驾亲征,浩浩荡荡,杀奔高丽而去,结果却徒然损兵折将,只能无功而返。次年再征高丽,中途却闻国内杨玄感造反,因此匆匆撤军,又丧失辎重无数,而被迫从征的兵卒也乘机大量逃亡。隋王朝的天下已经处于大崩溃的前夜。

杨玄感之乱刚被镇压,吴郡刘元进等人又聚众造反。此后,章丘的杜伏威、扶风的唐弼、延安的刘迦论、东海的彭孝才、齐郡的左孝友、上谷的王须拔、朔方的梁师都等等相继起兵,所谓“拥众十万”成为寻常之事。天下大乱之势已经形成,隋王朝的灭亡已不可避免。

最后的一击来自太原的李渊。先前,炀帝命唐公李渊镇压“盗匪”,李渊亦颇尽力。但是,避至江都的炀帝后来却因李渊抵御突厥不力而欲加罪,这便迫使李渊铤而走险。当时身为“河东讨捕使”的李渊于是先发制人,与突厥达成互利的协议,共同进军京师长安,不久后成功克城。李渊接着在长安拥戴十三岁的代王杨侑为皇帝,史称“恭帝”,时在义宁元年(617)十一月壬戌日。李渊自任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

荒淫日甚的炀帝已无意于收复中原,竟欲长期苟安于江南,但是随从官员及宿卫禁军中却颇多北方人,于是渐生叛离之心。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均为当初帮助杨广篡夺太子之位的宇文述之子)、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等人煽动老家在北方的军士闯入宫内,指责炀帝“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得“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至此,炀帝只能承认对不起天下百姓,引颈待毙,最终被缢而死。时在大业十四年(618)三月丙辰日。

评:炀帝并非无能之辈,他曾经南平江东,北抚突厥,他也曾期望将大隋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然而,他残杀弟兄,阴谋夺权,已见其心术不正;恣意享乐,劳师远征,更远离治国之道。身为人君,不首先顾及天下的安危与百姓的疾苦,却一味追逐所谓的“国威”与个人的虚荣。这类统治者大多不得其死;他们控制的政权,也就难保长治久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74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