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王朝解读——高宗废王皇后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10 13:53:05 0


大约在高宗永徽五年(654)初,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很讨人喜欢。王皇后没有孩子,不禁前去探望逗弄一番,当时知道皇上要来,皇后就先走了。武则天遂下狠心掐死了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像没事一样。不多一会儿,高宗来了,武则天佯作欢笑,可是掀开被子抱起孩子一看,忍不住失声大哭。高宗一见孩子死了,大怒,马上询问情况,得知皇后刚刚来过。高宗认为是王皇后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大怒,遂下定废除王皇后的决心。高宗先是不许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入宫,隔断了皇后与外界的联系,接着又罢免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shì)的宰相之职;然后听取李义府等人的谏议,在永徽六年十月正式下诏废除皇后,并贬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幽禁在宫内。

时间久了,唐高宗也觉得王皇后的事情有些蹊跷,加之毕竟是结发夫妻,于是便偷偷地去看望了王皇后。武则天知道后,妒性大发,派人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四肢都砍去,然后将她们俩放入酒坛子中,不久两人就死去了。尽管如此,武则天仍觉得不解气,下令将王皇后改姓为蟒(意为毒蛇)氏,萧淑妃改为枭姓。李忠是唐高宗长子且被立为太子为什么却被赐死李忠,唐高宗长子,其生母是后宫刘氏。李忠出生之时,高宗刚刚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年(646),他被封为陈王。

高宗永徽元年(650),诸位王子都受封为各地州牧,李忠也不例外,年纪轻轻的他被授予雍州(今陕西西安)牧。当时,尚为皇后的王氏没有子嗣,为巩固其后位,问计于她的舅舅时任中书令的柳奭。柳奭极力劝说她收养李忠为子,且谋立为太子。如此一来,在后宫地位卑下的李忠生母刘氏必然会为此感恩戴德而亲附于皇后,更重要的是,因为子嗣问题的解决,后位也能够得以稳固。王皇后采纳了他的计谋,将李忠过继为己子。此后,柳奭又联合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侍中韩瑗以及太尉长孙无忌、左仆射于志宁等一班重臣,恳请高宗立李忠为太子。永徽三年,高宗下诏册封李忠为皇太子。

不久,高宗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李忠因为不是武则天亲生子而遭百般陷害。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等人力谏高宗改立其亲子李弘为太子。高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于显庆元年(656)废李忠为梁王,徙为梁州(今陕西汉中)都督。当年又转为边远的房州(今湖北房县)刺史。

李忠逐渐长大成人后,内心常忧惧不自安,有时甚至穿上妇人的衣服,以防备所谓的“刺客”袭击。一到夜里,他就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噩梦。在这种长期的心理压抑下,他经常自己偷偷地占卜以求祸福。消息传到宫中后,武则天借机怂恿高宗废李忠为庶人。高宗不得已,又将其幽禁于黔州(今重庆彭永)。麟德元年(664)十二月,李忠被诬告与西台侍郎(即中书侍郎)上官仪、宦官王伏胜等合谋造反,被赐死于贬所。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没有留下子女。中宗复位后的神龙元年(705),朝廷追赠他为燕王。许王李素节是唐高宗的爱子,为什么却被无辜杀害李素节,唐高宗第四子,其生母是曾受高宗宠爱的萧淑妃。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好学,据说能日诵占诗五百多言,因此深为高宗所喜爱,于永徽二年(651)晋封他为雍王。

永徽六年,李素节生母萧淑妃为武则天所残杀,他本人也屡次被斥逐,先后被徙封为郇王、鄱阳郡王、葛王及许王,并贬谪为外州刺史。武则天还禁止他入朝觐见父亲高宗。素节在外漂泊,内心十分思念父皇,就让他的王府仓曹参军张柬之想办法将自己亲手撰写的《忠孝论》进呈给高宗。武则天知道此事后,指使爪牙诬告素节贪赃受贿,并将其终身禁锢于岳州(今湖南岳阳)。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为巩固手中权力,对李唐宗室大加诛杀。李素节在这场祸变中也没能幸免,载初元年(689),酷吏周兴诬告他与泽王李上金合谋造反,并将他们一并逮捕。在押赴洛阳的途中,素节被缢杀于洛阳城南的龙门驿,遇害时年仅四十三岁。其子多为武则天所杀,唯独少子幸免于难。中宗复位以后,追赠素节为许王,以亲王的礼仪规格改葬,陪葬于高宗的乾陵(今陕西乾县北)。武则天是怎样当上皇后的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病逝。武则天被削发为尼,送进感业寺。次年,太宗周年祭日,高宗来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高宗做太子时曾见过武则天,两人一见钟情。此次重逢,又勾起往日情愫。高宗答应将她迎回宫中。恰巧此时,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为离间高宗与萧淑妃的关系,王皇后也力劝高宗接武则天回宫,这在高宗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自然无不应允。永徽四年(653),高宗迎武则天回宫,册封为昭仪。

武则天武昭仪回宫后,百般讨好王皇后,王皇后也经常向高宗夸奖昭仪。高宗也愈发喜欢武昭仪,这样萧淑妃就逐渐被冷落了,王皇后见计策得逞,很是高兴。可是高宗转而专宠武昭仪,却是她始料未及的,王皇后很后悔迎武则天回宫,于是又与萧淑妃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

武则天的目的是取王皇后而代之。因此她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并嫁祸给王皇后。高宗本来就对王皇后不能生育很不满意,遭此变故,就决定废王立武。

围绕着皇后废立问题,宫廷内外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朝中大臣分成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坚决反对废王立武,理由是武则天出身寒门,又曾侍奉过太宗,立为皇后与礼不合,且有损高宗名声。即使真要另立皇后,也应另选名门,而绝不能立武则天。为此,武则天派人给长孙无忌送去重礼,恳请他支持自己,但长孙无忌不为所动。高宗几次动议,都不能获得这些重臣的支持因而十分生气,褚遂良也因此被罢官。而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等人则在朝中散布支持武则天的言论。两派相持不下之际,高宗问计于开国功臣李勣,李勣说:“这是陛下的家事,用不着去征求别人的意见。”这实际上是助了武则天一臂之力,坚定了高宗立武则天为后的决心。高宗便不再顾及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于永徽五年十月十三日正式下诏,废皇后王氏为庶人。十九日,立武则天为皇后。十一月一日,由司空李勣主持,举行册立皇后大典。三十一岁的武则天正式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武则天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永徽五年(654),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皇后的位置,对于封建时代的一般女性来说,已经是最高目标了,然而武则天却不满足。随着她权势的日益增长,她的政治野心也随之膨胀,武则天决心打破惯例,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女皇帝。

此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仍控制着朝政。回想起自己当皇后的过程中,这批重臣对她的轻视和反对,武则天便对长孙无忌等人恨之入骨。因此,她一登上皇后位置,便着手清除她的政敌,为掌握政权创造条件。武则天巧妙地利用了高宗与长孙无忌集团之间的矛盾。显庆四年(659),武则天授意亲信大臣许敬宗等编造朋党案,把长孙无忌牵连进去。结果长孙无忌被削官流放,并被迫自尽,长孙无忌集团其他成员或杀或流或贬,这个集团就这样覆灭了。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李义府则被提拔为宰相。麟德元年(664),武则天罗织罪名将不服从自己的宰相上官仪杀掉,从此朝臣中没有人敢与武则天作对了。早在显庆五年(660),高宗就因自己身体不好而让武后参决百司奏事。上官仪伏诛后,武后垂帘协助高宗理政,宫中称帝后为“二圣”。上元元年(674),高宗与武后分别称天皇、天后,武后几乎取代了高宗。

乾封元年(666),高宗“封禅”泰山,武则天利用此次“封禅”活动取得了以皇后身份继皇帝之后升坛主持亚献的殊荣,这是武后对登上最高权位的一次试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武则天为实现自己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用各种手段扩大自己对官僚队伍的影响,不断培植和更新拥戴自己的亲信班子。乾封(666~668)年间,武则天以修撰为名召入禁中将一批文人学土,称为北门学士。北门学士不仅进行修撰工作,而且倚仗武后权势,直接参与朝政,分割相权,成为武则天控制外廷的重要力量。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武则天由皇后到临朝称制,进而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些文人学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任何可能阻挡武则天登上权力顶峰的人都是不能为她所容忍的,包括他的亲生儿子。武则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其中李弘和李贤比较有才干,而李显、李旦比较平庸。唐高宗身体每况愈下,他想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这将使武则天丧失辅政的权力。李弘是用儒家思想培养起来的,对母亲干政是看不惯的。上元二年,武则天终于毒死了二十四岁的儿子。李弘之死,对高宗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高宗对李贤寄予厚望。然而,调露元年(680)八月,在武则天的操纵下,李贤被废为庶人,贬巴州。文明元年(684),李贤神秘地死去。废掉李贤的同时,立平庸的李显为太子。李显之所以被立为太子,而且后来还继承帝位,这是因为在武则天看来,这个儿子容易控制,不会影响她继续控制朝政。

古代人物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病逝。遗诏皇太子继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处理,这为武则天上台铺下坦途。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借故将即位不足两个月的中宗废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睿宗),但武则天独揽一切大权,睿宗不过是个傀儡,由此武则天开始了改朝换代的准备。

她把东都洛阳改称神都,以便作为未来的京师,追赠武氏家族五世祖先,改易百官名称等。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活动,激起了徐敬业领导的反武兵变(684年九月)。武则天镇定自若,很快就平定了兵变,并借此次兵变杀害了不忠于自己的宰相裴炎。随后,武则天又为登基大造舆论,竭力渲染秉承天意的神秘气氛。垂拱四年(688),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派人向武则天献上一块白石头,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字样,诡称得自洛水,武则天十分高兴。为此,睿宗率群臣为武则天上尊号“圣母神皇”,并制作了作为执掌国柄象征的神皇玉玺。“神皇”之号是武则天由皇太后到女皇的过渡。此时,李唐皇室不甘沉沦,打起了“迎还中宗”的旗号反对武则天,韩王元嘉、越王元贞纷纷起兵,讨伐武则天,但很快被武则天平定,从此无人敢以武力对抗武则天。

永昌元年(689)元旦,在万象神宫举行的祭祀活动中,武则天堂而皇之地充当了初献,皇帝和皇太子则悄悄跟在后面为亚献、终献。正式改朝换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在此前后,武则天男宠薛怀义利用当时人们对弥勒佛的信仰,和僧法明等人对《大云经》重加注解并颁行天下。薛怀义等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再世,应当取代唐朝为天子。从而为武则天提供了对抗儒家男尊女卑理论的思想武器,更有利于她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天授元年(690)的重阳节,六十七岁高龄的武则天以前无古人的勇气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大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为什么没有立武氏子侄为继承人武则天称帝后,一直被继嗣问题所困扰。作为女皇,武则天一直在立子还是在立侄问题上犹豫不决。为了使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她对立嗣比较慎重。虽然圣历元年(698),她最终将三子李显立为皇太子,但在此之前她一度想立为皇嗣的是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

武则天在立嗣问题上最初的想法是立武氏子侄。因为大周政权姓武,她本人姓武,宗庙供奉的是武氏先祖,天下最尊贵的姓氏也是武。如果以儿子为皇位继承人,则自己驾崩之后,大周政权便烟消云散了。为了保住武家天下,她只能传位给自己的侄子。为此,她将侄子提拔为宰相,交给他们朝廷大权,给予他们特殊的恩宠,一步步地栽培他们,为他们继承帝位奠定基础。

当时,最有希望继嗣的人是武承嗣,他在武则天的临朝听政和取代李唐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而且自己是姑母最年长的侄子,武承嗣认为皇位继承人非自己莫属。为此,他还多次指使人劝姑母“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皇嗣者”,希望姑母早下决心立自己为太子。

在武则天称帝之初,武承嗣立为太子的希望是比较大的,从皇室十分看重的祭祀礼仪上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在永昌元年(689)正月初一的祭拜中,武后初献,睿宗亚献,太子李成器终献。长寿二年(693)正月初一的祭拜中,则变成女皇初献,魏王武承嗣亚献,梁王武三思终献。可见,此时的武则天确有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打算。而武承嗣为了实现立为太子的目的,一方面拼命讨好姑母,另一方面又背地陷害武则天的儿子李旦,必欲置李旦于死地。这又使得武则天十分担心,一旦立侄子为皇位继承人,自己儿子的命运必定十分悲惨的。况且侄子和儿子比起来,毕竟是儿子更亲。为此,她对立太子之事始终没有轻易决定。她也曾就此问题和大臣讨论过多次,而大臣中有威望者并无一人支持自己的侄子,况且武承嗣的为人和才能,武则天心里也是有数的。经过多年的犹豫,在反复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武则天最终放弃了立侄为太子的打算,于圣历元年(698)召回庐陵王,立为太子。而武承嗣因立太子一事没有成功,竟在圣历元年八月一病而死。武则天为什么要在乾陵前立“无字碑”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今陕西乾县梁山上。在乾陵前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武则天撰写,唐中宗书写,歌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碑”。另一块是武则天著名的“无字碑”。千百年来,围绕着武则天立“无字碑”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对她的评价历来充满争议。后人对她立“无字碑”的用意,多是根据评价其功过来推测的。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其功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她执政期间,发展了科举制度,扶植了庶族地主,打击了士族地主;奖励农桑,发展生产;户口大量增加;破格用人,发现和提拔了许多人才;巩固了国防,弘扬了唐朝的国威。总之,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其功绩难以用文字表述。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个聪明人,立无字碑的用意无非是是非功过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武则天是个复杂的人物,功过都很突出。她执政期间,发现和提拔了大量人才。社会经济也在向前发展,但是她的消极面也很突出,她任用酷吏,滥杀无度,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她统治后期,政治败坏。武则天逝世前知道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种种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不易,因此立“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也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太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她以阴谋手段夺得皇后之位;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她崇奉佛教,造成巨大的浪费,她执政时的经济发展处于贞观和开元两个高峰的低谷。因此,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她无颜为自己立传,只能用“无字碑”来敷衍搪塞。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是个什么样的人韦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她出身于名门大姓京兆韦氏之后,是唐中宗的皇后,历史上称之为韦后或韦庶人。

唐中宗为皇太子时,韦氏被选为太子妃。嗣圣元年(684),立为皇后。中宗被武则天废后,夫妇俩徙居房州,过起了苦难的幽禁生活。中宗性格比较懦弱,韦氏则很坚强,那个时候,韦氏成了中宗的精神支柱。当时中宗非常怕母亲武则天会杀害他,每当听有朝廷的使者来,他都惶恐得不得了,几次都打算自杀,在韦氏的劝阻和鼓励下才坚持活了下来。因为这个原因,两人多年以来,相濡以沫,感情一直很好。韦氏先后为中宗生了一个太子,四个公主。中宗对韦氏非常感激,曾经说:“如果我们有一天能重见天日,我将好好地待你,不让你受一点委屈。”

神龙元年(705),中宗终于恢复了帝位,韦氏也重新做了皇后。这时的韦氏好像变了一个人,似乎要为以前过的苦难日子寻求补偿,开始疯狂地聚敛财富,滥用手中的权力。她欲仿效武则天干预朝政。又勾结奸臣武三思,并与之私通,日夜游乐淫乱,丑声不断。她还大封亲族,让他们把持军政机要部门,诛杀了拥立中宗复位的敬晖、王同皎等功臣。韦后还与上官婉儿、女儿安乐公主等背着中宗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私度僧尼,大置员外官、斜封官,引用宗楚客、叶静能、纪处纳等小人参政,使得朝政混乱不堪,同时又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她们还打击排挤太子李重俊,迫使太子起兵反抗,韦后险遭杀身之祸,她非但不以此为戒,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中宗末年,韦后为了像武则天那样临朝称制,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立小皇帝李重茂为少帝,韦后临朝称制,并使其亲族把持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在这紧要关头,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起兵入宫,诛杀了韦后及其亲族,还处死了上官婉儿及韦氏同党,拥立睿宗李旦登基,唐王朝由此才得以安定,重新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唐中宗共有几子?其结局如何唐中宗共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韦后所生的懿德太子李重润,后宫官人所生的李重福、李重俊及李重茂。

长子李重润,韦后所生。本名重照,武则天称帝时给自己起名为“墨”,为避其名讳,于是改名为重润。重润生于高宗开耀二年(682),这时其父李显(即中宗)刚被立为太子。高宗对这个孙子异常喜爱,马上立他为皇太孙,并破例为之开府置官属,改年号为“永淳”。然而好景不长,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后,年仅两岁多的重润随即与父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放逐生活。则天圣历二年(698),李显重被立为太子后,重润被封为邵王。两年后,十九岁的他因与妹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私下里议论祖母武则天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人告发。武则天于是下令将他们杖杀(一说为被迫自缢死)。这件事对李显夫妇打击很大,因此李显复位以后,下诏追赠重润为懿德太子,并陪葬于乾陵。

次子李重福,后宫宫人所生。初封唐昌王,则天圣历三年,徙封为平恩王;长安四年(704),晋封为谯王,并担任过国子祭酒、左散骑常侍等职。中宗即位后,按长幼顺序本应立重福为皇太子,但韦后十分厌恶重福,遂说当年重润等人被杀是重福向二张兄弟告的密。对韦后向来言听计从的中宗就贬重福为濮州员外刺史,并且不许他进京朝见。睿宗即位后,重福改任集州刺史、又转为均州刺史。还未赴任,就受洛阳人张灵均以及流贬在外的原吏部侍郎郑情的蛊惑,仓促间于洛阳起兵谋夺帝位。事发后,洛州(今河南洛阳)长史崔日知、留台侍御史李邕领兵迅速平定了叛乱。李重福走投无路,投河而死。

三子李重俊,后宫宫人所生。则天圣历元年(698)受封为义兴郡王,后进为义兴王,曾担任过卫尉员外卿之职。中宗重登帝位以后,当时重俊的长兄重润已死,二哥重福被贬在外,按理说该轮到重俊担任皇太子了。但韦后因重俊不是自己亲生子,故不让中宗马上册立他为太子,只是先立重俊为卫王,兼洛州牧。

神龙二年(706),重俊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其庶子身份,使他屡遭安乐公主(韦后女)、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等朝廷权贵的凌辱。颇有政治野心的安乐公主甚至公然上表请废太子,立己为皇太女。气愤不过的重俊于是联络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伪造圣旨,调发禁军,诛杀了武三思、崇训父子及党羽十余人,并攻入宫中索要韦后与安乐公主。不久,禁军了解真相后倒戈,李重俊为乱兵所杀。睿宗即位后,追谥重俊为“节愍”太子,并陪葬定陵(中宗之陵)。

幼子李重茂,也是后宫宫人所生。则天圣历三年(700),被封为北海王;中宗复位后进封温王,授右卫大将军。景龙四年(710),中宗暴毙,韦后为控制朝政,立年幼的重茂为帝,而自己则学武则天搞临朝称制。韦后事败被杀后,重茂让位于其叔父李旦,是为唐睿宗。景云三年(712)他被改封为襄王,迁居集州(今四川南江)。玄宗开元二年,又转为房州刺史,不久就病死了,年仅十七岁。死后朝廷追谥他为“砀皇帝”。唐睿宗李旦共有几子唐睿宗李旦共有六个儿子。

长子李成器,后改名为宪。其生母为肃明顺皇后刘氏,被武则天杀害。李成器出生后不久,就被封为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睿宗初即位时,曾被立为太子。李旦被降为皇嗣后,李成器也被降为皇孙。唐隆元年(710),他又改封宋王。睿宗即位后,李成器虽为嫡长子,却以弟弟李隆基有兴复大功,深孚众望,坚持将储位让于隆基,为睿宗所允。玄宗即位后,任命他为雍州(今陕西西安)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后又历任尚书左仆射、太尉,改封宁王。李成器虽居尊位,却从不干预朝政,交结朝臣,以此深为玄宗所信重。死后被葬于惠陵(今陕西浦城西北),谥号日“让皇帝”。

古人称船次子李成义,后宫宫人刘氏所生。李成义刚出生时,武则天曾把他抱给高僧万回看,万回说:“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长大后必使兄弟和睦友爱。”武则天听后十分高兴。成义起初被封为恒王,后来又被降为衡阳郡王。中宗神龙元年(705),迁为司农少卿。睿宗即位后,改封申王,迁右卫大将军。玄宗开元年间,先后历任地方州刺史、司徒。李成义身材高大,很有酒食之量,于开元十二年(724)病逝。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唐睿宗之陵)。

三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生母是与成器母刘氏同时遇害的昭成顺圣皇后窦氏。

四子李隆范,后因避玄宗名讳,单名范。初封为郑王,后改封卫王。武则天长寿二年(693),降封为巴陵郡王。睿宗即位后进封为岐王。玄宗先天二年(713),李隆范参与了平定太平公主的行动。后历任太子太师、太子少傅。他工于书法,雅好文学之士。开元十四年(726)病逝,追赠为惠文太子,陪葬桥陵。

五子李隆业,后单名业。生母是王德妃。垂拱三年(687),被封为赵王。长寿二年又被降封为中山郡王、彭城郡王。睿宗时,他进封为薛王,因勤于学问被授予秘书监之职。后也参与了玄宗诛除太平公主集团的行动。开元初年,历任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玄宗以其为人孝友,颇为亲重。开元二十二年(734)去世。册赠惠宣太子,陪葬桥陵。

六子李隆悌,后宫宫人所生。初封为汝南郡王,后因病夭折。是谁铲除了韦氏乱党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因在铲除韦氏势力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被睿宗立为太子,后来即位,就是著名的唐玄宗。

李隆基先后受封为楚王和临淄郡王,担任过右卫郎将,尚辇奉御、潞州别驾等职,结交了一批英雄豪杰。中宗景龙四年(710)奉诏入朝,便留在了京师。他在京师又秘密聚集有才能、有智谋的人,图谋匡复社稷。李隆基尤其注意以厚礼结交禁军精锐力量万骑营中的重要将领,从而拥有了雄厚的实力。

古代名画景云元年(710)六月初二唐中宗被其妻女毒死,韦后总揽大权,临朝摄政,京城守备及禁军皆派韦氏本族子弟分领,其党羽则布满朝廷,占据要津。宰相宗楚客是韦后死党,他劝韦后革唐命,取而代之。在韦后的授意下,宗楚客还阴谋加害少帝,又和韦温、安乐公主策划杀害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

兵部侍郎崔日用平时依附韦、武,知道宗楚客的阴谋后,害怕受到牵连,便派人秘密报告了李隆基,并劝其先下手为强,免得遭殃。于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隆基之姑母)以及公主之子薛崇暕、西京苑总监钟绍京、前邑县(今陕西大荔)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相商,决定提前动手。万骑将领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人也表示愿尽死力跟随李隆基诛杀韦氏。有人建议隆基事先将此事通告相王,隆基说,“不可,我等为国家除逆,事成功归相王,事败则杀身成仁,决不能连累相王,也不能让他担惊受怕。”

六月二十日下午,李隆基和刘幽求等潜入禁苑,与钟绍京相会于官署。当时禁军屯驻在玄武门,入夜,葛福顺拔剑率众冲入禁军统帅营,杀死韦璿、韦播、高嵩等韦氏外戚和党羽,控制了整个禁军。控制禁军后,隆基与刘幽求率禁军分别进攻各处宫门,进入玄武门,守卫皇帝(中宗)棺材的卫兵也披甲随从隆基进攻韦后。韦后逃入飞骑营,被飞骑兵斩杀,献首级给隆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也被斩杀,武延秀(安乐公主夫)同时被杀。随后,又逐步肃清了韦后余党。

事成之后,迎相王辅佐少帝。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逼少帝让位相王。相王推辞,刘幽求、李隆基坚请,相王同意。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不久,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唐玄宗为什么要废去王皇后王皇后,为太原(今山西太原)王氏之后,出身名门望族。李隆基为临淄王时娶为王妃,即位后被册立为皇后。她是唐玄宗的原配,也是玄宗唯一的皇后。李隆基谋划起兵,铲除韦氏之乱时,王皇后参与其中,出了很多力,并辅佐李隆基登上了帝位。先天元年(712),被立为皇后。其亲王仁皎官拜太仆卿。

王皇后性格贤淑,好施恩惠,所以很受宫中的爱戴。但是王皇后自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在中国古代,作为皇后生儿育女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生育,特别是没有儿子,会对皇后的声望和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此时玄宗开始宠爱武惠妃,并在其挑拨下,也开始有了废掉王皇后,立武惠妃为皇后的意思,所以王皇后心里比较着急。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见状,怕妹妹皇后的位置不保,就求助于旁门左道,要一个叫明悟的和尚设法为王皇后求子。明悟先拜祭北斗星,又用霹雳木刻符并写上玄宗的名字,说:“只要皇后身上带上它,不仅会生个儿子,还能像武则天一样主政。”开元十二年(724),皇后求子的事情败露。唐玄宗在核实无误的情况下,将王守一赐死,又以此为借口废掉了王皇后,贬为庶人。同年十月,王皇后病死。

王皇后死后,后宫上下无不思念悲痛,唐玄宗自己也后悔不已。后来唐玄宗接连欲立武惠妃和杨贵妃为皇后,都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因此自王皇后以后,玄宗再也没立皇后。宝应元年(762),唐代宗恢复了其皇后的名号。唐玄宗在马嵬驿赐死杨贵妃是怎么回事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占潼关,玄宗决定放弃长安,南逃益州(今四川成都)。六月十三日凌晨,玄宗率杨贵妃、皇太子、杨国忠、高力士、陈玄礼等少数人,在一队禁军的护送下狼狈出逃。

六月十四日上午,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将士们饥饿疲惫,愤怒异常,怨言四起。龙武将军陈玄礼召集诸将商议:“现在天子流离,社稷不宁,生灵涂炭,这难道不是杨国忠引起的吗?杀他以谢天下,诸位以为如何?”众将士异口同声说:“这是大家的共同想法。”陈玄礼和宦官李辅国向太子李亨建议杀杨国忠以安将士之心。太子犹豫未决。恰巧这时有吐蕃使者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要求解决吃饭问题。军土们见到这种情况,遂借题发挥:杨国忠要与胡虏谋反!于是,大家冲上来将杨国忠杀死,同时被杀的还有其子杨暄及韩国夫人等。

玄宗听到外面喧哗,知已发生事变。他也无力扭转局面,只好出来安慰将士,并令收队。但无人从命,玄宗命高力士问原因。陈玄礼等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高力士回来向玄宗转告了将士们的意见,玄宗顿觉当头棒喝,十分意外,便说:“这事我自会处理。”但玄宗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韦谔说:“现在众怒难犯,请陛下早做决断!”玄宗反驳说:“贵妃深居宫中,怎会知道国忠谋反之事?”这时,高力土说:“贵妃的确没有罪,但将士们已将国忠杀了,而贵妃在陛下身边,叫将士们如何心安?请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安定则陛下安全。”玄宗彻底绝望了,无可奈何地做出了将贵妃赐死的决定。

玄宗回到临时住处,与杨贵妃依依惜别,命高力士将其赐死。贵妃泣不成声地对玄宗说:“愿您多保重,妾有负国恩,死而无憾。”玄宗也悲泣地祝愿:“原妃子善地受生。”高力士在佛堂前之梨树下执行缢杀贵妃的命令。唐玄宗共有几子?其结局如何唐玄宗一生有三十个儿子,其中有七个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

长子李琮,很小的时候不慎被动物把脸抓伤,以致破了相,也就不便做太子了。于是太子的桂冠就戴到了二子李瑛的头上。后来武惠妃宠冠后宫,李瑛的母亲失去了皇帝的爱宠。在武惠妃的积极活动下,玄宗产生了由惠妃所生的第十八子李瑁代替李瑛为太子的想法。在宰相张九龄的极力反对下,李瑛逃过了武惠妃的诬陷。在张九龄罢相后,惠妃再一次向玄宗哭诉,说李瑛与鄂王瑶(第五子)、光王琚(第八子)联合起来要害皇帝,玄宗非常生气,而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一味讨好武惠妃,谋求自己的升迁,当然不会提出反对意见,只对玄宗说:“此乃陛下之家事,臣不便过问。”盛怒之中,玄宗一日连杀三子,朝野震惊。

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立第三子亨为太子。以前为了让儿子顺利即位,大力扶植太子势力,但当太子羽翼逐渐丰满之时,玄宗发现自己圣寿延长,他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与太子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他开始贬逐太子身边的得力干将,太子整天生活在紧张中,以至于急得鬓发都斑白了,表面上还装作谦恭,小心翼翼地活着。天赐“良机”,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太子有了脱离控制的可能,玄宗南逃奔蜀,太子则北上灵武,另起炉灶,最后得以保全皇位、保全身家性命,是为后来的肃宗皇帝。

棣王琰,是玄宗的第四个儿子。由于宫人争宠,他的鞋子里被宫人放上了从道士那儿求来的符,有人就把这事告诉了玄宗,诬陷说对皇帝不利。玄宗也很生气,派人搜查,果然在琰的鞋里找到了符。尽管琰再三解释说他不知道这件事,可是一想到对自己不利,玄宗还是让人把琰关到了养动物的地方,永远不得上朝。在忧惧惶恐中,棣王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第十六子是永王磷。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命他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大都督。见肃宗已于灵武即位,也跃跃欲试,起兵争帝位。第二年他兵败被杀。

其他诸子要么地位不高,要么玄宗在位时年龄尚小,要么死得较早,不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多得以善终。唐肃宗为什么要在灵武即皇帝位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五日,即马嵬驿兵变后的第二天,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便分道扬镳了。玄宗执意要去成都躲避叛军,在马嵬驿当地群众的挽留和太子身边亲信的劝阻下,李亨顺水推舟地决定留下来,走自己的路。

古代名画和玄宗分手后,太子李亨对于下一步的行动并无成算,直到夜幕降临,太子一行仍未拿定主意。夜幕之下,李亨感到前路艰难。建宁王李倓建议说:“殿下(指李亨)曾任朔方(今宁夏灵武)节度使,将士们年节之际有些问候,我还能记得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反贼,父兄子弟有不少人陷入敌手,难以信任,恐怕不能往河西、陇右去。朔方方面,兵马强盛,现在趁敌军尚未追来,不如往朔方前进,先立稳脚跟,再徐图大计,岂非上策。”众人闻言,都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太子见大家都有意北上,也就同意了。

主意定下之后,太子一行渡过渭水,经奉天(今陕西乾县)、永寿(今陕西永寿)、新平郡(今陕西彬县)、安定郡(今甘肃泾川)等地,到达平凉郡(今甘肃平凉)。在平凉修整了二十余天,补充了一些军队,声势稍振。由于不能掌握朔方方面的态度,李亨也不敢贸然前往。正当李亨在平凉考虑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时,朔方方面派人来平凉,迎接太子前去灵武(今宁夏灵武)主持大计。原来,在灵武的朔方节度留后杜鸿渐,节度判官崔漪等人在分析了形势之后,认为迎太子于灵武,利于平定叛乱,收复两京。实际上,还有一层意思他们彼此都心照不宣,那就是迎太子于灵武,借此时机获取拥立之功,捞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太子对朔方方面的态度十分高兴,迅速北上灵武。到达后,杜鸿渐、崔漪、裴冕等人即拥立李亨即位,时在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十三日,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

李亨的灵武即位,本质上是一场争夺皇位的政变。不过,在当时玄宗弃京西逃,朝廷处于分崩离析的逆境下,李亨的重振朝廷,意味着担负起抗击叛军的重任,这在政治上具有号令全国,激励斗志的巨大作用。加上灵武所处的位置,足以表明李亨对战争采取进攻的积极姿态,这对人们的鼓舞就更大了。因为李亨顺应了民意,所以其即位灵武不仅没有遭到任何谴责,反而取得了全国各方面的支持与拥护。唐肃宗皇后张氏是怎样勾结宦官干预朝政的肃宗即位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皇后张氏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倓为嗣君,张皇后,李倓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上元三年(762),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太上皇玄宗病死,肃宗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职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的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倓入内宫商议。李倓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霄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厩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倓、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出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拥立李豫为帝,改年号为“宝应”。唐代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应做何评价唐代宗李豫是肃宗的长子,公元763~779年在位,约十七年之久。年号广德、永泰、大历,谥号“睿文武孝皇帝”。

代宗初名俶(chù),于开元十四年(726)生于东都上阳宫,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玄宗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先后专权,代宗目睹了李林甫的奸诈、杨国忠的跋扈、唐朝的政局逐渐腐化。“安史之乱”爆发时,李俶已经成年,他亲眼见到了一个安定升平的盛世逐渐腐朽与衰落,统一的王朝面临割据分裂的局面。政治形势的变化犹如霄壤之隔,这一切都促使代宗对唐王朝以后的命运有了深刻的思索。

至德二年(757),广平王李傲被授为天下兵马元帅,领兵出征。当时肃宗刚刚继位,兵弱将寡,李椒身躬下士,招怀流散,没多久就招兵数万,并率领大军驰骋沙场,连续战败安庆绪,在对安史叛军的作战中出力甚多。后来,回纥叶护王子率兵援助唐军,李俶又与他结为兄弟,合兵进击叛军,收复了西京和东都。回京不久,即被立为太子。上元三年(762),肃宗病逝,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拥立李俶即位,是为代宗。所以,史书称他是年少即经战乱,熟悉军旅形势,懂得人间世故,知道生活艰难。

代宗即位以后,在用人上颇能任贤锄奸。首先,他常利用机会,借他人之手,除掉奸臣,而不加以酷刑,对于恃功恣横的权臣,也是在尽量不引起内乱的情况下夺取他们的权力。如大家熟知的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以及奸相元载等,在铲除这些势力时都未引起大的政治动荡,反映了代宗宽仁明恕的一面。此外,代宗也颇能任用贤臣,根据当时紧迫的形势,代宗尤其抓住了军事、财政两个关键环节,军事上寄托于能以身许国的郭子仪,使代宗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损失大大减轻;在财政上,则仰仗于理财专家刘晏。由于军需国用有了财政支持,财源又有了军队的保障,代宗一朝的局面还是较为安定的。

代宗在位时,还对税法进行了改革,为后来两税法的实行奠定了基础。租庸调法推行日久,到玄宗末年以及肃宗、代宗时期,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百姓失去土地,因无法承担租庸调及其他杂税,而被迫逃亡。这样,按人丁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就难以推行下去了,于是自代宗朝起,开始以亩定税,在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进入酝酿阶段。赋税法的改革,使代宗一朝的国库收入、户口数以及垦田数等都有所增加,虽然还不能恢复到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但在这一段时间,百姓起码能安居乐业,自劳其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代宗大历年间是“安史之乱”后的一个小升平期。

当然,代宗在位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他后期生活奢侈,颇有铺张浪费之嫌;用人上虽能锄奸任贤,却免不了用非其人的情况出现。最为严重的是,代宗对藩镇采取了姑息政策,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历史影响。但总体看来,代宗仍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在《新唐书·代宗纪》中,称代宗为中材之主。而《旧唐书》对其评价则更高,认为是古代的贤君,都没能像他这样的,明显是夸大之辞。唐德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如何评价唐德宗李适(742~805),唐代宗的长子。李适在唐肃宗即位不久,就封其为奉节郡王。代宗即位后,他任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雍王。广德二年(764),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死,他即位为皇帝,史称唐德宗。

德宗即位初期,颇想有一番作为,他改变了代宗时期对藩镇一味姑息的政策,改革政治,刷新吏治,比如他下诏罢去诸道州府所贡金银器,新罗、渤海贡鹰鹞,罢去了岭南贡枇杷,江南贡橘柑,广西贡奴婢。他还不许各地再献祥瑞,释放了梨园乐工三百人,又将外国贡献的舞象三十二匹放于荆山之野。这一切都反映了新皇帝决心改革旧貌,刷新政治的决心。但是唐德宗才智不足,为人固执,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喜欢顺从自己的大臣,这样就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留下可钻的空子。德宗一朝确实出现了一大批人才,如杨炎、陆贽、刘晏等,也出现如卢杞、张延赏这样的奸臣。因为德宗自身的缘故,有才之人不能很好地使用,奸臣也不能及时发现并铲除,所以德宗一朝朝臣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搞得十分激烈。又由于他处事不当,引发了泾原兵变、李怀光叛乱,使唐朝的统治几乎崩溃。他还猜忌功臣,他即位不久,就罢去了郭子仪的兵权。李晟收复长安,是平叛功臣,由于他的猜忌,却搞得十分狼狈,几乎不保。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不相信文臣武将,不愿将兵权交给他们,却信任宦官,于是便将禁军兵权交给宦官,从此以后成为定制,遂使唐代的宦官之祸愈演愈烈,成为唐朝政治的一大特色。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死于长安会宁殿,终年六十四岁,在位共二十六年时间。唐顺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162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