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讲历史——周人翦商之后的统治策略

历史大观园 上古遗韵 2020-07-13 12:40:12 0

周人翦商,是不折不扣的信史,有当时留下来的铭文记录,无可怀疑。不过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确定这件事究竟发生在哪一年。

中国大陆一项庞大的国家文化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王伐纣的年代断在公元前1046年,这个结论并没有说服所有古史研究者。历来对于武王伐纣的时间,有早至公元前1122年,晚至公元前1026年的各种说法。定年份最主要的依据,就是金文上所出现的牧野之战的“甲子日”,以及相关的月相朔望记录。但毕竟每60天就有一个甲子日,月相每30天就循环一次,符合条件的日期很多。到现在看来,这几个不同说法仍然没有出现决定性的答案。

打入朝歌后,周人遇到了新的难题,就是该如何接收“大邑商”的势力,又该如何统治原来的“大邑商”。周人长期以来的小大观念,在此产生了决定性效果。他们不认为自己小邦可以就这样压服大邑。虽然在牧野打败商人军队,成功打进朝歌使得帝辛自杀,周人仍然没有将自己视为商人的征服者。

他们仍然对商人有所敬畏。所以,他们做了两项安排,其中之一是将部分商遗民移居到渭水流域去。

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留下了“史墙盘”的铭文记录。史墙盘盘内有18行284字的长铭文。铭文分两段,前段歌颂周建国的功业,从文王一直讲到穆王。后段则讲述史微氏的家族系谱。后段中有一句,说武王翦商成功之后,“微氏烈祖”来见武王,武王命令周公安排他们的居处,安置在岐周。

史墙盘在凤雏村出土,就是岐周,显示这段系谱故事的真实性。借由“史墙盘”,我们确认这个商人“史氏”家族(可能就是专门负责记录的,其族徽中有“册”的记号,代表和书写有关),他们在武王伐纣之后,被从原来的“殷”地迁到岐山下。他们一直居留在这里,到铸造史墙盘,将他们的家族系谱刻在史墙盘上,已经过了七八代。

史墙盘上所列的家族系谱名号,有辛公,有乙祖,有乙公,很明显是商人而非周人的命名方式,而且和张光直先生整理出来的乙族分类相符合,更加可以确定这个家族的来历。

由史墙盘,我们就能够进一步理解渭水流域出土青铜器,里面有些带有高度商朝风格特色的,至少部分是由商遗民迁徙到此带来的,或由他们在这里铸造的。这类商文化风格的青铜器分布甚广。

日本学者白川静理解周人迁徙商遗民的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根据地渭水流域的农业生产水平。[1]不过从考古上看,这个假设不太坚实。第一,到商朝晚期,周文化区的农业技术和商文化区看不出有明显的差异。第二,周原出土的农业工具,也并未呈现翦商前和翦商后的区别。

从史墙盘的例证看来,周人迁徙商遗民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刻意挑选了在商文化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与特殊功能的人。那是周人过去所缺乏的能力与专业。用今天的政治学语言来说,那是关系政权合法性与统治合法性的关键之处。一方面,将这些人从朝歌迁走,掏空商人原有的合法性象征;另一方面,也将这样的象征能力与象征事物搬到周人这边来。青铜器、书写都是商人统治的重要工具,相关的专业人士也就优先被送到周原来了。


[1] 此处内容参考(日)白川静的《金文的世界:殷周社会史》和《西周史略》等著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373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