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讲历史——周人的人本观念

历史大观园 上古遗韵 2020-07-13 12:40:10 0

傅斯年先生在《性命古训辨正》中整理了相关的《尚书》文章,得出结论:周人相信天命如何运作,天命会交给谁。第一,要敬天,小心翼翼地意识到天的监督、评断的人。第二,要能“保人民”,照顾人民,尤其重要的是“慎刑”,不残虐人民,不乱杀人。第三,要勤劳,要“毋忘前人艰难”,依循前人谨慎小心的态度,而且“在秉遗训”,不能忘了前人留下的教训。第四,“毋康逸,无酣于酒”,不能懒惰,更不能沉湎于酒。

长期以来,商人相信祖先,依赖祖先。在和商人共处,并遭到商人压抑的情况下,周人不可能觉得自己的祖先有多了不起,多值得依赖。毕竟,周人的祖先就赢不过商人的祖先。在商人庞大的阴影下,周人一直将自己视为一个小族,被大族商欺压,一不小心,连杰出的领袖如文王都会被商人羁押。

因而他们相信天,相信一个连商人的鬼神都无法操控的公平主宰。天不属于谁,不偏向谁,高高在上地监视着每个人和每个人群的行为。使得商人失去共主地位的,不是周人的祖先,甚至不是周人自身,而是一位看不惯商人酗酒淫乱的天。天将力量交给了周人,让他们去做正确的事。

傅斯年的《性命古训辨证》中,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尚书·君奭》里说“天不可信”,意思不是我们不能相信天,而是天没有必然、固定的行为,不会一直那样。天和天命是会变动的,不像商人的祖先,总是站在商人那边帮助商人。天现在站在你这边,并不表示它明天、未来都会一直不变地支持你。

天不会都一样,不过天的改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周人归纳了关于天的最重要的规律,即在最关键的天命施予上,天是依随德而移转的。于是由天的超越信仰,自然转出了在人事上连带对于德的强调。

《尚书·酒诰》中还有一句话是:“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人不仅要借助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的反映当作镜子,去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依照傅斯年的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应该加引号,是一句引文,引用前人所说的话。这句话是周人的祖先留给后来领导人的告诫之语。这里的人指的不是每一个人,而是特指要统治、带领人民的领袖。

天监管人的行为,天看到了什么?我们有办法知道在天的眼里,我们长什么样子,是好是坏吗?周的先人指示:要知道天的观察角度,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你所领导的人民的反应。人民眼中反映出来的你,最接近天看到的你——人民喜欢你,就代表天赞许你;反过来,人民讨厌你,那你就得小心了,天也会讨厌你,可能收回给你的天命,降下惩罚来。

周人越来越不信鬼神,转而强调可以在现世中观察、掌握的东西。他们的天越来越远离人格神,要了解天,不必也不能诉诸超越人间的经验,反而是回到人群里,看人民的反应。外于人间的另一个领域的信仰还在,但关心的重点,不在于彼而在于此。

这种重现世轻超越的信仰倾向,其实也出现在商朝晚期的商人文化中。祖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朝着降低鬼神对于人世的直接干预,要将人和鬼神的关系予以制度化。换句话说,不再那么相信、依赖鬼神的任意介入,要在鬼神之外维持人间事务的规律与合理性。至少祖甲所代表的这一支明显地偏离鬼神,靠近人文本位,然而毕竟商文化建立在浓厚的鬼神信仰上,商人的调整转变不可能那么彻底。

建立一套离开鬼神、彻底以人为本的新信仰,是在周人手中完成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37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