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讲历史——商、周矛盾的来源和扩大

历史大观园 上古遗韵 2020-07-13 12:40:03 0

周人翦商,是商、周关系长期紧张的结果。而他们的紧张关系,牵涉两种文化间的根本差异。

《史记·殷本纪》在记录武乙田猎于河渭之间被雷打死之前,有这么一段奇怪的话:“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依照《史记》,武乙最狂妄无道的行为,是要和天搏斗。他叫一个人扮成天神来搏斗。谁会赢呢?当然是武乙赢了,他就将天杀了侮辱天。而且他还拿一个皮囊,在里面装满了血,高高挂起来,拿箭仰着向上射,把皮囊射破了,叫作“射天”。

这段话很怪,更怪的是,几乎完全一样的记录,在《史记·宋世家》中竟然又出现了一次。这里说的是宋王偃。《史记》原文是:“……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宋其复为纣所为,不可不诛。’”

《史记·宋世家》又称“宋微子世家”,因为宋这个封国的开国者,就是商王帝乙的长子,也就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周人翦商成功之后,将殷遗民交给微子启,封在宋,而有了宋国。

宋就是商人后裔。很明显,因为这样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宋人颇受歧视。我们看到这个时期的文献中,每每荒唐的笑话,就都推在宋人身上。大家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那个坐在树下傻傻地等兔子再撞上来的,是宋人。大家也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那个剑掉进河里却连忙在船身上做记号的人,也是宋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是,宋人特别笨,笨事都是宋人干的。

这样的倾向,一部分反映了延续几百年的差异与冲突。在周人眼中,继承商文化的宋人,就是和他们不一样,看来看去就觉得格外不顺眼。

所以当宋王偃嚣张跋扈时,人们会特别指责他“淫于酒妇人”。好酒酗酒,是周人眼中商人最不可原谅的耽溺罪行,也是周人认定商人之所以败亡的主因。至于沉湎女色,那是周人宣传纣王最重要的失德行为之一。换句话说,由商人后裔组成的宋国,现在出现了一个纣王投胎般的恶魔了。

而且,他还不只是纣王投胎,也是武乙附身,也做了和武乙同样的不道行为——射天。奇怪的是,武乙和宋王偃,为什么都要和天过不去呢?为什么要特别凸显自己可以胜天,可以把天射下来呢?

《山海经·海天西经》中有一条关于天和帝斗争的神话:“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指的就是刑余之天,被惩罚、被砍头了的天。天为什么被砍头?因为他要和帝争最高的神位,争输了,所以被帝惩罚。然而,头都被砍了的刑余之天竟然还不服气,没有头,以乳当眼睛,以肚脐当嘴巴,还要继续与帝斗。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有这么一段:“……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说成汤伐夏桀,战胜了,在过程中将耕(应该是夏桀的部将或助手)斩杀了。但耕没有头却还跑,一直跑到巫山,才被驯服。

《山海经》的这两段故事有明显的共同之处,那就是砍了头都不屈服。一则被砍头的是天,另一则是耕。《山海经》是一本奇特的书,内容来历不明,其中许多故事的说法,和别的书里的都不一样。例如,在大部分典籍里,后羿都是反派角色,在故事里是输家,但《山海经》里的后羿却是个英雄。

考索《山海经》故事的价值偏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一本记录东方神话的文献,至少是和东方的文明比较接近的。牵涉东、西方位时,《山海经》几乎都是重东轻西的。很有可能,《山海经》的来源和商人、商文化关系密切,因此在周朝以后,就只能以散乱的形式存留,无法正式进入周人的典范系统中,一直都是边缘性的文本。

从商人与东方的观点,记录汤打败夏王桀,驯服耕的过程,那是理所当然的。更加有意义的,是天和帝相争,而且天输给了帝被砍头的故事。后世的《山海经》插图本,通常将刑天画成一个大巨怪,和书中的其他神话角色视作等同,但如果考虑天的特殊意义,以及帝在商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故事要说的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天是周人的至高神,帝则是商人的至高神。天来挑战帝,被帝打败了,砍头了,却没有彻底屈服,以刑天的无头恐怖面貌,卷土重来继续挑战帝。这看起来,应该就是关于周人崛起威胁商人地位的一则寓言,精简地显示了这两个民族之间的紧张斗争关系。

商人以其一贯的鬼神逻辑,将他们和周人之间的敌对,转写为神话。你要挑战我?你觉得你比我厉害?要确定我们谁比较厉害,最彻底的方式是比比看,你后面的神和我后面的神,谁才是真正的盟主。你们家的天打赢不了我们家的帝,那么当然在世间,你们周人就应该乖乖听我们商人的命令。

然而让商人头痛的是,周人没那么容易臣服,一直在西边作怪。商人几度以不同方式试图镇压周人,周人却时常过一阵子就来捣蛋,于是反映在商人的神话里,就变成了那被砍了头却拒绝倒下的刑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372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