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简明正史——桑弘羊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22 22:39:51 0


桑弘羊(前152,一说前141—前80) 生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一个商人家庭。当时的社会,商贾地位低贱,但他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商业城市,那时的洛阳人“喜为商贾,不好仕宦”。桑弘羊自幼善于心计,精于运筹,十三岁就入侍宫中。在以后的六十余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成了一个杰出的理财家,在帮助汉武帝制订和执行财政经济政策中起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即位后,在改革政治制度,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同时,接连发动了对匈奴、越、西南夷等边境少数民族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上政府安置流民的巨额费用和武帝个人的挥霍,西汉初年积累起来的财富趋于枯竭。大商人则乘国家之危,牟取暴利,制造混乱。当时财政上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一)商人贱买贵卖,哄抬物价。商人通过同一商品转手倒卖,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牟利。而国家的政策朝令夕改,致使商人“积贮信息”。(二)币制混乱,盗铸严重。汉王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滥铸货币,这为商人盗铸货币提供了方便。尽管政府也多次下令禁止私铸钱币,但盗铸现象仍有增无减。(三)垄断盐铁买卖。汉初有不少商人因从事煮盐、冶铁而富甲一方。这些商贾不但控制盐铁,同时还掌握大量的其他物资与消费品,危及民生。武帝为了摆脱财政方面的困境,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卖武功爵和募民入粟、入奴婢拜官等措施以增加收入。这些措施并未根本改变财政危机。为了加强对重要经济部门的干涉和控制,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措施,桑弘羊则是其制订和推行这一经济政策的主要人物。

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终武帝之世,桑弘羊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农丞、治粟都尉兼大司农(前110),后又以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前87)等重要职务。他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商孔仅三人在推行经济改革中,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武帝推行的重大经济改革政策有:(一)整顿币制。他汲取过去改币的经验教训,收回货币铸造权,由中央直接控制,禁止郡国铸币。铸币权统归中央上林三官,三官钱名义重量与实际重量一致,同时提高铸币技术,使私铸者不能轻易伪造,即使造了也无利可图。此外,他还公布告缗令,对隐匿财产,企图逃避财产税的商贾,鼓励民众告发。(二)盐铁专卖。这项措施是由咸阳、孔仅倡议的,而桑弘羊积极参与此事。盐铁专卖主要采取民制官收的办法,即由官府召募百姓煮盐,资金由百姓自备,官府提供“盆”作生产工具,煮出的盐按盆给工价,盐归官府所有。铁的专卖与盐稍有不同,主要由卒、徒、工、匠担任。卒即更卒,徒即刑徒,工即庸工,他们在匠师的技术指导下,开山铸铁,生产出来的铁或铁器,全部归官府所有。在实行盐铁专卖时,还设立专门机构与官员主持工作。据载,汉代有四十郡,置铁官的有四十八处。出铁的郡县置铁官,不出铁的郡置小铁官,负责废铁的回收和冶铸。盐官设置遍及全国,在二十七个郡中,设盐官三十六处,东至辽东的平郭与辽西的海阳,西至陇西、临邛,南至南海的番禺、苍梧的高要,北至朔方的沃野、五原的成宜。盐铁专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打击了富商大贾,起到了“建本抑末”的作用。(三)均输平准。这是在流通领域里统制物品的运输与买卖的一种办法。均输,是将各郡国应缴的贡物,按当地市价折合为商人一向贩运出境的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连同输往中央的运价一起算,就地缴给均输官。均输官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官需或交平准出售外,其他部分运往价贵的地区出售。平准,是政府通过官营商业收售物资以平抑市场商品价格。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平准就以低价抛售;价格下落,则由平准收购,使物价保持稳定。(四)边郡屯田。文帝时,晁错就提出过移民实边的建议。武帝吸取桑弘羊建议,实行边郡屯田,其规模比晁错移民实边要大得多。西汉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二种。参与民屯的主要是贫民,最大的一次是元狩四年(前119)屯边朔方郡以南的新秦中,有七十余万人。而军屯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元鼎六年(前111),共屯边上郡、朔方、西河、河西等郡共六十余万人。无论是民屯还是军屯,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一方面从事农业耕作,一方面作战驻防。在桑弘羊参与下,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它活跃了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和商贾豪强,并对战胜匈奴、保卫边疆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桑弘羊也因有功赐爵左庶长。

武帝后元二年(前87),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简明正史——桑弘羊、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召开盐铁会议,讨论是否罢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要不要抗击匈奴等问题。以桑弘羊为一方,以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的记录被西汉桓宽整理为《盐铁论》一书。

次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结果被诛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72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