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简明正史——田蚡 公孙弘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22 22:36:35 0


田 蚡(?—前131) 汉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弟,武帝之舅。武帝母王娡,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平民王仲之女。王仲娶故燕王臧荼之孙女臧儿为妻,生王信与女儿王娡。王仲死后,臧儿改嫁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田氏,生田蚡和田胜。王娡先嫁平民金王孙,后离开金王孙,被其母送入太子刘启宫中充宫女。太子即位,是为景帝,景帝对王娡十分宠爱,生下三女一男,男孩刘彻,即日后的汉武帝。

田蚡为人矮小,景帝时任中大夫,因是武帝之舅,武帝时封为武安侯,在皇亲国戚中属长者,盛气凌人。他初学杂家,喜读《盘盂》诸书。《盘盂》孔甲所作,有二十六篇,是兼儒、墨、名、法等家的一部杂家书。后他专好儒术。武帝即位初,卫绾免相,任魏其侯窦婴为相,田蚡为太尉。婴、蚡两人推荐儒者,《诗》专家申公弟子赵绾为御史大夫,前太子少傅王臧为郎中令。赵绾、王臧向汉武帝鼓吹兴儒学,建议立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加强皇权,今后政事不必向东宫太皇太后窦氏奏请。这激怒了窦太后,一声令下,把赵绾、王臧罢逐出宫,还把推荐他们的两个皇戚侄儿窦婴和国舅田蚡免职。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去世,丞相许昌、御史大夫严青翟因丧事办得不力,免职,田蚡又被任用,官至丞相。

田蚡任相后,日益骄横,不把年轻的汉武帝放在眼里。他垄断了朝廷的用人大权,从一般官员到二千石大官的任用都由他控制,权移主上,武帝对此非常不满。一天,田蚡又把要任用的几十个人的荐牍呈给武帝。武帝一看,对他说:“你安排要用的人够了没有?能否也让我任用几个人啊!”田蚡要扩建相府,把考工的地盘也圈了进去。武帝得知后,很恼怒地对田蚡说:“你何不把武库的地方也圈进去呢!”这才打消了他扩建相府的打算。田蚡每次宴请,总是朝东一坐,自以为地位尊贵,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的相府营造得很讲究,拥有的田地最肥沃。进出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气派非凡。相府里的侍女以百数,各种珍奇异物不可胜数。朝廷里的大臣,自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要亲自登门去叩拜他。

魏其侯窦婴原为大将军,后为丞相,地位显尊,但自他的姑母窦太后去世后,权势日衰。他有个亲信,是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的灌夫。灌夫字仲孺,本姓张,因得到颍阴侯灌婴提拔,有恩于他,改姓灌。他先后任淮阳太守、太仆、燕相等职,后有罪,免职,闲居长安。窦婴、灌夫两人都因在官场上失势,谈得投机,成为知交。

一天,灌夫到相府作客,田蚡很热情地对他说:“我好久未见魏其侯了,很想登门去拜访他啊!”魏其侯窦婴和田蚡过去有一段交往,那时窦婴为大将军,声势显赫,田蚡只不过是一郎官。田蚡那时经常去大将军家,拜跪趋谒,向窦婴行子侄之礼。后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虽都位在三公,但蚡自居后进,一切政议,由窦婴主持。以后时移势易,婴位日失,蚡权益增。灌夫听得丞相田蚡要亲自造访窦婴,自然高兴,连夜把消息告知窦婴。第二天,窦婴夫妇洒扫庭园,宰鸡杀羊,忙碌了一阵子,准备了丰盛宴席,只等田蚡的到来。哪知,夫妇俩从早一直等到傍晚,还未见田蚡的人影。灌夫赶到相府看个究竟,只见田蚡尚未起床。田蚡见灌夫到来,初装糊涂,后灌夫给他说窦婴夫妇在等他时,才恍然道:“啊呀!我把此事忘了,该死,该死!”说着,起身更衣,随灌夫一起去窦家。一路上,田蚡还是悠哉游哉,不慌不忙地走,惹得灌夫很生气。宴席上,灌夫不时用些话来讥讽田蚡。

田蚡看中了窦婴在城南的一块膏腴良田,派家臣藉福到窦家去说想买那块田。窦婴气呼呼地说:“我现在虽年纪大了,地位日衰,你田蚡位高权重,难道就可以凭权势任意夺人土地吗?”灌夫在一旁也很生气,对藉福数落了几句。藉福回去后把窦婴不愿卖田的事说了一遍,还在田蚡面前说了窦婴和灌夫两人许多坏话。

灌夫在颍川霸占许多田地,结交豪强,鱼肉乡里,当地有儿歌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田蚡得知这情况后,欲向上奏报。但田蚡也有见不得人的事被灌夫掌握。有一次田蚡曾对淮南王刘安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皇上还未立太子,大王你是高祖的孙子,又有贤名,将来帝位,不是你大王继位,还有何人!”刘安听了此话自然高兴,给了田蚡很多钱。此事灌夫掌握在手,也要揭发。结果经人调解,两人达成互不揭发的协议,才偃旗息鼓。

元光三年(前132)夏,田蚡新娶燕王刘泽的孙女为妻,列侯、宗室、朝廷文武百官都到相府祝贺。灌夫起初不愿前往,后经不住窦婴力劝,才勉强赴宴。席间,田蚡向众宾敬酒,众宾也轮着向田蚡敬酒。轮到灌夫敬酒时,田蚡说:“不要满酒,不要满酒!”灌夫说:“今日是您大喜之日,即使是高贵的将军,也要一尽为快。”田蚡不肯饮尽。当灌夫给窦贤敬酒时,窦贤正在与将军程不识窃窃私语。灌夫对刚才田蚡的事已有些不悦,就对着窦贤发怒道:“你平日说得程将军一文不值,今日怎么又像女人家一样,与他嘀嘀咕咕的讲话呢!”一时弄得窦贤很尴尬。田蚡在一旁说:“程将军和李广将军,都是东、西宫的卫尉。你今日当众侮辱程将军,说他一文不值,那么,叫李将军的面子往哪里搁!”一场庆宴弄得不欢而散。当灌夫出门不远,田蚡就派人把他抓了回来,以骂座不敬之罪,把他囚禁狱中。

窦婴自知邀灌夫出席宴会,闯下大祸,向武帝奏报说,这是灌夫酒后失语,请求宽赦,不要加罪。武帝后要众臣到长乐宫去讨论此事。廷上,朝臣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灌夫有罪,有的说他是醉后胡言,应属无罪。田蚡见此事无结果,就向其姊王太后哭诉。太后听罢对武帝说:“我还健在时,就有人敢欺我弟弟,待我百年之后,恐怕要变成鱼肉了!”武帝只得下令族诛灌夫,魏其侯弃市。

元光四年(前131)春,田蚡陷害两人后,颐指气使,春风得意。但一天在游园时,突然狂叫一声,扑倒在地,不得动弹。虽经人抢救,神气清醒了些,但浑身酸痛,昼夜呻吟,满身青肿,竟无一块好肉。最后七窍流血而死。

汉武帝后来得知他曾与淮南王勾结,并接受刘安的贿金,愤怒地说:“如果武安侯还活着的话,定要族诛!”

公孙弘(前200—前121) 菑川国(今山东寿光南)人,出身贫寒,是汉武帝时第一个以布衣拜相者,为人忌刻,外宽内深,好揣摩主上心意。

早年他为狱吏,有罪免职,家贫,以牧豕为生。四十余岁开始学习《春秋》。武帝即位后,招贤良文学,他以贤良征为博士,此时年已六十。朝廷派他出使匈奴,回来奏报情况不合旨意,未能完成使命,遂称病免归。元光五年(前130),菑川国再度推荐他应征贤良文学。太常把他的对策评为最差,武帝重阅其对策后把他擢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公孙弘能以儒家学说来解释法律。当时对《春秋》有研究的董仲舒和他俩都能以《春秋》经义的精神和内容作为审讯案件的依据,所谓能以“春秋决狱”。他尤能揣度皇上心意,每逢朝会,能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供武帝选择、参考;如不合皇上旨意,也从不坚持己见。他这样做得到武帝的欢心,不久被提升为左内史。

当时武帝正派唐蒙和司马相如开拓西南夷,发展中原与西南边陲的联系。朝廷中主爵都尉汲黯和公孙弘都认为汉廷正大力对匈奴作战,需大量人力、财力;加之开发西南地区必增加当地人民的负担,故竭力反对。两人私下议论,西南夷是“无用之地”,主张“罢之”,并同意一起向武帝提出。一天朝会时,汲黯耿直地向汉武帝提出了不能开发西南夷的理由,心想此事已得到公孙弘同意,他必会力陈己见。哪知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此事时,公孙弘一反常态,不附和汲黯的建议,而说此事关系重大,一切由皇上裁决。汲黯听罢很恼火,指责公孙弘说:“你们齐地人很狡诈无情,和你一起说好向皇上建议的事,怎么一下子违约了,不忠。”武帝问公孙弘是怎么回事,公孙弘说:“了解臣的,以臣为忠;不了解臣的,以为臣不忠。”他在朝廷做官的信条,正如他自己说的是:“最担心的事,是君主不能扩大自己的权力;最不愿见到的事,是大臣们不懂得约束自己的权力。”他的这些作为,大臣们都瞧不起,而武帝对他恩宠有加,前128年被升为御史大夫。

大将军卫青北征匈奴,于前127年收复了丢失八十余年的河南之地。中大夫主父偃建议在该地设置朔方郡,以充实边地。武帝要大臣们议论此事。公孙弘又认为这是“无用之地”,建议“罢之”。武帝要朱买臣与他辩论设置朔方郡的利弊。朱买臣一连向他提出了十个问题,他一个都不能回答。结果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置朔方郡。

公孙弘为人虚伪、矫诈。他位在三公,俸禄甚厚,却经常在人前吃粗糙的米饭,被褥用的是麻布做的,平时也是一身布衣,而有人却看到他内服穿的是貂裘。吃的方面是内厨五鼎,外膳一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前124年,公孙弘受到重用,代薛泽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他是第一个以布衣擢居丞相位的人。为此,武帝特地下诏以高成平津乡六百五十户封他为平津侯。丞相封侯遂成为定制。

在丞相位时,他建议为博士配置博士弟子员五十名,博士弟子各随其师专习经学,并与太常孔臧、博士平等人一起研究,拟定了一套施之可行的太学制度。

当时学习《春秋》的,董仲舒在其上,故公孙弘妒忌董的才能。董仲舒闲居在家,他向汉武帝建议把董调任到胶西国去任相,把董逐出了朝廷。对主父偃也一直没有好感。主父偃因齐王自杀和接受贿金被劾,武帝初不想杀他,公孙弘力奏要诛杀主父偃。前122年,淮南王、衡山王谋反事败后,公孙弘自以为奉职不称,上书归侯辞职,武帝不许,任丞相四年,于元狩二年(前121)死去。

评:公孙弘是一个专以儒术谋求利禄的儒士,一个典型官僚。他以圣旨为唯一最高原则,以经义服从政治,解释政治,把经义作为献给皇权统治祭坛上的供品。他的这种作风受到正统儒学家们的不齿也是自然的。宿儒辕固生教训他:“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董仲舒亦以“从谀”斥他。他的“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的信条,实在是具有狱吏与儒士双重性格的皇权奴仆之语,因而被后人认为是“大佞”之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720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