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简明正史——赵过 氾胜之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22 22:39:46 0


赵 过 汉武帝时杰出的农业专家,搜粟都尉,倡导“代田”法,发明和推广耦犁和耧车,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向天下发布诏书说:“方今之务,在于力农。”号召全国官吏百姓,加强和重视农业生产。同年,任命著名农学家赵过为搜粟都尉,管理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新的耕作方法。赵过总结先人生产经验,倡导“代田法”,得到汉武帝肯定,遂在全国推广。

代田法是对中国古代轮耕方法的改进和发展。古代的土地,在地力(土地肥力)竭尽以后,即行休耕。肥力好的上等田休一年,中等田休二年,下等田休三年,听任土地生长荒草,称为“莱”。这种休耕法是对土地利用的很大浪费,严重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赵过通过深入调查,总结了农民在小块土地上轮种的生产经验,改进了原来大片休耕的落后方法,创造“代田”法。此法把每一亩土地分成六份,三份为甽,三份为垄,甽和垄间隔排列。甽是低的,垄是高的,甽和垄都宽一尺,而甽比垄深一尺。春天耕种时,播种于甽中。发苗后,将垄边的杂草除去,并翻松泥土,用以埋盖甽中的苗根。到了夏天,垄土削平而苗根已深,可以增强作物抗风和抗干旱的能力。今年播种的甽,明年便调整为垄。这样,每年甽、垄互相调换轮种,就不必把整块土地完全休耕。这种轮种法,巧妙地把大片休耕改为小范围休耕,而且由于土地经常翻动,土质松软,耕地时铁犁入土较深,真正做到了深耕细作,非常有利于谷物生长。过去大田不分甽,叫做缦田,这种整块土地只能粗耕,灌水、排水都不方便,产量很低。现在分成甽和垄,土地必须精耕细作。合计下来,花的劳动量和谷物的收获量,远较缦田粗耕、大田休耕合理得多。精耕细作的结果,每亩土地谷物的收获量比过去增加了一斛(10斗),甚至二斛以上。广大农民深深体会到“代田法”的好处,都说“用力少而得谷多”。于是这种新的耕作方法很快在各地推广。

在推广“代田法”的同时,赵过还发明了由二牛合犋牵引、三人操作的一种新式耕犁——耦犁和播种用的耧车。耦犁的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前面用二牛拉犁。这种犁,犁铧较大,增加了犁壁,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进行,可以耕出代田法所要求的深一尺、宽一尺的犁沟。二牛三人一个耕作季节可管五顷(汉大亩每亩当今0.69亩,每顷当今69亩)田的翻耕任务。耦犁和耧车在使用时可以结合在一起,耦犁上装置一个耧斗,内盛谷种,耧斗下面有空隙,通向下方。耕种时,犁头向前,铲开土壤,同时摇动耧斗,种子就均匀地洒落在耕过的泥土中。这是一种耕、播结合的复合农业机械。此后,赵过又对耦犁构造进行改进,出现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犁。驶牛技术的娴熟,又可不再需人牵牛。

政府对赵过发明的“代田法”和新式农具,大力支持,并逐步推广。先在皇帝不常住的离宫的空闲地上试验,取得成效后,汉武帝命令大农官专门集中一批有技术的手工业奴隶和工匠,日夜不息地制造耦犁和耧车,然后给二千石的地方官下了诏令,指示他们组织各级地方官,会同农村基层官吏乡官三老、力田、里父老等人,学习使用这种新农具。农忙季节时,在三辅附近和全国主要农业耕作区,地方官组织乡官下田学习耕种。他们学会了,再传授给农民,从而掀起了学习新技术、使用新农具的热潮,使汉代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氾胜之 又名氾胜,山东曹县人,西汉成帝时农官,他推广“区田法”,并著有《氾胜之书》,为著名农学家。其生卒年代不详。在汉成帝时为“议郎”,“使教田三辅;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晋书·食货志》又说他“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位具有丰富农业知识的官员。

他在甽种法和代田法基础上,发展、倡导了一种新的园田化的集约耕作方法——区田法。区田法的特点是在小面积土地上集中使用人力物力,精耕细作,防旱保收,求得单位面积的高额丰产。

区田法,有两种田间布置方式,一种是宽幅区田法,一种是方形区田法。前者适用平原地区,后者适用斜坡丘陵地。

区田法的技术特点是:一、“不耕旁地,庶尽地力”,即局部深耕,以充分挖掘区内土地的增产潜力。而且要因作物特性不同,确定不同深度。二、“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一科(坎)用一石粪”。这样集中施肥,不仅可以经济施肥,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肥效和减少肥分流失。三、等距播种,使农作物在农田中呈整齐的分布,既有合理的群体密度,又有个体的适当生存领域,使作物处于良好的通风透光状态。四、重视及时和集中灌溉,“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在生长期间,“旱者溉之,坎三升水”。五、重视中耕除草等精细的田间管理,“区中草生,拔之。区间草以划划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以简明正史——赵过 氾胜之镰比地刈其草”。种冬麦,秋天要除草,壅麦根;“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枯叶”等。区田法还要求有适宜的覆土厚度以及播种后注意镇压等。

汉代的代田法和区田法,均属精耕细作范畴的耕作栽培法,着眼于抗旱高产。不同的是,代田法在争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还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对牛力和农具的要求较高,适合较大规模的经营。而区田法则着重在提高劳动集约、力求少种多收,更适合于缺乏牛力和农具,经济力量薄弱的小农经营,不过要求投入的劳动量大。这也妨碍了它的全面推广,在汉代及以后的封建社会各个时期中,它只作为小面积丰产试验的特例而存在,在大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氾胜之所著《氾胜之书》,共十八篇,原书已佚,现有辑佚本,是我国现知个人专著农书中最早的一种。其精华借《齐民要术》而保留下来,尚存3500多字。《氾书》内容丰富,反映了汉代农业科技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首先,《氾书》提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耕作栽培总原则。其次,它不仅研究和总结了作物栽培的综合因素,还针对不同作物的特性和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栽培方法和措施,如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干法等,为我国传统农学在作物栽培总论和各论方面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721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