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朝解读——项梁、项羽起兵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0 09:30:13 0


项羽小时候就已经立下鸿鹄之志。

“彼可取而代之”

项羽出身于楚国的将门,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他的叔父为项梁,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躲避仇家复仇,带着项羽躲到吴中(今江苏苏州)。

在吴中,项梁很得人心。当地有大工程,或婚丧大礼,经常请项梁主持。项梁则按兵法来调遣众人,暗中观察各人的表现。

项羽从小跟着项梁,但很让项梁失望。教他识字,可没识多少,就不肯再学了。教他习剑,也没练多久,也放弃了。见他如此没有恒心,项梁很生气,忿忿地责骂他。他却说:“识字,只要能够记记姓名就可以了;习剑,那是逞匹夫之勇;要学,就学指挥千军万马的本领。”

项梁无奈,就教他学习兵法。项羽大喜,但是,刚学了个大概,又不学了。

有一年,秦始皇东巡到会稽,渡浙江。那一天,项梁带着项羽去看热闹。只见远处人马浩荡,始皇帝车被华盖,备极尊贵。项羽不禁心驰神往,脱口而出:“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

古代铜器话刚一出口,项梁大惊失色,连忙上前用手捂住项羽的嘴,“说话可要小心!这可是要灭族的!”项梁压低了声音对项羽说。从此以后,项梁对项羽另眼相看了,觉得他并不简单。那时项羽已经长得又高又大,而且力能举鼎,人也极有才气,一望而知其不同凡响。吴中地方的青年才俊,对项羽都十分敬畏。

宣布起义公元前209年9月,会稽郡郡守殷通召见项梁,要同他共举大计,响应陈胜起义,还说要拜梁和另一个名叫桓楚的人为将军。对殷通这个人,项梁是极不信任的,他对殷通说:“桓楚现逃亡在外,除了项羽,谁都不知他躲藏在哪里。”说完,他请求暂时告退,跑到府外,让等在那里的项羽做好准备,然后,他折回府中,对殷通说:“请召项羽入府,命令他去找桓楚来。”

项羽身佩利剑,应召入府,他刚在殷通面前站定,项梁就向他使了个眼色,说:“可以了。”项羽于是猛然抽剑向前,剑光闪过,殷通已经人头落地,随即,项梁夺过了郡守印绶佩带在身,又提了殷通的脑袋。

此时,府中上下乱成一团,惊慌失措。项羽乘机挥剑砍杀,马上就有数百人倒在血泊之中。其他的人见状,吓得扑倒在地,丝毫不敢动弹。

镇服了郡守府,项梁立刻召集豪杰,细说事情的经过,并宣布起义。吴中豪杰们纷纷表示支持。于是,项梁一举收服了吴中的秦军,又派人收服了郡中各县的秦军,组成了一支拥有八千精兵的起义部队。部队的各级军官,则都由他平日结交的豪杰担任。有一个人,平时跟项梁的交情也不错,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他问项梁这是为什么。项梁对他说,有一次主持丧礼,派他管一件事,他却没做好,所以不能任用他。众豪杰这才明白,平时项梁分派他们做事,原来是在考察他们的能力。大家心里更佩服他了。他们一致推举项梁为郡守,项羽为副将。那一年,项羽24岁。

刘邦的天赐姻缘一个近似于无赖的人,却成为了日后称霸天下的君主。

想要成为皇帝的小吏秦末,刘邦曾经担任过他所在的沛县的泗水亭长的职务。亭长在当时是个很小的官,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的职务。刘邦充其量就是一个秦朝的微不足道的小吏。

刘邦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三,没有任何强有力的人物当靠山,他也未曾钻研过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肚子里更没有什么墨水。由于没有封建社会里长子所肩负的重担,他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同时他又是一个厌恶种田劳作的人。因此,就连他的父亲都对他有些瞧不起,嫌他浪荡不羁,认定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父亲的意见在家中有很强的影响力,故此全家人都瞧不起他。

然而,虽然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可刘邦却有着远大的志向。曾经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秦始皇浩浩荡荡出行的样子,威风凛凛的帝王排场深深地震撼了他,于是,刘邦由衷感慨,有朝一日成为像秦始皇这样的大丈夫,享受这样的豪华排场,才不枉来人世一遭。

身无分文却声称万钱这样一个为家人所鄙视,为邻里所不耻的人,却有着很好的桃花运,能娶到别人梦寐以求的妻子。

刘邦的原配妻子姓吕名雉,是当时距沛县不远的单文县一个望族——吕公的女儿。吕公与沛县县令的私人感情不错,也曾到沛县避过一阵的风头,后来便在沛县大摆宴席,以此来表示对县令和沛县人的谢意。当时,吕公委托一个叫萧何的人来主办宴会。由于前来给宴会捧场的人太多,其中也不乏鱼目混杂之辈,所以萧何宣布,贺礼不满一千钱的人,只能坐在堂下,只有贺礼在一千钱以上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堂内,被奉为贵宾。萧何用这样的方法来区分宾客的贵贱。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那些想骗吃骗喝的人来捣乱。

刘邦身无分文,却宣称带了万钱的贺礼前来赴宴。他这样大大咧咧地往门口一站,顿时被周围人耻笑,可在内堂的吕公听说有人未带分文却敢言万钱,心中好奇,当下出门亲自来迎接。却未料善于算卦相面之术的吕公一见到刘邦,马上惊为天人,只见面前这农民模样的壮年男子,高鼻梁长脖子,长相异于常人。吕公由此判断,刘邦他日必飞黄腾达,富贵万分。于是,欣然携刘邦之手,邀其赴宴。周围人见此景连连称奇,倒也都艳羡起刘邦的好命来。

天作之合然而,更离奇的事还在后面。酒过三旬,吕公一直在用独特的眼神打量着刘邦。宴会过后,吕公就下定了决心,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向刘邦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他为妻。此时的刘邦已经四十三岁了,仍然是光棍一条,听吕公说要把女儿嫁给自己,如坠云中,飘飘然起来,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啊!当下,刘邦迎娶吕雉回家。这吕雉正是日后驰骋汉朝宫廷的吕后。

吕雉的家境与刘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吕雉颇有几分姿色,也是当时附近县城里青年们争相献殷勤的对象,就是岁数大了点,嫁给刘邦之时已经是二十八岁的老姑娘了。为什么她嫁人这么晚呢?不是因为吕公舍不得女儿,而是吕雉自己的心气儿特别高,看不上寻常普通百姓。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就熬成了老姑娘。或许,这也是姻缘天注定吧,刘邦、吕雉这对大龄青年,注定要等候长久的时间,直至对方出现才能婚配,这样一来,四十三岁的刘邦与二十八岁的吕雉,也可称得上是天作之合了。

刘邦头上的祥云刘邦在担任泗水亭长时,曾带领所管辖的刑徒逃走,躲藏在砀山之中。砀山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更不容易被人找到隐蔽的藏身之处。可吕雉却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他,刘邦问她原因是什么,吕雉笑着回答说,刘邦藏身之处,上方总有五彩祥云飘拂,按照云气所指引的位置,就可找到刘邦等人的藏身地点。这样的事,真是神了,莫非刘邦真的是人中之龙吗?

其实,这样的故事,仅仅是传说,但也是政治的需要。刘邦从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发迹,无势无权,更没有强大的财力基础做后盾。他要是想号召众人起事,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必须要有一种强大的舆论支持。编造出这样的神话来,是需要勇气的。刘邦正是有这种勇气,造出舆论声势,从而震慑了百姓,笼络了人心。后来,他的谋士、亲属们纷纷传播这个神话,使更多迷信的人们相信了他是龙的传人,命中注定要做天子。结果,人们纷纷赶来投靠他,使他领导的起义队伍不断地壮大。

斩蛇起义刘邦真的是龙的化身,命中注定要得天下吗?

亡命天涯秦朝末年,刘邦当了秦朝的一个小吏,负责押送一群刑徒到骊山去修皇陵。大家都知道,去修皇陵是一个必死无疑的差事,就是不被累死,到了最后也得被活埋。这种差事有谁愿意去干呢?刑徒们都不情愿,纷纷逃亡。刘邦虽然是负责押送的人,但是他深深知道工匠们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这些人本来都是自己的乡亲,自己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去送死呢?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他动了侠义之心,默许他们逃走,毫不阻拦。等到快到骊山的时候,他带的人都快跑光了。按照秦朝的律法,如果犯人工匠逃跑了,负责押送的人也要被处死,刘邦一想,现在自己带的人都跑了,自己再到骊山去也等于是去送死一样。所以,当他们走到丰邑西面的大泽里时,刘邦借酒壮胆,干脆把剩下还没来得及跑的刑徒都给放了,让他们去自寻生路,他自己也开始准备亡命天涯。留下的这些刑徒一路上深受刘邦的照顾,这时见刘邦为了救自己这些人,不惜犯下杀头的大罪,都很感动,指天发誓愿意一直追随刘邦。于是,刘邦就带着他们连夜逃离了大泽里。

酒醉之后斩白蛇这一行人在黑夜中跌跌撞撞的奔逃着,大家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是谁也不敢停下来,生怕身后有追兵追上来。这时,被刘邦派到前面开路的一个人忽然惊恐万分地跑回来,害怕的连话都说不清了,等了半天,刘邦才听清那个人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说:“前面有一条水桶那么粗的大白蛇横在路中央,前进不了了,赶快绕路吧!”刘邦这时有酒壮胆,再加上赶夜路赶的浑身发热,就觉得一股豪气从胸中涌出,他拔出剑来,大声说:“我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连死都不怕,又岂能怕蛇?我倒要看看谁敢阻拦我的去路?”二话不说,他挥舞着手中的利剑就冲上前去。走了没多久,果然看到一条大白蛇盘在路中央,把路堵得严严实实的,而且雾气弥漫,还有阵阵腥气飘过,令人不禁作呕。刘邦大喝一声,奋起挥剑就向白蛇砍去,跟在他身边的人都不禁吓得惊呼出声。生怕白蛇被惊醒过来,进行反击,但是这时的刘邦如有神助一般,好像忽然间变得力大无穷,一剑下去就将白蛇拦腰斩为两段,腥红的血喷了他一身。两旁的人这时又不禁佩服地欢呼起来。斩蛇之后,没走出几里路,刘邦酒性发作,一头倒在路边,昏沉沉地睡了起来。

真命天子跟随后面的刑徒们走到刘邦斩蛇的地方时,忽然看到小路上凭空出现了一个老婆婆的身影,这个老婆婆一出现就嚎啕大哭。大家就问她怎么了。老婆婆悲伤地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他不该私自下凡间闲游啊!他睡中变化成蛇,哪知道挡了赤帝之子的去路,就被人家杀了!”

听了老婆婆的话,大家开始只当是她胡言乱语。可奇怪的是,等众人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那老婆婆却不见了,就连地上被斩成两段的白蛇也不见了。于是刑徒们都惶恐起来,开始相信那老婆婆说的话是真的。

不久之后,刘邦酒醒了,听众人说了这件神奇诡秘的事,也隐约相信自己确实是命中大贵之人,从此更加坚定了他争霸天下,逐鹿群雄的万丈雄心壮志。

于是在这以后,民间就开始传说着刘邦是赤帝之子,是真命天子,是上天注定要来推翻秦朝统治的。许多人都相信了这话,都深信不疑的投入了刘邦的军队,心甘情愿的跟随他一起拼死杀场。

陈胜、吴广之死轰轰烈烈的起义,两名领袖却都死在属下的手里。

陈胜称王陈胜攻占了陈县,当地许多有名望、有财势的人,就来劝他称王。陈胜很高兴,请来张耳和陈馀,说要听听他俩的意见。张耳和陈馀对他说:“秦朝不仁不义,灭了别人的国家,对老百姓也很残暴。现在,陈将军万死不辞,起来造反,是要为天下人铲除暴政。可刚攻下陈县,就要坐地称王,这恐怕会使天下人都觉得将军私心重。望将军不要称王,迅速引兵西进,并派人复立六国。这样,将军多助,秦朝多敌。秦朝多敌,兵力势必分散。将军多助,兵力势必强劲。那就不必攻城略野,可以挥师长驱西进,消灭秦朝,占据咸阳,然后号令六国。六国亡而复兴,必然对将军感恩戴德,将军的帝业也就成功了。如果将军坐地称王,恐怕天下人未必会服从啊!”陈胜称王心切,并不听张耳、陈馀的劝告,最终还是在陈县称王了。

古代人物图那时,葛婴率起义军打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尚不知陈胜已经称王,就立了一个名叫襄疆的鲁国贵族后裔为王。后来听说陈胜已在陈县称王,葛婴就把襄疆杀了。

吴广之死陈胜以吴广为假王,率重兵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然而,正当起义斗争深入发展时,吴广被其部将田臧杀死,这一事件给起义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吴广领兵攻荥阳时,另一位起义将领周文率十万义军直捣咸阳,因孤军深入,形势极为不利。数月后,终因寡不敌众,惨败于渑池(今属河南)。这时,秦王朝组织数十万军队,反击义军。

田臧等人见周文战败,秦军不久即至,荥阳迟迟未克,就准备分部分兵力牵制荥阳之敌,以大部分精兵迎击秦军。他们相互商议说:“今假王(吴广)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于是假借陈胜之命杀了吴广,献其首级于陈胜,“陈王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有人认为,吴广之死与陈胜有关。陈胜为王后,任用亲信,妄杀故人,苛察臣属,使诸将士离心;与吴广的关系也不如初起义时那么融洽、默契。可以推测,田臧杀吴广得到了陈胜的默许。否则又何须“献首于陈王”?而砍掉陈胜左右臂的田臧,又怎能当令尹、为上将?

死于车夫之手陈胜在陈县称王,各地豪杰纷纷起来响应他。起义军所到之处,秦朝的郡县官吏不是望风而逃,就是开城投降。陈胜志得意满,越来越轻敌,也越来越骄横。博士孔鲋对他说:“兵法上讲,打仗要克敌制胜决不能侥幸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靠自己的强大而不可战胜。陈胜王现在把胜利寄托于敌人不来进攻上,而不是去壮大自己的军队,如此下去,一旦军事上失利,就会一败涂地的。到那时,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样一番话,陈胜居然一句都听不进,还对孔鲋说:“这是我的军队,是胜是败,就不烦先生多虑了。”

对过去的朋友,陈胜也渐渐地不能容忍了。他在陈县称王不久,过去的一个穷哥们儿跑到陈县来扣响了宫门,大呼小叫地要见他,而且直呼其名。守宫的军官闻声而来,见这个乡下人这样不懂规矩,就要把他绑起来。后来听说是陈胜的穷哥儿们,才放过了他,只是说什么也不肯去向陈胜报告。这时,正好陈胜乘驾出宫,这个人就拦在道上兴奋地叫他的名字。陈胜一看是老朋友,就请他上车,带他进宫。车驾入宫,只见宫殿幽深,帷幔长挂,陈胜的这位穷哥儿们惊呆了,禁不住叹道:“真了不得!陈胜当了楚王,果然好威风啊!”这以后,陈胜就留他的这位穷哥儿们在宫里长住,算是信守了富贵而不忘老朋友的诺言。可是日子一长,这个朋友进进出出越来越没有规矩,还到处跟人讲一些陈胜的往事。于是有人就报告陈胜,说:“大王的这位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讲大王从前在民间的事,讲得很不好听,有损大王的尊严。”陈胜听了大怒,丝毫不念旧情,竟然把这位穷哥儿们处死了。

那时,陈胜信任的都是些小人。将军们在外立了战功,往往因为那些小人们的几句谗言,就被处死了。将军田臧用阴谋杀死了吴广,陈胜还对田臧加官晋爵。渐渐地,朋友们都不告而别,将军们也不再忠于他了。后来,秦将章邯接连几仗大破起义军,进逼陈县。陈胜亲自督战,被打得大败。在撤退的途中,陈胜也得不到各路人马的支援,最后被他的车夫庄贾杀害了。

郦食其见刘邦真正的名士并不急于投靠谁,但是一旦寻找到自己的明主,就要抓住机会。

择枝而栖郦食其是陈留郡高阳县人,自幼好读书,但家贫落魄,只得以贱吏为职业,但他并未丧失自己的志向。秦末豪杰并起,郦食其从旁观察,发现尽是些胸襟狭隘,目光短浅之辈,不足以成大事。因此,他藏而不露,伺机而动。

后来,他听说沛公刘邦要从陈留经过,刘邦尚未抵达高阳之前,就派人寻访当地的贤士能人。郦食其知道刘邦非常人,这应该是自己实现理想,大展宏图的好机会。于是,郦食其就头戴儒冠前去拜见。刘邦平素游手好闲,未发达时是顽劣之徒,生平最厌恶只会摇头晃脑,背诵六经,不识时务,缺乏办事能力的儒生。结果,他一见郦食其头戴儒冠来访,就很厌烦,拒绝接见。后来,旁人介绍说,郦食其是个高阳洒徒,刘邦方才决定勉强一见。

舌头与刀郦食其见到刘邦时,只见沛公正坐在床上,让两个侍女替自己洗脚。郦食其进来后,只行了礼而不跪拜,劈头就问刘邦:“足下欲助秦攻诸侯平,且欲率诸侯而破秦平?”刘邦大怒:“天下共同苦秦久矣,何谓助攻诸侯乎?”郦食其说:“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刘邦停止洗脚,整理好衣服,向郦食其道歉。

郦食其给刘邦献上的第一个策略是夺取战略要塞陈留城。当时适逢刘邦起义不久,他所率领的一群乌合之众不过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抗秦朝,无异于以卵击石、与虎谋皮。在郦食其看来,陈留城是天下枢纽,道路四通八达,城内又存有数千方石粮食,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刘邦能够拿下陈留城,在这里招兵买马,那么粮食充足,城墙坚固,进可攻,退可守,就能横行于天下了。在分析了这样的形势后,郦食其向刘邦自告奋勇,利用自己和陈留县令的私人友好关系,前去劝降。陈留县令当然没那么容易就投降,郦食其一见劝降未果,竟在当夜暗杀了陈留县令,归来禀报刘邦。

次日,刘邦率军攻城,守城的陈留将士见自己的县令都死了,就没了战斗的信念,全都投降了刘邦。于是,刘邦兵不血刃就进入了陈留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的兵马就发展到了10万人,这和郦食其的建议是分不开的。

巨鹿之战杀死一把手,犯下大忌,却凭借此役一战成名。

骄傲意味死亡项梁复立楚国以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有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章邯重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防备,发动了猛烈的反扑。项梁在战斗中被杀了,项羽、刘邦也只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败项梁,认为楚军大伤元气,就暂时撇开黄河以南这一头,带领秦军北上进攻赵国(这个赵国不是战国时代的赵国,而是新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很快就攻下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章邯派秦将王离把巨鹿包围起来,自己带领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他还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粮道,给王离的军队运送粮草。

赵王歇几次三番派人向楚怀王求救。当时,楚怀王正想派人往西进攻咸阳。项羽急于想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进关。

楚怀王身边有几个老臣暗地对怀王说:“项羽性子太暴躁,杀人太多;刘邦倒是个忠厚人,不如派他去。”正好赵国来讨救兵,楚怀王就派刘邦打咸阳,另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20万大军到巨鹿去救赵国。

二把手之间的不和宋义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宋义按兵不动,在安阳一停就是46天。项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就得按军法砍头!”

这道命令明明是针对项羽的,项羽气得要命。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的天气,北方天冷,又碰着大雨。楚营里军粮接济不上,兵士们受冻挨饿,都抱怨起来。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自己喝酒作乐,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楚怀王顺水推舟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将士们大多是项梁的老部下,宋义在将士中本来没有什么威望。大伙见项羽把他杀了,都表示愿意听项羽指挥。

项羽把宋义被处死的事,派人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虽然很不满,也只好封项羽为上将军。

破釜沉舟项羽杀了宋义以后,先派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粮的道,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分割开来。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

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子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对将士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打越勇。1个人抵得上10个秦兵,10个就可以抵上100个。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当时,各路将领来救赵国的有十几路人马。可是他们害怕秦军强大,都扎下营寨,不敢跟秦军交锋。这会儿,听到楚军震天动地的喊杀声,挤在壁垒上看。他们瞧见楚军横冲直撞杀进秦营的情景,吓得伸着舌头,屏住了气。等到项羽打垮了秦军,请他们到军营来相见的时候,他们都跪在地下爬着进去,连头也不敢抬起来。

大家颂扬项羽说:“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没有第二个。我们情愿听从您的指挥。”

打那时候起,项羽实际上成了各路反秦军的首领。

指鹿为马赵高弄权,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却也在玩火自焚。

投石问路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后,胡亥意识到局势日益严重,他不时召见宰相赵高。有时候也不免大发脾气,这使赵高胆颤心惊。他害怕有一天胡亥真发起怒来,连自己也会被杀掉。于是他动了杀心,要赶在胡亥前头杀掉胡亥,重新立一个能随意掌握的傀儡。

批路为马为了测试一下自己在大臣中的威严,有一天,他把一头鹿拉上朝廷,对二世说:“这里有匹好马,献给陛下。”胡亥以为赵高又出什么主意逗自己乐,笑着说:“丞相搞错了吧,把鹿说成马。”赵高却板着脸孔说:“是匹好马,不信陛下可以问问大家。”

胡亥笑着把脸转向大家,让群臣鉴别。许多人看透了赵高心机,默默不语,赵高的人则大声说是好马,一些正直不阿的大臣则直言说是鹿。退朝之后,赵高暗暗地给那些直言的大臣罗织罪名,逮捕下狱。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大臣敢反对赵高,赵高看时机已到,于是与他的弟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在一起,密谋了杀胡亥、立公子婴的计划。

一个皇帝临死前的愿望他们乘胡亥移居望夷宫(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泾河南岸),守备不严的时候,由赵成为内应,阎乐率兵闯入宫中,阎乐杀掉卫令濮射和警卫士兵,直逼胡亥的卧室,胡亥在慌乱中指挥左右反击,但没有一个人敢出战,卫侍纷纷逃散。只有一个宦者跟着他没有离去,胡亥焦急地说:“你何不早告诉我赵高要谋反,以至有今天?”宦者惶恐地说:“正是因为臣下不敢说,才能活到今天,倘若臣下早说了,现在已经不能跟随陛下到这里了。”

阎乐提着剑闯了进来,指着胡亥说:“你骄恣无道,诛杀无辜,天下人都反对你,你自己看着怎么办吧!”

胡亥对赵高还存有一线希望,拱手问阎乐:“可以让我见见丞相吗?”

阎乐回答:“不行!”

胡亥又说:“我愿让出天下,给我一个郡为王,可以吗?”

阎乐理也不理,胡亥又上前一步,接着请求:“那么万户侯?”“或者让我与妻子同诸公子一样,做个老百姓可以吗?”

阎乐厉声喝道:“你休要废话,我受命于丞相,为天下人杀你,你说的再多,我也不敢回报。”胡亥这才意识到末日来临,在阎乐的威逼下,抽剑自杀。时年24岁,做了3年皇帝。

胡亥死后,赵高立子婴为帝,以庶人之礼葬胡亥于咸阳附近杜南宜春苑中。

赵高之死害了多少人的赵高,最终也被害了。

子婴定计阎乐杀了胡亥,便火速派人报告赵高大功告成。赵高马上召集群臣和公子们上朝,向他们宣布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对他们说:“秦本来就是一个王国,因为始皇帝统一了天下,所以就称帝了。现在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已经恢复,秦朝的地盘越来越小,再称帝,也只不过是徒有其名。还是应该跟过去一样称王,那才比较妥当。”他还告诉大臣和公子们,他要立子婴为秦王。

子婴是个很有些胆量的人。当初胡亥和赵高要杀害蒙恬、蒙毅兄弟,子婴就敢站出来反对。他对赵高是很鄙视的,赵高要立他为秦王,他一点也不领情。他对两个儿子和亲信们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了二世皇帝,恐怕朝臣不服,要杀他,才假装仁义,立我为王。我听说他与外面造反的队伍暗中定了约,要把秦朝的宗室全都消灭掉,然后由他在关中称王。他叫我到宗庙去祭拜祖宗,然后登基称王,恐怕是想在我祭拜祖宗时杀了我。到祭拜宗庙的那一天,我就推说有病不去,他肯定要亲自来催我去。等他一来,我们就杀掉他。”

杀赵高,降刘邦到了该子婴去祭拜宗庙的那一天,赵高见子婴迟迟不来,几次派人去催。子婴只是推说有病,不肯动身。赵高等不及了,果真亲自前往。见了子婴,赵高说:“祭拜宗庙这么大的事,怎么可以不去呢?”赵高的话音刚落,子婴身边的人就上前把他给杀死了,连多说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留给他。随后,子婴下令把赵高的父族、母族和妻族统统杀掉,尸体就放在咸阳的大街上示众。子婴杀了赵高,只当了46天的秦王,刘邦的军队就攻破了武关,兵临咸阳城下。刘邦派人叫子婴投降,子婴把皇帝佩玉上的丝带解下,系在脖子上,然后坐着用白布覆盖、套着白马的车驾,手里捧着皇帝的印信,敞开城门,向刘邦投降。他做出这副样子,是为了向刘邦表明,自己是一个应该用自杀向天下谢罪的人。想以此激起刘邦的仁慈心,以保全自己和秦朝宗室的性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52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