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朝解读——大秦历史面面观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0 09:19:35 0


废分封设郡县秦王嬴政灭了六国、统一中原以后,发布了一道命令说:“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国王都不守信用,他们今天跟秦国订盟约,明天就背叛盟约,因此我才去讨伐他们。依靠祖宗保佑,我现在已经讨平了他们,天下安定了。我的名号如果不改变,依旧称王,显得和六国的国王没有多大区别,所以请大臣们议论一下,我现在应当用什么样的称号才好。”

丞相王绾〔wǎn〕、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提议说:“古时候的五帝只掌握一千里左右的地方,现在陛下已经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这是五帝不能与陛下相比的。我们听说古时候有天皇、地皇、泰皇,数泰皇最尊贵。所以我们认为陛下称泰皇最恰当。”嬴政听了以后,略一思考说:“你们说得很好!我看泰皇的‘泰’字可以不要,取他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两个字合起来,称做皇帝,这样才能显示我的丰功伟绩。我是第一代皇帝,就叫始皇帝,以后我的子子孙孙以世来计数,二世、三世、四世,一直传至千世万世。”从此,中国历史上就有了皇帝这个名称。

统一以后,天下应当如何治理?丞相王绾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刚破灭不久,原先的燕国、齐国、楚国,离咱们的京城都很远,如果不在那里分封王侯,恐怕那些地方很难控制得住,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

廷尉李斯反对王绾分封的建议,他说:“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以后,曾经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后来诸侯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互相混战,像仇敌一样,周天子也无力加以禁止。如今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多赏赐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为诸侯,这样您就容易控制他们啦!”

秦始皇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缘故。现在天下安定了,再分封诸侯王,又将会种下战争的祸根。我认为廷尉的建议是对的。”

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以下设县。每个郡都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三个官长去治理,即郡守、郡尉和郡监。郡守是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统管一郡的重大事务。郡尉是管理治安的,全郡的军队由他统领。郡监执行监察方面的事情。

秦始皇地方上的治理办法确定了,中央政府的组织机构也逐渐定型。秦始皇规定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内史等几个重要的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丞相设两个:左丞相和右丞相。都是皇帝的助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掌管重要文书和监察;太尉主要掌管军队;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租税收入和国家的财政开支。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从国库里领取薪俸,一概不得世袭。

秦始皇建立的这一套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的。

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全都收缴到京城咸阳来。当时的兵器大多数是用铜制成的,他叫人把这许多兵器全都回炉熔化,铸成了十二个大铜人和许多铜钟。大铜人的名称叫做翁仲,按当时的尺寸、斤两,铜人高五丈,脚有六尺长,每个重二十四万斤,把它们树立在咸阳宫殿前面的两侧,象征着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中原的伟大功绩。

战国时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货币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但是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齐国的货币样子像刀,赵国的货币样子像铲,货币计算的单位也不一致。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各国的旧货币全都做废,不许再在市面上流通。

原先六国的度量衡也是不统一的,尺寸、升斗、斤两等,长的长,短的短;大的大,小的小;轻的轻,重的重。在一个国家买一尺布,到另一个国家也许只能算八寸。在这个国家买一斗米,到那个国家就成了九升。这个国家里一斤重的东西,在那个国家里就成了十四两。度量衡这样乱,和一个统一国家的政权当然不相适应,对人们的生活也太不方便了。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一律,不许乱来。

原先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各不相同,车辆有大有小,道路有宽有窄。在统一的局面下,这样也显得太不方便了。于是秦始皇又下令,一要“车同轨”,二要修驰道。“车同轨”就是规定车轴上两个轮子间的距离,一律都定为六尺。修驰道就是修筑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大路路面一律宽五十步(每步六尺),路的两旁每隔三丈种上一棵青松。修了这样的驰道,全国的交通就方便得多了。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统一的,同一个字的写法不尽相同,形状各异,笔画有多有少。统一以后,这种情况对政策法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都是一大障碍。所以秦始皇又下了“书同文”的命令。“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的意思,政府规定了一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做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所实行的废分封设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等,都是有利于加强全国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这是秦始皇的巨大功绩。

焚书坑儒秦始皇实行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在当时是一种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崭新的政治制度。可是一些习惯于旧制度、具有旧思想的人看不惯,他们总是觉得分封制好,想要把它恢复起来。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乘着新制度还未稳定的时机,蠢蠢欲动,酝酿反抗,想要夺回他们失去了的政治地位。还有一些儒生也常常引经据典,非难新制度,说这也不是,那也不对,还不如旧时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好。总之,那时候新旧两种制度,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斗争非常激烈。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席庆贺头一年打败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员全都出席了。有七十个在学术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宴会进行当中,博士的领袖周青臣举酒颂扬秦始皇的功德,他说:“早先秦国的疆域不到一千里,依赖陛下的英明,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赶走了蛮人和夷人。如今凡是太阳月亮照得到的地方,全都服从陛下的统治了。陛下废除了分封,设立了郡县制度,从此免除了战争的祸患,使得天下人人都能过着安乐的日子。这样的太平盛世,必定能代代相传,直到千秋万世。陛下的威德,真是上古的那些三皇五帝也望尘莫及的啊!”

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心里甜滋滋的。他连连点头夸奖周青臣道:“说得好!说得好!”可是这一番颂扬却触怒了另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博士们,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他听周青臣说分封制不好,郡县制好,心里十分难过。他赶快往前走几步,急急忙忙地对秦始皇说:“陛下!我听别人说,殷周两代的国王传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像众星拱月那样拱卫中央朝廷,那个制度本来就好得很。如今陛下统一了中原,子弟却毫无地位和实权。将来万一出个像当年齐国田常那样谋篡王位的乱臣贼子,又有谁能挽救得了那种局面呢?我听老一辈的人说过:事情不照老规矩办而想要长久,根本就不可能。现在周青臣又当面奉承陛下,加重陛下的过错,我看他不是忠臣。陛下还是应当重新谋虑关于分封子弟的事情才好!”

淳于越又一次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有些厌烦。他叫大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这时候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反对淳于越的谬论,他对秦始皇说:“古今时代不同,情况已经随着时代改变了,我们决不能再拿古代的制度到今天来实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法令已经统一,老百姓应当努力种田做工,读书人应当努力学习现行的法令制度。可是如今还有那么一些读书人,总是死抱住老一套的东西不肯放弃,老是根据过去古书上的记载来攻击当前的政治制度,这对于陛下的统治是很不利的,必须予以严厉禁止。我建议:史官所收藏的图书,凡属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而是私家收藏的这一类书籍,一律焚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

秦始皇觉得事情确实是这样,如果听任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到处宣扬旧制度,的确会妨碍他的统治。于是他决定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焚书的具体办法是:除了那些讲医药、占卜、种树一类的书以外,凡不是秦国史官所记的历史书,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间所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命令下达的三十天之内,都要缴到地方官那里去烧毁。以后还有偷偷谈论古书内容的,处死刑;借古时候的道理攻击当前政治的,全家都要处死;官吏知情而不告发的,判处同样的罪。命令到达后三十天不烧毁书籍的,在脸上刺字后罚去做四年筑长城的苦工。凡有愿意学习法令的人,只许跟着官吏去学,不许偷偷地照着旧时代的古书去学。

焚书的命令发布以后,各郡各县的官吏不敢怠慢,都立即严格地遵照命令去执行。他们派出许多士兵和办事的差役,到老百姓那里挨家挨户收缴书籍。在很短的时间内,到处都出现了焚书的熊熊烈火,焚烧那些刻写在竹木简上的古代书籍,使得中国的文化事业遭受了一次浩劫。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记载着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凡是收缴上来的,差不多全都给烧光了。秦朝以前的许多历史事实和学术思想情况从此失传。这是秦始皇摧残中国文化的一大暴行。

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都非常反感,不仅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反对秦始皇的暴行,连一些在朝廷里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博士,也都在暗地里议论,说秦始皇这样压制舆论,摧残文化,做得太过分了。

焚书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有两个替秦始皇求不死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偷偷地议论说:“秦始皇这个人,十分残暴,自信心太强。他在灭亡六国统一中原以后,自以为是从古以来最了不起的一个君主了。他专靠残酷的刑罚来统治天下,大臣们谁也不敢对他说真话,他对谁也不信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他自己亲自来决定。像他这样贪图权势的人,我们还是不要为他求仙药的好。”他们两个人商量好以后,就偷偷地带着从秦始皇那里领来的钱财,逃走了。

古代铜器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侯生、卢生还居然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要狠狠地惩治他们。

于是秦始皇下了一道命令,叫御史大夫去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被抓去审问的人,受不了残酷的刑罚,为了给自己开脱,就一个一个的攀连其他的人。攀来攀去,一下子查出来有四百六十多个方士和儒生犯有嫌疑。秦始皇一怒之下,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个大坑,把他们全都给活埋了。其实四百六十多人当中,真正反对秦始皇的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含冤死去的。这是秦始皇对读书人的残暴屠杀。

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但是他的做法太过分了,太残暴了。焚书,既毁灭了秦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此以后,秦朝宫廷里真正有学问的人大大减少,而那些专会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的奸贼如赵高之流,逐渐地成了秦始皇身边的重要人物,秦朝开始走下坡路了。秦始皇是一个完成伟大统一事业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的皇帝。

修长城秦始皇正在忙着进行统一事业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打过来了。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战国时代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他们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畜养着马、牛、羊、骆驼、驴、骡等牲畜。他们吃牛羊肉,喝牛羊马奶,穿羊皮衣,住毡制的帐篷;善于骑马射箭,性格强悍。大约在周朝末期,他们从氏族社会过渡到了奴隶制社会。

匈奴的首领号称单于〔chán yú〕。单于经常带着匈奴骑兵向南骚扰,抢劫粮食和其他财物。战国时期,和匈奴邻近的燕、赵、秦三国都受到过匈奴的骚扰。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阻挡匈奴人南侵,三个国家都在和匈奴交界的北边修筑了又高又厚的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匈奴趁着燕、赵衰落的机会,一步步地向南侵占过来。他们逐渐占领了黄河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扰乱汉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甚至把汉族人抓去充当奴隶。

为了保障北方边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区,并且在那里设置了四十四个县。为了加强北部边防,秦始皇决定把原先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

秦始皇下令征集了几十万民工,又派了许多士兵去监督,叫他们开山采石,建窑烧砖,先加固旧有的长城;又造了不少新的城墙,修成了一条西起现在的甘肃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蜿蜒在中国北部境内——秦朝和匈奴交界的地方。它阻挡住了匈奴人南下的去路,保障了长城以南汉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万里长城是中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建筑工程,被人们称为世界奇迹。

修筑长城是异常浩大的工程,当时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很低,工匠们劳动十分艰苦,所以在修筑的过程中,死了不少人。被征集来的成千上万的民工,风里来,雨里去,肩膀压肿了,腿脚摔坏了,在监工的鞭打下,没日没夜,流血流汗地干活。许多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滴汗,惨死在长城脚下了。民间流传着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

据说孟姜女的丈夫名叫范喜良。他们俩结婚才一个多月,范喜良就被征发去修长城了。范喜良一去几年,孟姜女在家里眼巴巴地盼望着丈夫回来,可总是毫无音信。后来她等急了,怕丈夫受不了北方的寒冷,就做了棉衣,打成一个包袱,背着它,离开家乡,路远迢迢地到长城工地上去给丈夫送棉衣,孟姜女一路上鸡鸣赶路,日落投宿,跋山涉水,含辛茹苦地赶到了长城脚下。但是她只看到了望不到头高不可攀的长城,却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向别人一打听,才知道丈夫已经死去,和其他为修长城而累死的人一起埋在长城底下了。孟姜女十分悲哀,在长城脚下痛哭了起来,直哭得天愁地惨,狂风怒号,黑云压顶,积雪变色。忽然间,只听得豁啦啦一声巨响,像天崩地裂,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了八百里。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劳役太重,死人太多,所以就有孟姜女寻夫哭城的民间故事流传下来。至于秦始皇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乐而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墓,穷奢极欲,那自然更遭到老百姓的反对。

原来,早在消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已经下令,在占领各国的都城以后,一定要把各国都城的宫殿,绘制成图样,以便仿照这些图样,在秦朝的首都咸阳,修建更多更好的宫殿。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13年),他决定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兴建朝宫。这朝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里面可以容纳一万人,四周围还竖立五丈高的旗杆。接着,在朝宫后面又建筑了一大批宫殿,称为后宫。这后宫的规模更加庞大,据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房屋栉比〔栉zhì〕鳞次,远远望去,像蜂窝一样的稠密。渭水和樊水穿过宫墙,在亭台楼阁之间曲折回流。一座座的长桥横卧在河流上,像是一条条正在喝水的龙。从宫殿到南山之巅凌空架起了天桥,像彩虹一样挂在空中。这座建筑群覆压三百余里,共有七百多所宫殿。甚至在一天之中,各个宫殿的气候都不一样。这座宫殿群,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阿房宫。

阿房宫建成以后,秦始皇把从六国抢来的美女和金银珠宝,都分别贮藏在各个宫殿里面。他自己今天住在这一座宫里,明天又住在那一座宫里,一天换一个地方。直到死的时候,他也没有能够住遍所有的宫殿。

秦始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又能尽情享受,当然不愿意死。他听齐人徐福说,东海里有三座神山,叫做蓬莱、方丈、瀛洲。山上住着神仙,神仙那里有不死药,只要吃上一粒不死药,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于是秦始皇派徐福带了几千名童男童女,渡海去求仙药。不幸他们一去不复回。据说是翻船了。秦始皇又派燕人卢生去求仙,也没有结果。再派韩终、侯公、石生等几个人去求不死药,还是没有求到。因为求不到仙人的不死药,秦始皇只好做老死的打算,预先为自己修建坟墓了。

秦始皇选中骊山北麓的地方,在那里修了一座深五十丈,周围约五里的巨大的坟墓。在深埋在地下的墓室里修成各式宫殿的模样,宫殿里陈列着秦始皇生前喜欢的奇珍异宝,还用明珠做成日月星辰,用来象征天体;用水银制成江河大海,用来象征地面;用大量的人鱼膏,也就是鲸鱼油点灯。为了防止有人挖掘他的坟墓,盗取里面的宝贝,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坟墓里装置了许多机弩。只要有人进入墓道,这些机弩就会自动地放出箭来,把他射死。

1974年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陆续发掘出大型兵马俑陪葬坑。出土的陶俑、陶马阵势浩大,雄伟壮观,制作细致,形象逼真,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对研究秦代的军事装备、编制和军队的编列等,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秦陵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迹”。

秦始皇修骊山墓,一共征用了七十多万民工,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物资,使劳动人民遭受着残酷的剥削,担负着繁重的劳役。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苦,真是民不聊生。如果说筑长城还有防御匈奴的积极作用,那么建阿房宫和修骊山墓,只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奢侈享乐。他这种荒唐淫逸的行为,引起了老百姓的强烈怨愤和激烈反对。虽然由于秦朝的法律很严酷,秦始皇的统治很残暴,老百姓不敢公开地议论,可是有人却在暗地里酝酿着反抗斗争。

赵高指鹿为马反抗秦朝统治的斗争在各地酝酿着。起初,有人想用暗杀的手段除掉秦始皇。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18年),他在河南遇刺,险些送了性命。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秦始皇在统一中原以后,经常带大批随从到各地方去巡视。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叫大臣写文章,再令工匠刻在石碑上,极力为他歌功颂德,显示威风。那一年春天,秦始皇东巡,来到河南郡阳武县博浪沙地方,有个早就埋伏等候在那里的刺客,突然用大铁锤袭击他乘坐的车子,想要砸死他。幸亏秦始皇的车子走得快,刺客的眼力又不很准,他才没有被打中。秦始皇对此大发雷霆。为了抓到刺客,他下令对天下进行十日的大搜查,结果却是一无所得。

古代马车又过了七年,即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遇到了两件不痛快的事情:一件事情是东郡地方从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有人偷偷地在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意思是说秦始皇要死在这里,天下又要重新分封了。秦始皇命令御史去追查刻字的人,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来。秦始皇一生气,把住在陨石附近的老百姓全都给杀了。另一件事情是有位使者从关东回来,路过华阴地方的时候,忽然有个人拦住了他的去路,告诉他“今年祖龙死”,说完,那人就不见了。在封建社会里龙是皇帝的象征,祖龙是龙的始祖,也就是指秦始皇。秦始皇听到有人诅咒他这一年要死,自然也很生气。

又过了一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去巡视。同他一起去的人有丞相李斯、他最宠爱的小儿子胡亥、以及掌管车驾的宦官——中车府令赵高等。他们一行人经过现在的湖南、江西、江苏、浙江,一直到达南海,然后取道山东准备返回咸阳。他们走到山东平原津的时候,正是大伏天,秦始皇中暑病倒了。五十岁的人经不起疾病的折磨,病情很快恶化。秦始皇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就叫赵高代笔,给大儿子扶苏写了一封遗嘱,叫扶苏赶快从驻防地长城回到咸阳,替他办理丧事,并且继承皇位。赵高把遗嘱封好,收藏起来,并没有派人送走。不久,秦始皇就在沙丘平台地方去世了。丞相李斯觉得皇帝死在外面,怕诸公子争夺天下,也怕老百姓乘机起来造反,所以就对秦始皇的死保守秘密,没有发丧;并且把车子捂得严严的,假装秦始皇还坐在车上,急急忙忙地往咸阳赶路。

担任中车府令宦官赵高,为人狡诈阴险,他曾经教胡亥学过法律,算是胡亥的老师。他很希望胡亥能够继承皇位,所以就拿着秦始皇的遗嘱和传国玉玺〔xǐ〕对胡亥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单单只留下了遗嘱给你大哥扶苏。你大哥一回到咸阳,就要继承皇位,到时候,你却一点地位也没有,这怎么好呢?”胡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既然我父亲没有留下分封儿子的遗嘱,我有什么可说的呢?”赵高说:“今天的大权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三个人手里。我们想个办法把皇位抢过来,由你来继承好不好?”

胡亥本来就有野心,经赵高一怂恿,就决定夺取他大哥扶苏的皇位。他们把丞相李斯找来,三个人在一起商量篡夺皇位的事情。李斯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业中做出过重大的贡献,起初他不同意赵高和胡亥的阴谋。可是后来一想,要是真的不同意他们这样做,一怕自己会丢掉官职,二怕会要遭胡亥他们的陷害,丢掉性命,所以他架不住赵高又是威胁又是利诱,最后终于上了圈套,和胡亥、赵高结成了一伙。他们三个人偷偷毁掉秦始皇的遗嘱,假造了一封叫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的遗嘱,派亲信使者送了出去。

扶苏接到赵高他们假造的遗嘱以后,也不分辨是真是假,哭了一阵,就真的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被赵高派去的使者抓起来,关进监牢里弄死了。

使者回去把情况一报告,胡亥、赵高、李斯都很高兴。他们急急忙忙地赶回咸阳,公布了秦始皇逝世的消息,拥立胡亥继位,称为二世皇帝。胡亥自然十分感激赵高,更加信任赵高,封赵高做郎中令的大官,叫他在自己身边帮着出主意。

胡亥做了二世皇帝以后,生怕自己篡夺皇位的事情泄露出去,就和赵高合谋,开始屠杀自己的哥哥、姐姐和大臣。除了已经被逼自杀了的大哥扶苏,胡亥还有二十几个哥哥和姐姐,胡亥都对他们下了毒手。蒙恬的弟弟蒙毅带兵在外驻防,胡亥也找个理由把他杀了。胡亥还下命令扩大阿房宫的建筑,花天酒地的尽情享受。胡亥还制定了比秦始皇更加残酷的刑法,老百姓批评一下朝政就要满门抄斩,偷偷议论一下时局就要杀头。凡是向老百姓催逼租税越多的官,就算是好官;对老百姓严刑拷打、动不动就杀人的官,被称为忠臣。

赵高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还要一步步地窃取朝政人权。他觉得丞相李斯碍着他的手脚,就想出毒计来谋害李斯。赵高造谣说,李斯的儿子李由与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有联系,又说李斯想谋篡皇位,用这两条罪名把李斯和他的全家杀了个精光。李斯一死,二世皇帝胡亥就拜赵高为丞相,国家大事全都交给他去处理。

赵高窃取了朝政大权以后,生怕还有一些大臣不服。有一天,他特地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来,当着许多大臣的面,指着鹿对二世皇帝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马,特地牵来献给陛下。”二世皇帝一看,认得那是一只鹿,他就笑着对赵高说:“丞相真会开玩笑,这明明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装着很不高兴的样子说:“这是我花了很大气力搜罗来的一匹好马,怎么会是鹿呢?各位大臣都在这里,陛下叫他们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大臣们一听,心想赵高又要搞什么鬼了。那些胆小怕事不敢得罪赵高的人,赶快争着回答说:“是马!是马!还是一匹好马!”一些不肯昧着良心说话但又怕死的人,装聋作哑,一言不发。少数几个大胆而又正直的人则说:“这是鹿,不是马。”赵高暗暗地记下了说是鹿的那几个人,没过几天,就假借罪名,把他们都给杀了。从此以后,朝廷上的大小官员都很害怕赵高,赵高说东,他们就不敢说西;赵高说是黑的,他们就不敢说是白的。二世皇帝看到大臣们都很害怕赵高,再想想赵高对付李斯等人的残酷手段,也禁不住捏着一把汗,他也害怕起赵高来了。赵高指鹿为马的最终目的,是要箝制二世,压制大臣,为他自己谋篡皇位做准备。

不久,反对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爆发了,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赵高找个机会,派自已的心腹杀了二世皇帝。可是他怕大臣们不服,终于没有敢自己即位做皇帝,而是把二世皇帝的侄儿子婴抬出来继承了皇位。子婴即位以后,不甘心做傀儡,他找自己的心腹太监韩谈商量,把赵高骗进宫去杀了,并且灭了他的三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52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